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井岡山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對信仰的無比忠誠與執著,是我們對所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最直觀的感受。從井岡山開始,我們黨依靠群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經過血與火的斗爭,引領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和優良作風。這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堅定信念、敢闖新路。
信念堅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信念堅定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無比信仰,對民族解放、獨立自主的無限執著,對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無私奉獻。在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的今天,信念堅定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對依法依規的堅守,對改革創新的堅持。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引領我們前進的征程,夢想照進現實,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卓絕的奮斗,毅力和奮斗的源泉正是我們對黨、對祖國、對民族和美好明天的堅定信念。
信念堅定,敢闖新路。在井岡山,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黨撥亂反正,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在新時期,我們黨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敢于擔當、勇闖新路,貫穿于我們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是全黨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優勢,更是我們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有力武器。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作風建設如火如荼,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曾經探索走過的光榮足跡啟示我們:今天的創新,基點是立足實際、求真務實,方法是全面調查、深入研究,關鍵是艱苦奮斗、依靠群眾。
“信念堅定、敢闖新路”精神的傳承對于黨的組織和組織工作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_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中寫道:“紅色政權的長期的存在并且發展,還須有一個要緊的條件,就是_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回望井岡山斗爭,黨的各級組織高舉革命旗幟,強化信念感召,推行民主措施,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各類優秀人才競相來投,各級黨員干部舍生忘死、前赴后繼,成為斗爭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面對新階段新任務,習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要求組織工作“要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從井岡山到今天,組織部門歷來是“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模范,是黨員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組工干部歷來是信念堅定、品行端正的表率。對照歷史傳統和任務使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好作風選作風好的干部,選胸懷理想、立場堅定的干部,夯實黨的基層基礎,廣泛集聚和發現使用事業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更是藏區組織工作特別是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的責無旁貸的第一職責。
站在井岡山,遙想西柏坡,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兩個務必”,勝利前行的法寶從未改變,黨的優良傳統不容丟棄,我們必須從自身開始,清除作風之弊、洗凈行為之垢,全心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井岡山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開滿映山紅的山崗紅旗招展”、“黃洋界紅軍戰士與敵人殊死搏斗”的畫面,是小時候我腦海中井岡山最深的印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井岡山的了解越來越多,對這個革命圣地也就越來越向往。
8月26日-9月1日,我有幸參加了縣委“加強黨性修養.聚力脫貧攻堅”井岡山專題培訓班,在上井岡山的行進中,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動,說不清是亢奮、敬重還是虔誠。當來到五指山下,一切都清晰地呈現在面前時,千里羅霄之腹的井岡山,一下子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氣息。我們培訓班一行先后向井岡山革命烈士敬獻了花圈,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坪革命舊址、大井朱毛舊居、小井紅軍醫院舊址和黃洋界哨口等,現場聆聽了解說員翔實而生動的講解,我才知道以前對井岡山的認識是多么的粗淺和簡單,井岡山的歷史和精神是那么的光輝和厚重。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播下了紅色革命種子,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書寫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钡木畬骄?。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淺談我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永遠值得學習。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來到井岡山開辟革命根據地;1928年5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在他們的領導下部署戰斗,多次粉粹敵人圍剿,在短短的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內,就有四萬八千多的革命者犧牲。在這樣的環境下,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敢于奪取勝利的勇氣。我們要牢記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向革命先輩學習,進一步加強黨性鍛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對黨的事業要無比忠誠,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確保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社會主義江山永不變色。
