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居家養老活動方案設計 居家養老活動內容篇一
一、總體思路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及時、科學、綜合老齡化的要求,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養老需求放在首位,通過加強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建設,整合現有醫療隊伍,建立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等相結合的有效模式,推進居家養老醫養結合工作,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健康需求。
二、工作目標
完善醫養結合醫療隊伍建設,建設醫護人員為主的“天使醫療隊”,進村入戶送去醫療保障,建成以居家為主、機構為輔的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服務體系。
建立醫養結合醫療隊伍:完善“天使醫療隊”的四個梯隊建設,組織縣醫院、縣中醫院各臨床科室專科醫生和護士作為第一梯隊;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和護士作為第二梯隊;各鎮試點機構所在的村衛生所注冊的鄉醫為第三梯隊;各鎮聘用的健康助理員為第四梯隊。將“天使醫療隊”作為優質、完備的醫療下沉到基層,真正進入到群眾家中帶去便利。
完善居家養老服務能力:有老年人的家庭能掌握家中老年慢性病知識,學會居家日常護理,學會老年人簡單康復照料,配合健康膳食,合理安排老年人的作息。簽約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100%。簽約的老年人熟悉簽約醫療團隊的醫護人員,建立簽約對象與醫療團隊的聯系(有電話、微信等聯系方式),及時獲取醫療幫助。
提升社區養老機構功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立醫養結合協議合作模式,要求全縣12個鄉鎮開展醫養結合工作試點的單位全部有不同形式的醫療入駐,9個能提供康復治療的鎮衛生院簽約的試點機構有能力向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
突出中醫藥在健康養老的優勢:以縣醫院中醫科和縣中醫院為主,配合各鎮衛生院設立的中醫館,倡導中醫治未病理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在老年人健康保健方面的應用,開展中醫醫生社區、家庭巡診活動,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養老護理人員通過中醫藥技能培訓,掌握中醫藥健康養老知識。
三、工作責任:
縣醫院專科醫生和護士指導各鎮全科醫生和護士針對簽約的老年人的專科疾病診治,收治由下級醫院轉診的病人,對試點機構的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進行2次專科培訓。
縣醫院、縣中醫院組織中醫科醫生在12個試點針對老年人開展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或者中醫特色疾病診治的義診。
各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和護士每月1次到試點內指導并監督鄉村醫生對簽約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建立老年人醫療健康咨詢站,開展老年人康復運動指導,指導老年人健康飲食、作息。各鎮衛生院全科醫生、護士和中醫館醫生每個月不少于1次對鄉村醫生和健康助理員開展有關老年人常規護理、急救常識等培訓。派出醫生、護士對有意愿學習中醫藥技能、老年人常規護理、急救常識的老年人家庭(每月不少于2戶)進行上門培訓。
鄉村醫生每周2次到簽約的機構內為老年人開展日常健康體檢,指導老年人健康飲食、作息。在9個具有能力開展康復治療的衛生院簽約的養老機構內幫助簽約老年人進行康復運動。針對簽約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鄉村醫生和護士每周1次上門為老年人指導健康飲食、作息,指導老年人日常康復運動,培訓老年人家庭成員掌握老年人常見疾病簡單護理技能,掌握老年人急救常識。鄉村醫生要配合中醫醫生入戶為老年人家庭成員培訓中醫藥技能。
健康助理員每日到機構內為老年人提供簡便的體檢,并做好簽約機構的老年人健康檔案管理。針對簽約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每周兩次上門為老年人家庭成員宣傳健康知識,掌握簽約老年人的飲食、起居習慣,為簽約老年人提供常規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建立居家老年人和簽約醫生團隊的聯系,及時上報出現特殊狀況的老年人健康情況。
四、實施步驟
(一)簽約階段(2018年7月至2018年8月)。縣醫院、縣中醫院、各鎮衛生院、試點所在地鄉村醫生和健康助理員簽約組成醫養結合醫療團隊,醫療團隊簽約各鎮醫養結合試點機構,醫養結合試點機構簽約有意愿入住機構或參與活動的老年人。
(二)下鄉入戶階段(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醫療團隊按照活動要求完成培訓、講座,入戶指導等工作。
(三)完善服務網絡階段(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健康助理員完善健康體檢檔案,及時反映情況,作為橋梁建立起簽約老年人和醫療團隊的聯系。
(四)總結評估階段(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總結項目工作實施情況,形成項目報告,全面驗收評估。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各鎮要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成立由縣衛計局分管領導為組長,各鎮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鎮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為成員的工作小組,加強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落實責任。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密切配合,全力支持,共同完成“居家養老 天使進厝”計劃。試點醫養結合機構要主動提供“天使醫療隊”所需要的辦公場所。縣衛計局發揮協同調動作用,加強戰略研究、政策統籌和工作協調。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強化隊伍。充分發揮縣醫院和縣中醫院的專業優勢,開展系列講座、培訓;要借助各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就近提供醫療保障;利用鄉村醫生接近簽約老年人的優勢,為老年人提供社會化、社區化服務;健康助理員實現服務全覆蓋。
(四)目標管理,納入考核。為確保工作的實施和目標實現,切實加強監督指導,將“居家養老 天使進厝”工作納入計劃考核,促進工作的落實。
居家養老活動方案設計 居家養老活動內容篇二
居家養老工作方案
【篇1:社區居家養老工作方案】
社區居家養老工作方案 目錄
一、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背景
我國人口老齡化國情
實現“老有所養”的現實選擇
