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優質(五篇)

最新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優質(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4 07:17:43
最新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優質(五篇)
時間:2023-04-04 07:17:43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篇一

使學生在了解氣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強有密切關系的基礎上,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能力目標

通過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和有關計算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設問,引導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相同溫度和壓強下,相同物質的量的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大約相同的原因。

教學方法:設疑、導思、歸納、應用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1mol物質含有的粒子數約是多少?

2.什么叫摩爾質量?

[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的物質的量,它把宏觀上可稱量的物質與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宏觀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質的質量,還有物質所占的體積上節課我們研究了1mol物質所具有的質量,這節課我們來討論1mol物質所占的體積。

[板書] 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

[提問] 已知物質的質量和密度,怎樣求體積?

學生回答:v=

[?投影?] 計算1mol幾種固、液態物質的體積,填表;

物質

粒子數

1mol 物質質量(g)

20℃密度(g/cm 3 )

體積(cm 3 )

fe

6.02×10 23

56

7.8

al

6.02×10 23

27

2.7

pb

6.02×10 23

207

11.3

h 2 o

6.02×10 23

18

1(4℃)

h 2 so 4

6.02×10 23

98

1.83

學生分組計算出1molfe、al、pb、h 2 o、h 2 so 4 的體積分別為:7.2、10、18.3、18、53.6cm 3

[?微機顯示?] 1mol物質的體積

[?板書?] 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物質的體積

[?微機顯示?] 影響氣體體積的因素

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分子間平均距離的變化。

[?說明?] 比較一定質量氣體的體積,必須在相同溫度和壓強條件下。

[?板書?] 標準狀況:0℃,101kpa

[?投影?] 計算標準狀況下,1mol h 2 、o 2 、co 2 氣體的體積,并填表:

氣體

粒子數

1mol物質質量(g)

密度(g/l)

體積(l)

h 2

6.02×10 23

2.016

0.0899

o 2

6.02×10 23

32.00

1.429

co 2

6.02×10 23

44.01

1.977

學生分組計算出標準狀況下,1mol h 2 、o 2 、co 2 的體積分別為:22.4l、22.4l、22.3l

[?板書?]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強調?] ①標準狀況(0℃,101kpa)②物質的量為 1mol ③任何 氣體 物質 ④ 約 為22.4l

[?展示?] 22.4l體積的實物模型

[?設疑?] 在其它的溫度和壓強下,1mol氣體是否占有大約相同的體積呢?

[?板書?]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m = 單位:l/mol

[?提問?] 氣體摩爾體積與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22.4l/mol是什么關系?

[?強調?] 22.4l/mol只是在特定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是在任意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與氣體物質的量之比。

[?設問?] 為什么在一定溫度、壓強下,1mol固、液態物質體積不同,而1mol氣體體積都大致相同呢?讓我們從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上找找原因。

[?討論?] 決定物質體積的主要因素

[?微機顯示?] 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

[?提問?] 1.1mol液態水變為1mol水蒸氣分子數是否變化?

2.為什么體積由18ml變為3.06×10 4 ml,體積擴大了1700倍。

[?指出?] 在粒子數相同的條件下,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主要決定于構成物質的粒子的大小,由于構成不同物質的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不相同;氣體的`體積主要決定于粒子間的距離,不同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相等,所以1mol氣體的體積大致相同。

[?結論?] 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即阿伏加德羅定律。應用:同溫同壓: 還可推導出

[?練習題] (投影)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指出錯誤的原因。

1. 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是22.4l。

2. 1molh 2 的質量是1g,它所占的體積是22.4l/mol。

3. 1mol任何物質在標準狀況時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l。

4.22.4lo 2 一定含有6.02×10 23 個o 2 。

5.在同溫同壓下,32go 2 與2gh 2 所占的體積相同。

6. 在同溫同壓下,20mlnh 3 與60mlo 2 所含的分子個數比為1:3。

(答案:正確的是5.6.)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體摩爾體積

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

1mol固、液態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物質的體積

標準狀況:0℃,101kpa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 m = 單位:l/mol

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即阿伏加德羅定律。應用:同溫同壓: ,還可推導出

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篇二

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內空是以典型有機物的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常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和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選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質等,這些物質都與生活聯系密切,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具有雙重功能,即一方面為滿足公民基本科學素養的要求,提供有機化學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識,使學生從熟悉的有機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內容和方法,認識到有機化學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識基礎、幫助他們了解有機化學的概況和主要研究方法,激發他深入學習的欲望。

