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北伐戰爭教案反思 北伐戰爭教案人教版篇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第11課
北伐戰爭
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黃埔軍校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對象、主戰場的重要戰役。3.掌握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4.掌握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5.掌握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能力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利用《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說明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進軍路線,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2.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對北伐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共產黨始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不惜為之獻出自己的生命。
2.通過對北伐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它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學重點: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教學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
同學們,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黃埔軍校的門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這副對聯使人耳目一新。它體現了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就是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下面看具體內容。
[板書]第11課 北伐戰爭
一、黃埔軍校的成立
1.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和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教師引導]同學們,請看課文第一段小字內容。看完后請先復述國民黨一大的情況。
[學生看書]……
[學生復述]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4年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了國民黨新的黨綱,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大會通過的宣言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主張。這樣,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國共兩黨合作后,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
[教師講解]國共在當時為什么要合作呢?這是由多重原因決定的。請同學們先看一組投影。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從材料中概括出國共合作的原因。[學生概括]華盛頓會議后,中華民族災難更加沉重;“二〃七”慘案給中國共產黨提供的教訓是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單憑工人階級無法戰勝敵人;國民黨符合同共產黨合作的條件和愿意同共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產黨合作;蘇聯的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決定。
[教師講解]同學們的概括已經比較全面,我想說的就是華盛頓《九國公約》后,中國又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帝國主義各自支持依附自己的軍閥,爭權奪利,又聯合干涉中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所發展的中華民族工業,戰后又重新受到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壓迫。在帝國主義策動下,軍閥混戰不斷,戰火彌漫全國大多數省份。國內經濟蕭條,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經過二七慘案,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僅僅依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夠的。在共產國際幫助下,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軍閥的大革命運動興起了。
[教師過渡]國民革命運動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反帝反封建的運動,它的進行需要以武裝力量為基礎,而黃埔軍校就是要為國民大革命培養軍事干部。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板書]2.黃埔軍校的建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有關黃埔軍校的內容。從中提煉出相關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材料。
[教師過渡]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是北伐戰爭,那么,北伐戰爭的目的、對象、過程、結局怎樣,這是我們這一節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個大問題——北伐勝利進軍。
[板書]
二、北伐勝利進軍 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把北伐勝利進軍“一目”中的相關信息找出來,復述北伐勝利進軍的過程。
[學生尋找]……
[學生回答]北伐從1926年開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北伐軍總司令為蔣介石。北伐的主戰場是湖南、湖北。
湖北戰場的代表性戰役是“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之戰。北伐的路線是從湖南進入湖北,又集中力量進攻江西,接著,沿江東下,直搗南京。另一路北伐軍也從福建進入浙江、上海。1927年4月,又進攻張作霖的軍隊。
[板書]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北伐的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3.北代的主戰場:湖南、湖北。
4.北伐勝利進軍:①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教師講解]請同學們看“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我把北伐的過程講述一下。我們先來看北伐的三個對象的情況。
