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全新思維讀后感全新思維讀后感篇一
著名未來學家彼得伊利亞德說過“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么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這句話強調了我們現在必須就要有憂患意識,正所謂居安思危終未危。將來的世界需要什么樣的能力的人,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中所提出的六大新思維能力將是我們在將來要學到的能力。
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正在從以邏輯、線性、類似計算機的能力為基礎的信息時代向概念時代轉變。近一個世紀以來,社會被一種過于簡單的和重分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所統治,使得這個世界到處都是“知識工人”。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某些工種將在強大的技術力量面前逐漸弱化和消失。律師、會計師、軟件工程師,這是以往父母期待我們長大以后從事的職業,但是情況正在變化,未來將屬于那些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的人們。“左腦”統治的邏輯,線性,計算能力為主的“信息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一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追尋等“右腦”能力為主導的“概念時代”。
未來的我們如果想要不被淘汰的話,根據達爾文的”優勝略汰“法則,我們就必須具有某種特定的能力。如果將來你能夠做得事情電腦也能做,而且電腦比你做得更好的話,我想你的利用價值已經沒有了。因為根據《全新思維》這本書說的,我們的左腦就是負責邏輯、線性工作的一些事情,沒有感性思維和藝術感,這些電腦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但是,我們的右腦負責一些非線性的例如創意思維、共情力、感性思考等等具有藝術的法子。這樣,如果我們未來能夠掌握這些技能,包括設計感、娛樂感、意義感、故事力、共情力、交響力。那么我們就會在將來的世界鶴立雞群,獨樹一幟,為我們贏得致勝的法寶和籌碼。
創造一個僅僅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或者產品、服務還是生活方式現在是遠遠不夠了。因為一件既有使用價值又美觀獨特的產品更能獲得別人的歡喜。所以,將來的我們不僅要有功用性,還要有設計感。設計人人都會,但是我們設計出來的東西是否具有創意和吸引眼球這就是我們所要強調的了。雖然電腦會設計,但是,它那種只是帶有線性思維的設計,被人類的設計所限制,它只是在人類固定的思維上設計出美麗的法子。而我們人類的頭腦中具有的那種與生俱來的設計基因是任何電腦都無法相提并論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右腦”思維。我們不需要去了解什么什么是設計師,我們只需要將自己打造成設計師。
未來的我們需要有娛樂感,就是能在任何環境中都帶有娛樂的方式去做事,在各種環境中找到娛樂做事的情趣。眾所周知,過分的嚴肅和苛刻對個人的職業生涯還有身體健康都是不好的,在未來的時代里,無論是出于什么環境我們都需要保持輕松的態度和狀態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變數。在《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生活總是出于變數之中,他們總是在不斷地拿走你的奶酪,你要隨時做好奈落被拿走的準備,追蹤變化,盡快的適應變化,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嘗試冒險,享受新奶酪的美味。”這就是不僅需要有嚴肅性,更要有娛樂感。只有認真的對待變數,然后帶有娛樂情緒去應對變數才是不二法寶。
意義感是未來所需要的,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有著特定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去總結,去探索它的價值探尋人生的終極意義。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物質財富已經非常豐富,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日常的瑣屑事,開始追尋更重要的東西,生活的目的、追求卓越和精神上的滿足。“理想的生活并不是在驚恐中尋找奶酪,而是走完這段路程,發現人生的真諦。
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人都是個人生活的策劃者,一定要傾聽別人的故事,讓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我們的生活充滿信息和數據,僅僅依靠收集資料準備有效的辯論已經不夠了。要想說服反駁你觀點的人,交流和自我理解最好的辦法就是具備有促動性的敘事能力。因為調查顯示,相比枯燥乏味的數據和文字,精彩動人,跌宕起伏,曲折婉轉的的故事更能打動人的心。