2、內容的選擇與呈現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時要求,本章沒有完全考慮有機化學本身的內在邏輯體系,主要是選取典型代表物,介紹其基本的結構、主要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較少涉及到有機物類概念和它們的性質(烯烴、芳香烴、醇類、羧酸等)。為了學習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的概念,只簡單介紹了烷烴的結構特點和主要性質,沒有涉及烷烴的系統命名等。

教材特別強調從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從實驗開始,組織教學內容,盡力滲透結構分析的觀點,使 學生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不盲目擴充代表物的性質和內容,盡量不涉及類物質的性質,注意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甲烷、乙醇、乙酸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教材增加了章圖、結構模型、實驗實錄圖、實物圖片等,豐富了教材內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3、內容結構

本章的內容結構可以看成是基礎有機化學的縮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典型物質的有關反應、結構、性質與用途等知識,教材采用了從科學探究或生活實際經驗入手,充分利用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與反應,再從結構角度深化認識。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結構的研究,糖和蛋白質的鑒定等,都采用了較為靈活的引入方式。同時注意動手做模型,寫結構式、電子式、化學方程式;不分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總之要把握以下三點:

1、教材的起點低,強調知識與應用的融合,以具體典型物質的主要性質為主。

2、注意不要隨意擴充內容和難度,人為增加學生的學習障礙。

3、盡量從實驗或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識出發組織或設計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機化學就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之中。

第一節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儲量情況。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甲烷的結構式和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

3、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應原理。

4、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應產物的主要用途。

5、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甲烷的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

教學過程:

通過簡單計算確定甲烷的分子式。

畫出碳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甲烷分子的結構。

一、甲烷的分子結構

化學式:ch4

電子式:

結構式:

二、甲烷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于水,比空氣輕,是天然氣、沼氣(坑氣)和石油氣的主要成分(天然氣中按體積計,ch4占80%~97%)。

2:化學性質:甲烷性質穩定,不與強酸強堿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以下反應:

(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應)

學生實驗:

①c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觀察實驗現象:不褪色 證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錳酸溶液褪色。

結論: 一般情況下,性質穩定,與強酸、強堿及強氧化劑等不起反應。

(2)取代反應

② 取代反應實驗

觀察現象:色變淺、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霧、石蕊變紅。

在室溫下,甲烷和氯氣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長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應。但把混合氣體放在光亮的地方就會發生反應,黃綠色的氯氣就會逐漸變淡,有水上升、有白霧、石蕊試液變紅,證明有hcl氣體生成,出油滴,證明有不溶于水的有機物生成。

定義——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取代反應。

ch4、ch3cl、ch2cl2、chcl3、ccl4均不溶于水

化學式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名稱(俗名)

溶解性

常溫狀態

用途

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的比較:

取代反應

置換反應

可與化合物發生取代,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單質

反應物生成物中一定有單質

反應能否進行受催化劑、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較大

在水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遵循金屬或非金屬活動順序。

分步取代,很多反應是可逆的

反應一般單向進行

3、用途:

甲烷是一種很好的氣體燃料,可用于生產種類繁多的化工產品。

4.補充練習

1.下列有關甲烷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采煤礦井中的甲烷氣體是植物殘體經微生物發酵而來的

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

d.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所生成的產物四氯甲烷是一種效率較高的滅火劑

2.下列關于甲烷性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甲烷是一種非極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結構

c.甲烷分子具有極性鍵

d.甲烷分子中h-c—h的鍵角為90℃

3.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與ch4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 )

a.氯氣

b.溴水

c.氧氣

d.酸性kmno4溶液

4.將等物質的量的甲烷和氯氣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應,所得產物中物質的量最大的是 ( )

3cl

2cl2

4

5.下列氣體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 ,其產物既可使無水硫酸銅變藍,又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 )

a.h2s

4

c.h2

6.甲烷的電子式為________,結構式為________。1 g甲烷含_______個甲烷分子,4 g 甲烷與____________ g水分子數相等,與___________g一氧化碳原子數相等。

