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一
第二天在教學第二課時中,我先讓同桌互相檢查背書,交流自己欣賞的語句,與此同時,我再次去找昨天未接受檢查的學困生,了解其完成讀背作業的情況。接著請部分學生當堂背誦并指導品析詞句。
如此讓學生在讀背中感悟,我感到效果挺不錯。這既能給孩子充分的讀背課文的時間,也不需老師以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但是,老師必須“該出手時需出手”,在精要之處做點撥,發揮主導作用。
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及最后一句話,給“風光秀麗”換上意思接近的優美詞語,學生就有機會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了;但當學生質疑:讀不懂“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這部分內容時,有些學生說“把日月潭當作人,它的身上就像披了一塊紗巾,所以看上去不大清楚。”對此,我表示認同,馬上指導他們用比較的方式讀這個小節的前后兩句話,注意日月潭在“太陽高照”與“蒙蒙細雨”下的不同情形。雖然孩子們好像弄明白了,但我仍感到意猶未盡。
第三天一早,天空彌漫著薄薄輕霧,“真是天助我也!”我心中暗喜?;氐綄W校,利用早讀時間,我請孩子們遠望窗外,說自己的所見所想。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但理解了課文的第四小節,還積累了“若隱若現、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及“早晨,霧中的紅太陽就像咸蛋黃一樣可愛。”這樣的詞句。
在讀背中感悟,點撥在精要處,既給學生帶來收獲,也使我感受到作為教師的滿足與快樂,教孩子們學語文,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二
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詮釋策略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詮釋策略中“提取關鍵詞語”是閱讀教學中掃除閱讀障礙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實際閱讀中,教師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來幫助學生理解有疑問的詞語。
提取關鍵詞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閱讀基本功,是一種十分必要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會關鍵詞語的意思,深入領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使之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個:
一、在課文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圖片,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同學們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二、在教學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時,我不僅運用日月潭的平面圖讓學生們更形象的知道了為什么這個湖叫日月潭,并給同學播放一段關于日月潭名字由來的傳說的視頻,這樣更加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三、三四自然段是朗讀重點,我通過提取關鍵詞語簡單放手,讓學生來感受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日月潭景色的變化,同時老師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整堂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了三四自然段,讓同學在讀熟讀美的情況下聯系了背誦。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三
《日月潭》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今天這節課主要帶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三第四小節,描寫日月潭清晨和中午風光的內容。學生品讀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麗風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日月潭》這篇課文中有很多像“圓圓”“彎彎”這樣的疊詞,是學生感知疊詞這一新概念的好的素材,因此,先出示“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這兩個詞,讓學生讀準的基礎上,概括出“疊詞”這一概念;接著通過老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比如學生讀“圓圓的太陽”,我適時評價:我好像看到了這太陽好圓呀等等,讓學生感知到,疊詞能更加生動形象地描摹物的形狀、人的形態這一特點;最后,也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體會疊詞是很有節奏感的,富有音律美。
學生品讀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麗風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先讓學生聽范讀,想畫面,初步感知。接著,我運用多種方法逐句品讀,使每個景物在學生頭腦中的形象飽滿起來。比如引入學生的生活經驗,想象“薄薄的霧”的畫面及帶來的感覺,或是通過圖片的展示,讓抽象的文字變得形象起來、生動起來。這篇課文介紹的日月潭對這個班級的學生來講,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時,他們的生活經驗也不是特別的豐富,提供相關圖片,補充學生生活經驗不足,感性積累不足的弊端,幫助學生實現把文字讀成畫面的目標。最后,回歸畫面整體,通過學生的朗讀把他們腦海中的形象呈現出來。
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想象畫面品讀文字這一環節中,可能今天我自己沒有走進這種情境中,所以學生也無法很投入,很難想象出畫面。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四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上完了,回顧自己的教學設計、對照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審視著自己的教學過程。
