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總結篇一
第一條為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水平,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延長道路使用年限,提高道路保障能力,創造安全、暢通、便捷、舒適的農村交通環境,推進農村現代化,根據《_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省〈_公路法〉實施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意見》,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堅持“以縣為主、分級負責、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全面管養、保障暢通”的原則,按照“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養”的方式,實現“建養并重、均衡發展”。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本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本辦法所稱農村公路是指經交通主管部門數據庫認定的縣道、鄉道、村道公路及其所屬的橋梁、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屬設施。
第四條本辦法所稱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是指農村公路的日常維護、小修保養、附屬設施管護、受災恢復工程、中修、大修工程以及路產路權保護。
第二章組織機構和職責
第五條縣人民政府是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籌集和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制定養護管理辦法、檢查考核養護管理工作。
縣交通運輸局代表縣人民政府具體負責養護管理工作。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實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編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計劃,籌集、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領導和監督公路管理機構工作,指導和督促鄉(鎮)人民政府做好鄉道和村道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對縣道、鄉道的養護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對村道的養護管理工作進行檢查。
第六條縣養路隊具體承擔縣道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擬定公路養護建議計劃并按批準的計劃組織實施養護管理工作,對鄉道、村道的養護進行技術指導、日常檢查。
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本轄區內的鄉道、村道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各鄉(鎮)成立鄉(鎮)交通管理站,站長由各鄉(鎮)分管交通工作的副鄉(鎮)長擔任,在鄉(鎮)政府工作人員中安排3-5名專職人員開展養護管理工作。鄉(鎮)交通管理站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道、村道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籌集、管理鄉道、村道養護補助資金,建立健全鄉、村道管理考核機制,并負責協助縣路政所完成本行政區域的路政管理工作。做好農村公路及其設施的保護工作。
村民委員會主要負責本轄區內村道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在鄉(鎮)交通管理站的領導下,按照“一事一議”、“村規民約”等方式籌措村道養護資金,落實日常養護人員,完成本行政區域內村道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條縣政府辦、發改、財政、人社、國土、林業、水務、公安、安監、農牧、住建、廣電等部門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同做好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
第三章養護管理
第八條日常養護實行經濟責任承包方式,選擇責任心強、吃苦耐勞愿意從事養護工作的個人與其簽定承包合同,按養護合同支付養路費,鼓勵專業隊伍進行承包養護。養護作業必須遵守相關安全作業規程,確保安全。
第九條養護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要按相關規定對農村公路巡查到位,做到巡查記錄完好。
第十條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的主要內容:
(一)經常清掃路面,保持路面干凈整潔,路容美觀,無垃圾、無雜物、無飛石、無積水;對路面初期病害和局部損壞按“修早、修小、修好”的原則及時處理修復,水泥砼路面接縫灌縫及時、有效,確保路面無影響行車安全的嚴重病害。
(二)道路兩邊的路肩應保持與路面接壤平順,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經常清鏟整修路肩,使路肩無雜草、無堆積物;經常清理公路邊溝,發生垮塌及時清除,發生損毀及時上報維修,保持公路邊溝完好暢通,無雜草,無淤泥,無堵塞;經常觀察邊坡狀況,及時清理懸浮危石,保持邊坡穩定。
(三)保持橋梁外觀整潔,橋面平整,橋頭銜接平順,排水通暢,養護伸縮縫,清理泄水孔;經常檢查橋梁,及時發現病害情況并采取有效處治措施;經常疏通涵洞,保持涵頂不跳車,進出口暢通,無雜草、無雜物、無堵塞。
(四)保護好標志標牌、站點站牌、警示樁、防護欄等公路附屬設施,確保清潔、醒目,損壞丟失及時報修。
(五)因地制宜在宜林路段進行綠化,按要求清除遮擋視線的樹枝、雜草,定期粉刷,防治病蟲害。