發現系統和整合之美。發明第一個車輪的人是個白癡,而發明其他三個車輪的人卻是一個天才。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擅長于系統思維。工業信息時代關注專門技能和專業能力。但是,由于傳統白領工作外包到亞洲地區,促使另一種能力見長,那就是整合事物的交響綜合能力。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能力,而是綜合能力——能夠看到大局,跨越界限,把個體合成新的大眾喜聞樂見的事物。
與他人產生共鳴。我們是在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物品。共情力不是同情,不是惋惜和同情別人的不幸,而是和他人產生共鳴。現在先進的分析工具已經非常普遍,再這樣一個信息化爆炸的時代,只有邏輯能力的人明顯已經捉襟見肘了。只有那些能理解身邊,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并且照顧別人感受的人們才是將來能夠站立一方的人才。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某學校的藝術生,并且自導自演了電影,但是去到某個綜藝節目求職別人就很是討厭,為什么人們不愿意接受他呢,因為他說活的態度和方式不討人喜歡,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恃才自傲的人。所以這種人沒能與周圍的人產生共情力,最終就是不得人意的結局。
通過讀了丹尼爾平克這本書,我們現在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六大新思維,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意義感,以此來建立我們立足未來的籌碼和基礎。
全新思維讀后感全新思維讀后感篇二
全新思維這本書是由美國的丹尼爾·平克所寫。看了后,我有如遇紅顏知己的感覺。
這讓我想到,我在小學讀書時,大家都說:學好語文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現在呢,我們也遇到了更多的問題,比如,我們工作多年,自認為工作優秀,可是現在服務外包,工作外包,而且公司要簽到外地去,那么我們這些人的工作可以由工資更低的人來完成,而且成績一樣非常優秀。所有的工作經驗都是可以復制的,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全新的課題:我們這些人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讀了這本書,我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我以前僅僅看中了技術技巧技能這些左腦思維主導的技能,而對于右腦的六大能力,我是知之甚少,所以當我以為我可以退休時,我又重新面臨著生活和工作的選擇。
那么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是什么呢?——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那么我就以上六個方面分別寫一寫我的理解。
主旨是每個人都是設計大師。今后的產品不僅僅要解決功能的問題,現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任何產品都可以把實現功能做到淋漓盡致,而如果想要得到用戶的認可,做到獨一無二,就要在產品設計上下足功夫,做到盡善盡美。
我對于故事力最直接的感觸有兩方面,一是在教育孩子時,如果通過給孩子講故事來教育孩子,效果會非常好;二是在講課時,如果中間穿插一些生動的故事,課堂效果也非常好,我覺得在這六大能力中,我在講故事方面要加以鍛煉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能力主要是針對只見樹木不見叢林說的,我覺得主要的應用就在于在平時做事情時,不要總想把任何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從而總是抓一些細節,而不敢有所突破。而在每次事情結束后,也會為了某一細節的不完美而自責。那么正確的應該是事情完成后,我要想一想,總體收獲了哪些,不為了某一個細節而苛責自己,而在做之前要勇敢去做,而不是永無止境的準備。
最近幾天我總是在講:把賣鹽的打死了,我的女兒很害怕,以為真是把人打死了,那是犯法的,我就輕笑著給她解釋這其中真正的意思是這道菜太咸了,這就是mq。中國古代有一句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而要達到這種語境,比喻和夸張是必須的。
