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不曾走過怎會懂得主要內(nèi)容篇一
生老病死是眾生必經(jīng)之路。這些事,不經(jīng)歷,我們永遠都不懂。這篇文章,呈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位優(yōu)雅而又平凡的女人的朝花夕拾。關于青春、成長、婚姻、物質(zhì)與精神的追求,閨蜜、夢想、美貌以及死亡的真實,在這么漫長的路途中歷練出的一種別樣的美。明白而真實的人生,是在我的意料之外。身為同性的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呈現(xiàn)的觀點折服。
關于成長,“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們只有展望未來,才能向前邁進;只有回首過去,才能理解人生。”當人們青春時不懂青春,當人們懂得青春時已不再青春。關于我的成長與青春,感覺總是那么匆忙,青春也總是在我的期盼中漸行漸遠,初中盼高中,高中盼大學,大學盼未來,我的青春也總是在我的錯誤與懊悔中度過。當我在成長中走過了一段漫長的路后,才明白當初那些在自己看來無法完成的目標,實則是可以調(diào)整,而這些,只有在我們成長之后才明白。在青春的成長中,我們離不開閨蜜,閨蜜是另一個自己,不同的時期,我們都擁有不同的閨蜜,我們可以一起談論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自己的感覺。她們理解我們,了解我們所有的缺點,之后依然愛我們。一個懂你淚水的朋友勝過懂你歡笑的過客。我們往往能甄別出屬于我們同樣磁場的朋友,然而也只有彼此的忙碌才能扼殺友情。文中的她是一位很珍惜友情的人,她經(jīng)常與閨蜜保持聯(lián)系。
我曾經(jīng)愛幻想:未來的某一天,小河流水,天朗氣清,在一個四野遍綠的地方,看一戶純木制外加落地窗的建筑,門前遍野向日葵,房后種植著各種蔬菜,房屋女主人是我,有著一位儒雅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丈夫,還有一位可愛的寶貝……我知道,幻想永遠是幻想,正如她講的“真實的人生在意料之外”。不曾走過,怎會懂得,經(jīng)歷過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追尋的只是平淡的人生。也因為生活,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復雜,結(jié)婚、生子、職業(yè)與男女地位的抗爭,生子之后對子女教育的緊張。到最后的某一天,我們會不顧眾人前的形象,在歲月的沖刷后,洗去了我們性格中浮華的表象和修飾,只留下本真的自我,這需要我們看破衰老的來臨,也許我們只會順其自然。她在愛情轉(zhuǎn)換成親情時,明白:你只要去堅信兩個人可以天長地久,便可以天長地久,什么事情不是只有離婚可以解決的。對于孩子的教育,她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我想,她在這些方面,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
夢想是恐懼開出的花。在人生漫長旅程中,我們習慣了用恐懼包裹夢想,以為夢想是難以企及的夢。作者憑借恒心克服了平衡感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產(chǎn)生了一種不甘被“不能”或“無法”這種想法擊敗的決心,告誡讀者,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做一些自己害怕做的事,然后一層層剝開恐懼,夢想就會開出花來。
生死之間,本就應追求順其自然。死者,應學會放下,很多古人如我國古代的皇帝,渴望追求長生不老,做到永遠的權利。可是真正的長生不老,像《來自星星的你》的男主人公一樣,見證了身邊的人的生生死死,他想過正常人的生活,卻如此之難。活著和死亡,我們只是路過。
沒走過的,是路;走過的,才是我們的人生。走過了,我們才懂得生命。
不曾走過怎會懂得主要內(nèi)容篇二
家庭式最小的社會單位。古人云“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家庭對很多人來講又是那樣不穩(wěn)定,離婚率不斷上升就是最好的證明。試圖用離婚來解決問題的人往往解決不掉問題,卻“只能產(chǎn)生新的問題”。我在英國學習時,已經(jīng)離婚多年的房東說“對于離婚的雙方來講,沒有一個是贏家”,現(xiàn)實事實證明也是這樣。離婚帶來的傷害不僅牽扯到離婚的夫妻、還有孩子甚至父母。
