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杭州虎跑泉游玩攻略 浙江杭州的虎跑泉屬于奇特泉篇一
蘇東坡詩中所說的"虎移泉眼"則是一則流傳很廣的傳說。相傳在唐以前,此地既無泉水,也無大的寺宇,唐憲宗元和年間,有位名叫性空的'和尚云游至此,見大慈山白鶴峰麓環境清幽,便有心棲禪于此。但經進一步考察,卻發現這里缺少飲用水源。有一天,來了兩個力大無比的兄弟,兄大虎、弟二虎,他倆長期流瑯在外,才到杭域。聽說性空和尚有心在此建立大寺院,卻苦于無水,便決計剃度為僧,做性空和尚的徒弟,專為寺院挑水,性空和尚見他倆心誠便收下為徒了。
大虎、二虎每天起早到大慈山外的西湖中去挑水。由于他倆力氣大,挑回的水倒也足夠師徒三人享用。但是,性空和尚想的是建立一座大寺院,他兄弟倆縱有千斤之力,又能從西湖里挑來多少水呢?性空和尚為此而發愁。
有一天,大虎突然想起在南岳衡山肘,一次口渴異常,恰-眼山泉,清冽香甜。后來昕當地人說這眼泉名叫童子泉,是-眼稀世的仙水。于是,大虎對二虎說:"我們何不把它移來?"二虎-聽,拍手叫好,于是兄弟倆告別師父,歷盡千辛萬苦,趕到了童子泉。
性急的二虎上前就要搬,童子泉卻一動也不動,兄弟倆無奈只好望泉興嘆。這情景被一守護童子泉的小仙童看得真切,便走出山林來說:"這童子泉是仙泉,凡人哪能搬得動它。但如果你倆愿意脫俗成虎,這泉便可移動。"大虎和二虎當即應允。于是,小仙童便在他倆身上拂柳枝、灑仙水。頓時,只見煙霧中跳出兩只斑斕猛虎,小仙童立即拔出童子泉,跨上大虎之背,催趕二虎背馱著童子泉,一陣風似地趕往杭州。
一天夜里,性空和尚正在打坐,朦朧中見到兩只口渴異常的老虎在禪房外刨地作穴,性空和尚猛地驚醒過來,打開門一看,老虎未見,卻有一股清泉從石崖間涌出。性空和尚明白,這就是大虎和二虎移來的童子泉,它由"二虎"刨地作穴而成。所以,便給這眼泉取名為虎刨泉。后來性空又覺得此名有些拗口,便更名為"虎跑泉"。白鶴峰麓有了虎跑泉,性空和尚棲禪的大寺字也很快建成了。
根據"虎移泉眼"民間傳說,1983年在虎跑滴翠巖后的山腰平臺上,雕塑家創作完成了"夢虎"雕塑。整個塑像借用一組巨大的山巖疊石,只見兩只猛虎接踵跑地出泉,性空禪師則合著雙目,怡然夢中。雕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把人物和山虎、涌泉、自然山水、庭院建筑融為一休。高僧夢臥之形態,兩虎自林中跑水之情狀,既有寧靜感,又有躍動感,動靜結合,野趣盎然。石壁間刻有"虎跑泉眼"四字行書和"夢虎"兩大篆體字。
杭州虎跑泉游玩攻略 浙江杭州的虎跑泉屬于奇特泉篇二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前去參觀的景點是虎跑。為什么稱之為“虎跑”呢?說的是從前有兩只老虎曾在這里用虎爪刨地作穴,涌出清泉,然后就形成一個以泉水而著稱的名勝古跡,稱為虎跑泉。虎跑泉與玉泉、龍井泉并稱杭州三大名泉。唐代茶圣陸羽曾把它評為“天下第三泉”。據稱“天下第一泉”為鎮江金山中冷泉,“天下第二泉”為無錫惠山泉。
我們現在來到了虎跑的山門。山門一般為寺廟所建,因此不難看出虎跑景區內曾經也是佛門凈地,著名的濟公和尚就是在這里圓寂的。這座山門建于公元1908年。各位在這里照相留念后,接著跟我進內游覽。
從山門到虎跑泉的泉眼,要走過這條1公里多長的石板路,大家看到路旁的這條小水溝,就是從虎跑泉那邊流過來的。在虎跑泉旁原來建有寺廟,離寺越近,水聲越響。沿著這條路,首先是“聽泉”,大家仔細聽,水聲淙淙,如鳴佩環。大家往前走,前面這對石幢,是五代后晉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的遺物,現已毀。再過去就是天王殿了,從天王殿右側上石階進入疊翠軒庭院里是“賞泉”,轉入滴翠崖泉眼處是“尋泉”,最后到茶室坐下來基上杯龍井茶,則是名副其實的“品泉”
好!大家請隨我慢慢地走上石階,各位請抬頭,只見壁上刻著“虎跑泉”三個大字,這便是西蜀道一的手跡。從這里可以看到山下的天王殿。據史書記載,虎跑所在的地方原稱大慈山定慧寺。寺廟始建于唐代開成二年(公元837年),起初命名為“資慶寺”,到了唐僖宗年間(公元875—888年),才改名為“大慈定慧寺”。清代同治年間,寺廟經過了大規模的修整。