第十一條縣、鄉、村三級公路養護管理機構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防洪搶險和防地質災害工作,做到險情發現及時,警示標志設置迅速,及時上報險情。做到搶險指揮科學、措施得當,保證車輛、行人安全通行。
第十二條縣、鄉道公路大、中修工程,應按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設計,遵循相關的建設程序,并按有關規定進行竣工驗收。
第十三條縣、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要建立本轄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信息數據庫,及時更新、完善檔案,依據檔案科學制定養護工作計劃,并及時報送相關信息。
第十四條縣政府有關部門及各鄉(鎮)人民政府對農村公路養護用地、砂石材料、爆炸物品等事宜應給予支持和協助,保證農村公路養護需要。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十五條縣道公路政管理工作由縣路政所具體負責,鄉道、村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由鄉(鎮)交通管理站具體負責,縣路政所對各鄉(鎮)交通管理站的路政工作進行指導并檢查督促。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對全縣路政工作進行考核。
第十六條縣交通運輸局、縣路政所、各鄉(鎮)交通管理站開展路政工作要按《_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路政管理規定》和《省路政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執行,要結合我縣實際,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嚴格管理熱情服務,維護好路產路權,保障農村公路暢通。
第十七條縣路政所和各鄉(鎮)交管站應加強對道路的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和查處亂堆、亂倒、亂建和各種侵占、損壞路產及其他違反公路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在農村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圍內擺攤設點,堆放物品,打場曬糧,傾倒垃圾,設置障礙,挖溝引水,擅自開口接道,利用公路邊溝排放污物或者進行其他損壞、污染公路和影響公路暢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擅自移動、涂改農村公路附屬設施。
第十九條縣路政所和各鄉交通管理站要在急彎、陡坡、臨崖、臨河、高填土等險要路段設置安全防護設施或警示標志,對搶險路段進行交通疏導。及時修復損壞的標志標牌。
第二十條農村公路建筑控制區按縣道10米、鄉道5米、村道3米管理,公路兩側無新增違法建筑。
第二十一條加強對農村公路超限車輛的治理工作,各相關部門要嚴把超限超載車輛的進出關,對超限超載的依法卸載和依法處罰。村道可經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報請鄉(鎮)人民政府同意設置限高、限寬等設施,限制超限車輛。
第五章資金籌措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縣財政局負責全縣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籌措和監督管理,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的長期穩定的管養資金渠道。
第二十三條農村公路養護經費采取多種渠道籌措,主要來源是:
(一)燃油稅轉移支付資金;
(二)縣財政安排的養護管理資金;
(三)村民委員會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籌集的資金;
(四)縣級相關部門安排的資金;
(五)社會捐資;
(六)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籌資方式。
第二十四條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按以下標準安排(今后隨物價上漲由縣財政局、縣交通運輸局提出方案報經縣政府同意后作適當調整)。
(一)縣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
(二)鄉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
(三)村道每年每公里500元。
第二十五條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由縣交通運輸局制定方案,原則上新建工程6年內不安排大中修;道路病害綜合整治工程根據當年實際情況統籌確定;工程實施需報縣政府同意,并按相關要求進行。
第二十六條燃油稅轉移支付資金以及縣財政統籌的資金由縣財政局和縣交通運輸局提出安排意見報縣政府審批,納入部門預算。各鄉(鎮)、村民委員會通過各種方式籌集的資金,由鄉(鎮)統一專賬管理、專項使用。
第二十七條嚴格執行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管理使用制度,燃油稅轉移支付資金須專款專用,只能用于農村公路養護,不得挪用于農村公路建設或其他交通行業管理支出。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監督。
第二十八條養護預算經縣政府批準后,由縣財政局統一撥付給縣交通運輸局,縣交通運輸局根據養護計劃經考核后撥付縣養路隊和各鄉(鎮)人民政府。
第二十九條縣財政、審計和_門要加強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監督管理,定期審計,確保資金安全,發揮效益。
第六章檢查考核
第三十條縣政府將全縣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納工作入年終交通工作目標考核。縣政府授權縣交通運輸局對各鄉(鎮)和縣公路管理機構的公路日常管理養護工作實施考核,根據考核辦法(具體考核辦法另行制定)以及下達的公路養護管理目標任務,實行月檢季查年終考評。