有句流行的話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所以,“一生中最至關重要的決定不是在哪里定居,也不是干哪一行謀生,而是選擇一個什么樣的人,牽手走完剩下的路。”
安娜說戀愛中的人對婚姻的期望總是太高。對此,我深信不疑。戀愛時的理想是單純美麗的,而婚后的生活是復雜艱難的。我自己年輕時也曾對婚姻有著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的另一半能與自己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但結(jié)婚后發(fā)現(xiàn)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他喜歡動而我喜歡靜,他的愛好我不懂,也不喜歡;他喜歡依百順的賢妻良母而我卻有非常獨立。各自的成長的家庭氛圍差異很大,不同的理念在碰撞。要想在每一個問題上達成完全一致是十分不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于是兩個人的關系確實像在玩“碰碰車”,總會有意無意地發(fā)生碰撞。
安娜說“兩顆心就是不一樣的兩顆心,心心相印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兩個人能堅信天長地久,他們就能天長地久”,秘訣就是“把婚姻關系看得比自己重要”。柴米油鹽中,慢慢學會了用包容、關心調(diào)節(jié),將充滿浪漫幻想的日子過成了真實的平淡。雖然,心還是各自的心,沒有變成一顆心,但學會了用自己的心去關心另一顆心,給與其溫暖而不是傷害。
人是社會動物。除了家人、親人外,與我們聯(lián)系最多的,也是影響我們最深莫過于朋友。朋友是“和我們沒有血緣關系,也沒有婚姻關系,但他們?nèi)笔冀K不離不棄的關心我們,陪伴我們”的那些人。你的喜怒哀樂完全可以傾訴給她聽,其實有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忠實的聽眾。女性眼中的朋友可以共享心事,男性眼中的朋友則是共同做事。
朋友無需很多,“一個懂你淚水的朋友,勝過一群只懂你笑容的過客”。
年齡越大,越喜歡孤獨。其實,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春夏秋冬哪個季節(jié)最好?很多人都被問過類似的問題。其實在我看來每個季節(jié)都是最好的季節(jié),因為每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人生四季也是這樣。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關鍵是要把握時節(jié),充分享受每一季,“人生就是從一個位置到另外一個位置,最好的位置就是此時、此刻、此地”。
至今我還記得跟著兩位嬸嬸第一次爬夜爬泰山的情形。我那時十幾歲,滿腦子是獨立和冒險的念頭。我總是離開大路去走那些看起來比較險的無人走過的地方,還讓她們擔心不已。現(xiàn)在和孩子一起旅游,情形完全顛倒了過來。我總是勸女兒去安全的地方,走平坦的大道,她卻對我的建議嗤之以鼻,說人生的美妙在于意料之外。也許吧,“世世代代的人們都是這樣,年輕時想法設法避開前人的路,年長后又痛斥晚輩不跟隨自己的腳步。可成長這條路不需要強行牽引,刻意繞行,我們總歸自己走過”, “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后悔”。
明白了這些,我們便不再對孩子和學生苛責,不再事無巨細替他們設計考慮,不再控制孩子的童年、安排他們的青年、操心他們的工作、家庭和婚姻。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成長是不可以代替的。父母能做的只是在他們受傷的時候給予安慰,失敗的時候給予鼓勵,困難的時候給予扶持。失敗是人生路上在所難免的,但失敗教會人們更多的道理。7月份,一個以前的學生研究生畢業(yè),即將赴安全部報道上班。他在高中時并不是特別愛學習的孩子,曾高考成績也不理想,經(jīng)讓父母傷心失望,但他后來發(fā)現(xiàn)了學習的意義,并通過努力從專科升到本科,又從本科升到研究生。他善良的天性和頑強的精神為導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自己的未來奠定了基礎。在他上班前,大家組織了一次聚會,來的學生中有的已經(jīng)工作了兩年,有的即將工作,有的在讀博士。回憶起高中的經(jīng)歷,他們眾口一詞說中學學過的很多知識其實并沒有多大的用處,他們最喜歡的是課外活動在一起玩耍的時間。當年老師布置的很多作業(yè)都沒有完成,大家都在想法設法應付老師的檢查。我們這些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真的需要想一想孩子們到底需要什么?