共情力就是同理心,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憑直覺感知他人的感覺,即設身處地地用他們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體會他們的感受。比如我有一位同事經常愛和我講她家中的一些事情,以前我總是評判一下,有時她就不高興。后來我想我的觀點也未必是正確的,所以她再給我講時,我不再把自己當成智老師樣評判,而是講站在她的角度的感受,她非常高興,覺得我很理解她,實際上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真心的微笑是“杜興微笑“,要想辯認出虛假的微笑,只需要看他的眼睛就可以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我認為應該微笑面對,不僅僅自己要這樣,家庭中的家人,工作中的同事還有自己的孩子和學生,和他們在一起時,都要創造一種愉悅的氛圍;而對于自己的孩子和學生,不僅僅要在一起有這種氛圍,還要讓他們學會微笑面對生活和工作。如果實在不行,就直接大笑,不要理由笑就可以了。
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想明白,我們的一生的意義是什么,那么在實現我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再遇到一些事情,我知道怎么取舍而不患得患失;在失敗后我也不會怨天尤人。
總之本書非常實用,可以做為工具書來用,經常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以期有所收獲。
全新思維讀后感全新思維讀后感篇三
《全新思維》寫的非常好,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引領未來的6種能力,很好的預測了當今時代的`狀況。
《全新思維》這本書寫的非常好,因為它的前瞻性。
丹尼爾平克是美國暢銷書作家,曾為《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等雜志撰稿,也是ted的特邀嘉賓。
《全新思維》最早出版于20xx年,到現在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展示了引領未來的6種能力,很好的預測了當今時代的狀況。
這個時代正如書中所說,是共情的時代,是內容創作的時代,作者十年前就知曉了,而我到今天才知曉,真是有點晚了。所以說看一本高瞻遠矚的書,可以把握時代的潮流,跟隨時代的腳步,更好地引領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人類有兩個半腦,左半腦負責分析推理,右半腦負責情緒處理,這兩個半腦形成了2種思維,即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社會分工的不同,造成勞動力構成的不同,所需要的思維方式也不同。
人類過去的150年,有3個分工時代:
1、工業時代
大量的機器和流水線化的生產,需要的是機械化的生產工人。
2、信息時代
正如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所說的,是知識工作者的時代,他們擅長左腦思維,于是產生了大量的律師、醫生以及程序員。
3、概念時代
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這個時代正在慢慢拉開序幕,是創作者的時代,需要用右腦思維進行思考問題。
丹尼爾平克告訴我們,首先問自己3個問題:
1、我的工作可以外包嗎?
2、電腦可以代替我的工作嗎?
3、我的產品有市場需求嗎?
這3個問題搞清楚了,就可以知道我們的工作是否適應時代的發展了。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們需要鍛煉以下6種能力:
1、設計感
在產品泛濫的現在,我們買東西,追求的不僅僅是質量。在同樣的質量下,我們會選擇更有設計的商品。因為個性化的商品更能彰顯我們自身的個性,誰的設計更好,誰就能取得勝利。
2、故事感
好的商品總是帶有敘述的味道,我們認識事物是靠講故事來完成的。從原始人開始,我們就開始口述故事了。我們需要通過講故事來了解周遭的事物,比如誰家發生了什么,誰和誰是什么關系等等,都串聯成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最終,這些故事形成生命的意義。好的故事能夠讓產品富有魅力,更加打動人心。
3、交響能力
就是整合事物的能力,在信息時代,我們通常專注于一個專業,做會計的就只會算賬,程序員就只會敲代碼。而交響能力要求我們,不再局限于一個專業,我們需要跨領域合作,整合信息,具有大局觀。
4、共情能力
也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行為和動機,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促成更好的溝通與合作。
5、娛樂感
6、意義感
在資源變得充沛后,人們理所當然地開始追尋生命的意義、找尋各自的方向,我們更加想要找到答案—“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所以瑜伽、冥想如此盛行。
以上這6種能力,就是撬開這個時代的有力武器,擁有這些能力,可以讓我們站在時代尖端看問題,說不定就可以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寵兒。
