干部的培養選拔要有梯隊意識,從年輕開始、從基層開始,不斷新陳代謝,不斷更新壯大。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2中央一號文件學習鄉村振興心得體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經供參考。
2022中央一號文件學習鄉村振興心得體會1
唱好鄉村人才振興“引用留”三部曲
“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關鍵在人。”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才振興無疑是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有20多處提到“人才”二字,由此可見人才對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從全國各地上演的“搶人”大戰中不難看出人才已是稀有資源,存在著地域分布不均、供需失衡的問題。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的條件在不斷改善和提升,為人才聚集提供了場地和條件,各地更應積極通過搭平臺、聚人脈、塑魂骨來推進“人才引育計劃”的落地。
搭平臺,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和發展空間。人才是稀有資源,當前存在嚴重分配不均的現狀,競爭越是激勵的地方人才越是大量涌入,無數有志之士攜才闖天涯,“北上廣”不相信“誘惑”,在于“北上廣”等地區有廣大人才需要和看重的平臺。他們的才華、本領需要一個合適的舞臺去發揮出來、展示出來。這個平臺在人才的眼中比一時的福利待遇更誘人,因為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收入”,還有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對夢想的渴望,是他們干事創業的“詩和遠方”。農村要引得人才加入,就要加快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招才引智工作站建設,建成更具特色、更有效率的人力資源陣地;出臺更具靈活性、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系統化、全天候人才服務體系,妥善解決人才住房、子女入學等問題,為人才建好平臺鋪好路,讓他們既能展望未來充分發揮才智,又能毫無后顧之憂,全力以赴發光發熱。
聚人脈,整合人才資源發揮“1+1>2”的成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中強調,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鄉村的振興需要的人才絕不是單一性技術人才,我們的農業產業需要專業團隊、專家引進,我們農產品的銷售更需要專業的銷售團隊、營銷團隊以及產業互動下文旅融合的文創團隊……既要考慮發展聚焦鄉村實際,堅持靶向引才,又要突出柔性,用好各級駐點幫扶單位的人才、農村現有土專家團隊等,有效將各方資源整合,發揮人才的最大效力。
塑魂骨,激發人才內在動力激起創新創業千層浪。人才留下來還要用得好,那就必須充分發揮人才的內在動力。用心塑造好鄉村特有的文化,塑造鄉村魂骨,用鄉魂去吸引人才,讓他們在鄉村找到歸屬感,找到夢想啟程的地方。就像李子柒所展現的鄉村文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美食美景、刺繡中國風……這些對于中國文化精髓的展示無疑吸引著無數人對鄉村的向往,這是人們心靈深處對美的追求,對美好寧靜生活的期盼。如果,我們引進的人才能夠在鄉村找到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人生的歸宿,那么他們就能夠和鄉村融為一體,將自己的所有才華全部發揮出來,奉獻在這片有魂骨的地方。
2022中央一號文件學習鄉村振興心得體會2
鄉間的綠水青山游人如織,地道的農副特產火熱銷售,別致的網紅民宿一家家脫穎而出……近些年,相信很多人和筆者一樣,感受到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鄉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如何持續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則是各地政府和相關旅游企業面臨的新課題。2月21日,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有幾條更是與鄉村旅游密切相關。
文件指出,“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這無疑為鄉村旅游進一步優化提高指明了方向。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將鄰近區域的鄉村進行串聯,有助于單體吸引能力不高的鄉村進入旅游消費市場。與此同時,開發精品線路有助于形成特定主題的旅游產品,比如賞花海、觀日出、芋頭宴……進而發展成穩定的鄉村旅游名牌。有了響亮的品牌,才能維持鄉村旅游的生命力。
筆者還注意到,文件提出“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這一點非常重要,鄉村旅游之所以能火熱發展,一個原因是其滿足了人們尤其是城市人尋找鄉愁、貼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不過,鄉村旅游開發,并不意味著每個鄉村變成景點,也不能將每個鄉村做無差別的規劃與建設,更不能忽視鄉村原有的生態和人文習俗。目前,有些地方追風模仿,將村莊改造成千村一面,有的甚至新建仿古建筑代替原有古建,盲目開發讓鄉村失去了個性和吸引力,這種鄉村旅游開發的敗筆,值得警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就鄉村交通建設、數字化、網絡化、土地政策等問題進行了闡述。這些內容看上去似乎與鄉村旅游沒有直接聯系,但對于鄉村旅游項目、鄉村民宿的落地與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2月23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進一步指出,要加強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鄉村文藝社團、創作團隊、文化志愿者、非遺傳承人和鄉村旅游示范者。”這些政策,無疑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相信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中,鄉村旅游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22中央一號文件學習鄉村振興心得體會3
緊緊抓住糧食安全“四條線”
近日,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文件提出,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糧食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確保糧食及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必須牢牢抓住“四條線”,讓“糧袋子”量足價穩,“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準“線”。耕地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必須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持續加強農村地區建設用地審批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工作,堅決防止補充耕地數量、質量不到位的問題,護好糧食生產“命根子”。利用網絡、遙感等現代科技手段實施動態監測,對亂占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等行為進行及時預警,構建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的預警機制,嚴肅查處違法占用和破壞耕地的行為。強化政治責任落實,將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占補平衡等納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內容,以嚴格的考核約束機制,倒逼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提升糧食生產“線”。“若年谷豐登,衣食給足,則國富而民安”,必須穩定提升糧食生產能力,讓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要求,加快建設穩產高效、旱澇保收、生態友好的高品質農田,提高耕地質量條件,完善水利、輸電設備等田間基本設施,夯實農業生產設施基礎。打通惠農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過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或增加種糧補貼等方式,切實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增強農民種糧意愿。聯系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因地制宜加強技術指導,同時加強與氣象、水利等部門的溝通,對災害天氣進行及時預警,降低天災對糧食產量帶來的影響,讓糧食豐收有保障。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拼資源、拼投入的粗放式發展轉向拼科技、拼質量的集約化發展,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
連接種業支撐“線”。種子是農業的靈魂,決定著整個糧食產業鏈的素質和效益,必須下大力氣解決種業卡脖子難題,建立自己的種子庫。持續進行農業科技研發,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良種,在提高種子抗風性、縮短成熟期、增加產量上下功夫,造好農業“芯片”,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動種業企業和科研單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育種資源、人才、技術從科研單位向企業聚集,實現科技資源整合和產學研深度合作,為種子研發工程提供堅實支撐。加強本土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種并進行應用價值的挖掘,通過建立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促進資源信息交流共享。
劃出節約保護“線”。“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我國糧食供需緊平衡的時代背景下,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已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費法實施進程,對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生產經營者等主體行為進行規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費”,用法律托舉糧食安全。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走進機關、校園、企業等單位開展“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活動,糾正“光盤”即“寒酸”、“剩宴”為“盛宴”的錯誤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邊人,堅決抵制奢侈浪費的風氣,按照標準執行公務接待制度,同時加強對各種浪費行為的監督檢查,以實際行動為弘揚厲行節約之風作表率。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中央一號文件學習鄉村振興心得體會全部內容,可圈可點一直關注學習資料,為大家提供優質文章,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
【2022中央一號文件學習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相關推薦文章:
2022關于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關于鄉村振興的感想六篇匯總
學習脫貧攻堅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心得體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