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一
1、觀察、感知作品的著色特點,感受作品的色彩美。
2、嘗試運用點彩的方法創作一幅作品。
素描紙、水粉筆(小號)、水粉色、調色盤、洗筆桶;彩砂紙、油畫棒。
1、畫家在這幅作品中畫了什么?
2、畫中的物體是怎么畫出來的?
3、這幅作品帶給你什么感受?
重點:
1、感知畫面中物體的輪廓是直接用色彩表達的。
2、畫面中的色彩效果是用各種純色的小點混合形成的。
難點:用大小均衡的色點有規律地排列出所描繪物體的輪廓,并且表達出物體之間的區別,對幼兒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創作過程中,教師既要提醒幼兒注意色點的排列順序,又要提醒他們注意各物體的色調構成以及它們之間對比色的運用。
1、欣賞作品。
(1)引導幼兒欣賞畫面內容。
引導重點:在沒有輪廓線的情況下分辨出畫面表達的內容。
①你在這幅畫中看到了哪些內容?(有樹,有太陽,有花,有草地……)
②你覺得這是一幅表現什么的畫?(這是一幅風景畫,這是一幅畫太陽下山的畫。)
教師提示:這是法國畫家修拉的作品《落日的風景》。
(2)引導幼兒感知作品創作的技法。
引導重點:觀察作品的筆觸和組合排列規律,感受點彩畫的繪畫風格。
①這幅畫與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么不同?(畫上面有好多小點點,是用點畫出來的。)
②這幅畫遠看和近看一樣嗎?有什么不同?(近處看有點模糊,遠處看清楚;在近處看到的是小方點點,在遠處看是畫。)
教師提示:近看全是用點組成的,沒有線條和大的色塊,遠看可以見到完整、具體的形象,這樣的畫就叫做點彩畫。
③點彩畫和平時混合顏色畫的畫效果有什么不同?誰的色彩更強烈,更醒目?(點彩畫的色彩更強烈,也更好看。)
④這些彩色的點是怎么排列的?(一上一下,一個挨著一個排隊畫的;小點點是有規律排列的。)
教師提示:逐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太陽、樹、土地等內容各是按照怎樣的規律排列的,如太陽光的點是向四周發散的,樹的點是按生長方向排列的,并且示范雜亂的筆觸會產生什么效果,使幼兒理解無規律的筆觸就什么也看不出來了。
(3)討論。
①畫面中運用最多的是哪種顏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黃色最多,給人溫暖、陽光、漂亮的感覺。)
②畫中的“樹”是用哪些顏色來表現的?太陽呢?草地呢?(樹有綠色、紅色、桔色、藍色,太陽是用黃色畫的,還有點兒粉色和藍色,黃色有深有淺;草地是用綠色、紅色、黃色、桔色、藍色、粉色畫的。)
③畫家為什么不像我們用一種顏色來畫呢?(這樣用很多顏色來畫才漂亮。)
教師提示:多種顏色一起使用來畫一個物體,可以使這個物體的色彩更加豐富,不同的物體用不同的色調來表達,可以使畫面中的內容更清楚和富有變化。
2、創作。
①創作引導,主要讓幼兒體驗點彩的繪畫方式。
教師:點彩畫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畫法,你也學著用“點彩”的方法畫一幅屬于你自己的畫吧!
詢問個別幼兒,幫助其建立自己的想法。
②幼兒創作,教師個別指導。
提醒幼兒用有規律的點構成畫面,注意色彩的豐富與變化,不用線條和大面積的色塊。強調不同物體之間要用不同色調來加以區別。
3、作品評價。
①欣賞色點排列有序、輪廓清晰的作品。
②欣賞色彩既豐富又有變化的作品。
③說說你最喜歡哪些作品?原因是什么?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落日的風景》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二
1、讓孩子們知道鸚鵡的特征以及它們的習性。
2、讓孩子們學會剪彩紙制作鸚鵡的羽毛。
彩紙,膠水,剪刀
- 我喜歡學人們說話而且學得很像。
- 人們喜歡在家里養我,我是誰呢?
- 你見過鸚鵡嗎?
- 你在哪兒見過鸚鵡?
- 你覺得鸚鵡學人說話怎么樣?
- 看過鸚鵡你有什么感想?
- 鸚鵡是怎樣學人說話的呢?
(鸚鵡長著和人一樣的舌頭所以它可以模仿人說的話。鸚鵡的舌頭和人們的舌頭一樣大并且厚厚的。由于它們的大腦很發達所以雖然它不知道我們說的是什么意思但還是會無目的地背下來。)
- 鸚鵡在哪里生活呢?
(鸚鵡在樹枝上生活。)
- 還有什么鳥像鸚鵡一樣會模仿人說話呢?
