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一
你對自己的生存現(xiàn)狀無能為力,你覺得自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生存的壓力讓你不敢去追求夢想,辛苦賺來的錢都給了房東,你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你對自己無能為力,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墮落(也許只是你自己覺得),你做不到自律,你不僅控制不了外界因素,你連自己都覺得控制不住,你覺得活成這樣也沒什么意思了。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你放棄自己的理由。
你還沒有那么不幸,你還有救。不要輕易放棄生活的勇氣,畢竟勇氣這種東西,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找回來。
當你看完《活出生命的意義》本書,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集中營那種完全失去自由,隨時面臨死亡的情況下,很多人依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即使在集中營,他們也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弗蘭克爾對曾經(jīng)救助過自己的一位犯人至今感激不盡。在甚至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情況下,仍然有人,保持著對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雖然這種人數(shù)量很少,但是已經(jīng)足以說明: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是的,你改變不了別人。但是,你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來決定。你選擇放棄決定,那么生活會替你做出決定。你沒有資格不滿,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要明白的是,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二
《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并不是當年集中營里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圣者。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共分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三年期間艱苦卓絕地與命運抗爭,尋找生命意義的心路歷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紹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創(chuàng)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意義療法。
學習過程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使命,哪怕是經(jīng)受磨難,也是獨特。沒人幫助自己解除磨難,我們之所以獨特,也是獨特的磨難機會塑造的。再有就是,不管我們面對什么樣的困境或說是環(huán)境,我們還有選擇的自由。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選擇一種積極的好心情,去勇敢生活。這樣想以后,內驅力就驅動了,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啊。
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不難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教育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優(yōu)點,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應對。面對教學長時間跟不上縣城,我們又如何“翻盤”?我們如何引導孩子明白---人是自己做出了屈服于環(huán)境和條件還是勇敢挑戰(zhàn)那些環(huán)境和條件的決定,換句話說人最終決定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著,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雖然我們任教的對象身處農(nóng)村,天賦有限,可人自我奮斗潛力是無限的,只有學生找到了自己奮斗努力的意義,我相信孩子們終會有成就。
反觀自我,學會滋養(yǎng)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愛,更是十分重要的。閱讀,為我們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它帶領著我們走向更明朗未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三
最近讀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覺得作者的想法非常的奇妙。生命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賦予他什么意義,他就是什么意義。人是自由的個體,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價值觀不同,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給生命定義某一種意義。但是也正是因為人的不同,才會有不同的奇妙的人生,從而有了我們這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生命因為很短暫,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每一刻的青春。也正是因為生命非常短暫,我們才要把我們短暫的一生活出意義。生命雖然終會有走到盡頭的一天,但是我們存在過的意義不會消失。有些人即使不在了,但是卻永遠活在我們心里。那些有意義的生命,總是不會輕易被世人忘記。
這本書的作者最有意義的就是創(chuàng)造了意義療法,書中有提到,想要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可以通過三種方法。一、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二、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yè)或者奉獻時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一個人對自己肩負的責任認識的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長。一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人,也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要明確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做人做事,為自己負責,為別人負責,為社會負責,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從意義療法的角度看,意義及對意義的認識完全是實實在在的,沒有那么虛無縹緲。人對意義的認識就是意識到了現(xiàn)實背景下的某種可能性,簡單的講就是當下的背景下,我能夠做些什么。意義療法認為,良知是一種提示器,能夠指示我們在特定情境中前進的方向。良知必須仔細衡量所處情境,按照一套標準和價值系統(tǒng)去評價它。