養老服務的客觀需求
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二、開展社區居家養老的現實意義
三、社區居家養老的概念及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
五、社區居家養老面臨的主要問題
六、加強我區社會化居家養老工作對策和建議
政府推動,初始動力行政化
社會參與,服務內容廣泛化
家庭支持,提倡親情關懷
七、總結
進入21世紀,我國迎來了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時代,如何面對迅猛而來的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展老齡福利事業的新途徑、新辦法,已勢在必行。隨著人口老齡化壓力的增大和傳統家庭養老服務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對社會福利和社區照料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養老職能將更多地依賴于社會,依賴于社區為老服務的開展,由此產生的社會化居家養老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傳統的中國養老模式以家庭養老為主,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的實行,導致了社會轉型下的人口的老齡化、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趨勢。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老年人口超過1.77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3.26%。到本世紀中葉,這個數字將會上升到4億左右,即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目前人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經達到49.7%,而8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家庭占家庭總數的17.95%。在這種趨勢下,家庭養老模式漸漸無法滿足養老的需要,無法應對老齡社會的挑戰。一、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背景 首先,我國人口老齡化國情。1999年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進入新世紀后,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1.4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1%。洶涌而來的白發浪潮對我國養老福利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使尚未形成完善體系的我國養老服務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其次,實現“老有所養”的現實選擇。我國經濟尚處于不發達階段,政府財政拿不出更多的經費來全面發展以機構養老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業。以上海為例,2006年每增加一張養老床位,必須投入5萬到15萬的資金成本。上海2006年養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為1.5%,如果未來三年要提高到3%的話,就要凈增加3萬張左右的床位,以每張床位平均投入10萬元計,那就意味著三年內需投入資金約30億元,這顯然是當前國力所不能承受的。在我國 “未富先老”的嚴峻形勢下,必須按照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基本滿足我國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新路子。
再次,養老服務的客觀需求。隨著我國家庭日趨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社會養老服務功能的強化和養老服務形式的多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中國老年科研中心調查,2007年全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經達到49.7%,與2000年相比提高了7.7個百分點。其中級以上的大中城市的調查顯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經達到56.1%,與發達國家70%至80%的比例相比,我國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續增加的趨勢將是不可逆轉的。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養老的意愿,而選擇住養老院等養老機構養老的只占5%至8%左右。根據調查,我國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種各樣現實的養老服務需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務的占25%,需要護理服
務的占18%,需要聊天解悶兒的占13.79%。目前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總的滿足率只有15.9%。
最后,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老年人需要社會提供服務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對養老服務的形式、項目、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更加具體化。因此開展城市居家養老服務前景廣闊,根據測算,我國城市居家養老、家政服務和護理服務兩項2007年潛在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700億元。2010年將增加到1300億元,到2020年將超過5000億元。二、開展社區居家養老的現實意義
(一)強化社會化居家養老,是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客觀要求。社區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衰老,老年人對社區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對社區的依附性越來越強。依托社區構筑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不僅具有方便易行、針對性強、參與面廣等特點,而且還能給老人帶來認同感和歸宿感。我國傳統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經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開居住已經相當普遍,“空巢”家庭增多,這給老人的生活照顧、醫療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帶來諸多不便。對眾多獨生子女來說,將來對老人的贍養、照料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如提供照顧所帶來的經濟、身體和精神等負擔或壓力以及照顧與工作之間的沖突等。這些負擔或壓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沒有來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們很難繼續提供這種照顧。因此,依托社區構筑社會化居家養