縣交通運輸局要認真履行行業主管職能,加強對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領導、監督、考核工作,要加強平時的業務指導和協調聯系。
第三十一條各相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認真履行職責,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做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對未完成養護任務、工作不力、措施不力,使公路失養的部門和鄉(鎮),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行政責任。對未按合同完成養護作業的人員,取消其在全縣的養護資格。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由縣交通運輸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縣交通運輸局根據本實施辦法制定考核辦法、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總結篇二
【摘 要】通過對甘肅省高速公路機電設備使用現狀分析,建立一套甘肅省高速公路機電養護評價系統,實現對全省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并利用該系統提高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的使用壽命、提供管理決策依據,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費用支出的最終目的。研究開發甘肅省高速公路機電養護評價系統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關鍵詞】高速公路 機電管理 系統
1 甘肅省高等級公路整體運營現狀及背景
2 甘肅省高速公路機電養護管理系統平臺內容
高速公路機電養護評價系統是一項綜合性的信息系統工程,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直接遵循。因此,采用科學規范的項目管理機制,有效調配人員、時間和資金等資源,對該系統的建設非常重要。系統將建立以下幾個模塊:
(1)設備管理:包括設備錄入、設備查詢、設備調撥、設備調撥記錄、二維碼打印、備品備件錄入、備品備件查詢和數據錄入情況分析八個功能。各單位在此模塊錄入本單位的機電設備信息,也可查詢本單位下屬單位的數據錄入情況,實現設備的統籌管理和資源整合利用。為方便設備日常管理維護,可打印設備的二維碼或條形碼并粘貼到對應設備上;將各單位備品備件信息錄入系統,實現查詢本單位下屬單位備品備件的詳細情況,并進行數據分析。
(2)養護管理:各單位通過此模塊錄入設備的日常巡查、光纜巡檢、養護巡檢信息,方便上級單位的查看和審核。設備出現故障時,將相應故障信息添加到模塊內,隨時更新故障處理情況。
(3)統計分析:包括設備臺賬、故障頻率分析、故障率分析和備品備件臺賬四項,通過分析已錄入的設備故障情況,生成故障頻率統計圖表等各類分析報表,管理人員根據需求可選擇不同查詢條件和統計方式,全面細致的了解所有機電設備的故障率、故障原因、發生故障時間、使用部門等詳細信息。
(4)預算管理:包括設備維修費用預算和日常巡查費用預算兩個模塊。維護單位在完成設備故障維修后,提交系統經該維護公司審核后的維修費用。維護單位完成日常巡查工作后,將具體巡查工作輸入系統,信息審核成功后系統根據標準庫自動計算巡查費用。
(5)專項工程:包括項目信息、審核項目、項目招標、合同管理、項目監理、計量支付和竣工驗收,是一套完整的項目實施流程。各收費所申請本單位的專項工程,先在系統內錄入詳細的工程相關信息,完成后由各管理處進行項目審核,通過后填寫項目招標信息,按照相關規定簽訂施工合同記錄在系統中,根據合同約定進行計量支付,經監理單位審核確認后支付費用,項目完工后,各管理處組織竣工驗收。整個項目從申請、批準、實施、完工均可在系統中查詢到時間點、經手人等信息,避免了因管理人員變動、文件表格丟失等現象對項目產生的影響,更方便于以后項目的篩查、上級單位檢查、審計等工作需求。
(6)綜合管理:包括通知管理、操作手冊、制度管理和制度類型管理,通過此模塊可向下屬單位發放通知、操作手冊、管理制度等信息,方便快捷,是各單位上傳下達的重要途徑。
(7)標準設置:包括設備名稱管理、二維碼屬性設置、設備分類管理、預算材料基價、預算定額管理、預算材料基價(維修)、預算定額管理(維修)和設備標準品牌庫,主要用于系統中所有材料、定額的設置。使用者可添加本系統中當時沒有的設備、材料或維修項目,根據設備大類管理下一級別的設備小類,以及預算材料的基價添加、預算定額的添加和修改,設備標準品牌信息的添加、維修設備材料的基價、預算添加等。
(8)系統管理由組織機構管理、用戶賬號管理、角色(用戶組)管理、模塊(菜單)管理、日志查詢、數據字典管理和修改密碼組成。
3 系統建設的重要意義
通過建立該軟件管理平臺,規范了我省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的維護標準,建立了設備動態管理臺賬,為整體管理工作計劃目標的制訂和相關決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依據,并從技術上對機電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全面、科學、準確的評估,從而進一步降低了設備故障的發生率;根據系統設定的評定標準隨機抽樣檢測維護單位的維護數據,實現了對不同維護公司客觀公正的績效評定,加強了整體機電系統管理隊伍的技術水平,實現信息化的科學管理,達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費用支出的最終目的,使甘肅省高速公路機電系統管理決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并為收費運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也是高速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一個縮影。
參考文獻:
[1]按部頒標準jtg h12-2003《公路隧道養護技術規范》有關機電設施章節執行.
[2]靳引利,范曉,雷雨.高速公路機電設備維護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公路交通科技,2007.