一個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義,那他不但會感到幸福,還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一如文中所講,人類總是有能力將人生的苦難轉化為成就,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人的行動的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都能夠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四
《活出生命的意義》(以下簡稱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他是作家,是心理大師,是醫(yī)學博士,他是二戰(zhàn)期間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幸存者,本書以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jīng)歷為體驗寫成,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日子,第二部分是理論部分。由于時間關系,本次只把第一部分作為重點。
全書以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從精神病科醫(yī)生的視角,闡述了人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如何活下來,如何忍受非人的痛苦,進而探索生存的有意義在哪里。作者在死亡率高達99%的納粹集中營能夠活下來,除了幸運之神的安排,很大一個原因在于作者內在強大的心理力量。作者也是普通人,在惡劣的環(huán)境里,也會恐懼,疼痛,但他終究通過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自己,也通過自己的專業(yè)影響其它犯人。
愛與幽默感以及內在的自由是作者戰(zhàn)勝苦難的法寶,即使身體不能自由,但心卻是自由的,如他所言“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自由”,“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外在命運的”。
書中還寫到“要想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必須首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這句話對于當時時刻瀕臨死亡的集中英尤為重要,食物短缺,天氣寒冷,流行病都嚴重減弱的犯人的抵抗力,當看不到勝利前的曙光時,許多犯人就沒有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現(xiàn)實生活中越多人因為失去了生命的目標,而喪失了生命的活力,每天活的如行尸走肉,甚至因生活空虛而自殺,曾經(jīng)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因失戀而失去生活的動力,自殺被搶救過來,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閨蜜并未對她講人生的大道理,只是和她一起回憶了兩人一起出去逛街買衣服,一起沿街找好吃的小吃店的細節(jié),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回憶,女孩終于從失意中恢復過來,直至重新活過來。我想打動她的,不是人生的大道理,而是生活中那些細節(jié)的美好,無論是穿著還是美食,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如尼采而言“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個世界給予我們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生活有什么樣的期望,即取決于我們對生活報以什么態(tài)度才是重要的,內在的態(tài)度,決定了我們生活的態(tài)度,是消極應對,被命運推著走,還是積極行動,從生活中不斷找尋生命的意義,從而克服不斷遇到的困難和磨難,把這一切當做生活的饋贈,不斷的超越自己,不斷的成長,再次引用尼采的一句話“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能夠從本書中讀到這層意義,對我來說,也是獲得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五
弗蘭克爾醫(yī)生是從“追求意義”、“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經(jīng)官能癥”等概念,層層銜接,漸次引申介紹“意義療法”。我想直接從“生命之意義”篇章中向大家展示弗蘭克爾的魅力。
這本書名為《活出生命的意義》,從一開始,我就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我想大家也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但是,直到132頁,大約讀到這本書的60%的樣子時,他才正面解讀這個問題。
原文是這樣翻譯的:我覺得沒有哪個醫(yī)生能夠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棋手:“告訴我,大師,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離開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對手,壓根兒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連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由于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么,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同。
這個看是“玄虛”的說詞,第一遍看時因沒有明確的回答有些失望,第二遍看時因為客觀的表述感到作者的真實,第三遍看時才朦朧的感受到人生哲學的力量——問題的答案就是問者的回答。弗蘭克爾正是通過“讓人自己回答生命的提問而給自己的生命賦以意義”,并發(fā)展形成最后的“意義療法”。當然,他自己也是這么回答自己的。特別是在集中營的歲月中,二十八分之一的生存機會面前,他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并最終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所以,當你覺得人生昏暗、前途迷茫、處境艱難時,沒有必要從各味“雞湯”中找自己的方向,更應該清醒的思考如何回答“生命對你的提問”,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生命之意義”。
順便說一句,弗蘭克爾16歲時就提出這個影響他一生的信念,也是他個人生活和專業(yè)研究的基石。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六
最近閱讀了猶太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專著《活出生命的意義》,該書由在集中營的個人經(jīng)歷和意義療法兩部分組成,啟發(fā)人們不要被苦難打倒。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堅強讓我佩服,他不斷實踐著尼采“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不斷從那些放棄對未來的渴望而放棄生命的獄友那兒得到生命的啟發(fā)。