老是城市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適應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觀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強化社會化居家養老,是建立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必要補充。
我國社會保障事業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相對于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顧需求,其養老規模和能力又顯得嚴重不足。目前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老年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滯后,老年福利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現實需要有很大差距,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照料老人的能力遠不能滿足要求。同時,機構照顧比較高的費用也使一些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望而卻步;即使有條件去機構養老的老年人,也因受中國傳統文化習慣的影響,不愿去機構養老;對在機構養老的老年人,有專家指出,容易造成社會疏離、習慣性無助等問題。因此,發展社會化居家養老是我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必要補充,也是解決城市養老問題的重大戰略選擇。
(三)強化社會化居家養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
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讓老年人享受舒適安全、高質量的社區服務,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國家對養老事業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善的社會化居家養老應該包括衣食住行、醫療保健、學習教育、健身娛樂、情感慰藉、法律咨詢、生活援助、參與社會等職能,而不是單一的養老。要滿足和改善老年人對物質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斷滿足和豐富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為老年人提供
【篇2: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方案】
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方案
為營造和諧文明的社區人文環境,更好的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社區內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目的,特制訂天后宮社區居家養老實施方案如
下:
一 基本形式
按照七個堅持的原則,以街道牽頭,社區負責承辦的方法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其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使區內老人既不需離開家,生活又能得到照顧,先重點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齡老人和特殊群體老人,再逐步惠及全體老
年人。努力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養老選擇。
二、運作規劃
社區擬設立一個居家養老聯絡站,并指派專人負責居家養老計劃的籌劃,定期安排走訪慰問活動。在充分利用社區現有資源基礎上,投入專項資金再添置完
善設施,建立社區養老平臺,精心為老人提供有償及無償服務。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主要工作及職責:與周邊商家簽訂送餐,家政服務等有償服務,聯系好社區醫院對無法出門的老年人實行上門診治,動員志愿者,義務為孤寡老人進行上門服務,服務項目包括精神慰藉,心里咨詢,法律咨詢等。并依托社區原有設施,室內健身活動室、棋牌室、圖書室,多媒體字,康復保健、文化
娛樂、心里慰藉等功能室,以及入戶、送餐、陪護等服務。
三 服務原則
1、無償服務對象。主要包括年滿70周歲城鎮“三無”(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身邊無子女照顧的低保老人、重
點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以及百歲老人等。2、低償服務對象。主要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子女不在本轄區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未享受民政各種救助的80歲以上高齡“空巢”老人
和有一定經濟來源但生活仍很困難的老年人。
3、有償服務對象。有一定經濟能力、需要上門照料等服務的老年人,以自
費的形式購買服務。
4、志愿服務對象。由志愿者服務隊伍上門為社區老年人,重點是孤寡老人、高齡空巢老人,病殘失能老人提供服務。
四、服務內容
以老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護理等服務,同時兼顧老年人文化娛樂、學習教育、體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詢等服務,服
務內容可先易后難,逐步拓展。
安全保障服務。主要通過相應的聯系制度,充分發揮助老服務員、社區工作
者、鄰里和志愿者的作用,生活照料服務。主要包括日間托老、購物、配餐、送餐、陪護等特別照料的服務和洗衣、打掃衛生、家電維修等一般家政服務。
醫療保健服務。主要通過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為社區老人提供健康咨詢、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復治理、心理衛生、開設家庭病床等服務。
五、服務方式
日間照料。社區設立日間照料服務室,為老人提供托管照顧、午休餐飲、康
復娛樂等日間照料服務。
上門服務。服務對象是社區全體老人,重點是年齡超過70周歲的老人、身
患殘疾的殘障老人、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的體弱老人。
志愿服務。社區老年服務社充分挖掘社區現有資源、整合義工、志愿者等社會人力資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務隊伍,義務為老年人提供照料、精神慰藉、法律