有獲得:本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很容易讀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講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復述的訓練,并結合本文特點指導學生盡量條理清晰、生動形象地講講這個故事。課堂上,我幫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讀懂、讀好這個動人的故事,并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這個故事;在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重點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懲惡、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激發學生敬重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根據課后完成相關練習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課堂上還是有所缺憾?,F在想起來,課堂上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訓練不夠,特別是原本設計以默讀訓練為要點的,在實施時有所偏頗;文章中有著善惡的比,。文中惡龍與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為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惡龍,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惡相爭,惡不敵善。課堂教學中,對引導學生理解“為民造?!币辉~的深刻含義還不是很到位。在學生明白“為人民幸福而犧牲的人,雖死猶生,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之后,可以再繼續追問一句:“在你的腦海中,有著哪些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簡單地為大家介紹一下嗎?”這樣,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還有一點遺憾就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忽略了書上現有的插圖。在引導學生想象主人公與惡龍激戰場景時,完全可以借用書上的插圖進行指導,卻因為一時情急而忘記了。
有升華: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強調想象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課程標準鮮明的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直言不諱的請老師住嘴,這無疑給沉悶的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于是學生終于擁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課標還強調:“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毙W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留下許多想象空間,教師可結合閱讀教學,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訓練。這樣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照相關理論,結合平時在教學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們可以總結出憑借教材進行想象訓練的幾種具體方法:
1、從題目入手。課文的題目尤如一個人的名字,可以有多個,只要這個題目符合文章內容即可。因此,教學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想想課文還可用哪些題目。另外,在剛開始學一篇課文時,可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圍繞這個題目,將寫些什么內容。
2、從詞語入手。有些課文中的某些詞語非常具有想象空間,教師要善于抓住并緊扣這些詞語進行想象訓練。如《日月潭的傳說》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千辛萬苦”三個詞,體會主人公的不畏艱難、舍生忘死的精神。
3、從句子入手。課文中有些句子具有豐富的內涵,在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這些句子,從不同角度進行想象訓練?!度赵绿兜膫髡f》中,有這樣一句話:“回到潭邊,他倆冒著生命危險,縱身潛入湖底,與惡龍激戰了三天三夜?!边@一句話,就將很多情節輕輕帶過,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聯想,從而體會“戰”之“激”。
4、從段落入手。課文中一些段落的含義也很豐富。我們也可依托這些段落展開想象。另外,還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寫法進行想象練筆。
5、從標點入手。課文中有些標點符號含義豐富,若能引導學生依據課文的標點符號進行想象,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豐富內容,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廬山的云霧》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舉了四種云霧的形狀,段末用了一個省略號。這個省略號可啟發學生想象:廬山的云霧子還有哪些形狀,又像些什么呢?
6、從插圖入手。讓學生依據課文中的插圖進行想象練筆,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觀察插圖時可引導學生根據主題的要求,設身處地地從不同側面展開聯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畫外之景,聽到畫外之音,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
寫到這,不禁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名為《教師成長的三境界》。文中這樣歸納:第一種境界----成長:初入教門,原以為所學的間接經驗在實踐中會所向披靡,又誰知幾多挫折,必多喪氣,幾乎灰心,幾經磨礪,幾番掙扎,終獲得直接經驗,也幸得前輩指點,教育教學總算能夠應對;第二種境界----成功:不滿足已獲得的直接經驗,尋求理論指導,于是博覽群書,尋找原則,探究原理,總結規律,跳出屬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實現價值的“自我”;第三種境界----成熟:不斷進取但不爭強好勝,成果累累但不張揚,教育教學游刃有余,忘卻了虛榮浮華,把機會讓給后生,在不斷反思中感悟到教書育人的真諦,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對照文章而言,我已經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慶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繼續學習;離第三境界還有很大距離,更要認清方向、確立目標??磥恚疫€得對自己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五
俗語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課堂生成猶如無心所插之柳,往往能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教師要善于關注課堂生成,這樣才能提高課堂實效性。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的美文,本文描繪了我國臺灣省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課文語言流暢優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生成的梳理。