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總結篇三
施工場地總平面布置方案
(1)場地布置是否順暢,互相干擾最小。
(2)一些主要設施布置是否合理和齊全。
碴坑、管片堆場、門吊系統、砂漿拌合站、排水系統、冷卻塔、通風機、充電間、機修車間、鋼構件加工廠、小型機具堆放場、洗車槽、防洪措施、沉淀池等
(3)最好能包含井下場地布置。如軌線布置、循環水池布置、井下沉淀池布置、油脂、泡沫堆場等等。
工程總進度計劃編制
(1)關鍵節點的確定。盾構機進場、盾構始發、盾構到達、盾構過站、附屬結構施工、工程驗收。
(2)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掘進完成和竣工驗收之間需要有1個月以上的時間。
聯絡通道施工時間與盾構掘進施工時間的沖突。
洞門施工時間與隧道掘進時間的沖突。
端頭加固時間的確定。
掘進過程:始發、到達段與正常段掘進速度不同;長距離后掘進速度不同;不同地層掘進速度不同;換刀等異常時間的考慮。
管片生產的開始時間是否滿足盾構掘進速度要求。
盾構機制造、管模制造、門吊制造安裝、聯絡通道管片制造安裝等是否預留了足夠時間。
總施組編制的針對性
(1)應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編制有針對性的施工控制措施;
(2)施工工藝和措施應該詳細、具體,并具有可操作性,要有針對工程重難點的分析和認識,并有針對性措施;
(3)施工平面的布置與現場地貌環境、建筑平面協調一致,并符合緊湊合理、文明、安全、節約方便的原則;
(4)優先選用目前先進成熟的施工技術,而新技術的使用應對本工程的質量、安全與造價有利;
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總結篇四
始發場地的協調
1)端頭加固的場地及水電協調
(1)移交的時間:根據工程進度計劃和加固的原則確定加固時間,宜早不宜遲。部分場地困難的,可以分批分期進行。
(2)移交內容:移交范圍的施工場地、道路、場地內的地下管線、場地內的監測點、臨時設施、水電接入點等。
(3)移交的要求:滿足進行端頭加固的場地和施工條件,拆除移交范圍的臨時設施,清運因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的責任義務,遵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移交場地必須達到整潔有序。
(4)端頭加固進場施工的原則是:
a、加固期間,做好場地內的安全文明施工,尤其是泥漿的處理,場內必須服從車站承包商的統一管理。
b、盾構承包商的加固所需的水、電可由車站承包商提供接入點,單獨安裝水、電表,按時將水電費交付給車站承包商。
2)地面施工場地的移交
(1)移交內容:移交范圍的場地、場地內的地下管線、場地內的監測點、水電接入點、場地內的臨時建筑、臨時道路、場地范圍的地面主體結構及地表其他構造物等。
(2)移交的一般要求:拆除場地范圍的臨時設施,清運因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的責任義務,遵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移交場地必須達到整潔有序,場地內的垃圾和材料全部清理完畢。
(3)注意事項:對于周邊需要保護的建筑物,在盾構掘進期間可能受影響的,如果沒有第三方監測,必須對監測數據移交,并與對方明確發生損失后的賠償原則。
3)地下施工場地移交
(1)移交內容:場地范圍內的主體結構、圍護結構及支撐、場地范圍內的預埋件(接地引出線、防雜散電流端子、測量導線點、水準點、站臺板預埋插筋、風道預埋插筋等)、預留孔洞、預埋注漿管及其他預埋件。
(2)盡量減少在主體結構上打鉆,若必要時,需在主體結構上打孔,須征得車站承包商和工點設計的同意。
(3)車站集水井若未封閉,集水井的臨時抽水工作,應由誰負責,費用如何分擔,需要明確。
盾構到達、過站、調頭場地協調
1)盾構到達、過站對車站的要求
2)盾構承包商運輸方案(包括運輸路線)、吊入吊出、組裝解體方案,尤其是盾構機的起吊、運輸的荷載,必須符合車站的地面超載要求,方案必須征得車站設計的同意。
三、盾構承包商需利用車站中板堆放材料和設備時,需有荷載檢算資料,符合車站荷載的要求,并征得車站工點設計的同意。
盾構預埋件安裝協調
1)盾構預埋件主要包括:洞門環板,吊裝所需的鋼板或吊環、后配套設備底座、測量監測點、盾構始發、過站及到達所需的預埋件等。
2)預埋件的施工的原則:“盾構工點負責制作運輸,車站工點負責安裝埋設,安裝過程盾構承包商指導施工,雙方共同驗收,雙方要多溝通,早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