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露節氣的小知識篇一
白露開始之后,天氣就逐漸的轉涼了,而此時不少的人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或者是四肢發冷、乏力等等癥狀,這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因此,白露要注意補腎氣。這時候晚上堅持泡腳,時間掌握在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之間,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方法。
2.動靜結合 調養心神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鍛煉身體的好季節,此時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另外,進入秋季容易出現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緒,應注意心理養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濁氣,加速血脈運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3.飲食清潤 喝粥防燥
秋季對應的是肺,因此白露時節要注意養肺。但肺喜潤不喜燥,所以白露季節不能一味進補,建議在飲食上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素食為主,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蘿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紅蘿卜等。另外,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蘭、菠菜、綠菜花等,盡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過于甘肥油膩的食物。同時,白露季節,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如銀耳粥、蓮米粥、芝麻粥、紅棗粥、紅薯粥、玉米粥等。
4.早睡早起 秋凍適度
如今我們會發現,天亮的越來越遲,陽氣逐漸收斂,而陰氣開始盛行,因此您的起居也要順應這種變化,盡量能夠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在起床后進行適當的活動,能夠幫助肺氣的宣發。還有就是,秋天的早上空氣清新,早起有利于使肺部呼吸新鮮空氣,保持肺部活力。
天氣變涼,人的毛孔要閉合起來防著涼,如果過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張開,突然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傷人,所以,坊間流傳“春捂秋凍”之說,講究“秋凍”。但是,健康人群可以這樣,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于鍛煉耐寒能力。但老弱者和身體虛寒的人群,起床后應適當添件薄衣,護好腹部、腳部和肩膀等關鍵部位。睡覺蓋好被子也很重要,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關節病患者更莫盲目“秋凍”,以免舊病復發。
白露節氣的小知識篇二
采十白
在浙江溫州、蒼南、平陽等地區,民間有“采十白”的習俗。人們抓住白露節氣這一天,去田野間采集十種帶“白”字的中草藥,如白茅甘、白木槿和白毛苦等,以期與“白露”的形名相應,然后拿來烹制草藥煨烏骨白毛雞或者鴨子等,以達到滋補身體、祛除風氣的效用。
祭禹王
白露時節還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菩薩”。
白露以后,魚肥蟹膘,為了能在捕撈時有一個風平浪靜的湖面,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里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
釀白露酒
蘇浙地區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飲白露茶
我國一些地區還有飲白露茶的習俗。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吃番薯
在文成,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中醫學認為,紅薯味甘性平,補脾益氣。《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
白露節氣的小知識篇三
1、吃番薯
很多地方的人們認為白露期間應多吃番薯,因為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后就不會發生胃酸和胃脹,因此就有了在白露節吃番薯的習俗。
2、白露茶
一說到白露,愛喝茶的人都會想到喝“白露茶”。白露期間,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3、白露米酒
四川很多地方歷來就有釀酒習俗。特別是白露期間,幾乎家家釀酒。此時釀出的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為“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
程酒,古為貢酒,盛名久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謂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日‘程酒’,獻同也。”《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裝壇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然后人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且后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年)纂修的《興寧縣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杳閑談,“任謂劉杳日:‘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日:‘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于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該酒用糯米、高梁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20世紀30 -40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
4、吃龍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于吃一只雞那么補,聽起來感覺太夸張了,哪有那么神奇,不過相信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習俗。
5、十樣白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祛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
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
字面上相應。
6、祭禹王
白露時節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里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臺戲,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企盼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