當然,培養這些能力需要花費時間,需要掌握方法,丹尼爾平克也在《全新思維》中列舉了很多可供學習的方法,留個懸念吧,我就不再贅述了。
全新思維讀后感全新思維讀后感篇四
在當今時代,創新已經成為鮮明的時代特征。創新的內涵十分豐富,但其本質的要求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明、有所創新、有所前進。創新在當今時代是十分重要、必要、迫切。那么,要如何科學創新呢?《創新思維訓練》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著手,既考慮理論的系統性,更照顧到思維的訓練性。筆者告訴我們,創新思維僅僅“讀”是不夠的,還需要“做”——用腦去想,動手去干。筆者還告訴我們怎么想怎么做的方法。總之,閱讀本書受益匪淺。
目前,我們在全國、全省的業務評比都比較靠前,我們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靠著一個個寶貴的經驗駛向成功的彼岸。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再好的經驗也會成為過去,如同高科技產品一樣,今天可能是博覽會上的高、精、尖,明天就可能成為博物館里的“古董”,要想使經驗之花常開不衰,就必需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總結、積累、創造。這里講個小故事。從前,有個賣草帽的老爺爺,在路旁的一棵大樹下睡著了,等他醒來時,發現身旁的草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的每只猴子都頭頂草帽,他聽說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于是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扔在地上,果然猴子也學著他將草帽扔在地上。這個老爺爺回家后,把這件事告訴了孫子。有一次,孫子在樹下打盹,草帽被猴子拿走了,孫子想到爺爺的方法,便如法炮制,奇怪的是,猴子并沒有學著他做,反而撿起地上的草帽瞪著他,得意的說:“開什么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經驗也需要不斷創新,否則就會成為今天失敗的累贅。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不斷涌現,我們的經驗必須緊跟時代,不斷創新。在這高科技突飛猛進,文明進步快捷,信息更新迅速的今天,稍一原地踏步,就會落伍。
阻礙創新思維的因素有許多,書中主要介紹了內在的阻力即思維定勢。書中介紹了權威、從眾、唯經驗、唯書本、非理性、自我中心等六種思維定勢。筆者還告訴我們如何破除這些枷鎖:弱化思維從眾傾向、強化思維反潮流精神,應時刻想著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一致同意”并非好事,要有“光榮孤立”的心理準備,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權威枷鎖有益處也有害處,但從創新思維的角度來說,權威定勢又是要不得的,要創新,就不能被權威牽著鼻子走,要弱化權威定勢,可以從“是不是本專業的權威”、“是不是本地域的權威”、“是不是當今最新的權威”、“是不是借助外部力量的權威”、“其言論是否與權威自身利益有關”五個項目對權威進行嚴格審查;經驗在處理常見現象方面得心應手,但缺少經驗、沒有框架、敢想敢闖顯然更容易成功。
因為每個人頭腦中都有自己固化的思維模式,所以每一個人在觀察和認識事物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盲點。創新思維所得到的結果應該盡量全面一些,考慮問題盡量周到一些,也就是要做到相對全面。有時候我們放開眼界,打破某一種片面性,就可以獲得創新。在現實生活中,達到相對全面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不同人的觀點和思路結合起來,從中找出創新的幼芽。舉一個日常工作的例子,xx年省物價局發文將低收入居民的價格補貼與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相掛鉤,地方已有方案的沿用已有方案。廣州在省發文前,已將價格補貼與我們另行編制的低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掛鉤。在編制兩套指數的過程中,由于數據來源、編制方法不同,導致結果有差距。我的想法是既然廣州以低收入指數來調整價格補貼,那么就不需要做技術調整(調整規格品,不是改數據)拉近兩套指數的差距。但處領導認為站在省的角度,他是以基本生活指數來調整價格補貼的,難保哪一天他會至上而下地下硬性命令調整補貼,如果兩套數據差距大,我們就會變得很被動。處領導想到的正是我認識的盲點,也說明我應更全面的思考問題。
解決問題的思路是,盡量多地增加頭腦中的思維視角,學會從多種角度觀察同一個問題。擴展思維視角的方法很多,書中介紹了六種,“肯定—否定—待定”法、“今日—往日—來日”法、“自我—非我—大我”法、“求同—求異—求合”法、“情感—理智—理想”法、“無序—有序—超序”法。經過這一系列的思維訓練,可以增強改變視角的能力。
