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 昆蟲記 》讀后感 課外閱讀昆蟲記讀后感篇一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著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群“偽素食者”……
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
看完這本書后,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后代們在這里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衛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后,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里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
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著;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后雖然已經沒有什么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么。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于作者的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透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返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我再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我以前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卻發現了?后來我才知道,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了解了昆蟲,更讓我了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
《 昆蟲記 》讀后感 課外閱讀昆蟲記讀后感篇二《昆蟲記》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書中為我們介紹了許多昆蟲,如:蜂、蟬、螢......
這本書的作者把它們的習性、特征、外貌等全部都寫了出來。告訴了我們許多關于昆蟲的信息,使我們更加的昆蟲了解昆蟲了,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亨利`法布爾。
《昆蟲記》還讓我們看見了昆蟲的成長過程和昆蟲之間的食物鏈!有些昆蟲的家和我們平常住的房子的樣子非常相似呢!
昆蟲也分好壞,比如蒼蠅:有些蚊子專門吸人的血,有些卻不吸。昆蟲中又分害蟲和益蟲,害蟲是指那些不利于人的有害蟲類,益蟲是指那些有例于人的有益蟲類。
昆蟲其實也是我們人類最好的朋友!
《 昆蟲記 》讀后感 課外閱讀昆蟲記讀后感篇三
看完《昆蟲記》,這本書讓我瘋狂。原來昆蟲世界有那么多奧秘,我也知道:蟬如何在清晨破殼而出;屎殼郎屬于我如何滾動糞球;螞蟻如何吃蚜蟲分泌物?同樣清楚的是,“棉鈴蟲之子”是錯的。蜜蜂抓青蟲不是當自己的兒子,而是給后代安排食物。它帶我去了昆蟲王國
我開始有點激動地看了一本——《昆蟲記》,這是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和作家法布爾斯傳世的杰作,也是不朽的作品。融合了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生活感悟,在對各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慣和特點的描述中表達了作者獨特的生活視野。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這本書被認為是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研究昆蟲的偉大科學著作,也是謳歌生命的壯麗詩篇。法布爾一生致力于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和實驗昆蟲,真實地記錄昆蟲的本能和習性。他努力學習,犧牲自己的私人時間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描述了昆蟲的生活,比如蜘蛛、蜜蜂、尾數、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為后世做出了巨大貢獻,使人類社會快速走過現代文明。
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觀察和研究“蟲子”,這是一個奇跡。一個人一生都在為“bug”寫十部洋洋灑灑的書,更不用說奇跡了;這些關于“bug”的書,被一部接一部地轉載,被一部接一部地翻譯成50多種語言,在百年后的閱讀圈里會引起一次又一次的轟動,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和“象鼻蟲”,都在同一個密切相關的系統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的生命應該受到尊重。
另外,這本書可讀性很強。其文筆活潑,語氣輕松幽默,趣味盎然。在作者筆下,柳天牛就像一個守財奴,穿著一件看似“缺布”的短燕尾裙;小甲蟲“為子孫無私奉獻,為兒女心碎”;被毒蜘蛛咬到的麻雀會“吃得很開心”。如果我們慢慢喂,他甚至會像嬰兒一樣哭”.多可愛的小精靈啊!難怪魯迅把《昆蟲記》當成了“談蟲生”的典范。
《昆蟲記》也很現實。那些具體而細致的文字,讓我時不時的感覺到放大鏡、濕度、星星、昆蟲氣味的存在,真的讓人身臨其境。我因為厭惡而忽略了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和它們過分的鳴叫聲突然聚集起來,我屏住了呼吸。然后,他們穿透了我內心的黑暗。是《昆蟲記》,讓我又喜歡上了這些小生物,發現它們并不討厭。相反,有很多可愛的東西。是《昆蟲記》,向我展示了昆蟲在生死、勞動、掠奪等諸多問題上與我們人類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于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就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孤獨而安靜,孤獨而艱難幾乎與世隔絕。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一個人類杰出代表法布爾斯和自然界眾多普通人、昆蟲共同書寫的生命樂章,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在人類即將進入新世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時代的關鍵時刻,這樣的奇跡可能會為我們提供更寶貴的啟示。
昆蟲不僅對生命充滿敬畏,還蘊含著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應該學習法布爾探索世界、勇敢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都要像法布爾一樣,有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錄觀察到的事實,不加任何東西,也不忽略任何東西”。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理想而奮斗!
昆蟲真的很美!
《 昆蟲記 》讀后感 課外閱讀昆蟲記讀后感篇四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是世界上一位在自然界環境中觀察昆蟲和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出生在法國南部,因家境貧窮,從小被父母送到祖父家寄養。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偶然讀了一本關于昆蟲書籍,便開始對自然界中的昆蟲有了濃厚興趣。在此興趣的引領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終于用畢生的精力創作了留傳后世的——《昆蟲記》。
我是一個特別喜愛昆蟲的女孩,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一一法布爾,一個對昆蟲如此癡迷的專家,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昆蟲記》是法布爾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寫成的,它詳細而又確切地記錄了許許多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生存技能等等。它把我帶進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昆蟲世界:蜣螂忙忙碌碌地制作糞球、滾動糞球;固執的松毛蟲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利用蛛絲飛向各個地方;螢火蟲用麻醉劑對付獵物;螳螂豎起前腿,好像在祈禱和平;擁有勇氣的舍腰蜂在煙囪里搭窩筑巢......
其中美麗的螢火蟲那一篇,讓我印象深刻。螢火蟲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它肚子的頂端會發出光亮。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螢火蟲竟然是一種肉食動物,它的主要食物競是蝸牛!在吃蝸牛時,螢火蟲先要給蝸牛打一針“麻醉劑”。這個工具是有兩片鋒利的大顎組成就像兩個彎曲、鋒利的“獠牙”。螢火蟲用這個“獠牙”,在蝸牛身上刺五、六下,蝸牛就動不了了。當我讀到這些信息時,我簡直驚訝的目瞪口呆,同時,我的心里一陣驚喜,因為我又知道了一個知識。
《昆蟲記》這本書,充分的滿足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讓我更加親近自然,熱愛科學,讓我對昆蟲越來越感興趣。我常常蹲在草叢里、花叢中……這兒是我的樂園。
記得那一次,我在迷迭香叢中,看到不知名的蜘蛛,不過我并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半蹲下來仔細地觀察著這只蜘蛛,只見這只蜘蛛在找到合適的地方后,便開始織網了,它先抽絲并搭出一個絲架,然后又在絲架上橫拉了一根細絲線,最后小蜘蛛又回到白色絲墊,它爬得很快,一邊爬一邊抽絲。每走一趟,它就在架子上做一條輻,不一會絲架上就有很多輻了,一張網就織好了。在無限的靜謐中我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誰會想到那么招人喜歡的白蝴蝶竟是害蟲!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只看表面,妄下定論,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深入地了解,才能看清真相。多學習、多聽、多思考會讓我們獲益良多。大自然多么神奇,昆蟲的故事多么豐富多彩,它們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示,讀完《昆蟲記》,我深有感觸!
我贊嘆于神秘的大自然,好奇于可愛的昆蟲,更折服于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及可貴的探索精神。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你也一定會對它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