同學們,北伐戰爭打擊的目標是受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國民革命軍在以加倫為首的蘇聯軍事顧問的建議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戰略方針:首先向湖南、湖北進軍,長驅直入,迅速消滅北洋軍閥中最薄弱的一環——吳佩孚的主力,爭取占據北方的張作霖和盤踞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的孫傳芳兩部在一段時間內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保持中立;待兩湖戰場取得勝利后,再引兵東向,消滅孫傳芳部;最后北上解決實力最強的張作霖部。
根據這個戰略方針,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一部和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等作為先頭部隊,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吳佩孚部擊敗而退守湖南衡陽的第八軍“唐生智部”。7月9日,國民革命軍正式出師北伐。先后攻占株洲、醴陵等地,長沙守敵聞訊棄城逃跑。湖南工團聯合會組織工人維持秩序,收繳潰散敵軍的槍械,迎接北伐軍。7月11日,北伐軍進入長沙。8月中旬,北伐軍總司令部遷往長沙,開始兩湖戰場的第二階段。這時,集中到湖南的北伐軍分成左、中、右三路,東路監視江西之敵,西路封鎖長江上游,中路直趨武漢。中路軍于8月中下旬連克平江、岳州等地,接著進入湖北。這時正在北方指揮直軍同國民軍作戰的吳佩孚星夜南下,命令2萬多主力部隊死守“汀泗橋”。“汀泗橋”是粵漢路上的軍事要隘,三面環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難攻。8月27日,獨立團在當地農民的帶領下,穿過高山抄小路繞到敵人背后,出其不意地發起猛沖,突破了敵人的陣地。北伐軍其他部隊一起猛攻,敵人倉皇潰退。北伐軍占領了“汀泗橋”。接著,獨立團發揚猛打猛沖猛追的精神,很快占領咸寧城,并在其他部隊配合下,于8月30日攻占了鄂南另一戰略要地賀勝橋,打開了通往武漢的大門。這時,吳佩孚退守武漢,沿城挖掘戰壕,在高地構筑炮兵陣地,表示“城存與存,城亡與亡。”9月初,北伐軍總攻武漢三鎮。漢陽兵工廠工人舉行罷工。9月6日,北伐軍攻克漢陽,7日占漢口,吳佩孚逃往鄭州,10日占武昌,殲敵2萬,兩湖戰場取得決定性勝利,葉挺獨立團及其所在的第四軍屢立戰功,被稱為“鐵軍”。
當北伐軍在兩湖戰場取得重大勝利后,原來抱中立態度的孫傳芳改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變態度,在8月底派重兵從江西向兩湖側翼進攻,企圖拆斷北伐軍后路。9月間,原來擔負監視孫部任務的國民革命軍第二、三、六軍和第一軍一師進入江西作戰,一度占領南昌。孫傳芳調集主力猛烈反撲,重新奪回南昌,使蔣介石親自指揮的第一軍第一師遭受慘重損失。于是,第四軍、第七軍先后轉入江西,匯合其他各軍,于11月初在南潯鐵路一帶發動猛烈進攻,終于殲滅孫傳芳部主力,占領九江、南昌。江西戰局根本改觀。原來留駐粵閩邊境的第一軍兩個師也乘勢向福建發動進攻,在12月下旬不戰而下福州。馮玉祥在五原誓師,揮戈南下,控制陜西、甘肅等省。
這樣,國民軍誓師北伐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到1926年底,已先后殲滅吳佩孚、孫傳芳兩部主力,控制了江蘇、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馮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區,準備東出潼關,響應北伐軍。北伐戰爭勝利大局已定。1927年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了武漢。
[教師過渡]同學們,只有半年時間,北伐軍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為什么在短期內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呢?下面,我們來對此作一個分析。
[板書]5.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教師引導]同學們,從上面材料中,我們看到了工農運動的發展狀況。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北伐戰爭與工農運動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請大家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小結]北伐戰爭的進行有力地推動了工農運動的發展,工農運動的發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北伐的勝利進軍。由此看來,工農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群眾的大力支援應是北伐勝利進軍的一個原因。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總結一下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大致說來也就是這些,一是北伐軍作戰方針的正確;二是國共兩黨齊心協力;三是廣大北伐軍官兵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四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五是軍閥之間的矛盾削弱了他們的力量。
[板書]①“北伐”方針正確 ②兩黨齊心協力 ③將士浴血奮戰 ④工農大力支援 ⑤軍閥內部矛盾
[教師過渡]在北伐勝利進軍的同時,南方革命陣營的分裂趨勢也在不斷增加。1926年11月北伐軍在江西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后,這種趨勢日趨明朗并最終導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發生。
[板書]
三、國民革命的失敗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發生
[教師講述]在北伐戰爭節節勝利,準備把國民政府遷往武漢之機,蔣突然提出要把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遷到北伐軍總司令部大本營所在地南昌,以便置于他的控制之下。1927年2月21日,他在南昌總部的講演公開反共,并開始鎮壓工農革命力量。3月6日,他使國民革命軍駐贛新一師誘殺贛州總工會委員長、江西省總工會副委員長、共產黨員陳贊賢。16日,他從南昌到九江,指使“青紅幫”流氓搗毀左派占優勢的國民黨九江市黨部和九江總工會,在市黨部打死3人,在總工會打死1人,打傷6人。23日,他指使暴徒在安慶搗毀國民黨左派領導的安徽省黨部和總工會、農民協會,并打傷多人。事實表明,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蔣介石右派集團的公開叛變只是時間問題了。
4月12日,蔣介石突然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當天凌晨,早就做好準備的大批“青紅幫”武裝流氓從租界沖出,向分駐上海總工會等處的工人糾察隊發動突然襲擊。工人糾察隊立刻奮起抵抗。這時,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開來,聲稱進行調解,將武裝流氓的槍械先行收繳。工人糾察隊輕信了他們的欺騙,打開了大門,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被強迫繳械。一部分工人糾察隊員進行抵抗,但因眾寡懸殊,遭到失敗。上海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人汪壽華已在前一天被杜月笙騙去,遭到秘密殺害。13日上午,上海工人和市民召開十萬人的群眾大會,會后整隊游行,要求釋放被捕工友,交還糾察隊被繳槍械。隊伍進行到寶山路時,第二十六軍突然從埋伏處沖出,用槍向密集的人掃射,當場打死一百多人,受傷者不計其數。課本上有一組數字是幾天之內,三百多人被殺,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同學們,繼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省相繼以“清黨”為名,大規模搜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單廣東一地,被捕殺的就達二千多人。同時,閻錫山在山西,劉湘在四川也紛紛舉行“清黨”,并表示擁護南京政府。與此同時,北方的奉系軍閥張作霖也捕殺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李大釗就是在這時被殺害的。大革命受到了嚴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并提出了“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口號,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大屠殺。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的大革命失敗了。