目前統計調查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新情況,沒有現成的經驗和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需要我們統計調查工作者常用創新思維,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實現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開拓統計調查工作的新局面。
全新思維讀后感全新思維讀后感篇五
周末,我看了《安徒生童話》里邊《丑小鴨》這個故事,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講得是:一只羽毛灰灰,嘴巴大大的丑小鴨從來到這個世界,除了鴨媽媽,大家都欺負它、嘲笑它。丑小鴨感到很孤獨,就離家出走了。它來到灌木叢,小鳥譏笑它;來到沼澤地,獵狗追趕它。于是,它又往前走,來到了一座小房子里,屋里的老婆婆發現了又累又餓的丑小鴨,以為它是只母鴨就收留了它。可是它并沒有下蛋,這時家里的貓和母雞很瞧不起它。丑小鴨覺得心情很郁悶,就離開了這個家。
秋天到了,丑小鴨來到湖邊的蘆葦里,悄悄過日子。一天,它看到一群天鵝從空中飛過,丑小鴨望著潔白美麗的天鵝,又驚奇又羨慕。天越來越冷,湖面開始結冰。丑小鴨在湖面上游來游去,怕水面完全凍成冰。最后,它支持不住昏倒了,和冰塊動在了一起。一個農夫看見了,把它帶回了家。在農夫家里,小孩子都想跟它玩兒,可它以為大家又是在捉弄它,把家里搞得亂七八糟,惹得農婦拿著火鉗要打它,丑小鴨又溜走了。在這個漫長的冬天里它遭受了很多的苦難,但還是活了下來。
春天到了,大地到處洋溢這春的氣息。丑小鴨撲撲翅膀來到湖邊,忽然看見湖面上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百的羽毛,長長的脖子,漂亮極了,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它非常驚訝,原來自己已經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歷經磨難的人才會更加地美麗。雖然我們現在還很不起眼,但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努力,沖破困難,以后一定會變得強大而又美麗。
全新思維讀后感全新思維讀后感篇六
《全新思維》這本書的全名是《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6大能力》,作者是美國著名未來學家、超級暢銷書作家、趨勢專家,全球排名第一的演講經紀公司華盛頓演講局演講家,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丹尼爾·平克(daniel )博士。
平克在書中用了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表明,我們已經來到了“右腦”大行其道的時代。他說:以前,左腦思維是司機,而右腦思維是乘客。現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奔馳,并決定我們要去哪里,以及怎樣到達目的地。他開創性地指出:未來屬于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
這六大全新思維能力是:
設計,是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活動。優秀的設計能夠改變世界,而“設計師就是改變的締造者”。我們無須了解他們,只需將自己打造成設計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人都是個人生活的策劃者。一定要傾聽別人的故事,讓人生存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
“發明第一個車輪的人是個白癡,而發明其他三個車輪的人卻是一位天才。”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擅長系統思維。
我們是在和人打交道,而不是和物品。共情不是同情,不是惋惜別人的不幸,是和他人產生共鳴。
快樂和游戲不僅僅是快樂和游戲,笑聲也不只是笑聲。娛樂的對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沮喪。娛樂感,已成為工作、企業和個人幸福的關鍵。
我們生來就是要探尋人生意義,而不是來享樂的。理想的生活并不是在驚恐中尋找奶酪,而是走完這段路程,發現人生的真諦。
本書在每一項全新思維能力的最后,都附有一個工具箱,詳細列出了培養這一能力所需要的實踐和具體指導,對于每一個希望擁有與眾不同能力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行動指南。對于職業培訓師來說,這本書更是十分難得的經典指南。難怪美國認證協會(aci)注冊國際職業培訓師資格認證培訓考試將其列入必讀和考試的內容。
作為職業培訓師,究竟如何運用這六大能力呢?