本課我能很好的利用課堂教學評價處理生成資源 。比如在叫小老師領讀時,一個孩子快步走到講臺前,我說:“張宏宇迫不及待的想領大家讀生詞了?!边@樣導向性的評價,不但使這個學生再整堂課都積極的舉手發言,也激起了其它學生學習的熱情,都能踴躍發言。再如剛上課時,我提出了問題,一個男孩子聲音很響亮的回答了問題,我評價說:“你的聲音真響亮?!币惶谜n下來孩子們回答問題的聲音都很大。還有我提問:“日月潭還有哪些名勝古跡呢?”一個孩子回答道:“日月潭周圍還有阿里山?!闭n前我并沒有預設到有孩子能知道日月潭周圍的名勝古跡,我也是出于好奇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啊?”他說是在課文后面的介紹里了解的,我發自內心的稱贊道:“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能在書上找到答案。”我這樣的評價不但是給這個孩子會讀書的肯定,也介紹了一種學習語文的方法,就是到書中找答案。這種方法的滲透還出現在,我提問“日月潭的得名”時,有一個孩子說:“不知道?!蔽姨崾菊f:“讀讀第二自然段,書上就有答案。”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舉手了。
我還對學生的錯誤生成給予了教學內容的彌補和修正。一個孩子讀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薄薄”在這里應該讀báobáo,孩子讀成了bóbó,在這里我沒有預設,這個字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點難,但孩子出錯了,我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我將這個字寫在黑板上,將問題擴大化,問大家:“這個字有幾個讀音?都讀什么?在這里讀什么?”通過部分學生的已有認知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教學“隱隱約約”時,通過肢體語言學生已經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我讓學生再說幾個這樣“aabb”式的詞語,一個孩子說出了“打打掃掃”當時由于過于著急,我只是說不對,沒有給孩子糾正。如果我能把這個問題擴大,讓孩子自己改正,或讓其它同學幫忙改正就好了。這樣“abab”式的詞語在以后也要學到,如果及時糾正,不但會修正孩子的錯誤,還能對“abab”式的詞語稍加滲透,拓展教學內容。
生成的課堂,知識不再是機械沉悶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機械乏味地習得。總而言之, 課堂生成是無處不在的,關注課堂生成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理智對待每一個課堂動態生成,才能讓課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六
《日月潭》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結構思路清晰,文字優美。本課教學的情感與態度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資源和傳說故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美文美讀,豐富內心體驗,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尊重學生的讀書體驗,注重情感的生成。力求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書與形象的圖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體現學習的主體性。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運用日月潭的傳說,喚起孩子們想要去日月潭看看的興趣。深刻理解“潭”字后齊讀課題。
2、認知生字,四字詞語的鞏固,指導書寫。
【在導入和學習生字的環節上,我做了比較周全的準備,上的時候也比較輕松自如,孩子們當時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p>
1、結合圖片、日月潭俯瞰地圖和神話故事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來。
2、運用課前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結合多媒體課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為什么早晨的景色是“隱隱約約”?看到“蒙蒙細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喜歡嗎?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倘若語文教學舍棄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學,必然走進繁瑣、機械、無效的死胡同。這句話給我極大觸動。在這節課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同時努力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日月潭之美的贊賞之情。要體會這種贊賞之情,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美,那么這種“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同時我采用了“找近義詞、反義詞”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詞語中品讀課文。但由于讓學生的品讀的句子較多,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卻說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留下這美的烙印。我想課文美的地方較多,如果重點抓住一兩處美景深入體會,更能讓學生形象的感悟美景,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美,從而得到一定的語言積累。
(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
1、感覺有點緊張,書寫不是很滿意。課下需要加強書寫練習。
2、語速有點快,個別學生可能跟起來有點吃力。
3、教學目標沒有完全落實,尤其是有感情朗讀、背誦這兩個目標上引導得很少。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語文課需要花大部分時間在朗讀上。在整堂課的學習上,我讓孩子們進行朗讀的環節比較少,目標中的有感情讀,似乎在整堂課中都有所忽視,沒有真正落實目標。
4、教師話語有點多,還是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孩子。
總之,教學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時的修煉,一如既往的去做,才會日漸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學中,我應多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文章,虛心求教,多聽聽別人怎么上課,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學行為,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七
《日月潭的傳說》一課,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為了解救被惡龍吞吃的太陽和月亮,用金斧頭和金剪刀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兩座青山,永遠地守侯在潭的兩邊。
故事凄美動人,情節并不復雜,在上這節課時,我便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引導學生以小標題的形式來自主學習課文的各段內容,并且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去梳理課文脈絡。于是,學生們四人小組就忙活開了,待到匯報時,各組爭相發言,百花齊放。
有的標題是:想法擒惡龍—惡龍躲潭底—挺身殺惡龍—惡龍被降伏
我的點評:孩子們頗有創意,會以小小標題的形式,根據課文故事的發展順序去編寫文章結構,真不錯!