虎跑寺是全國罕見的有兩座大廟的寺院,說起來還有一段趣話。當年建寺的性空圓寂之后,他的兩個弟子就接替他主持寺院,誰知大師兄利不同均,私吞香米錢,二師弟一氣之下,在二涼亭正對的路上又建了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半路上攔去香火錢,山上原來的寺院就很少有人上去燒香了。大師兄情急之下,就在轉彎處立了“虎跑泉”的照壁,以示山上的寺廟才是正宗。此乃笑話,可見和尚也不免動了凡心。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滴翠崖,只見前面有一只雕塑的老虎與真虎一樣,這就是虎跑泉眼的所在地。虎跑泉水是由虎跑的地勢自然形成的。虎跑位于溝巖之中,四周被大慈山、白鶴峰等山嶺所包圍,從而形成了一個馬蹄形的匯水洼地。從地質構造來看,這一帶山嶺的巖層為千里崗砂巖,巖石向東南方向傾斜,傾角較平緩呈45度,虎跑泉就在巖層斜角的下方,因而落到山嶺的雨水滲到地下成為地下水,地下水沿著巖層而滲出,從而使虎跑泉大旱不涸,而且水量充足,每秒鐘可達兩升以上。經過試驗表明,虎跑泉是從難以溶解于水的石英砂巖過濾后涌出的,而原被滲入水中的礦物質的含量極少,因而水質無菌,飲后對人體有保健作用。龍井茶葉和虎跑水歷來被譽為“西湖雙絕”。
看完泉眼,請大家跟我一起登上石階去看一下“夢虎”大型雕塑。現在大家看到這組高5米、長9米的“夢虎”雕塑,就是根據“虎移泉眼”的民間傳說而創作的。相傳在唐朝元和年間,有一位名叫性空的高僧,來到大慈山,看中了這里的景色,就住了下來,然而當時這里用水極不方便,性空準備遷走。有一天夜里,忽然夢見一位神仙告訴他說:“南岳衡山有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第二天性空醒來,果然看見兩只老虎在刨地作穴,涌出泉水。從此性空就在這里定居下來,虎跑泉也由此得名。
大家看到那個白發銀須,雙目微閉,手捻佛珠,安詳地側臥在山崖之中的老和尚就是性空,右側兩只老虎正在刨地作穴,清泉從虎爪下面涌出流入池內,石壁間有當代書法家沙孟海所書的“虎跑泉眼”四個字,“”夢虎二字出自顧廷龍的手筆。這組雕塑是在1988年完成的。新西湖十景之一的“虎跑夢泉”也是根據這一傳說而命名的。
看完“夢虎”雕塑以后,我們再去參觀濟顛塔院。塔院位于茶室右側園門外,走上臺階便到了院內,里面五幅浮雕記錄了濟公和尚的事跡。正中一幅是濟公平生像。據清代梁同書《宋道濟和尚塔復向碣》記載,濟公和尚原名李修源,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出生于浙江天臺,在靈隱寺出家后更名道濟。由于他不遵守佛門清規戒律,偷吃狗肉,被靈隱寺方丈逐出山門。接著到凈慈寺當了書記僧,運用寺內的那口“運木枯井”建造了凈慈寺。四方百姓慕名而來,只見濟公,不拜方丈,于是他又被逐出前往虎跑寺,最后于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月圓寂,葬于定慧禪寺。
杭州虎跑泉游玩攻略 浙江杭州的虎跑泉屬于奇特泉篇三
虎跑泉現泉眼在方池井中,水清洌,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供游人休憩。明嘉靖年間袁繼祖重砌方池,改名“萬古長青池”,故虎跑亭又稱“萬古長青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為明崇禎年間鎮江知府程峋所書。
相傳昭明太子初來招隱山時,飲水十分困難。有一天太子在山坡上漫步,突然間風聲乍起,林間竄出一只斑斕猛虎。太子大吃一驚,急忙抽身躲避。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虎縱身撲過來落在太子腳邊,前爪一陣猛刨留下一個深坑復又咆哮而去。剎那間坑內便有清泉汨汨涌出。太子大喜,遂名之曰“虎跑泉”。
鹿跑泉
虎跑、鹿跑為姐妹泉,泉質“甘香潤吻”,歷來備受推崇,招隱寺一度甚而更名為“鹿泉寺”。
鹿跑泉在招隱山聽鸝山房(招隱山飛禽眾多,尤以黃鸝聞世)東側。泉畔有亭,名鹿泉亭,亦稱“如斯亭”,為明萬歷年間郡守林華取《論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意命名。當年此處林壑幽美,野鹿出沒,聞呦呦鹿鳴,聽淙淙泉響,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