弗蘭克爾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寄給弗洛伊德一篇自己關于心理分析論文而得到弗洛伊德的欣賞,但他并沒有徹底成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奴隸,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他認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是為了爭權奪利。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認為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途徑,做有意義的事情、關愛他人、忍受苦難。他認為,苦難可以鍛煉人。他在書中說道,“在任何地方,人都會遭到厄運,同時也會遇到通過勇敢地面對苦難而實現(xiàn)道德升華的機會。”
弗蘭克爾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只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會覺得自己獨一無二。這個責任就是對所愛的人和事業(yè)都有高度的責任。
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很繁忙的時代,我們能不能靜下來多關心自己所愛的人,我覺得這就是責任感。人們往往都把自己的工作和愛好分開對待,如果能對自己的工作都充滿高度責任和愛,我想肯定能不斷取得進步。
作者發(fā)現(xiàn),實際上只有兩類人,高尚的和齷齪的,任何地方都有這兩類人,每個團體中也有這兩類人。這也就解釋了人類社會發(fā)展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不斷顛簸螺旋前進。
作者認為要擁抱自然,用藝術、詩歌和文學的美滋養(yǎng)內心的自由。
作者不斷在書中提到他創(chuàng)建的意義療法,我覺得可以用本書最后的一句話概括她的本質核心,那就是“您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
作者認為,困苦環(huán)境能提供使人道德完善的機會,有的人會充分運用它,有的人會放棄它。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仍然要堅持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
在艱難困境下,要保持內心完全的自由確實很難,但是要是做到了,人生就很充實。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七
適合所有人的書,強烈推薦。
再現(xiàn)人類史上極端的一種經(jīng)歷和體驗,讓我們不但感受到納粹的惡,也會體會到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有保持尊嚴的自由,哪怕活著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會餓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問題,滿懷責任心去回答生命的問題,去實踐和行動。瞬間的意義就在于可以通過行動而固化下來。
我們應該聽從書里的建議,對待每一天應該像第二次去選擇,我們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個子,想到后面的n種情況,然后反過來決定該怎么落子。同樣,我們應該不停的用80歲的自己,五十歲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個月后的自己來觀察當下,自己聯(lián)想個上帝之眼出來,于是便可以從容應對,不虛無,不焦慮,不狹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貪婪,不沉淪,不雞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聲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們會擁抱時間,從事業(yè)或者家庭責任中挑戰(zhàn)自己的高度,從興趣愛好中尋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極限的美妙,從幫助他人中過去幸福快樂,從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難中檢驗自己意志力的堅強和內心的自由。
不喜歡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學”,感覺更像消極,為了解釋而解釋。喜歡“高度心理學”或者因為我們閱讀和嬰兒期幸福的體驗,讓我成為“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生命有太多種可能性,哪有時間虛無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八
今天要推薦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職業(yè):維也納普利克里尼克醫(yī)院神經(jīng)官能癥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義》名列“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列。
作者作為一個猶太人,通過自己在二戰(zhàn)集中營親身經(jīng)歷的苦難來講述意義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意義能讓人堅強的生存下來,也能讓苦痛得到解釋從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傷,或者你沉浸在過往的悲傷中不能自拔,我推薦你看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你能為悲傷找到一個意義,那將能極大的緩解你的悲傷,讓你從悲傷中自拔出來,復返樂觀。
如果你處于迷惘,也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定義一個意義,前去追求,事業(yè)愛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懼某件事而無法面對,請你加倍的虛擬恐懼去面對。如果你過于期盼某件事而無法達到,那請你遺忘目的去關注于事情的過程。如果你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痛苦,那痛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經(jīng)歷的財富,讓你更加無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處在內疚當中,那請去擔當,承擔應負的責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對死亡,請?zhí)谷幻鎸Α1热缋先死先ゲ⒙廊ィ堈_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確的看待老人的死亡,這是不可逆轉的,不要因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視,因為他們也曾經(jīng)和你一樣成功過,因為你的未來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傷痛、分別、離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應該竭盡全力。而那些已經(jīng)過去或無法避免的,只能正確面對,賦予它以意義,以撫慰自己的內心善待身邊人。對未來應該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對每一天的開始,愿你與我都能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九