人生的感悟的大部分收獲“不是從教室或圖書館獲得的,而是在人生的實驗室里學到的”。所以,教育關注的應該是在生活中成長,而不是在教室中堆砌知識。
成長需要耐心和熱度。而現(xiàn)在的父母和老師缺乏的是耐心,揠苗助長的事情在處處上演;現(xiàn)在的孩子缺乏的是熱度,在極度的摧殘下,他們早已對生活失去了應有的好奇和熱情。
不曾走過怎會懂得主要內(nèi)容篇三
當初,誰沒有在青春的路口彷徨?后來,誰沒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岔過?再后來,誰沒在人生的彎道上徹悟過?因為走過,我們愈發(fā)懂得,人生是什么?
世世代代的人們都是如此年輕時想主設法避開腳步。可成長這條路原本就不需要強行牽引,刻意繞行,我們終歸得自己走過。
這一個暑假,有一大半的時間我都屬于在神游狀態(tài),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地一天天過著,總覺得這個暑假還很長,甚至學習嘛,總是會有足夠的時間來搞定它的。于是我開始睡懶覺,睡到很晚才起,然后,一直玩到吃午飯,便又開始睡覺,睡到不想再睡下去了,搖了搖睡得頭昏腦漲的腦袋走到書桌前看起書來,但學習不了多長時間,我開始坐不住了,被一切可以玩的東西吸引著,不由自主地離開書桌,走出房間,朝著吸引著我的東西走出,與它娛快地玩耍。
一直玩耍到媽媽回來,沒錯,媽媽回來到吃完飯后的一個小時是我最認真的時候,當媽媽打開電視開始享受著這一天最認真的時候,我便也開始放松起來。有時要出門時,便會很認真的打扮起自己來。這時爸爸媽媽在一旁不耐煩的吹催道:“隨便穿一件就好了,不是讓你去走時裝秀!”而我完全不理會,放假不用穿校服,這兒兩個月我當然要好好打扮一下啊!
當這種生活每過去一天,我也總是會覺得這樣太浪費了,大家一個個都那么認真,不行,從明天開始我也要開始認真了,可想是這么想,真的到了第二天,我又開始玩起來。我對自己說只玩了一下,可當再次抬起頭看鐘時,已經(jīng)過去好幾個小時了。
有時我也會為我這種行為感到著急,但在一旁看我的爸爸媽媽更著急,馬上升初三了,就快要中考了,身邊的孩子一個個都補課,現(xiàn)在的競爭激烈,高中也難考,這樣子下去怎么行!于是我的補課生活開始了,雖然報得名也不算多。
后來又不知道媽媽從哪聽說有一個課,可以提高記憶,可是看了看時間,和我的生日重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課還沒結(jié)束,我就開學了,也和我晚上的數(shù)學課重了,看看地點,和我家是兩端,不堵車的話半個小時到,堵車的話,起碼要50多分鐘,時間段又是8:30到晚上7:40多,和爸爸媽媽上班的時間又重了,他們接送不了我,想想決定算了不去上的時候,可又看著這成績可以提高的誘人成果,還是決定去,因為路程遠,所以要早起,這對于天天幾乎就是睡覺度過的我,的確是件困難的事,然后再自己打車去,打車回,當時媽媽讓我選擇,我覺得如果不去,我肯定會后悔,不管有用沒用,都要去嘗試,很有可能就會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成果,就當經(jīng)歷一次也好。
小的時候我也學過很多東西,但總是半途而廢,但唯獨只有鋼琴我還堅持著,我動作慢,寫作業(yè)慢,上學時,幾乎沒有時間來練琴,一個星期去老師那彈一次,挨一次批,媽媽也很生氣,干脆別學了,還浪費我那么多錢,專心學習算了!我總是經(jīng)過內(nèi)心的一番掙扎后,搖了搖頭“好!要學你就要練,一個星期至少練四次!”媽媽開出條件,我又很艱難的點了點頭,雖然我知道這樣會很累,但我總是會一樣很了不起的樂器,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的,如果放棄我會后悔一輩子!
有些路很遠,走下去會很累,可是不走又會后悔。或許以后的生活不是最理想的,但當初的選擇一定是正確的!