7.甲烷和氯氣發生的一系列反應都是________反應,生成的有機物中常用作溶劑的____________,可用作滅火劑的是_____________,氯仿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參照此類反應,試寫出三溴甲烷在光照條件下與溴蒸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標準狀況下,1.12 l某氣態烴(密度為0.717g/l)充分燃燒后,將生成的氣體先通過無水氯化鈣,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經測定前者增重1.8 g,后者增重2.2 g,求該烴的分子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烷烴、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同分異構現象等概念

2、了解常溫下常見烷烴的狀態

3、通過探究了解烷烴與甲烷結構上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4、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

重點、難點:

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烷烴:結構特點和通式:

烴的分子里碳原子間都以單鍵互相連接成鏈狀,碳原子的其余的價鍵全部跟氫原子結合,達到飽和狀態。所以這類型的烴又叫飽和烴。由于c-c連成鏈狀,所以又叫飽和鏈烴,或叫烷烴。(若c-c連成環狀,稱為環烷烴。)

分別書寫甲烷、乙烷、丙烷等烷烴的結構式。

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相稱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烴的同系物。

關于烷烴的知識,可以概括如下:

①烷烴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單鍵相結合,它們的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

②這一類物質成為一個系統,同系物之間彼此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

③同系物之間具有相似的分子結構,因此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則隨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漸變化。

(烴基:烴分子失去一個或幾個氫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烴基,用“r-”表示;烷烴失去氫原子后的原子團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價烷基通式為 cnh2n+1- )

二、同分異構現象和同分異構體

定義: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學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叫做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如正丁烷與異丁烷就是丁烷的兩種同分異構體,屬于兩種化合物。

正丁烷 異丁烷

熔點(℃) -138.4 -159.6

沸點(℃) -0.5 -11.7

我們以戊烷(c5h12)為例,看看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寫法:

先寫出最長的碳鏈:c-c-c-c-c 正戊烷 (氫原子及其個數省略了)

然后寫少一個碳原子的直鏈: ( )

然后再寫少兩個碳原子的直鏈:把剩下的兩個碳原子當作一個支鏈加在主鏈上:

(即 )

探究c6h14的同分異構體有幾種?

補充練習

1.下列有機物常溫下呈液態的是 ( )

3(ch2)2ch3

3(ch2)15ch3

3

3cl

2.正己烷的碳鏈是 ( )

a.直線形

b.正四面體形

c.鋸齒形

d.有支鏈的直線形

3.下列數據是有機物的式量,其中可能互為同系物的一組是 ( )

a.16、30、58、72

b.16、28、40、52

c.16、32、48、54

d.16、30、42、56

4.在同系物中所有同系物都是 ( )

a.有相同的分子量

b.有相同的通式

c.有相同的物理性質

d.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5.在常溫常壓下,取下列4種氣態烴各1mol,分別在足量的氧氣中燃燒,其中消耗氧氣最多的是 ( )

4

b.c2h6

c.c3h8

d.c4h10

6.請用系統命名法命名以下烷烴

c2h5

ch3

⑴ c2h5-ch-ch-(ch2)3-ch3 ⑵

ch3-ch-ch-c-h

ch3︱

c2h5︱

ch3

ch3

c2h5︱

ch2-ch2-ch3

ch2

ch3

⑶ ⑷

ch3-ch-c-ch3 ch3-c-ch2-c-ch3

7.根據有機化學命名原則,判斷下列命名是否有錯誤,若有錯誤請根據所要反映的化合物的結構給予重新命名。

(1)2-乙基丙烷:

(2)2,4-二乙基戊烷

(3)3,3-二甲基-4-乙基己烷

(4)2,4-二甲基-6,8-二乙基壬烷

8.室溫時20 ml某氣態烴與過量的氧氣混合,完全燃燒后的產物通過濃硫酸,再恢復至室溫,氣體體積減少了50 ml ,剩余氣體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又減少了40 ml 。求氣態烴的分子式

參考答案:

6.(1)4-甲基-3-乙基辛烷

(2)2,3,4-三甲基己烷

(3)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 2,2,4,4-四甲基己烷

7.(1)錯 2-甲基丁烷

(2)錯 3,5-二甲基庚烷

(3)對

(4)錯 2,4,6-三甲基-6-乙基癸烷

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篇三

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了解氣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強有密切關系的基礎上,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使學生在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特別是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的基礎上,掌握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

