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名人尊師的故事10字篇一
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怎么辦呢?在封建社會里面,后宮森嚴(yán),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轎后,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xué),并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后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dāng)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dāng)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后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yīng)當(dāng)尊敬,不得有半點放松。”從此,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rèn)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嚴(yán),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后人傳為佳話。
名人尊師的故事10字篇二
張良,秦末漢初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三杰“(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后,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 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于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瞇瞇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
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fù)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后來,張良認(rèn)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dāng)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幫助漢高祖劉邦統(tǒng)一了全中國,開創(chuàng)了歷有名的大漢王朝。
名人尊師的故事10字篇三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理學(xué)家楊時求學(xué)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xué)習(xí),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jīng)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理學(xué)家、教育家程頤為師。
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xué)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fēng)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fēng)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