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清明節緬懷先烈活動心得感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經供參考。
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認知現在、砥礪前行的應有態度。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僅有很多受訪者表示今年清明節會為革命先烈掃墓,而且近年來開展的“網上祭英烈”活動中,更有大量網友到訪瀏覽,將寄托哀思與緬懷之意的文字、鮮花和圖片敬獻給英烈,抒發對英烈的崇敬之情,表達銘記歷史、接續奮斗的報國之志。緬懷革命先烈,就是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激勵自己堅守信仰、英勇頑強、苦干實干、開拓前行。
哲人說,“對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來。”而今,這話已得到驗證。在抗疫斗爭中,廣大醫務人員、黨員干部、公安民警等,像革命先烈那樣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這些離去的背影,永遠定格在20__年的春天。在脫貧攻堅戰中,“扶貧夫妻”吳應譜和樊貞子,“脫貧功成、務必在我”的黃詩燕,“扶貧之花”黃文秀等1800多名脫貧攻堅英雄,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他們都是新時代的英烈,也是我們崇尚的英雄。
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烈們之所以偉大,為后世緬懷,是因為他們把個人盛衰與國家興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以身報國,在報效國家中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歲月雖長,卻沖不淡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
從槍林彈雨、烽火硝煙里走出來的人是英雄,和平年代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而倒下的人,在我們心中同樣也是英雄。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在脫貧攻堅斗爭中,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脫貧攻堅戰,沒有戰火硝煙,卻同樣艱苦卓絕,同樣氣壯山河;沒有槍林彈雨,卻同樣有沖鋒陷陣,同樣有流血犧牲……1800多名扶貧干部用生命兌現了使命,同樣值得人們紀念和緬懷。
對于一個向上的國家和民族而言,英雄永遠是民族精神圖譜上的坐標,是歷史長河里的不滅燈塔,是走向未來的信念主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勇往直前。我們在清明祭掃英烈,是讓英雄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更是傳承信仰的力量、擔當的精神,為在時代洪流中挺立潮頭、奮勇向前汲取更多的奮進力量。
壯志已酬,英雄笑慰,為他們奉上一束小白花,亦是將感恩的心、思念的情永恒傳遞。在清明祭中緬懷先烈,激蕩英雄氣,砥礪家國情,我們必定能匯聚起堅不可摧的力量,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前進。
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三)
尊崇英烈首先就要銘記英烈。打開我們黨厚重的史冊,無數先烈為了國家和民族大義,不計個人得失,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有人說,銘記不一定拘于某種形式。話雖如此,但深厚的記憶往往正需要儀式感才能造就。因此在清明這一特定時間節點,大張旗鼓開展祭英烈的活動,不僅需要而且十分必要。
“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值得欣慰的是,在當下的中國,這已然不是一種倡導,而是人們的共識。吃水不忘挖井人,向英烈表達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在感受家國情懷的同時厚植奮斗前行之力,正日漸成為國人的自覺行為。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祭奠為形,傳承為根,清明祭英烈,傳承才是的紀念。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對于每個人而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應當參與到清明祭英烈的活動中來。尤其需要在極具儀式感的活動中,銘記英烈事跡,把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可歌可泣篇章,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融入心魂更落實于行。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向英烈靠攏,用他們的精神指引前行。用行動來踐行傳承,就是要深入思、實在做,銳意進取,勤勉工作,貢獻點滴之力繼而匯聚筑夢復興的磅礴偉力。
英雄們說: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這種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今天,讓我們在清明祭英烈的活動中銘記,更激發凝聚起創造美好未來的前行力量。
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四)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清明祭英烈,就是要回顧先輩們那種偉大的奮斗精神,緬懷英烈,不忘走過的歷程,不忘出發的原因,才能增強前進的動力和信心,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清明節,人們祭掃瞻仰烈士英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在蘭州烈士陵園,無數人向陳紅軍烈士遺像敬獻花圈,重溫戍邊英雄的事跡。在國內各地,人們用不同方式緬懷脫貧攻堅戰中獻出生命的黃文秀等1800多名脫貧攻堅英雄。在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社會各界以不同方式,緬懷曾經為革命流血的先烈、為捍衛國土犧牲的勇士。
沒有人生而偉大,只是有人作出了偉大的犧牲。一切成就從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是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用青春年華和寶貴生命拼出來、干出來的。撫今追昔,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祖輩的奮斗,離不開先烈的犧牲。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今天,我們學習黨的歷史,緬懷革命先烈,不僅要銘記他們的功績,更要感悟奮斗的意義,進而激發擔當的熱情,平添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既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歷史的書寫者。讓我們以史為鏡,以英烈為燈,看清前行之路,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
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五)
社會在向前發展,但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與進步,我們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再遼闊,我們也不能忘記初心何在。而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統計顯示,“共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永遠地長眠在我們腳下的這片熱土上。”時光流逝,但我們不應忘記先烈們的精神,也不能沖淡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這是我們民族的魂,也是我們強大的根基。只要我們繼續傳承與發揚他們的精神,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就一定能旗開得勝,所向披靡。
“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前進中的國家不能忘記先烈。在國家層面,我們已經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這樣的現實證明一點,那就是,無論時代與環境如何改變,如何變遷,尊重英雄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承。而在個人層面,置身于我國正在由大向強、將強未強的關鍵時期,內外的因素,可能比歷任何一個時期都要更加復雜,在這樣的現實下,就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傳承與發揚好英烈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
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就讓我們向革命英烈致敬,向新中國發展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輩們致敬,讓英烈們的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告訴他們,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更要告慰他們,你們后繼有人,你們的精神永存,這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征程中得到體現。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全部內容,可圈可點一直關注學習資料,為大家提供優質文章,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
【2022清明節祭先烈主題活動心得體會-清明節緬懷先烈活動心得感悟】相關推薦文章:
2022清明節祭英烈活動作文3篇
2021清明節祭英烈個人心得體會 關于祭英烈活動心得體會3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