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年級物理期末檢測試題及答案篇一
一、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5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6~8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如下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物體p繞中心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做變加速運動
b.p處于平衡狀態
c.p所受的合力是零
d.p的向心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
2.兩個質量均勻的球體相距r,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為
10-8n,若它們的質量和兩者間的距離都增加為原來的兩倍,則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為
a.4×10-8nb.10-8nc.2×10-8nd.8×10-8n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
b.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曲線運動
c.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
d.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4.行星繞太陽的運動軌道如果是圓形,它的軌道半徑r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之比為常數,設r3/t2=k,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常數k的大小只與太陽的質量有關
b.常數k的大小與太陽的質量及行星的質量有關
c.常數k的大小只與行星的質量有關
d.常數k的大小與太陽的質量及行星的速度均有關
5.當重力對物體做正功時,物體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可能的變化情況,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勢能一定增加,動能一定減小b.重力勢能一定減小,動能一定增加
c.重力勢能不一定減小,動能一定增加d.重力勢能一定減小;動能不一定增加
6.關于豎直上拋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點速度為零,加速度也為零
b.上升和下落過程的位移大小相同
c.從上升到下降的整個過程中加速度保持不變
d.上升到某一高度時的速率與下降到此高度時的速率相等
7.雨滴由靜止開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來的風,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風速越大,雨滴著地的時間越長b.風速越大,雨滴著地的時間越短
c.雨滴下落著地的時間與風速無關d.雨滴著地速度與風速有關
8.甲、乙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用大小相等的力f分別拉兩個物體在水平面上從靜止開始移動相同的距離s.如下圖所示,甲在光滑面上,乙在粗糙面上,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力f對甲、乙兩個物體做的功一樣多b.力f對甲做的功多
c.甲物體獲得的動能比乙的大
d.力f對甲物體做功的功率比對乙物體做功的功率大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
二、非選擇題,全部為必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解答題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9.(15分)(1)在做“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時,讓小球多次沿同一軌道運動,通過描點法畫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為了能較準確地描繪小球運動軌跡,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將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前面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通過調節使斜槽的末端切線保持水平b.每次必須由靜止釋放小球
c.記錄小球經過不同高度的位置時,每次必須嚴格地等距離下降
d.固定白紙的木板必須調節成豎直e.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不同
f.要使描出的軌跡更好地反映真實運動,記錄的點應適當多一些
g.將球經過不同高度的位置記錄在紙上后,取下紙,用直尺將點連成折線
(2)某探究學習小組的同學欲驗證動能定理,他們在實驗室組裝了一套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另外他們還找到了打點計時器所用的學生電源、導線、復寫紙、紙帶、滑塊、細砂.若你是小組中的一位成員,要完成該項實驗,則:
①你認為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________.
②實驗時為了保證滑塊受到的合力與砂桶的總重力大小基本相等,砂和砂桶的總質量應滿足的實驗條件是_____.實驗時首先要做的是______.
③在②的基礎上,某同學用天平稱量滑塊的質量為m.往砂桶中裝入適量的細砂,用天平稱出此時砂和砂桶的總質量為m.讓砂桶帶動滑塊加速運動.用打點計時器記錄運動情況,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取兩點,測出這兩點的間距l和這兩點的速度大小v1與v2(v1
10.(11分)質量為m的木箱放在傾角為α的粗糙斜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木箱上,使它沿斜面勻速向上移動了s,如下圖所示,試分析作用在木箱上的各力對木箱所做的功分別為多少?這些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為多少?重力加度設為g.
11.(11分)a、b兩小球同時從距地面高h=15m處的同一點拋出,初速度大小均為v0=10m/s.a
球豎直向下拋出,b球水平拋出,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取g=l0m/s2.求:
(1)a球經多長時間落地?
(2)a球落地時,a、b兩球間的距離是多少?(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12.(11分)已知月球到地球的球心距離為r=4×108m,月亮繞地球運行的周期為30天,求地球的質量。g=6.67×10-11n?m2/kg2.