有的標題是:起因—惡龍吞日月 經過—英雄降惡龍 結果—惡龍被制服
我的.點評:故事的前因、經過、結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們的清晰思路。
孩子們的發言還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務的動作來編寫,有的是以人物的行為并結合品質來批注,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著,于是靈機一動,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書改動一下,結合孩子們的意見,于是就變成了:
惡龍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眾想辦法,英雄挺身做貢獻。惡龍被降伏,英雄變青山,長留日月潭。披荊斬棘過難關,精神駐心間。美名代代傳!
孩子們看著我寫的朗朗上口的板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有個學生挺認真地站起來說:“麥老師,我覺得‘英雄變青山’的‘變’沒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當地體現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這些聰明可愛的孩子們,于是我立即虛心接受意見,把“變”改成“化”字。這也可謂是“推敲推敲”吧!看著這樣的板書,孩子們大聲自豪地朗讀起來。最后,他們還不忘夸我一句:“老師,讀了這個新穎的板書,我很快記住了課文的內容。真好!”
是的,我也覺得真好,板書是文章的眼睛,同樣也可以充滿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八
《日月潭》的第二課時,原本計劃讀課文后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感受日月潭的美景,但在實際教學時,課堂上出現了沒有預測到的一幕。
朱經緯上臺來介紹日月潭的由來,完全擺脫了課文的束縛,介紹了一個他從地理書上看到的一個關于日月潭的傳說:傳說一條公龍和一條母龍因為饑餓吞下了太陽和月亮,后來一個勇敢的人殺死了公龍和母龍,太陽和月亮升上了天空,他們原來居住的湖就成了日月潭。
朱經緯講完以后黃韻潔上臺,她先說:“我跟朱經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她講得更細膩、更生動,讀了土地神、姐妹倆等角色,臺下的同學聽得津津有味。
在兩個同學講完以后,我組織同學對他們倆的表現進行了一個評價:朱經緯講得大刀闊斧,有很強的概括力;黃韻潔講得生動。然后我告訴學生,其實一個景點往往都會有很多傳說,正是自然傳說賦予了自然景點以生命,比如阿詩瑪、黃山奇石。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看起來很平常的景物,如果有美麗的傳說相伴,也會顯得格外不同。
這時教室里還有高高舉起的手,考慮到時間因素,本不想再請了,但實在不忍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于是我請了第三位同學。
熊聽儀上臺后先說了一段話:“你們想知道這個地方為什么叫日月潭嗎?我也有一個傳說,這個傳說是我自己編的。”于是她開始繪聲繪色的講起來,內容是在前兩個同學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平??吹耐?、神話的內容進行的再創作。有時可以發現她思考的痕跡,但很快她又能自圓其說講下去,我真是佩服八歲孩子的思維力、想象力和表達力。熊聽儀講的故事中有兩點讓我很欣賞:一是她想到了把公龍、母龍肚子里的日月取出來但不要傷害它們;二是她賦予了故事中的人物以現代色彩,姐妹倆得到了玉皇大帝賜給她們的一臺電話,只要撥通123就可以得到幫助。
我著力表揚了熊聽儀的創造精神和善良心地。
從這樣一個過程,我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潛力。這節課學生聽得出奇的好,他們喜歡這樣的故事。
要著力培養這樣一批能說回道的學生,關鍵是要給他們提供這樣鍛煉的機會。
要有意識的提供一些復合的語言訓練,讓學生在親身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真正提高語文能力。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九
《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與自然風光有關的傳說故事。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生詞也多,如何既不打破傳說情節的完整性,又能讓學生輕松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讀好重點句段,較好地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預習單,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漆”“冒”等10個生字,認識“籌”等5個二類生字,理解并積累課文中“一籌莫展”“披荊斬棘”等重要詞語。
2、理清課文脈絡,能用簡練的語言概述課文大意。
3、初步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為民造福的品質。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
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它美麗的自然景色。課伊始,我就播放一組與日月潭有關的風光圖,并配上歌曲《日月潭》,圖片上的風景與歌詞中唱的一一對應,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對日月潭的向往之情。最后將圖片定格在從高空俯視日月潭的那張圖片上。通過看圖,讓學生理解“青山懷抱、樹木蔥蘢”這兩個詞語,由此引出下文的一個“動人的傳說”。
傳說故事的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傳說的題材特點便是故事性強,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我從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尾中分別提煉了四組詞語:吞吃日月、漆黑一團→一籌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又累又餓、化作青山。這四組詞語中的生字較多,我根據學生完成預習單的情況,相機在課堂上給予糾正和點撥。我覺得本節課設計得比較成功的環節就是對“披荊斬棘”這個詞語的理解。課堂上,我用語言描述創設了一個情境:就在人們一籌莫展
的時候,年輕的漁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惡龍。于是,他倆踏上了降伏惡龍的征途。他們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山嶺,突然,一片帶刺的灌木叢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這些帶刺的灌木就叫“荊棘?!贝蠹飧绾退缃銜趺醋瞿??學生說大尖哥和水社姐會斬斷荊棘,身上被尖刺扎破了,仍堅持往前走。我立即肯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一張在荊棘中開出的一條小路的圖片。我告訴他們“撥開荊棘、斬斷荊棘,繼續向前進”,就叫“披荊斬棘”。這時我出示一組詞語“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說:“同學們,你們看,翻山就是越嶺,披荊就是斬棘,類似的詞語我們還學過一些,比如:騰云、斬釘還有嗎?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例舉了“頂天立地、驚天動地、千辛萬苦、冰天雪地”等詞語,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就這樣,在讀好詞語、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讀好重點句子、難讀的句子,再來讀好故事的情節,個人覺得比較扎實。