(還有一種鳥可以像鸚鵡一樣模仿人說話它叫九官鳥。)
- 如果要制作出鸚鵡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彩紙怎樣做出鸚鵡來呢?
① 剪出長長的彩紙。
② 用剪刀沒有刀刃的一面把彩紙的末端弄翹起來。
用剪刀沒有刀刃的部分抵住長條彩紙的中間部分,然后用力的向下滑動剪刀,使彩紙的末端翹成拱形。.
③ 把彩紙的末端涂上膠水粘在鸚鵡的身上。
④ 盡量沒有空隙的粘貼鸚鵡的“羽毛”,可能的話,可以用不同長度的彩紙粘貼鸚鵡的羽毛,做出不同的鸚鵡。
1、讓孩子們把做好的鸚鵡介紹給朋友們
2、活動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三
大班孩子對周圍一切的新奇,新鮮的事物都特別的感興趣,一位旅游歸來的小朋友把在旅游途中拍到的一些奇特建筑物的照片帶來與大家分享,這些造型各異,奇特有趣的房子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激發了他們創作的欲望。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希望孩子們通過觀察各種不同的建筑,在已獲取的相關經驗上發揮想像進行創作。
1、通過觀察,簡單了解房子的基本構造,并學會創造性的各種材料設計制作房子。
2、在活動過程中激發幼兒積極的參與活動,并能大膽的想像創作。
3、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幼兒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合作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教具:幻燈片、電腦。
學具:記號筆、油畫棒、繪畫紙、橡皮泥、積木、剪刀、漿糊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講述生活中所見過的房子,找出房子的構造的共同點。(玩一個簡單的房子拼圖游戲)
1.生活經驗講述,說出房子簡單的構造導語:小朋友們好,王老師看到你們覺得特別高興,開心,你們開心嗎?,我知道你們都有一個特別溫暖、幸福的家,都住在漂亮、舒適的房子里,生活得非常幸福!是啊,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每個小動物們都有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房子。小朋友們,除了你們居住的房子以外,你們在生活中,在電視里,書本里,還見過哪些奇特、有趣的房子呢?(幼兒回答)師:小朋友們回答的真好,那么,你們見過的所有的房子都有些什么呢?
2.欣賞課件,進一步了解房子的構造師:王老師請小朋友欣賞的房子只是眾多房子中最普通的一種,我的好朋友去世界旅游時,拍下了一些特別奇特有趣的房子,你們想不想看看呢?
二、觀看幻燈片,欣賞各種不同形狀,不同構造的房子。(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
1.觀看幻燈片
2.提問:你看到了哪些房子?這些房子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欣賞時,師問:這座房子有趣嗎,特別嗎?你覺得哪個地方特別?(幼兒觀察回答,房屋的房頂、門、窗的形狀各具特色。)
3.欣賞夢中的房子(兒童作品)(課件出示一些大膽想象,造型獨特美觀的房子。)
三、講述故事,引出課題——給小動物設計有趣的房子
1、教師講故事,激發幼兒設計房子的欲望故事:動物園要來很多的動物客人,可是動物園太小,住不下,需要給動物們建房子,該建個什么樣的'房子呢?你們能幫它們出個好主意嗎?(幼兒討論回答)
2.幼兒為小動物們設計房子提問:
1、你喜歡什么動物?
2、你想幫助它設計一座什么樣的房子?(幼兒發揮想象)各種線條或者用大面積色塊裝飾房子。用橡皮泥(搓、捏、團、切)做房子、剪貼,搭建房子。
小朋友們可以自由選擇,把心中最漂亮、最有趣的房子設計出來吧!
四、幼兒作品展示,講評(造型、線條、色彩)
1、孩子們通過欣賞一些奇特、形狀各異,風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這些建筑在形狀、色彩、構成上帶來的美。給孩子們以靈感,在已有的經驗上發揮了想像,大膽創作,創作過程中,孩子們表現的積極,主動,自由發揮,并能夠在創作中相互合作,協調。即體現了幼兒美術教學中應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和創造的快樂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在這次活動中,因為孩子獲取的經驗有限,雖然看到了許多的各種。
小百科:房子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fáng zi,指供人類居住、從事社會活動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資料;電視劇劇名。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四
1、通過觀察蘭花,了解蘭花的葉子是呈放射狀生長的特點。
2、學習用中鋒由下往上畫蘭花的葉子。
3、初步感受水墨畫活動中運筆的輕重變化。
1、實物:蘭花一盆,水墨畫作品《蘭花》。
2、幼兒用水墨畫工具,宣紙等。
一、出示蘭花,引發興趣
1、小朋友們知道這是什么植物嗎?(蘭花)
2、你在哪里看到過這種花?