人生就是我們腳下的路,是一串生命的體驗,更是一次靈魂的運行,親愛的自己,不管路途有多艱辛都走下吧,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不曾走過怎會懂得主要內(nèi)容篇四
看到這本書時,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題目《不曾走過,怎會懂得》和封皮上“沒走過的,是路;走過的,才是人生”這句話。未讀之前,猜想作者安娜.昆德蘭應該是個有故事的人,很想知道她有著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和的感悟。
安娜.昆德蘭是家里的長女。母親和父親結(jié)婚前有工作的,在當時還是比較少見的。結(jié)婚后辭去了工作,成了全職太太,父親整日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們,因此,安娜小時就常幫助母親照看弟弟妹妹。母親從不發(fā)火,遇到孩子調(diào)皮不聽話時,氣的只好自己哭泣,往往孩子們被她真誠的淚水感動變得很乖。19歲時,剛剛40歲的母親患病去世,這留給安娜如此深刻的記憶以至于“它從未遠離過我的腦海”。她在很多書中都提到母親,母親的溫順、勤勞、任勞任怨以及曾經(jīng)說的的話語在她后來生活中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為人妻母方面。真的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啊!
安娜18歲開始以抄寫員的身份加入《紐約郵報》的,后來成為歷史上第三個為紐約時報撰寫社論對頁專欄的女性,曾獲得普利策評論獎,2009年,她辭去工作成了全職作家。她出版的五本暢銷書中,有三本被改編成電影搬上了銀幕。他和做律師丈夫格里育有兩兒一女。為了生育和照顧孩子,她曾兩度辭職回家,全心全意在家照顧孩子直到他們長大上學為止,在家的日子開始小說寫作。
很多人在歲末有辭舊迎新的習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回顧是為了展望,是為未來奠定基礎和信心;展望是為了前進,為了創(chuàng)新與提高。“我們只有展望未來,才能向前邁進;只有回首過去,才能理解人生”。所謂“繼往開來”只有批判性地“繼往”,才能有效地“開來”;沒有“開來”的決心和意愿,回顧也就失去了意義。
同樣的時代,同樣的背景,甚至同樣的求學和工作經(jīng)歷,若干年過去,出現(xiàn)了不同的人生結(jié)局。有人名垂青史,有人遺臭萬年;有人將固守清貧,卻將每個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人榮華富貴相伴卻心神不安。為什么?
對物質(zhì)的過度追求所致。人活于世,離不開物質(zhì)。但對物質(zhì)的過度追求就會使人喪失靈魂。安娜.昆德蘭說“一路追求物質(zhì),卻忘了帶上靈魂。在追求物質(zhì)的過程中,我們的雙腳走得太快,以致于把雙腳遠遠地拉在了后面”。不正是目前我們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寫照嗎?貪官污吏和為富不仁源源不斷地誕生以致于錢理群老先生發(fā)出“清華北大在培養(yǎng)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無奈喟嘆。
物質(zhì)本身是沒有罪惡的,但對物質(zhì)的過度追求就會使人走向罪惡。年輕時代追求物質(zhì)和虛榮無可厚非,但應該知道用恰當?shù)氖侄蝸慝@得,不能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喪失底線。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物質(zhì)的欲求會逐漸變淡。安娜年輕時喜歡購買家居和裝飾用品來豐富和改變家里的環(huán)境,但現(xiàn)在她覺得擁有幾間舒適的房間就已足夠,在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致、凝練、清爽、簡單。回顧我自己的生活之路,也經(jīng)歷了類似的過程。年輕的時候以為擁有漂亮的大房子和高檔的家具就會有一個溫馨的家;擁有高檔的衣服,人才會顯得富貴優(yōu)雅。我曾犧牲周末時間去代課賺錢,跑到銀座商城購買并不適合自己穿的所謂高檔衣服,去美容院做面部護理以防容顏衰退,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想法和做法是天真荒謬的。這些年,似乎越來越喜歡精簡,美容師常批評我說越來越不“要好”了。
安娜說出了我想說的話:“物質(zhì)毫無意義,無法說明什么,也不能解決什么。物質(zhì)無法拯救我們的靈魂”。
梭羅曾經(jīng)說:“精簡,一定要精簡”。托克維爾說得更加透徹:“人們生活在物質(zhì)中,好像覺得自己可以長生不老似的,總是抓住手里的一切,一樣也不放棄,卻一樣也抓不牢,而且還像狗熊掰棒子那樣,一旦忙著追逐新的東西,就會把原先擁有的東西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