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總結篇一
(1)刀耕火種(原始農業)(2)石器鋤耕(耒耜)
(3)鐵犁牛耕:春秋出現,漢代后,鐵犁牛耕成為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農業的精耕細作
生產工具:春秋戰國—鐵犁;西漢—耦犁(趙過)、耬車(播種工具);東漢—耦犁推廣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轅犁(江東地區)
耕作方法:春秋戰國—壟作法(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法);西漢—代田法
魏晉南北朝—耕耙耱技術(北方地區);耕耙技術(南方地區)
水利工程:都江堰(戰國);漕渠、白渠、龍首渠(漢)
灌溉工具:翻車(曹魏時馬鈞改制)、筒車(唐朝)、高轉筒車(宋朝)、風力水車(明清)
農業的精耕細作的意義:水利工程和農業灌溉工具的運用推動了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
三、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
時間:春秋戰國
原因:①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產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特點:①以家庭為生產單位②男耕女織③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④精耕細作
地位: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
評價:積極①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②為我國農業的精耕細作做出了貢獻
消極①小農經濟比較脆弱,容易破產②是我國封建社會繁榮的原因,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總結篇二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區別影響
顯著特點:
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于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并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茖W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于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除一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有些后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則尚未完成或剛剛起步,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這些國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其發展速度比較迅速。
影響: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迅速產生壟斷和壟斷組織。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擴張。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總結篇三
1.英荷戰爭——17世紀英荷爭奪殖民地的戰爭。
2.七年戰爭——1756~1763年英法爭奪歐洲霸權和殖民地的戰爭。
3.拿破侖對外戰爭--主要對手是英、俄、普、奧等,前期以革命性為主;后期以侵略性為主。
4.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年英法與俄國為爭奪土耳其殖民地而爆發的戰爭。
5.普法戰爭——1870年普魯士為統一德國對法進行的戰爭。
6.美西戰爭——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為爭奪菲律賓而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
7.日俄戰爭——1904~1905年日俄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
8.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作戰雙方、性質、主要戰場、重大戰役、戰場重心的轉移、結果和影響。
9.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因、爆發、擴大、轉折、重大戰役、重要會議、性質、結果和影響。
10.朝鮮戰爭——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以美國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擴大侵朝戰爭,很快將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美國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在朝中人民打擊下,1953年,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11.侵爭
(1)時間:60年代初到1973年。
(2)經過:
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國",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國對立。
②特種戰爭:對越南提供軍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顧問。
③局部戰爭:1964年把戰爭擴大到越南北方,將特種戰爭升級到對整個越南的"局部戰爭"。
④美國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軍隊,持續到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