那么,這次革命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板書]2.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
[教師引導]同學們,“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發生,標志著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從咱們課本上所提供的圖片“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在屠殺革命志士”可以看出,國共關系已經完全破裂。下面,我們根據一些材料來分析一下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材料及我們本節課學過的知識來分析一下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可以討論。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簡單地說,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有:從客觀上來看,一是中外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它們聯合起來絞殺中國革命;二是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采取突然襲擊。從主觀上來看,一是年幼的共產黨缺乏革命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二是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代表,對蔣介石、汪精衛篡奪革命領導權的活動一再妥協退讓,使黨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權,尤其是對革命武裝的領導權。
[教師過渡]同學們,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那么,南京國民政府代表著哪一個階級的利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中國的局勢怎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樣?下面我們就來看具體內容。
[板書]
四、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識要點找出來。[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后來統治了全國。
[教師強調]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之后,中國大地上存在著三個并立的政權——北京的北洋軍閥政府、武漢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下半年,寧漢合流,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北伐,張作霖退往東北,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舊軍閥在北伐中被打垮,又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新軍閥是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直到1949年解放戰爭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板書設計
第11課 北伐戰爭
一、黃埔軍校的成立
1.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和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2.黃埔軍校的建立
二、北伐的勝利進軍
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2.北伐的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3.北伐的主戰場:湖南、湖北
4.北伐勝利進軍:①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齊市富區
洪河學校
孫躍威
初二歷史
江→上海
三、國民革命的失敗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發生
客觀2.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 ??主觀
四、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戰爭教案反思 北伐戰爭教案人教版篇二
八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教案
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第11課,《北伐戰爭》,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的主人翁大家也都認識,有沒有同學愿意幫老師來念一下?
學生:(念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教師:同故事中一樣,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學讀書的目標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可能有人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人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當然,我想也有人讀書就是為了父母。那么請問各位同學,你們進入撫松二中的時候,老師有沒有問你,讀書是為了什么?你是因為回答了學校和老師認為正確的答案才得以進入二中讀書的么?如果萬一你沒有答好這個問題,學校能不能不要你呀?
學生:不能 教師:我想在現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情況下因該不可能發生學校因為學生沒有回答好“為什么而讀書”這種問題而不能上學的情況,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學校不能任由自己的愿望隨意挑選學生。那么,中國有沒有這樣一所學校,它對學生學習的目的作了明確的規定?
學生:有
教師:那么,是哪所學校呢? 學生: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的建立
教師:對,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黃埔軍校的校門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畏生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也就是說黃埔軍校選的學生不是體格健壯,武藝超群的,而是選擇將生死置之度外,視金錢如糞土,功名如浮云的革命者。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是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的新一代軍人。
教師:孫中山在一系列的革命經驗后,深感國民黨內部太過復雜,決定改組國民黨,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召開了國民黨一大(國民黨一大的圖片),在大會上作了哪些決定呀?