13.(12分)如下圖所示,斜面傾角θ=30°,另一邊與地面垂直,高為h,斜面頂點有一定滑輪,物塊a和b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通過輕而軟的細繩連結并跨過定滑輪,開始時兩物塊都位于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h的位置上,由靜止釋放兩物塊后,a沿斜面無摩擦地上滑,b沿斜面的豎直邊下落,若物塊a恰好能達到斜面的頂點,試求m1和m2的比值.(滑輪質量、半徑及摩擦均可忽略)
【答案】
一、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5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6~8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2345678
abcadbcdcdacd
二、非選擇題,全部為必考題。請根據要求作答.解答題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9.(15分)
(1)①abdf(5分,有選對但不全的給3分,有錯選或不答的給0分)
(2)①天平、刻度尺(2分,填對一個的給1分,有錯填或不答的給0分)
②砂和砂桶的總質量遠小于滑塊的質量(2分)平衡摩擦力(2分)
③mgl=12mv22-12mv12(4分)
10.(11分)
解:對木箱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受重力g、支持力n、水平推力f、摩擦力f共四個力作用.
wn=nscos90°=0①(1分)
wf=fscosα②(2分)
wg=-mgssinα③(2分)
wf=-fs=(mgsinα-fcosα)s④(3分)
w總=wn+wf+wg+wf=0⑤(3分)
11.(11分)
解:(1)a球做豎直下拋運動,由豎起下拋物體運動規律可得:
h=v0t+gt2①(2分)
將數據代入①式,解得:t=1(s)(2分)
(2)b球做平拋運動,由平拋運動規律可得:
x=v0t②(2分)
y=gt2③(2分)
將數據代入②③,解得:x=10(m)y=5(m)
此時a球與b球的距離l為:l=④(2分)
將數據代入④式,解得:l=14.1(m)(1分)
12.(11分)
解: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向心力,由月地間的萬有引力提供,即有:
f=①(6分)
將數據代入①式,解得:m=5.63×1024(kg)(5分,本題只要數量級對即可給這5分)
13.(12分)
解:b下落過程中,對系統有:m2g=m1gsinθ+(m1+m2)v2①(4分)
以后對a上升至頂點過程:m1v2=m1g(-hsinθ)②(4分)
由①②式聯立解得:=③(4分)
<p高一年級物理期末檢測試題及答案篇二
1、端正心態,正確的面對高中物理學習。
由于先入為主的障礙,許多學生還未入高中就對學習物理失去信心。學生應該明確,高中物理內容與初中大體一樣,還是力、熱、電、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點。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內容淺,另一方面在課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緊張。學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會樹立能學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過渡。
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復雜。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于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時間;高中物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時間、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還有方向,是矢量,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順應新知識,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區別,指導學生掌握建立坐標系選取正方向,然后再列運動學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來調整、替代原有的認知結構。避免人為的"走彎路"加高學習物理的臺階。
3、做好學習方法的過渡。
(1)做好課前預習。高中物理的難度相對較大,提前預習可以對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也有助于心理穩定。故一定要做好課前預習準備工作。
(2)課上要認真聽講,主動性思維。高中物理課由于內容較多,邏輯性較強,因此要求學生必須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做到主動思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學會知識的對比、歸納和梳理。
(4)上課記好筆記,每章進行歸納小結。根據老師的要求,養成記錄及整理筆記的習慣,做好知識的落實工作。
</span高一年級物理期末檢測試題及答案篇三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加速度增大,其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變化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為0的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d.物體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變化越快
2.飛機起飛時,其豎直方向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飛機經5min達到點
b.飛機飛行的高度為4500m
c.飛機經20min又返回到地面
d.飛機在0-20min內向上運動的平均速度為2.5m/s
3.某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g取10m/s2,則()
a.第2s內的平均速度為10m/s
b.第3s內的位移為45m
c.后一秒內的位移總比前一秒內的位移多5m
d.后一秒內的平均速度總比前一秒內的平均速度大10m/s
4.下列關于超重與失重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超重就是物體的重力增加了
b.當物體向上運動時,物體就處于超重狀態
c.完全失重就是物體的重力沒有了
d.不論是超重、失重,還是完全失重,物體所受的重力都不變。
5.如圖,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個力,即fl、f2和摩擦力作用,木塊處于靜止狀態.其中fl=10n、f2=2n,若撤去力f1,則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為()
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d.零
6.下列關于曲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如果物體運動速度大小沒有發生變化,則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就為零;
b.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c.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一定變化;