援助、政策宣傳等服務。鄰里互助。以社區老年服務社為紐帶,在鄰里之間開展為空巢老人當管家的活動,“生活管家”負責老人日常生活服務,與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掃衛生
等等。
六、政府購買服務
70周歲以上且被政府列入低保(或邊緣戶)救助對象的空巢老人可享受政
府購買的服務。
(二)享受標準
無償服務對象每人每月可享受20小時的上門服務;低償服務對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小時的的上門服務。無償、低償服務對象的服務費用由政府按每小時 8元的標準負擔。
(三)實現方式
政府購買服務的對象統一憑“居家養老服務券”免費享受每月10-20小時的上門服務;政府按月將服務券發放給無償(或低償)服務對象,服務對象使用該券支付上門服務人員服務費;服務人員憑該券到街道結算兌現服務費用。該券由市民政局統一格式、各區民政局自行印制和組織發放,服務券可在同一年度轉結
使用。
七、申請和審批程序
1.申請。符合無償、低償服務對象條件的老人,由其本人或代理人向所在社區提出申請,填寫《安慶市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申請評審表》。申請時需提交《安慶市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3張2寸免冠照片;同時交驗申請人的戶口本、身份證和低保證(符合低償服務對象條件的老人出具由原工作單位或勞動部門開具的低收入證明)等原件。2.初評。社區要及時受理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申請,嚴格按照享受
條件進行初評并簽署社區意見,然后將有關材料上報所在街道。
3.審核、審批。所在街道負責組織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申請的評估工作,將評估結果在社區公示并簽署街道評審意見,對《申請評審表》進行編號后報送
區民政局審批、備案。
【篇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黃鎮鋪社區居委會
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2014年6月)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在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其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增進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現就推進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滿足我市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落實“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長”為目標,結合本社區實際,積極構建政府主導、社區互助參與;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社會化服務為依托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動員社會力量,運用市場機制,完善社區為老服務功能,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二、基本原則
按照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立足長效的發展思路推進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工作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與扶持、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原則;
(二)堅持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原則;
(三)堅持為老服務與推動再就業相結合的原則;
(四)堅持先對特殊群體后逐步擴大的原則;
(五)堅持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與社區義務服務、鄰里互助相結合原則;
(六)堅持根據不同需求,提供相應養老服務原則;
(七)堅持無償、低償和有償相結合原則。
三、服務對象 1
黃鎮鋪聯合支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要求戶籍與居住地均在黃鎮鋪社區和鳳凰村社區轄區內。
四、服務方式
主要依托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或社區組織,對服務對象提供如下服務: 1、全托服務: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全天候起居、生活照料、專業護理、康復理療、精神文化服務。分為全護理、半護理、一般護理。2、日托服務: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不住宿的日間護理照顧服務。
3、上門服務: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護理為主。
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首先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啟動上門服務,待下一步各方面條件成熟,再逐步開展日托和全托服務工作.五、服務內容
從本社區的實際出發,調動社會力量,構建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支撐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倡導以上門照料服務為主、社區照料服務為輔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1、開展以政府購買服務為導向的居家養老服務。
依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組建服務隊伍,對特殊并需要生活照料的救濟對象老人、獨居老人、特困家庭老人、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老人等,依照特定評估程序提供數額不等的政府購買服務,對其他老人提供自費購買服務。
2、提供多層次、多種形式的社區生活照料服務。
一是對高齡和不能自理生活的老人,以上門照料服務為主,提供醫療、康復、護理、家務等全方位服務;二是對生活能基本自理的中高齡老人,運用日托中心、康復站等形式開展服務;三是對救濟對象、特困、獨居、高齡和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等特殊老人,提供低保救助、政府購買服務、義務服務、互助服務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服務;四是為低齡、健康老人,特別是“空巢”家庭老人提供文體娛樂、醫療保健、家務料理等社區服務,并鼓勵支持他們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3、為老年人家庭成員提供輔助性服務,積極協助和鼓勵家庭成員承擔對老年人的照料責任。 2
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為老年人家庭成員進行護理等方面的相關培訓和指導,提供方便家庭照料使用的設施。通過幫助家庭成員來滿足老年人在家庭的照料需求,鞏固和加強家庭養老功能。