學生:通過了新的黨綱,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通過的宣言接受了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
教師:對,就這樣,國民黨與共產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并且在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國民黨建立了黃埔軍校。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用一分鐘時間,看一下課文正文的第一段,回答老師ppt上的這幾個問題。
教師:好,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先來看看,黃埔軍校是什么時候創辦的?嗯,請這位同學來回答!
學生:1924年5月。
教師回答得很準確!那么,有沒有同學找到了黃埔軍校創辦的地點呢? 學生:廣州黃埔。創辦者是誰?
學生: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
八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北伐戰爭》
教師,那么書上提到學校都有哪些負責人呢?
學生: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教師:(展示ppt第11頁)好,我們來看一下蔣介石的照片,蔣介石(1887-1975年),原名瑞元,又名中正,字介石,這張照片上的老蔣真是一身正氣呀!
教師:(展示ppt第12頁)我們再來看一下周恩來的照片!周恩來(1898-1976年)字翔宇,筆名恩來。生于江蘇淮安。
教師: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來回答一下軍校的作用。
學生: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教師:這是黃埔軍校內的景觀,這是黃埔軍校的校徽,校徽上寫有哪幾個字呀?
學生:親愛精誠
教師:對,親愛精誠,這也是黃埔軍校的校訓,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是黃埔軍校在1924年定的校歌,一起念一下。
學生:(念校歌)
教師:這個呢,是黃埔軍校1926年定的校歌,一直沿用至今。我們花幾分鐘來欣賞一下。(放一遍校歌)
思考題:
教師:我們看了那么多關于黃埔軍校的信息,那么有沒有同學能告訴老師,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學們也可以先看一下書上50頁最后的小字部分,再回答我的這個問題。
學生:孫中山希望通過黃埔軍校的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教師,正如毛澤東總結的一樣,槍桿子里出政權,其實孫中山也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他認識到自己進行的不懈的革命過程中,所依靠的對象只是會黨、新軍、各派軍閥,始終沒有自己的軍隊,這是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過黃埔軍校創辦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過渡到北伐戰爭:
學生:(讀完全文)
教師:請再重復一下最后一句!
學生:成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事業便可以成功!
教師:好,謝謝,請坐。孫中山這里所說的“革命事業”指的是什么呢?孫中山不是領導過一場革命了么?,有沒有同學還記得,他領導的是什么革命中 呀?
學生:辛亥革命
教師:是呀,這場革命不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呀,是什么成果呢? 學生:建立了國民政府??
教師,對呀,有這么偉大的成果,那么這場革命是不是成功了呀? 學生:沒有
教師:為什么說,這場革命沒有成功呢? 學生: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了
教師:也就是說,孫中山的辛亥革命沒有成功,目標沒有達到,所以孫中山想發動一次比辛亥革命群眾基礎更廣泛,參加人數更多,成果更加顯著,而且能
八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北伐戰爭》
夠成功的革命,一次國民革命運動,對吧?
學生:對
教師:那么,這時候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已經死去,袁世凱手下的軍閥四分五裂,分成好幾個派別,有直系呀,皖系呀,還有奉系呀,后來又出現張作霖為首的一個土匪出身的軍閥,他們之間相互搶奪地盤和政權。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你說,這時候孫中山如果要進行革命,他會先從哪里著手呀?
學生:消滅軍閥!
教師:對,和同學們一樣,孫中山的想法也是這樣,他決定北上,消滅軍閥!
北伐勝利進軍
教師:這張圖片上的是“國民革命軍誓師大會”圖片上的這個發表講話的人,正是蔣介石,教師:在眾多的革命將土面前,蔣介石昂首挺胸,慷慨激昂地,我們看看蔣介石在當時,對將士們說了些什么
教師:好,那么之后北伐正式開始,這是廣州人民歡送革命軍的場景(展示ppt第16頁)
教師:首先,同學們再花幾分時間閱讀一下課本第51頁的所有內容,然后再回答老師ppt上的問題。(展示ppt第17頁)
教師:北伐開始的時間是? 學生:1926年7月。教師:目的是?