能力目標

通過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和有關計算的 教學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通過有關氣體摩爾體積計算的 教學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了解學科間相關知識的聯系。

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的 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通過 教學 過程 中的設問,引導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 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學習了物質的量和摩爾質量概念的基礎上,學習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及有關計算,這樣的編排,有利于加深理解、鞏固和運用有關概念,特別是深化了對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的理解。本節是今后學習有關氣態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及學習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重要基礎。

本節教材首先注意了學科間的聯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計算得出1mol幾種物質的體積,設問:1mol 氣態物質的體積是不是也不相同呢?然后介紹氣態物質的體積與外界溫度、壓強的關系,計算出標準狀況下1mol氣體的體積,引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最后是關于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計算。

教學 建議

教法建議

1.認真鉆研新教材,正確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原必修本39頁“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這個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認為“22.4l/mol就是氣體摩爾體積”。

新教材52頁氣體摩爾體積的定義為“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即 vm= v/n 。”由此可以看出,氣體摩爾體積是任意溫度和壓強下,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而22.4l/mol是在特定條件(如:0℃,101kpa)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注意:當溫度高于0℃,壓強大于101kpa時,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也可能是22.4l。

教學 中要給學生講清氣體摩爾體積與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22.4l/mol的關系。

2.本節引入方法

⑴計算法:全班學生分成3組,分別計算1mol固、液態幾種物質的體積并填表。

物質

粒子數

1mol 物質質量(g)

20℃密度(g/cm 3 )

體積(cm 3 )

fe

6.02×10 23

56

7.8

al

6.02×10 23

27

2.7

pb

6.02×10 23

207

11.3

h 2 o

6.02×10 23

18

1(4℃)

h 2 so 4

6.02×10 23

98

1.83

⑵實物展示法:有條件的學校,可分別展示1molfe、al、pb、h 2 o、h 2 so 4 的實物,直觀得到體積不同的結論;展示22.4l實物模型,這種實物展示方法學生印象深刻,感性經驗得以豐富。

3.列表比較決定物質體積的主要因素(用“√”表示)

物質????????????? 因素

粒子的數目

粒子間平均距離

粒子本身大小

固、液態

氣態

講清當粒子數相同的條件下,固、液態體積由粒子大小決定,氣體體積主要由分子間距離決定。舉例:50個乒乓球和50個籃球緊密堆積或間隔1米擺放,前者球的大小決定體積,后者球間的距離決定體積。

4.充分運用多媒體素材,展示微觀的變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應用微機顯示溫度、壓強對氣體體積的影響;固、液、氣態物質粒子間距離;1mol液態水(0℃,18ml),加熱到100℃氣化為水蒸氣的體積變化等。

5.通過閱讀、設問、討論,突破難點。討論題有:物質體積的大小取決與哪些微觀因素?決定固、液、氣態物質體積的主要因素?在粒子數一定的情況下,為什么氣體體積主要取決于分子間距離?為什么比較一定量氣體的體積,要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進行才有意義?為什么相同外界條件下,1mol固、液態物質所具有的體積不同,而1mol氣體物質所具有的體積卻大致相同?在相同條件下,相同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具有的體積是否相同?為什么1mol液態水變為1mol水蒸氣體積由18ml變為3.06×104ml體積擴大1700倍?

6.在理解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這一特例時,應強調以下4點:

①標準狀況

②物質的量為1mol

③任何氣體物質

④約為22.4l 只有符合這些條件,22.4l才是1mol任何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因此,非標準狀況下或固、液態物質,不能使用22.4l/mol.