二、引導幼兒觀察蘭花葉子的生長方向,討論畫法
1、觀察蘭花,師:看看,蘭花的葉子是怎么樣的?長得一不一樣?(彎彎的;有的大有的小。)
2、師:它的葉子都是怎么長的?(引導幼兒發現蘭花葉子呈放射狀生長的特點。)
3、觀察水墨畫作品《蘭花》,說說是怎么畫的。
三、教師示范,重點引導幼兒了解中鋒側鋒的運用。
1、教師示范:用中鋒蘸濃墨畫蘭花的葉子。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用中鋒畫蘭花葉片,引導幼兒由下往上畫,并且表現出蘭花葉片下粗上細的特點。
3、然后用中鋒輕輕地畫蘭花的花桿,勾畫蘭花花瓣。
4、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范畫。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重點。
1、師:現在我們來畫一畫蘭花吧。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蘭花。
3、提醒幼兒注意中鋒的運用,控制好下筆的力度。
五、欣賞評價
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并說說為什么。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五
1、初步把握連環畫創作的基本結構,嘗試表現連續的故事情節。
2、能大膽想象和創造三毛保護環境的主題內容,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畫連環畫的樂趣。
4、用舒適的方法握筆,享受大膽涂色的快樂。
5、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1、三毛圖片及張樂平連環畫“三毛拍蒼蠅”。
2、三毛發現環保活動主題。
3、范畫:三毛撿垃圾。
一、出示三毛形象,進行有關談話。
“小朋友,這是誰呀?你怎么看出來的?三毛長的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三毛是大腦袋、圓鼻子,只有三根頭發。
二、介紹張樂平和他的連環畫。
師:三毛這個形象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張樂平爺爺創造的,人們非常喜歡他的畫,更喜歡他畫的三毛。張樂平經常用他的畫來跟人們說故事,講道理。瞧!這里就有張樂平爺爺的畫。
你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嗎?你是怎樣看的?(看完第一張、再看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每張畫上有號碼,要有順序地看。)這種畫叫連環畫,張樂平創造了許多這樣的畫,講了許多的三毛故事。
三、出示三毛發現的有關環保問題。
“今天,三毛來到我們江陰逛了一圈,卻發現許多問題。”
1、三毛往前走啊走,發現垃圾筒旁邊有很多的垃圾。
2、三毛又往前走啊走,發現小河邊有個小朋友在捉青蛙。
3、三毛往這邊走啊走,發現有只小鳥腳受傷了。
4、三毛往那邊走啊走,發現有棵小樹彎著腰,都要倒掉了。
5、三毛往后面走啊走,發現有個水龍頭在嘩嘩地流自來水。
提問:三毛發現了這些問題,他可能會怎么做呢?
四、介紹范畫:“三毛環保記”三毛是個環保小衛士,他開始了他的環保行動。
老師也用連環畫的方法將他的環保行動畫了下來。
提問:四幅圖分別說的是什么意思?(引導幼兒發現每幅圖上都有三毛,故事是連續的)
五、請幼兒大膽想象,創造出各種環保連環畫。
1、畫出三毛的特別形象。
2、請你用連環畫的方法畫出三毛的環保行動。內容要完整,畫出三毛到哪里去?三毛發現了什么?三毛又是怎樣做的?最后三毛怎樣了?背景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忘記編上號碼。
3、三毛還會有哪些其他的環保行動呢?請你也用連環畫的方法畫下來。
六、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六
1、幼兒通過欣賞蒙德里安的格子畫,觀察其中的線條和色塊,領略格子畫的特點。
2、幼兒借鑒格子畫的特點設計創作繪畫。
相關畫作、電腦投影、記號筆、油畫棒、新襯衣內的紙板
1、出示蒙德里安的畫作《構圖c》,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畫中的線條。(這幅作品以黑色線條為主,點綴了幾個彩色格子) 教師:我帶來了一些特別的圖畫,請你們看看這幅畫上有什么?都是什么形狀?有什么顏色?等
2、出示蒙德里安的畫作《紅、黃、藍的構成》,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中的線條和色塊,引導幼兒觀察其中的線條和色塊。比較這幅畫和前一幅畫有什么不同。
出示他人參考蒙德里安德的作畫風格設計的建筑、服裝、裝飾、生活用品等。引導幼兒了解實用美術作品的價值。欣賞別人模仿蒙德里安畫作繪畫的美術作品。激發幼兒進行創作的興趣
教師展示特殊材料(新襯衣中夾的襯板),請幼兒上面模仿蒙德