學生:推翻北洋軍閥的領導,統一全中國
教師:那么北伐軍主要討伐的是哪幾位軍閥呢? 學生: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戰前力量對比
教師:嗯,很好,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北伐的三個對象確定下來了,那么我們先來看看,三個軍閥與我們的革命軍的力量對比和所在的位置吧。(展示ppt第19頁)首先是吳佩孚,這是他的圖像,嗯,吳佩孚所占領的地方主要是湖北、河南的全部,湖南和直隸的一部分,他的兵力約有二十萬,很厲害哦,接著是孫傳芳了,這是他的圖像,他所在的地區是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兵力同樣約有二十萬。最后是軍閥張作霖,他所在地區是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察哈爾及山東全部,直隸的一部分,兵力最多,約有三十五萬人。嗯,看完了軍閥的軍事力量,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們革命軍所在地區及革命軍的總人數吧,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革命軍所在是廣東、廣西的全部和湖南的一部分地區,而兵力也只有十萬人而矣,和軍閥們比起來,軍隊力量,可以算是很弱的了。
教師:那么在這樣一個以弱攻強的戰斗中,我們的廣東革命政府能否取得勝利呢?下面我們請一個小組同學為我們朗讀一下戰斗的過程,2、戰爭過程
(1)、吳佩孚:
學生:(從北伐軍10萬人出師北伐讀到布置重兵把守)
八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北伐戰爭》
教師:(在學生讀課文時,同步演示ppt第20頁內容)好,這位同學請先坐下,我們看一下,戰爭打到這里,我們的革命軍遇到了嚴重的問題,而對易守難攻且有重兵把守的汀泗橋與賀勝橋,我們該怎么辦呢?這個艱巨的任務,最后交由葉挺帶領的獨立團來完成,我們看看,他們能否圓滿完成。下面請一個小組的一個組員念旁白部分,三個男生分別扮演班長,營長曹淵和書記周廷恩。
學生:(讀51頁小字體部分)教師:,在獨立團戰士這樣巨大的犧牲下,我們有沒有把汀泗橋與賀勝橋拿下呢?請同學把課文繼續往下念。
學生:(一直念到吳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2)、孫傳芳:
教師:好,正當兩湖戰斗緊張之際,孫傳芳把軍隊集中到了到了江西,準備同北伐軍一決死戰,北伐軍主力在兩湖打垮吳佩孚之后,轉兵江西,會攻南昌,江西戰斗兩個多月,攻克九江、南昌,消滅了孫傳芳的力量,接著北伐軍乘勝沿長江東下,直搗南京,另一路北伐軍也從福建進入浙江、上海,我們看,是不是孫傳芳所在的全部地區也被北伐軍所占領了呀,那么在這個時候,廣州國民正府也自然地從廣州,遷到了武漢。
3、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
教師:那么接下來我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北伐軍以區區十萬人之眾,以弱勝強,戰勝了兵力數倍已的敵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教師:我們從戰爭過程可以看出,北伐軍的作戰是有謀和略的,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北伐分三路而行,西路為北伐主力,擔任正面主攻,進攻兩湖地區,予頭直指吳佩孚的巢穴,中路直插江西,任務是保障主攻方向的側面安全,并準備攻入孫傳芳的部隊,東路挺進敵人兵力空虛的福建、浙江。這說明他們的作戰方針怎么樣呀?
學生:北伐軍作戰方針的正確。
教師:我們從葉挺獨立團的事跡中可不可以找到原因呢? 學生:廣大北伐軍官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教師:很好,還有一個原因,書上沒有提到,老師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前面提到,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那么在北伐戰爭開始之后,在共黨產的發動下,各地工農群眾密切地配合著北伐戰爭,所以,北伐的勝利也離不開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全力支援。
4、國共分裂:
教師:同學們看哦,在形勢之片大好的情況下,在打敗了兩個軍閥的時候,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呀,是不是該乘勝追擊呢?
學生:是
教師:可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候,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使得國共合作失敗,我們看看,是什么事情呀?