7.教材52頁“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應指出這個結論即為阿伏加德羅定律。學生基礎較好的班級,還可簡單介紹阿伏加德羅定律的幾個重要推論。

8.教材53頁的例題2,是關于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 教學 中應指出密度法是計算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常用方法,即m =ρvm如果是標準狀況下,則:m =ρ·22.4l/mol

9.在 v、n、m、n之間的關系可放在學習氣體摩爾體積計算例題前進行,也可放在課后小結進行。

教學 建議

關于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1mol某氣體的體積即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為l/mol。標準狀況下任何氣體的體積均為22.4l。即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為22.4l/mol。

2.阿伏加德羅定律? 同溫同壓下體積相同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阿伏加德羅定律。由此可見氣體的體積比在同溫同壓下必等于分子數比。由此可以導出同溫同壓下不同氣體間的關系:

(1)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比。

(2)同溫同容下,氣體的壓強比等于物質的量比。

(3)同溫同壓下,氣體的摩爾質量比等于密度比。

(4)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質量比等于摩爾質量比。

(5)同溫同壓下,同質量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摩爾質量的反比。

此外還在運用時要結合物理中的同物質的量的氣體在同溫時,其體積與壓強成反比;氣體體積與熱力學溫度在同壓條件下成正比。

3.氣體摩爾體積的常見應用? 標準狀況下1mol氣體為22.4l,即可導出其質量便是該氣體的摩爾質量。據此可求出未知化學式的氣體摩爾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也可求出1l氣體的質量即氣體密度。反之也可由氣體密度求摩爾質量。同溫同壓下兩氣體的密度比叫氣體的相對密度,可據以由氣體的相對密度求氣體的摩爾質量,如某氣體對 的相對密度為15,則其相對分子質量為 。常見的有:

(1)由標準狀況下氣體密度求相對分子質量:

(2)由相對密度求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若為對 的相對密度則為: ,若為對空氣的相對密度則為: .

(3)求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即混合氣體1mol時的質量數值。在已知各組成氣體的體積分數時見

①,若為質量分數見

②:

(4)由同溫同壓下氣體反應時的體積比求分子數比,進而推分子式。

(5)直接將氣體摩爾體積代入有關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6)氣體反應物的體積比即分子數比可便于找出過量氣體。

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篇四

一、學習目標

1.學會cl-、so42-、co32-、nh4+等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能用焰色反應法、離子檢驗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分。

2.初步認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分析等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3.初步學會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學會主動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探究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化學研究中,人們經常根據某些特征性質、特征反應、特征現象和特征條件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檢驗知識,但不夠系統化,需進一步總結和提煉。本節課選擇cl-、so42-、co32-、nh4+等常見離子作為檢驗對象,復習總結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介紹現代分析測試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物質檢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止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檢驗方案的設計及操作技能。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物質檢驗的意義和價值,并初步明確進行物質檢驗的依據或策略,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情景,提出具體的任務。

四、教學過程

[導入]物質的檢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如為保證公平競賽,在大型運動會上會進行興奮劑檢測;檢查身體時對血糖血脂的檢驗;質檢員對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的檢驗,等等。

[情景]“資料鏈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農藥袋上的標簽可知,該農藥含有碳酸銨和硫酸銅兩種成分。如何通過實驗確證該農藥中含有銨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呢?指出所用的試劑、預期將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完成課本“活動與探究”欄目中的實驗1-4。

離子試劑現象

實驗1nh4+

實驗2cl—

實驗3so42—

各個實驗中,依次觀察到什么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nh4+、cl—、so42—等離子的檢驗所采用的試劑和方法等:

nh4+:加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cl—:滴加__銀溶液和稀__,生成不溶于稀__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鹽酸,生成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

[討論]在完成相關實驗時,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及相關元素化合物知識,分析下列問題:

實驗1:試紙為何要潤濕?實驗2:為何要加稀硝x?實驗3:為什么要加稀鹽酸?

[補充實驗]碳酸鉀、碳酸鈉分別與__銀、氯化鋇溶液反應,并分別滴加酸溶液。

結論:氨氣溶于水才能電離出oh—;

檢驗cl—加入稀__是為了避免co32—的干擾;

檢驗so42—加入稀鹽酸是為了排除co32—的干擾。

[小結]什么是物質的檢驗?

物質的檢驗應根據物質獨有的特性,要求反應靈敏、現象明顯、操作簡便、結論可靠。

你還能回憶出哪些物質的檢驗方法呢?