(一)設計感:培訓的生命在于創新。職業培訓師理所當然應當是創意大師。從理性了解到感性認知,都應當精心設計,不斷創新,與眾不同。
(二)故事力:故事是成功培訓的關鍵。職業培訓師應當是故事大王。用將故事的方式闡述道理,吸引受眾。還要學會傾聽別人的故事,以便形成良好的溝通。
(三)交響力:成功的職業培訓師應當學會系統思維。無論是分析問題,還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都應當注重發現系統與整合之美,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四)共情力:培訓是在和人打交道,培訓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受眾對培訓的感受,因此,好的培訓應當引起受眾的共鳴。
(五)娛樂感:培訓應當是快樂的,好的培訓應當讓受眾除了增加知識,提高技能,還應感到快樂。因此,職業培訓師擁有快樂的競爭力,有幽默感,擅長講故事和游戲互動。
(六)意義感:培訓的目的在于增加受眾的知識,提高受眾的技能,改變受眾的態度,其實質是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探尋人生的終極幸福。
全新思維讀后感全新思維讀后感篇七
千年更迭,世紀之交,作為一個班主任將如何迎接與適應于新的千年、新的世紀呢?也許,從檢討、改變我們因襲的傳統思維入手,能找到一把開啟新時代大門的鑰匙,這就是——《班主任新思維》。
《班主任新思維》,這個題目多好啊!好就好在一個新字。我們的時代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21世紀新一代,正是這個“新”字反映了時代精神,反映了時代對班主任的教育創新要求。
本書基于這樣的認識,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分別是談發展的學生觀,談開放的班級觀,談成熟的自我觀。其中有這么一個小篇讓我耳目一新,就是“小河有水大河滿”。
千百年來,人們都習慣于這樣說,“大河有水小河滿”,用它來比喻說明集體和個人的關系。計劃經濟時期更是習慣用這樣的比喻來說明大鍋飯和鐵飯碗之間的關系。這里我們撇開經濟社會的比喻,賦予大河、小河以班級和個人的意義。難道說只有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滿嗎?是的,當大河流向小河時,這一現象是存在的。可是小河流向大河時呢?小河有水大河也才能滿,有了個人才有集體呀!所以說“小河有水大河滿”這一新思維的確立,為我們的班級工作開辟了一條新路子。
有這么一個案例:學校要召開校風教育大會,要求各班召開“建設優秀班集體“主題班會,向全校班主任和學生代表開放。作為班主任的李老師,首先召開班委會議,征求大家的意見,各班委是各抒已見,既有內容,又有形式,老師立即給予肯定。于是又根據學生的.特長,由班委帶頭,全體參與,把活動轟轟烈烈地搞起來了。終于當這節班會課在階梯教室召開的時候,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連報社記者也聞訊到場。這堂班會課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如果把李老師所帶的這個班看作大河,那么班級上出謀劃策的同學們就是一條條小河,正因為李老師對條條小河的貯水有足夠的估計,又因勢利導,讓條條小河流向大河,這堂班會課才會水到渠成,獲得成功。所以說這個案例很能給我們以啟發,集體的成功緣于個體的成功。學生個體的作用不可小看,他們對集體的熱情,以及潛能的發揮,都是集體成功的保障。但設想一下,如果班主任的思想是“大河有水小河滿”呢?那么這堂班會課只能是集編導于一身,一個活生生的活動就會失去應有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本次活動失去了它的意義,學生的能力難以得到鍛煉和發展。因此班主任確立“小河有水大河滿”的新思維,其意義不僅在于組織好某次活動,更重要的是能讓班主任的眼睛看向每一個學生,讓全體學生能時時刻刻得以發展,得以成長。
所以看了這一個生動的案例,讓我感慨萬千,作為一個新世紀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我們是否就是因循守舊,把學生管住就行了,我想:我們需要的一個個新理念、新思維的確立并運用于實踐,這樣有利于發現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有利于班級的整體發展。因此我們縱觀、慨嘆大江大河的波濤洶涌之際,切莫忽視其水源充沛的上游細流,“小河有水大河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