d.物體不受外力時,其運動軌跡可能是直線也可能是曲線。
7.汽車拉著拖車在平直的公路上運動,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能拉著拖車向前是因為汽車對拖車的拉力大于拖車拉汽車的力
b.汽車先對拖車施加拉力,然后才產生拖車對汽車的拉力
c.勻速前進時,汽車對拖車的拉力等于拖車向后拉汽車的力;加速前進時,汽車向前拉拖車的力大于拖車向后拉汽車的力
d.汽車對拖車的拉力始終等于拖車拉汽車的力,與運動無關
8.如圖所示,自由落下的小球,從接觸豎直放置的彈簧開始到彈簧的壓縮量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a.速度變小,加速度變小
b.速度變大,加速度變小
c.速度先變大,后變小;加速度先變小,后變大
d.速度先變小,后變大;加速度先變大,后變小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計25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錯選或不選的得0分。)
9.下列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汽車速度越大越難剎車,表明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b.兩個物體只要質量相同,那么慣性就一定相同
c.乒乓球可快速抽殺,是因為乒乓球慣性小
d.宇宙飛船中的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所以沒有慣性
10.如圖所示,重物g系在oa、ob兩根等長的輕繩上,輕繩的a端和b端掛在半圓形支架上。若固定a端的位置,將ob繩的b端沿半圓形支架從水平位置逐漸移至豎直位置oc的過程中()
繩上的拉力減小
繩上的拉力先減小后增大
繩上的拉力減小
繩上的拉力先減小后增大
11.小船在水速較小的河中橫渡,并使船頭始終垂直河岸航行,到達河中間時突然上游來水使水流速度加快,小船在靜水中速度保持不變,則對此小船渡河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小船到達對岸的時間不變b.小船相對于河岸的速度不變
c.小船到達對岸的位移不變d.小船到達對岸的路程將變大
12.如圖所示,在同一豎直面內,小球a、b從高度不同的兩點,分別以初速度va和vb沿水平方向拋出,經過時間ta和tb后落到與兩拋出點水平距離相等的p點.若不計空氣阻力,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13.如圖,滑輪a可沿與水平面成θ角的光滑軌道滑下,滑輪下用輕繩懸掛一個重量為g的物體b,下滑時物體b相對于a靜止,則下滑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a的加速度為gsinθ
b.b的加速度為g
c.繩的拉力為gcosθ
d.繩的方向保持豎直
三、實驗題:本題2小題,共計20分。把答案填在相應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
1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他們在水平桌面上用練習本做成一個斜面,使一個鋼球(可視為質點)從斜面上某一位置滾下.用數碼相機拍攝鋼球從桌面水平飛出后做平拋運動的幾張連續照片.然后用方格紙做背景,根據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紙上畫出小球的平拋運動軌跡.已知所用的數碼相機每秒鐘拍攝10幀照片.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試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是該組同學得到的小球在空中運動的三張連續照片的局部圖,由圖可判斷小球做平拋運動時在水平方向上的運動特點是;
(2)由圖可以計算出小球離開桌邊時的初速度大小為m/s.
15.某學生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在保持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f(n)0.210.300.400.49
a(m/s2)0.100.210.290.41
(1)根據測量的數據,在右圖中作a—f圖象
(2)圖線在f軸截距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f圖線斜率的物理意義是。
(4)應如何調整實驗裝置,才能使作出的a—f圖線過坐標原點()
a、增加小車的質量b、減小小車的質量
c、適當增加長木板的傾角d、適當減小小桶內鉤碼質量
(5)按實驗要求調整實驗裝置后,本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
四、計算題(本題共5小題,共65分。解題過程中要有必須的文字說明及相關的原始公式,直接寫出結果按零分計算。)
16.從某一高度靜止釋放一個小球,已知最后1s內小球的位移為45m,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試求:
(1)小球第2s內的平均速度;
(2)小球下落的高度.
17.從離地面某一高度水平拋出一小球,已知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2s,落地時的速度為,不計空氣阻力。取,試求:
(1)拋出點離地面的高度
(2)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水平位移
18.如圖所示,重力g1=偏離豎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連在重力為g2=100n的木塊上,木塊靜止于傾角為37°的斜面上,(sin37°=0.6,cos37°=0.8)試求:
(1)水平繩pb中的拉力
(2)木塊與斜面間的彈力和摩擦力
19.用同種材料制成傾角30°的斜面和長水平面(斜面和水平面間由很小圓弧面連接),斜面長2.4m且固定,一小物塊從斜面頂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開始自由下滑,當v0=2m/s時,經過0.8s后小物塊停在斜面上多次改變v0的大小,記錄下小物塊從開始運動到最終停下的時間t,作出t-v0圖象,如圖所示,求:
(1)小物塊與該種材料間的動摩擦因數為多少?
(2)某同學認為,若小物塊初速度為4m/s,則根據圖象中t與v0成正比推導,可知小物塊運動時間為1.6s。以上說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說明理由并解出你認為正確的結果。
20.如圖所示,質量m=8kg的長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長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當長木板向右運動速率達到v1=10m/s時,在其右端有一質量m=2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2m/s滑上木板,物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小物塊始終沒離開長木板,取10m/s2,求:
(1)經過多長時間小物塊與長木板相對靜止;
(2)長木板至少要多長才能保證小物塊不滑離長木板;
(3)如果開始將物塊放在長木板右端時兩物體均靜止,在長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28n,物塊與長木板的質量和動摩擦因數均與上面一樣,并已知長木板的長度為10.5m,要保證小物塊不滑離長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時間的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