最后,引導學生抓住這四組詞語,說說傳說的情節,并理清文脈,可謂一氣呵成。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十
在教學《日月潭》一文,感到用新課程的理念與方法教學,比以前效果好多了。
首先,合作學習法: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于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如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各學習小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組討論。通過合作學習,變傳授為自學、變講為導,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但是如果我能請孩子們從學習小組中選出一名匯報員匯報學習成果,其他同學加以補充,我只作適當的點撥啟導,課堂氣氛會更加好,教學重點就有了層次,也不會在匯報上浪費太多時間。
其次,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我用多媒體出示日月潭在霧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況下迷人景色,讓學生欣賞后問: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為什么?各學習小組熱烈討論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日月潭教學反思優點缺點篇十一
《日月潭》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這三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臺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使他們不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麗,還大大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寶島臺灣的情感。
二年級學生很少有人去過臺灣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課外書或電視上對那里有所了解。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文本的學習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遵照課標的精神,在整體感知環節,我讓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語句,和小伙伴讀一讀并且互相交流。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尋找到他們心中認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角度考慮,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初進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贊美都蘊含于文章之中,隱藏于文字之下。為讓學生欣賞到這里的秀麗風光,感悟到作者的贊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如品讀清晨的日月潭這一部分時,學生起初只能通過薄薄的隱隱約約等詞語的表面感覺美,這種現象與學生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有關。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所以我借助課件通過讓學生看圖感受霧之薄,像隔著一層紗。之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假使我們乘著小舟在這輕紗薄霧籠罩下的湖面上飄來蕩去,你們是什么心情呀?通過移情讓孩子獲得心理愉悅進而體會日月潭這種朦朧的美。學生在這優美的意境當中、欣賞著美麗的畫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提高了。這時再指導朗讀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讀中午的日月潭這
一部分時,抓住建筑一詞,我相機補充圖片資料,并伴隨導語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關羽而得名的文武廟。南邊青龍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為紀念唐玄奘法師到西天取經而建立的呢!這樣一來,不僅讓孩子了解到那里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還進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風光秀麗,同時體現了課內外學習的結合。
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著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么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臺灣的什么,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臺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臺灣產生了美好的向往。這時,老師導語在臺灣也住著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里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我們班正好有一位來自臺灣的小朋友潘德貴,我利用這一條件,讓孩子們知道臺灣小朋友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和睦相處、相親相愛地像一家人一樣。此時情感價值態度觀目標得以落實。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說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當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叫日月潭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沒有及時鼓勵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學生了。通過課后反思,我認識到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從鼓勵的角度出發,表揚他在課前查找了大量關于日月潭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這個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且會使其他學生的信心倍增,積極性提高,從而使課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