學生:蔣介石、汪精衛叛變了革命。教師:(展示蔣介石、汪精衛圖片),對,蔣介石與汪精衛害怕共產黨通過國民革命運動,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于是就在這個時候,蔣介石和汪精衛背叛了革命。他們發動了兩次反革命政變,分別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八年級上冊第十一課《北伐戰爭》
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教師:蔣介石密謀反共、分共。但是這時的共產黨內部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主要領導成員卻一再的妥協退讓,使得他們有機可乘,大批共產黨員遭到屠殺。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了。國共第一次合作也失敗了。
教師:同學們還記得陳獨秀吧?他在新文化運動中,做了什么事情呀? 學生:創辦《新青年》 教師:《新青年雜志》,也就是后來的《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陳獨秀也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教師: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節中,我們是不是也接觸過陳獨秀呀? 學生:一大先舉其為中央局書記。
教師:對,陳獨秀一直是黨內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可是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傾思想發展成為右傾機會主義,放棄對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右派的進攻采取妥協投降的政策,最終導致了中共合作的破裂和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教師:(展示革命人士被害的圖片)我們看,圖上分別是街頭被捕的革命群從和革命群眾被害的圖片,還有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關押和被屠殺的慘景。
教師: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不組讀者討論一下。學生:第一,國民黨右派在帝國主義、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支持下叛變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第二,中共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三、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教師:蔣介石叛變革命后,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我們看一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時間、地點、人物、性質等主要內容。
學生(學生回答)
教師:是呀,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是一個反動的政府。那么到當時為止,中國出現了三個政府,分別是武漢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還未完全消滅的北京的北洋軍閥政府。在張作霖去逝后,其子張學良沒有聽從日本人的建議,繼續進行軍閥統治,獨立東北,而是將自己的勢力歸順到南京國民政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東北易幟”,而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也最終達成了協議,最后,南京國民政府統治了全國。(展示ppt第31頁)
創建國民軍后的中共與國民黨形成的統一戰線開始了北伐戰爭,北伐打垮了哪兩個軍閥呀?
學生:吳佩孚和孫傳芳
教師:嗯,然后我們分析了北伐順利進行的原因及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最后我們還了解了國民政府的成立。
教師:至此,中國最終在這一時期被反動的,代表大地方、大資產階級得益的南京國民政府所統治,真是非常的讓人不甘心,不過沒有關系,所謂希望就在前方,下節課將是帶來我們希望的一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北伐戰爭教案反思 北伐戰爭教案人教版篇三
第12課
《北伐戰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黃埔軍校創建和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時間。
2.知道北伐戰爭的目的、主要對象、主要戰場及重要戰役。
3.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北伐戰爭勝利原因的分析總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2)通過觀看北伐戰爭的視頻,培養學生從影視材料中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通過《北伐戰爭形式示意圖》,說明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進軍路線,掌握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方法。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它的歷史證明了國共真誠合作的重要性。二.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二)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用“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旋律唱國民革命歌
師:當年北伐將士就是唱著這首歌開赴北伐前線的,那么,你知道歌詞中的軍閥主要指哪些人嗎?國民革命軍為什么要打倒他們呢?北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其主要戰場在哪里?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80多年前的中國大地,一起回憶那段轟轟烈烈的歷史首先進入第一環節
史海尋蹤----與歷史面對面
師:要學習北伐戰爭,就不得不提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會,請同學們閱讀第一段,了解這次大會的概況。
生: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師:這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國民黨一大拉開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國民革命的車輪在國共的領導下開始運轉。國民革命運動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反帝反封建的運動,它的進行需要以武裝力量為基礎,而黃埔軍校就是要為國民大革命培養軍事干部。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一)黃埔軍校的建立
師:我們看看黃埔軍校門上的一幅對聯:上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從這幅對聯中可以看出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是什么? 生:就是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
師:大家看課本第50頁最后一段小字部分,從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的發言可以看出創辦黃埔軍校是為了建立國民革命軍,那孫中山為什么要創辦黃埔軍校? 生:略。
師:在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孫中山認識利用軍閥軍隊進行革命是不夠的,必須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軍隊,革命才能成功。因此,他在在廣州黃埔創辦了這所軍校。師:黃埔軍校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師: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黃埔軍校迅速發展壯大,培養了大批的政治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人才有了,軍隊有了,再加上武器、糧食等方面的準備,北伐戰爭的槍聲終于打響了。這場戰爭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
(二)光榮北伐武昌城下、同學們結合問題課本的內容來看一段關于北伐戰爭的視頻,師:錄像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北伐戰爭的目的、時間、主要對象、主要戰場、主要戰役 生:略。
師:為什么把這三派軍閥當作革命的對象? 師:從剛才的視頻信息我們可以知道雙方的力量對比怎么樣? 生:敵強我弱。
師: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北伐軍采取了什么作戰方針?
