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陜西省衛健委官網消息,3月18日凌晨,陜西省西安市報告1例封閉隔離病區本土確診病例。接到報告后,陜西省衛生健康委立即指派專家連夜趕赴西安市指導處置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新冠肺炎職業暴露處置流程,一起來看看吧!
病例詳情
確診病例劉某,西安市第八醫院封閉隔離病區檢驗師,主要負責隔離病區內患者的核酸采集、實驗室檢驗工作。
該病例3月3日核酸檢測陰性,3月4日進入封閉隔離病區,一直在封閉隔離狀態下工作和生活,與外界沒有接觸。
3月11日,每周例行核酸檢測陰性。
截至3月16日,每日監測體溫均正常。
3月17日8時35分,出現頭痛,體溫37.9℃,胸部CT雙肺可見云絮影,核酸檢測結果可疑。當日省、市兩級疾控中心再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
3月18日凌晨,經省市聯合專家組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目前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
經省市專家組初步研判,該病例系在封閉隔離病區內意外暴露造成偶發感染。該醫院為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現隔離治療和醫學觀察境外輸入確診病例8例、無癥狀感染者5例。
隔離病區實行全封閉管理,同批次工作人員3月4日以來均在封閉隔離狀態下工作和生活,目前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已全部落實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對其工作、生活場所已落實環境采樣、封閉隔離、終末消毒等防控措施。
個人防護用品異常的防范與應急處理
使用中的防護用品出現異常時有發生,如防護服及手套破損、護目鏡起霧等,防護用品出現異常便失去有效的防護作用,增加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特制定防護用品異常的防范及應急處理流程,以提高工作人員識別和處理風險的能力,規范出現異常后的應急處置,最大程度降低醫院感染的風險,保障工作人員的健康。
01、防護服破損防范與應急處理
1.1 防范措施
(1)穿防護服前應去除身上的尖銳物,以免在工作中造成防護服的損壞;
(2)穿著前要確認防護服的尺碼是否適合,一般選擇比自己日常衣服大一碼的防護服,太大或太小都會造成工作過程中行動不便或意外掛壞、撕裂;
(3)檢查防護服的整體完整性,如縫線處有無開裂等,有破損立即棄用;
(4)在穿好防護服之后,可通過上舉雙臂、彎腰、下蹲等動作,評估所選防護服是否合適,確保合適后方可進入隔離區;
(5)工作中關注防護服的完整性,及時發現開裂與破損。
1.2 處理措施及流程
發生防護服破損后,應盡快撤離隔離區,更換全套防護用品。處理流程如下:
發現防護服破損75%乙醇噴灑或速干手消毒劑涂抹破損處(噴灑或涂抹范圍大于破損處直徑的3倍)告知同班人員與同班人員交接工作撤離隔離區按流程脫摘防護用品脫工作服沐浴更衣根據工作需要重新穿戴防護用品后入隔離區。
02、手套破損的防范與應急處理
2.1 防范措施
(1)戴手套前應修剪指甲,可在PPE室放置指甲剪,以備工作人員及時修剪指甲,指甲剪一用一消毒;
(2)選擇型號合適的手套,檢查手套的完整性,有破損則立即棄用,戴手套時,盡量避
免過度牽拉;
(3)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范進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觸尖銳物尖端,操作完畢,注射器針頭、
采血針等銳器應直接放入銳器盒內,避免二次清理;
(4)工作人員熟知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暴露處理流程,工作中隨時檢查手套的完整性。
2.2 處理措施及流程
手套破損有外層手套破損、雙層手套破損、手套破損且有皮膚損傷三種情況,發現手套破損后,先評估屬于哪種情況再決定處理流程。
(1)外層手套破損:發現手套破損在相應區域實施手衛生脫外層手套手衛生重新戴外層手套進入隔離區。
(2)雙層手套破損:發現手套破損在相應區域實施手衛生脫外層手套手衛生脫內層手套手衛生重新戴雙層手套進入隔離區。
(3)手套破損且有皮膚損傷:發現手套破損且有皮膚損傷在相應區域的緩沖間實施手衛生脫外層手套手衛生脫內層手套傷口局部清洗、消毒、包扎(傷口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重新戴雙層手套按流程脫摘防護用品脫工作服沐浴更衣接受專業評估與指導預防用藥(必要時)登記、上報、追蹤隨訪。
03、護目鏡起霧的防范與應急處理
3.1 防范措施
(1)根據自己的臉型大小選擇合適的口罩,正確佩戴防護口罩,注意檢查口罩的氣密性;
(2)建議選用有防霧功能的護目鏡;
(3)戴護目鏡前,做好防霧處理,可取適量洗潔精或碘伏用紗布均勻涂抹于鏡片表面,靜置晾干備用,佩戴護目鏡前,用紗布將先前涂抹好并已經變干的洗潔精擦拭即可;
(4)正確佩戴護目鏡,拉緊護目鏡橡皮固定好,避免大力呼氣導致漏氣到護目鏡起霧;
(5)若室溫低所致,可以用暖爐、空調等提高室溫。
3.2 處理措施及流程:
當護目鏡上的水霧影響視線而影響臨床工作時,應當更換護目鏡。處理流程如下:
護目鏡起霧影響臨床工作時在相應區域的緩沖間實施手衛生脫外層手套手衛生取下護目鏡手衛生戴外層手套戴護目鏡進入隔離區。
04、防護口罩松脫或護目鏡松脫的防范與應急處理
4.1 防范措施
(1)戴口罩前一定要檢查口罩或護目鏡的完整性以及松緊帶的質量,有異常立即棄用;
(2)正確佩戴防護口罩,在口罩型號不充足的情況下,用調整松緊帶彌補,每次佩戴后應做氣密性檢查;
(3)正確佩戴防護目鏡,調整護目鏡松緊帶,直至已經牢固。
