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地理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手抄報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篇一
1.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數據:周期、速度、公轉的軌道、黃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轉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差,掌握時間的有關換算,能正確判斷晨昏線。
3.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理解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的過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運動規律。
4.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及緯度變化。
1.通過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現象,學生能夠準確地畫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
2.能根據“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分析全球各地的晝夜長短狀況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分析同緯度地區不同季節和不同緯度地區相同季節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
2.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的、發展變化的
1.自轉和公轉的特征,黃赤交角的產生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2.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3.四季的劃分方法及劃分依據。
1.晨昏線的判斷、地方時的計算。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原因分析。
地球儀和多媒體教學課件
:4課時
高一地理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手抄報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篇二
1、x09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自轉、公轉
2、x09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
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期)
意義:
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3、x09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近日點(一月初):最快;遠日點(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時9分10秒 意義:
①晝夜長短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③四季更替和五帶
4、x09太陽直射點運動:
①黃赤交角:23°26′
②太陽直射點移動范圍:23°26′s----0°----23°26′n(即南北回歸線之間)
③周期:回歸年 365日5時48分46秒
①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②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5、x09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特點:
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經過地心
②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并且平分赤道
③晨昏線不斷西移,西移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一致
④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點,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點
⑤晨昏線與經線夾角等于太陽直射點緯度
⑥晨昏線與經線重合,為春秋分日;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時,為夏至日、冬至日
6、x09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出現的時間。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晨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交點的地方時為18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 ,地方時相差4分鐘。
地方時計算: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x4分鐘(最后轉化成小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15°原則:東加西減
7、x09時區:全球劃分24個時區,每時區跨15°經度,相鄰兩時區相差一小時。
時區=經度/15° 余數>7.5 為商+1;余數
高一地理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手抄報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篇三
(1)一天中太陽高度正午最大,桿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轉)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夏季最大,桿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桿影最長。
(3)同一時間,太陽高度從直射點向兩側減小,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越小。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歸線
2、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兩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歸線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歸線
4、其他地區無直射
(1)赤道全年晝夜等長
(2)北半球其他地區:夏至日白天最長,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時,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極圈,北極圈內出現極晝,冬季出現極夜。(緯度越高,晝夜變化最大)
(1)根據接受太陽輻射熱量多少劃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
(2) 熱帶:在南北緯23.5°之間,有直射陽光,終年炎熱,晝夜長短變化小。
溫帶:在南北緯23.5°與南北緯66.5°之間,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
寒帶:在南北緯66.5°到90°之間,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象。
(3)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更替、 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轉,
高一地理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手抄報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篇四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
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
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高一地理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手抄報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篇五
1、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天、產生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2、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公轉。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年、產生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是個球體,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4、五帶的`分界線是:熱帶與北溫帶界線是北回歸線,熱帶與南溫帶的界線是南回歸線,北溫帶與北寒帶的界線是北極圈,南溫帶與南寒帶的界線是南極圈
5、地球五帶中,氣候終年炎熱的是熱帶,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的是南、北溫帶,氣候終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帶
高一地理地球的運動知識點總結手抄報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篇六
一、地球自轉導致晝夜交替現象。由此,各地溫度發生晝夜變化,生物形成晝夜節律(又稱為“生物鐘”現象)。
二、使地表溫度相對均勻,不讓一部分地面長時間受陽光加熱而過熱,一部分長時間收不到光照而過于寒冷,氣候相對穩定的條件,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一。
三、自轉是地磁場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磁場保護著地表生物免受宇宙高能粒子的輻射。沒有地磁場,被陽光直射的區域均不適合生物生存。此外,地磁場還與很多生物的生理活動有直接關系(如遷徙)
四、地轉偏向力的形成,地轉偏向力又是全球幾大風帶和洋流的形成原因之一,沒有地轉偏向力世界氣候不可想象。
自轉規律:速度、周期
地轉偏向力:
河岸侵蝕
風向偏轉:如南亞西南季風的形成
洋流流向偏轉:如秘魯寒流離岸
實驗模擬:傘
光照圖(側視、俯視、斜視、變形、局部)與晨昏線(與經線、緯線的關系)
晨昏線與某經線的'交點(日出或日落)
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春秋分
除春秋分外,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即晨線與昏線的分界點)地方時為0時或12時
日出先后順序(晨昏線的移動)
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地方時計算
我國太陽接近正南:接近12時
春分時我國各地升旗時間
已知該地正午時的北京時間,確定該地經度
已知經度求時區:
區時計算
夏令時
日界線:
今天或昨天范圍占全球的比例
計算經過多長時間進入新的一天
由某天范圍計算某經度地方時
由某地區時計算某天范圍
地球公轉示意圖
公轉方向
局部:某一節氣光照圖(注意圖中所繪的公轉方向)
畫某一天地球位置:如2001年10月4日
太陽直射點
太陽直射點經度的確定:地方時為12:00所在經線
緯度確定:正午太陽高度為90°
移動方向:某季節某日內:由東向西
黃赤交角地軸與黃道平面夾角
黃赤交角變為0°
黃赤交角變為35°
晝夜長短的變化(隨緯度的變化,隨季節的變化)
某段時間晝夜長短的變化
某日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
由晝夜長短確定緯度高低(注意半球)
由晝夜長短確定節氣或月份(注意半球)
由某段時間的變化確定季節或月份
晝長變化幅度大小:緯度越低,幅度越小
由日出時刻確定晝長:晝長=(12-日出時刻)×2飛機上日出早
由晝長確定日出時刻:日出時刻=12-晝長/2
由夜弧確定日出時刻
由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確定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兩者互余
由某緯度日出時刻確定月份(季節):由日出時刻確定晝長。記住夏至、冬至南北緯20°晝長
兩個日期晝長最接近:距某節氣日數相等
觀察日食必須在白天
南北半球同緯度晝夜長短“相反”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
計算并比較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大小
由某日不同緯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確定其緯度高低
已知節氣計算影長:如樓間距
由影長、桿長計算確定太陽高度角
影長最大: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正午太陽高度方向
由影長及方位確定當地緯度
由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所在緯度
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角度的調整
日出日落方位太陽視運動
太陽直射點以北的太陽方位:0:00正北,6:00正東,12:00正南,18:00正西
太陽直射點以南的太陽方位:0:00正南,6:00正東,12:00正北,18:00正西
借助手表定向:手表時針角速度30°/小時
由光照圖或其它確定某一節氣或時間,該時間段
近日點、遠日點、公轉速度快慢
日出、日落時刻(與6:00、18:00的關系)
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
晨昏線(圈)與極圈的關系
極晝極夜
物體影長在一年中最大或最小:如澳大利亞某地房屋朝北窗戶陽光射入室內面積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氣候:氣溫高低某地該季節降水最多、最少(注意該地氣候類型及所在半球)如季風、地中海氣候梅雨
農業:油菜花盛開-春;麥翻金浪-初夏冬小麥播種-秋
植被:熱帶、溫帶草原綠或黃森林火險等級最高楓葉正紅-秋桃紅柳綠-春春暖花開寒梅綻放
水文:河流豐水期或枯水期河流與湖泊、地下水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