4、有效利用、整合現有社區服務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養老服務作用。 本社區服務中心必須設置為養老服務窗口;有條件的社區“星光老年之家”要為老年人開設日托、上門照料、送餐、陪護等服務項目,強化文娛、保健等服務功能,并搭建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的義務工作基地。
六、實施步驟
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有重點地穩步推進,要著眼于長遠發展,著力于建立長效機制。
(一)調查確定服務對象。組織專門調查人員開展對居家養老對象的摸查、歸類、審核、統計工作,及時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和需求動態,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庫。
(二)服務內容評估。由評估隊伍確定服務對象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服務時間。
(三)組建服務隊伍。
1、組織服務評估隊伍。評估隊伍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與醫院醫生共同組成,負責上門對服務對象身體狀況、居家環境進行評估,確定老人需要護理的等級并確定需要服務的項目,建立老人個人居家檔案。
2、組織服務員隊伍。服務員隊伍由社區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進行篩選、錄用。結合社區再就業工作,重點吸納社區下崗職工,尤其是 40—50 歲的下崗職工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崗位上,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有組織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之具有職業責任感和組織歸屬感,形成專業化隊伍,持證上崗。
七、所需資金及來源
著力開展以政府購買為導向的居家養老服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區老齡人口的比例不斷增長,為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持續健康運作,需要啟動經費。主要來源有:
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啟動和運作經費主要由市、區政府資助。
2、低償收取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老年人除補貼外(政府購買部分養老服務)自負部分費用。 3
3、少部分由社會募集方式籌集的資金。
八、資金管理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各項經費開支應按照專款專用原則,嚴格按照區的有關規定使用。資金支出需依照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模式和服務成效,根據市統一制定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評估標準,由區財政局、民政局核準該項經費,確保資金規范管理,專款專用。4
居家養老活動方案設計 居家養老活動內容篇三
南華苑小區探索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實施方案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一種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義務(志愿)服務和便民利民網點為服務資源,以上門服務和日托護理為主要形式,使在家的老年人獲得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新時期新階段黨和國家一項得民心、恤民情的新舉措。根據小區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為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創造了條件。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人文關懷”,堅持“老有所需,老有所為”原則,建立新型的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通過“關愛、溝通、服務”的工作思路,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二、組織領導
為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成立南華苑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曉榮崔月風
成員:劉艷李保民郝改勤楊韶彬王新民 王苗英王張娜劉國華康俊珍趙丹張雪嬌
三、服務對象:居家養老的服務對象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重點對象是特困老人和獨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難的老年人(包括殘疾人)。
四、服務主題:情暖老人心做美“夕陽紅”
五、服務隊伍:居家養老的服務隊伍主要由小區專職工作者和志愿者組成。
六、服務載體: 以“串門、聽言、知情、解難、暖心”的十二字服務方針為指導,以“就近參加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進發揮作用”的“三就近”服務為活動載體,深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真正為老人解決“急、難、愁”等問題,使管理服務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
七、服務內容:
1、提供日常生活料理服務:煮飯、喂食、送餐、沐浴、理發、購物。
2、提供家政服務:洗衣服、清潔衛生鐘點工、家庭保姆、消毒防疫、物業出租、搬家、家居裝修、水電安裝、家電維修。
3、提供醫療康復服務:醫生巡診、陪看病、保健咨詢、常見病防治、常規身體檢查、康復指導及康復鍛煉、康復護理和物理治療。
4、提供陪伴老人服務:心理咨詢、陪聊天、陪娛樂、陪讀報、舒緩老人的心理壓力。
七、實施步驟: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有重點地穩步推進,要著眼于長遠發展,著力于建立長效機制。
1、調查確定服務對象。組織專人開展對居家養老對象的摸查、歸類、審核、統計工作,及時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和需求動態,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庫。
2、服務內容評估。確定服務對象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服務時間。
3、組建服務隊伍。服務員隊伍由小區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員組成。
南華苑小區
2011.7.1
南華苑小區探索居家養老服務工作
實施方案
南華苑小區 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