4.2 處理措施及流程
當防護口罩松脫或護目鏡松脫時,應當立即更換。
處理流程如下:
(1)防護口罩松脫告知同班人員與同班人員交接工作離開隔離區按流程脫摘防護用品(摘掉防護服帽子后手衛生摘防護口罩手衛生戴新醫用防護口罩再按流程脫摘防護用品)脫工作服根據工作需要重新穿戴防護用品后進入隔離區。
(2)護目鏡松脫在相應區域實施手衛生脫外層手套手衛生取下護目鏡手衛生戴外層手套戴護目鏡進入隔離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職業暴露處置流程
注:
高風險暴露是指:
皮膚暴露:被肉眼可見的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直接污染皮膚;
黏膜暴露:被肉眼可見的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直接污染黏膜(如眼睛、呼吸道);
銳器傷:被確診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物污染的銳器刺傷;
呼吸道直接暴露:在未佩戴口罩的確診患者1m范圍內口罩脫落,露出口或鼻。
低風險暴露是指:
手套破損裸露皮膚,但未與肉眼可見的污物直接接觸;外層防護用品接觸皮膚或頭發,但防護用品上無肉眼可見的污物;防護服破損,未發生肉眼可見的污物直接接觸皮膚;在確診患者1m以外或佩戴口罩的患者面前口罩脫落。
發生低風險暴露可根據情況按個人防護用品異常處理流程進行處理,無需隔離,需自我監測癥狀,有癥狀時隨時報告。若為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需對暴露源進行相關監測,必要時預防用藥,呼吸道直接暴露需按密切接觸者管理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處置指引
(一)預防是職業暴露的最佳處置方式。目前主要是物理預防措施,包括社交距離佩戴口罩、咳嗽禮儀、手衛生、環境清潔與消毒、通風及負壓病房、早期發現和隔離患者。新冠肺炎尚缺乏暴露前預防措施(如疫苗)和暴露后預防措施(如預防性使用藥物和血清抗體阻斷發病等)。
(二)醫療機構應當制訂新冠病毒感染職業暴露報告制度及處置預案。
(三)根據暴露風險評估選擇恰當的處置方式。呼吸道暴露風險最高,血液體液暴露及皮膚暴露風險較低,血液體液暴露須同時考慮經血傳播疾病風險。
(四)呼吸道暴露處置
1、常見呼吸道暴露∶缺乏呼吸道防護措施、呼吸道防護措施破壞時(如口罩脫落)、使用無效呼吸道防護措施(如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口罩)時與新冠肺炎患者或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新冠病毒環境污染的手接觸口鼻或眼結膜等。
2、呼吸道暴露后的處置措施
發生呼吸道暴露后應盡快脫離暴露現場或立即佩戴合格口罩脫離暴露現場。
脫離暴露現場后盡快報告有關部門(常為醫院感染管理部門),仍未佩戴口罩者盡快佩戴合格口罩。
有關部門(常為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后及時評估暴露風險。若暴露源患者被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則感染風險較高;暴露時所處環境為隔離病房、發熱門診或隔離留觀室,且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時感染風險較高,否則風險較低。
有關部門及時為高風險暴露者指定隔離地點實施單間隔離,暴露者應佩戴口罩。
高風險暴露者單間隔離14天,禁止離開隔離區。期間若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則轉送至定點醫療機構。
暴露源患者診斷尚未明確的應盡快明確診斷。若暴露源患者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暴露者可解除隔離。
(五)血液體液暴露時的緊急處置
1、發生血液體液噴濺污染皮膚時,即刻至潛在污染區用清水徹底清洗干凈,用75%乙醇或碘伏擦拭消毒,再用清水清洗干凈。護目鏡或防護面屏或口罩被污染時,即刻至潛在污染區及時更換;污染眼部時,即刻至潛在污染區用清水徹底清洗干凈。防護服、隔離衣、手套等被污染時,及時至緩沖間更換。
2、發生針刺傷時,先就近脫去手套,從近心端向遠心端輕柔擠壓受傷手指擠出受傷部位血液,流動水沖洗,75%乙醇或碘伏消毒刺傷部位,戴清潔手套,然后按血液體液暴露常規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關新冠肺炎職業暴露處置流程 新冠肺炎應急防護要點的相關內容,可圈可點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資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網站。
【新冠肺炎職業暴露處置流程 新冠肺炎應急防護要點】相關推薦文章:
2022醫院新冠肺炎應急預案及處置流程精選三篇
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心得體會 2021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心得體會
鄉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實施方案_鄉鎮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
新冠肺炎疫情環境應急監測預案最新
2022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感想作文-新冠肺炎白衣天使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