這本書被評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作者弗蘭克爾是奧地利的猶太人,在二戰(zhàn)時候,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及哥哥都死在了集中營,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來。經(jīng)過了這九死一生,他從一個心理學家的角度,把這段經(jīng)歷結合心理學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并且應用意義療法,在余生中活出了生命的精彩。67歲時考了飛機的駕照,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在集中營時他一直在思考的就是人到底為什么活著?后來想到以后出去之后可以寫一本≤集中營心理學》,最后他找到了“追求意義”的這個答案。
這本書分成三部分,第1部分就講了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第2部分講了意義療法的內涵,第3部分講了找到意義的三種路徑。這三種找到人生意義的方法是,第1種可以通過工作或者從事某種事業(yè)找到生命的意義,第2種是追求真善美或者追求愛,去找到生命的意義,第3種就是忍受無法逃避的苦難時候,選擇的積極態(tài)度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生命到底有什么意義?我相信這是每一個人都一直有思考過的問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你可以懷著一顆利他的慈悲心投入到你所喜愛的工作中去,并且在挫折困難面前選擇積極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意義。
圖片這本書談到要找到生命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第3種就是在苦難中去積極面對,尋求出生命的意義。
其實既然要談生命的意義,我們就要從生命本身去做一個思考。生命的本能追求的是永生或繁衍后代。為什么會有癌細胞就是正常的細胞,不能正常繁衍的時候它就去追求永生——細胞的癌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說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就是從繁衍的角度來看,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傳宗接代。
另一個角度看如何實現(xiàn)永生呢?那就是我們所謂追求的成功吧,在《左傳》當中談到的中國式成功的定義——立德,立功,立言。其實就是所有在世的人再也想起想不起你的時候,你就真正的死去了。只要還有人想起你,你就是永生的。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種永生呢?那就是活著的時候培養(yǎng)出高尚的品德,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成就,留下警示的名言。為后人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離開人世之后的永價值。
以上就是我讀這本書的一些感受,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思考和啟發(fā),謝謝各位寶貴的時間。祝各位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躍龍騰。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十
最近在讀《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書里講了一個心理學家在納粹集中營的故事,我對其中的一些觀點很有共鳴。
書中說: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生命的盡頭,是在何時是在何地,我們的時間是無法估量的。
還說到:對生命的意義的質疑,沒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義,不是某種含糊的東西,而是非常實在和具體的。
這兩段,讓我我想起了曾經(jīng)學過的一篇文章《珍珠鳥》,講的是一只珍珠鳥和人而建立友誼建立信任的橋梁。兩個獨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沒有思想的交流,但是兩個獨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獨特的方式來進行跨越物種的友好表達。
這本書里還談到了很多人們面對苦難時的態(tài)度。
“沒有一個人能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負重的方式中。”
讀到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是因為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不同,你所經(jīng)歷的磨難有可能別人沒有經(jīng)歷過,這個磨難就是你所擁有的寶貴財富。
最近網(wǎng)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春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天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
對呀,就是因為經(jīng)歷的多了磨難克服的多了之后學習到許多的事。少年才會長大,才會承擔責任和風雨,才會成為棟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經(jīng)歷的,所度過的,所克服的。把磨難當作收獲,把難事當作碩果。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00字篇十一
本書提出的意義療法認為,努力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
人對意義的追尋會導致內心的緊張而非平衡。不過,這種緊張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地幫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納粹集中營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還有某項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來。
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chǎn)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yè)時產(chǎn)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chǎn)品。
按照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現(xiàn)生命之意義:(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上三個方面來探尋自己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樣可以少些焦慮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暫時不在身邊,說不定哪天也會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