生:當時軍閥之間矛盾重重,北伐軍利用他們這一弱點,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師生雙邊活動。略
師:汀泗橋是粵漢路上的軍事要隘,三面環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難攻。8月27日,獨立團在當地農民的帶領下,穿過高山抄小路繞到敵人背后,出其不意地發起猛沖,突破了敵人的陣地。北伐軍其他部隊一起猛攻,敵人倉皇潰退。北伐軍占領了汀泗橋。接著,獨立團發揚猛打猛沖猛追的精神,很快占領咸寧城,并在其他部隊配合下,于8月30日攻占了鄂南另一戰略要地賀勝橋,打開了通往武漢的大門。在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獨立團一營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務時,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紛紛留下遺書遺物,為國家為人民奮勇殺敵。正是這種出色的表現,為他們所在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葉挺被公認為當時的北伐名將。
我們知道北伐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從珠江流域打到了長江流域,聲勢震動了全國。那么,北伐軍為什么能夠勝利進軍呢?請同學們根據給出的資料和本課知識,分組討論,看哪一組分析得最全面。
生:略
師:北伐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進軍是因為:(1)北伐戰爭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正義戰爭;(2)作戰方針正確;(3)國共兩黨齊心協力;(4)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5)廣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北伐戰爭期間,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為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學能列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你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否仍在發揚?請你舉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師:此時,北伐軍本應繼續北上,消滅張作霖軍閥,可是同學們是否注意到這時北伐軍并沒有乘勝追擊。你知道這時情況發生什么變化嗎?(學生: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生: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師:蔣介石為什么突然叛變革命呢?
北伐戰爭把國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國民革命的最終結果如何呢? 思考:北伐戰爭取得巨大勝利,但為什么說國民革命失敗了呢? 師:在國民革命失敗的同時,蔣介石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三)、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請同學們自學本目內容,回答。你認為南京國民政府是一個什么樣的政府? 師小結:本節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
過渡:學史使人明智,學史的目的在于借鑒,進入第二環節
二、學史明智----讓歷史告訴我們
總結:北伐戰爭的歷史昭示我們:國共兩黨真誠合作時,對于國家、民族和革命事業具有很大的好處;兩黨的合作被破壞時,對于國家、民族和革命事業都會產生負面作用。
教師小結: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的進行,實現了北伐的勝利進軍。抗戰時期,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今天,伴隨著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對大陸的訪問,我們期待著明天國共第三次合作的實現!期待著兩岸統一的早日實現!期待著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早日實現!
北伐戰爭教案反思 北伐戰爭教案人教版篇四
節二:講授新課
國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軍官學校。
1.黃埔軍校的建立
展示幻燈片(或自制投影儀圖片):黃埔軍校;軍校校門對聯:上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
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和課本知識及以往所學知識分組討論:孫中山為什么要建立黃埔軍校?這副對聯體現的辦學宗旨(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后,讓每組找一個代表以記者的身份報道軍校建立的情況。
教師總結:孫中山認識到在過去自己進行不懈革命的過程中,所依靠的對象只是會黨、新軍和各派軍閥等,始終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這是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過黃埔軍校創立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對聯體現了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
下面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根據課本知識和這副對聯及剛才的討論,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報道它建立的情況。(課前預習準備)2.北伐勝利進軍
提出問題:當年國民革命軍就是唱著這首歌開赴北伐前線的,那么,你知道歌詞中的軍閥主要指哪些人嗎?國民革命軍為什么要打倒他們呢?北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么?其主要戰場在哪里?哪一位同學有勇氣來前面利用這幅圖給大家講一講北伐軍勝利進軍的過程?