第二、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永遠要弘揚。井岡山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但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發展了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斗爭時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設立紅軍醫院、開辦被服廠、創辦邊界第一所紅軍教導隊培養革命干部,為黨的革命事業的最終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要將先輩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著為工作實踐的動力,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勇于開拓,善于創新,全面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革命先輩心系群眾、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永遠要踐行。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就是一段艱苦奮斗的歷程,根據地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當我們重新踏上當年毛澤東和朱德同志率領紅軍戰士挑糧的崎嶇小道上時,無不感慨當年革命的艱辛;特別是在紅歌教學中,當老師講解和領唱《紅軍紀律歌》時,我的腦海中就自然的浮現當年紅軍和群眾的魚水深情的畫面,我們的黨多么的愛護群眾,時時刻刻都在為人民著想。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當下,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牢記黨的宗旨,擔負歷史責任,自覺加強黨性鍛煉,弘揚艱苦樸素的作風,遵守中央的八項規定及省、市縣的相關規定,始終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聯系,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做一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共產黨人,做一個清正廉潔合格的黨的干部。
井岡山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井岡山,位于江西省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
井岡山,革命歷史輝煌,自然風光絢爛。
井岡山,以其輝煌歷史燦爛的革命歷史鑄就了蜚聲中外的“紅色搖籃”,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他是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國革命就是從這里走向了勝利。
穿上紅軍裝,戴上紅軍帽,踏上曾經老一輩革命家在井岡山戰斗、生活過的遺址,內心激動而又感慨。在參觀中,我的思想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那長眠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中、小井紅軍烈士墓的忠魂;那小井紅軍醫院里簡陋、缺醫少藥的醫療條件…...黃洋界保衛戰中我守山部隊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擊潰敵人四個團的進攻,擊破了湘贛兩省敵軍的第二次“會剿”。參觀茨坪革命舊址群、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重走朱毛挑糧小道…...每到一處,大家無不感到革命的勝利是那樣的來之不易。
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無論是學習井岡山歷史,重溫黨的輝煌歷程,還是走在行軍路上,對我而言都是意義非凡。槍林彈雨、炮聲轟鳴、狼煙四起的戰爭歲月中,是共產黨人堅守著初心、懷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勝的信念才創造了這個偉大的民族、這個和平盛世。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錘煉忠誠、干凈有擔當的政治品格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的標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各種各樣的機遇和挑戰面前,終將激勵著我們腳踏實地,堅定勇敢地走向未來。
井岡山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四
4月20-21日二天的井岡山培訓活動,感觸頗多。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讓我對“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珍貴精神有了深刻的啟示。
清晨,大巴車在霧氣繚繞中盤旋而上,我第一次實實在在地踩在了井岡山的這片紅色土地上,感受來自這片紅色圣地的魅力。當培訓老師在車上給我們講述井岡山的歷史和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戰爭故事時,心靈一次又一次被感染。在我的心里,井岡山早已不僅僅是一座山,它更成為了一種符號、一種象征、更是一種信仰。沒有哪一座山能與中國革命息息相關,成為革命的搖籃,切身認為井岡山是“天下第一山”名不虛傳。
在《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專題培訓活動中,讓我更加透徹理解“革命”、“信仰”、“無畏”等詞的真正含義。我想只有靜心聆聽井岡山的故事,才能與我們厚重的歷史產生共鳴。參觀黃洋界哨口,當站在當年哨口炮臺時,現實將我帶回到當年壯烈的戰斗場面,敵眾我寡,我軍以一個連對戰敵人一個團的兵力,這對于我們現在工作中面臨的重重困難有極強的借鑒意義。工作中困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要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做好與困難作戰和過苦日子的準備,依靠大家的齊心協力,共同攻克難關,才能完成工作目標。參觀毛主席舊居,老師介紹說當時戰士們晚上沒有休息地,就借用當地村民家的門板當床,稻草當被子。在當年艱苦的環境下,主席要求戰士們做到“借門板、還門板、上門板、捆稻草”。我想這就是紀律,也正因為紀律嚴明,在根據地建設時期才會受到當地村民的愛戴與擁護。我們現在工作中也如此,公司的管理制度就是我們的紀律,我們必須嚴格遵守,因為只有遵守紀律,大家才能步伐一致達成目標。
在當年的艱苦環境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人們的心中駐足,我想這種力量就是信念,是信念支撐著當年這些革命先烈為戰爭矢志不渝,是信念在激勵著這些革命先烈獻身于慘烈悲壯的戰爭,這就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所凝煉、所鑄造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而今血雨腥風的歲月已然成為過去,然而井岡山精神卻已成為了永恒,鐫刻在我的心中。歷史就是無法還原的過去,但是對于我們生活在當今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年代的人們,普遍信仰缺失,就像當年戰爭中不乏有理想信念不堅定的人,他們會選擇離開隊伍。所以跟的隊伍不一樣,所走的路也就會不一樣。而我們要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從井岡山汲取更多的精神動力,堅定理想信念,明晰價值取向,實事求是,敢為人先。
歷史讓我們了解過去,掌握現在,看清未來。通過井岡山二天的培訓活動,讓我感受到經驗的寶貴,那是殷紅的鮮血、慘痛的失敗換來的,讓我們以史為鑒。在“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的啟示下,引領我們的工作和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