要求:能夠獨立、準確地回顧出一些物質檢驗的方法,盡可能多地歸納出有關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學生回憶常見物質的檢驗:碳酸鹽、酸、堿、淀粉、絲綢制品等。

[遷移]“資料鏈接”——由加碘鹽標簽可知,加碘鹽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條件下與ki反應得到碘單質。

如何確證碘鹽中的碘不是單質碘?如何確證某食鹽是否已加碘?如何確定加碘食鹽中含有鉀?

用淀粉液檢驗是否含碘單質;根據所提供kio3的性質并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焰色反應

金屬或金屬離子的檢驗通常采用焰色反應。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什么叫焰色反應?為何可用焰色反應來檢驗金屬或金屬離子?如何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過渡]物質的檢驗在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學學習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必須掌握常見離子檢驗的實驗技能,學會用多種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探究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成份。

1.人們經常依據什么來對物質進行檢驗,以確定物質的組成?

2.歸納總結物質(或離子)檢驗的一般步驟。

3.物質(或離子)檢驗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高一化學教案人教版 高一化學教案電子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反應能否發生進行簡單的判斷。

2、能力目標:對學生進行實驗技能的培養和結果分析的訓練,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能力。能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②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使學生在實驗探究、討論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重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1、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2、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學情分析

本課題知識貼近生活,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課題。作為九年級的學生,在本課題之前,已經多次進行過實驗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學習了氧氣、碳等非金屬單質的性質后已具備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為學習金屬的性質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而且整個課題的引入、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都完全由學生參與,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可輕松學習并應用知識。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討論。

課前準備儀器藥品

試管、鑷子、鎂條、鋁絲、鋅粒、銅片、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和見到各種金屬,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是有差別的,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有金屬參加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過渡】觀察上述化學反應可知:通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能和酸反應,還能與金屬的化合物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現在我們先來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聯系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物質、事實出發引入新課,同時復習相關知識。

【引導復習、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能反應: 以鎂、鋁為代表。

2、高溫下能反應:以鐵、銅為代表。

3、高溫下也不能反應:以金、銀為代表。 回憶、記錄、鞏固相關知識。比較鎂、鋁、鐵、銅、銀、金的活潑程度差異。 1、復習、鞏固相關知識,加深印象。

2、為金屬與酸、鹽反應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可以從①能否反應②反應的激烈程度來探究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差異。 聽講 了解判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初步方法。

【設問】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別呢?同學們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 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推理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1】

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提示】

按操作規范進行實驗,認真觀察現象。

【巡視、指導實驗】 實驗探究:

a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反應。

b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硫酸反應 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推理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 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展示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 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設問】在鎂、鋅、鐵、銅幾種金屬中,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由此你能把金屬分為哪兩類? 思考、討論并得出結論。

結論:可分為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這兩類。 為后面學習金屬活動順序時,為什么會出現氫元素打下基礎。

【過渡】在第五單元我們曾做過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反應后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鐵應該比銅活潑。 培養學生相關知識的遷移能力,拓展學生思路。

【講述】可以用金屬和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差異。實驗桌上除剛才的實驗藥品外還有幾種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同學們可以參考剛才的金屬與酸反應的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來探究。 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態度,增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2】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巡視、指導實驗】 實驗探究:鎂、鋅、鐵、銅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硝酸銀溶液反應。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

【設問】通過實驗,結合上一個探究的結果,你能得出鎂、鋅、鐵、銅、銀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 討論、交流并達成共識。得出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銀。 通過學生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屬活動順序

【設問】

為什么會出現氫元素?金屬元素的位置與它的活動性有什么關系?位于前面的金屬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觀察、記憶。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規律。加強學生記憶。 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設問】剛才做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有的反應已經學過,如鋅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類型和以前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類型相同嗎?如果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置換反的應特點和規律。 理解、掌握置換反應的應特點和規律。

【課堂練習】

1.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為什么不能用鐵制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

2.家用鋁鍋、鐵鍋為什么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販常常用鋁制的假銀元坑害消費者,小明在市場上買了一枚銀元,請你用化學方法幫他鑒別這枚銀元的真假。 練習、鞏固。 聯系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能運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體會“生活處處有化學”。

指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本課題。 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評價自己在本節課的啟示和收獲。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

【布置作業】

1、 庭小實驗:收集幾種金屬,取少量分別放入幾個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個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試根據現象判斷這幾種金屬活動性的差異。

2、課本14頁第3題、5題。 記錄。 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