讓學生閱讀“北伐軍勝利進軍”這部分內容,并結合所給的資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歷史知識,回答問題。讓學生利用《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到臺前自己做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北伐軍勝利進軍的過程。教師提問:北伐軍為什么能夠勝利進軍呢?請同學們根據給出的資料和本課知識,分組討論,看哪一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燈片圖片及北伐戰爭期間工、農運動發展的有關資料。點評學生的分析。
教師總結:北伐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進軍是因為:
(1)北伐戰爭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正義戰爭;
(2)作戰方針正確;
(3)國共兩黨齊心協力;
(4)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
(5)廣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北伐戰爭教案反思 北伐戰爭教案人教版篇五
北伐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使學生了解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失敗的原因、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戰爭的對象、共產黨在北伐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訓練
通過課文和插圖或影像資料,再現歷史。理解北伐戰爭的目的,聯系戰爭進程理解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討論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共產黨人始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他們在北伐戰爭中不惜流血犧牲,為后人樹立起一座豐碑;北伐戰爭是中國各革命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它的歷史證明了國共真誠合作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是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后,為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1926年,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經過半年的斗爭,進行了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等一系列戰役,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武漢一時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
本課的難點是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下,北伐能夠取得巨大的勝利,其原因需要從北伐的方針、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以及廣大北伐將士的英勇作戰、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等幾方面去分析,層次較多,因而具有一定難度。
解決辦法:利用歌曲、對聯、小組活動、自學、小組討論、動腦筋、多媒體、圖片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教學方法
歌詞導入法。分析講解法。講述法。
歸納法。對于北伐的目的、對象等內容,通過學生自己整理、歸納,使他們自己找到一種學習方法。
多媒體輔助法。對于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其過程可以用多媒體來顯示。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記憶。
材料說明法
課堂劇表演法 教學資源
①多媒體設備②圖片:《國民革命軍軍歌》;孫中山,周恩來等人物的頭像;動態的北伐進軍圖;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民黨屠殺革命志士;黃埔陸軍軍官學校;③黃埔軍校校門對聯和一些文字資料。④國民黨一大材料、工農運動材料資料。⑤練習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用《兩只老虎》與《國民革命歌》之間的淵源關系導入新課 多媒體設備給出黃埔軍校圖片以及門上的對聯,并讓學生結合材料和課文內容動腦筋想一想:孫中山為什么要創辦黃埔軍校?再出示孫中山先生的一段話:“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讓學生體會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就是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新一代軍人。學生回答后進行如下歸納:孫中山認識到過去自己進行的不懈的革命過程中,所依靠的對象只是新軍、各派軍閥等,始終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這是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過黃埔軍校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3、北伐勝利進軍
讓學生根據課前布置的自學內容,回答出北伐時間、目的(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主要對象和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多媒體圖片展示: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三派軍閥的實力,使學生認識到這三派軍閥是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中國封建統治的代表,他們擁兵自重,統治著中國大部分富庶的地區,因此是首當其沖要消滅的對象。
針對“北伐勝利進軍”這一重點內容,將北伐路線及主要戰役的地點制成動態顯示圖進行講解,通過學生閱讀,將久遠的歷史拉回到現實,展現在學生眼前,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在此過程中補充圖片《葉挺.、補充資料,渲染有關汀泗橋、賀勝橋戰役的情況,以加深學生
對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的印象。對武昌戰役前獨立團一營戰士的請戰情況,組織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發揮歷史課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提高學生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引導學生讀書課本第一幕內容。并出示圖片資料(國共合作的、黃埔軍校成立的相關資料),提供給學生北伐戰爭期間工農運動發展的相關材料,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發表各組的看法。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歸納指出,北伐戰爭勝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北伐軍作戰方針的正確;第二,國共兩黨的齊心協力;第三,廣大北伐軍官兵的浴血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第四,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
“國民革命的失敗”一段,圖片《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和圖片《國民黨屠殺革命志士》,然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在了解國民革命失敗的簡單情況后,組織學生討論:北伐戰爭取得巨大勝利,基本打垮了北洋軍閥,但為什么說國民革命失敗了呢?這是因為革命陣營內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的背叛,出現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國民政府。舊軍閥被打垮了,又出現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新軍閥是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者。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二、國民大革命失敗后國內形勢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并掌握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性質等(出示圖片)。指出,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之后,中國大地上存在著三個對抗的政權──北京的北洋軍閥政府、武漢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
課堂練習多媒體展示練習題
課堂小結
(1)生談收獲:通過你說武說大家說欄目
(2)把本課內容以歌謠的形式進行總結,然后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與同學交流。讓全班同學齊聲朗讀,加強記憶。
孫中山開一大,國共合作成一家。蘇聯、中共幫助下,黃埔軍校建立啦。兩黨攜手齊北伐,反帝反封保國家。齊北伐,打軍閥,吳、張、孫基本被打跨。蔣、汪背信鬧分家,另起爐灶獨當家。對內鎮壓,又屠殺,內外勾結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權撒,國民革命失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