里安作品風格在紙板上創作格子畫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在集體面前展示,教師進行點評。
蒙德里安是荷蘭著名的新造型主義畫作的創始人,他的作品常常用抽象的線條來概括各種事物,作品風格線條簡潔、色彩鮮明,適合幼兒欣賞。我選擇的這兩幅作品是蒙德里安的代表畫作,在活動中我運用電腦投影設備讓幼兒欣賞放大的畫面,使幼兒清晰地看到精致的畫面,豐富的線條形成不同方格和鮮艷的色彩。這一切吸引了幼兒,調動起他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我又設計一個環節,讓幼兒了解蒙德里安畫風的應用,發揮美術名畫欣賞的實用意義,拉近名畫和幼兒間的距離。將欣賞和幼兒即興創作相結合,有效的激發幼兒主動創作的積極性。在創作過程中幼兒畫出不同風格的格子畫,沒有一副相同的作品。但是在幼兒創作繪畫的我發現了一些問題,有六、七名幼兒并不理解線條和格子之間的關系,他們在紙上畫出一個一個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每個格子是獨立的四條線圍成的。這說明他們還沒有理解格子畫中的格子是由若干的橫線和豎線向交叉而產生的。另外,幼兒創作的格子畫色彩還不夠豐富。這也反映了在前面幼兒欣賞名畫的環節中,我對他們的對格子與線條之間的關系的領悟,對格子種色彩的搭配引導得還不夠。這次繪畫活動是我的一次嘗試,針對這些不足我將在今后的活動中進行調整和解決。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七
1、會使用濃墨和淡墨分別表現樹干和樹葉。
2、會正確使用毛筆的中鋒和側鋒。
3、理解大樹是小鳥快樂的家園,產生愛護樹木的情感。
人手一支毛筆、宣紙;每組一盆墨和水;桌上鋪好報紙;范例一張;展示板及小鳥圖形
一、情境導入:
出示流淚的小鳥
教師:“我們班來了一位小鳥朋友,看看,小鳥它怎么啦?”“猜一猜小鳥為什么會傷心流淚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猜的都有可能讓小鳥傷心流淚。但最讓小鳥傷心的是伐木工人把樹都鋸掉了,小鳥失去了美麗的家園,所以傷心地哭了。
教師:“怎樣讓小鳥開心快樂起來呢?誰有好辦法?”(幼兒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出合理點評)
二、教師示范
1、認識工具材料
教師:“我們一起把樹種在畫紙上給小鳥建造一個美麗的家園吧。不過,我們今天使用的工具有點特別,是什么?”(出示毛筆并學習毛筆的握筆姿勢)
教師:“和毛筆做朋友的,還有宣紙、墨汁和水,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水墨畫。”(教師和幼兒一起強調一遍)
2、分步示范
教師:“小毛筆,手中拿,喝飽墨,舔一舔,側過來,從下往上慢慢提,一棵樹干畫成了。”
請一幼兒上來練習,教師著重指導握筆方法并配上兒歌指導畫樹干時側鋒到中鋒的變化。
教師:“樹干畫好了,接下來應該畫什么?”“用毛筆的中鋒畫還是側鋒畫?為什么?”
教師:“樹干和樹枝都畫好了,還少了什么?”(出示范例)“你發現了什么秘密?怎樣才有淡墨的效果?”(教師示范用淡墨表現樹葉)
教師小結:為了很好地區分樹干和樹葉,我們在墨色的使用上有了變化,用濃墨表示粗壯的樹干,用淡墨表示輕盈的樹葉。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教師:“請小朋友每人拿起一支毛筆,輕輕地找到一個位置,在畫紙上種上一片美麗的樹林吧。”
四、展示作品
將幼兒的作品一一布置出來,形成一整片樹林。
教師:“聽,小鳥歡快地唱起了歌,好像在說:‘快來呀,這兒有一大片美麗的樹林,是我們快樂的家園。’于是,一只鳥、二只鳥、三只鳥,許許多多的鳥都飛了過來,在樹林里安起了家,心里可高興了!”(教師邊說邊在畫紙上粘上各種小鳥)
大班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教案《瓢蟲》篇八
活動目標:
1、感受線條的變化產生的美感,體驗活動的樂趣。
2、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結合季節開展此活動,帶幼兒到戶外去春游,了解春天的特征。
物質準備:一副春天的公園圖,紙,筆等。配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老師:春天來到了,公園里是什么樣子的?(調動原有經驗)
2、創意示范,感受怍品美。
(重點環節)老師邊講述邊范畫:(配樂)小線條也要到公園里去散步,它走啊走,看到了小樹葉,它高興地轉了個圈,跳了個舞;他看到小花朵、小河、小草……小線條真高興啊。(給幼兒以美的藝術享受)提問:小線條看到了什么?他們都藏在了畫的哪里?為什么?(引導幼兒將實物與線條組成的圖案相聯系,充分發揮想象)提問:想—想小線條在公園里還看到了什么?
3、幼兒作畫,大膽表現。
(難點環節)老師給予適時、適宜的指導和幫助。
活動延伸:
作品分享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