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世界糧食日的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主題報道篇一
大家好!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上了一上午的課,又到了午餐時間。大家秩序井然的排著隊伍,來到食堂用餐。
我打開飯盒,一股菜香味撲鼻而來,飯堂里彌漫著飯菜的香味。嘈雜的吵鬧聲也影響不了我們吃飯的愉快心情。正當我嚼著嘴里的飯菜時,有許多同學往桶里倒剩飯,剩菜。有些同學還故意拿著盆子往別人身上撞。這都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幾句節約糧食的名言: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我們雖然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浪費糧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自己不想吃了可以不再去盛,沒有人去強迫你。我浪費點糧食算什么,反正又沒說我,反正我又沒留一點汗。雖然這么想,這樣不關你的事,但是大家想想,為我們做飯的這些阿姨,奶奶,在我們還在熟睡時,就已經到批發市廠去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教室時,他們就開始做飯,在我們上第三節課時,就可一以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這就是食堂阿姨和奶奶們忙活了一上午的杰作呀!
雖然有些同學嘴邊天天說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可他的`行為真的這樣做了嗎?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把自己盤子里的飯菜吃光,盡量不要有剩菜,剩湯,剩飯。在飯店里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能吃完的盡量吃完,是先少點幾個菜,不夠可以再點。有些地方的孩子們還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是他們懂得節約,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吧!在那里救出來的人只能喝米粥,那個時候根本吃不到大米飯,吃不到菜。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每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謝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的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主題報道篇二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初二(9)班的xxx,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節約糧食這種觀念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生活中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也丟棄了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
事實上我們唯心自問誰敢說自己沒浪費過糧食。當然我也不能大夸海口說我沒浪費過,但是我們可以盡自己所能節約。在中午食堂里,經常有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幕:有的同學拿到午餐瞟了一眼,便開始抱怨道:什么菜呀,難吃死了。便如同用手碰火般,漫不經心的用筷子動一下米飯,皺著眉頭把大盤的午飯倒了。還有的同學觀光似的到食堂瞄一眼什么菜,不中意便揚長而去,更有甚者拿午餐當武器與同學在餐桌上開戰,弄得凳子上狼狽不堪,晚來的同學如何能坐下用餐,搞衛生的阿姨們要花多少精力去整理,且不說這行為不利人,難道利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占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克。青少年的腦組織正處于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還高。如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勢必影響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有不少同學是怕長胖而不吃午餐的'。這種做法毫無科學道理。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是有標準的,不吃午餐,勢必加大晚餐的進食量。而晚餐后一般運動量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積累而導致肥胖。另外,長期不吃午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于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硬化。這種害人又不利己的行為是明智的嗎?
我所說的話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所幫助,但是我希望想減肥不要怕多吃些飯,貪玩的不要拿飯菜出氣,這是鄙視農民伯伯的勞動,把嘴收的和瓶口一樣小的同學多吃幾口飯,這樣利于成長。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世界糧食日的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主題報道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糧食作物是什么嗎?它們就是小麥、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周是我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周。“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全世界還有許多地方和我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那兒的孩子們連米飯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說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里,經常會有同學們吃剩的饅頭、糕點;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肴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干、面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里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么驚人的數據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既贊美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勞動人民的辛勞。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卻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農作物的品種正在日益減少。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xxxxxxxx。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占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于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的糧食問題出謀劃策,而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爺爺他們學習之外,更主要的是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世界糧食日的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主題報道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關注舌尖上的浪費》。這里我首先想給大家講一個簡單的記者調查。
有記者就餐時間在某所學校食堂觀察剩飯剩菜的情況,在記者守候的半個小時的時間里,300多名就餐完畢的學生中,其中有100余人剩下了飯菜。記者甚至看到,有一名男生的一碗米飯沒吃幾口就被倒掉了,還有一名女生將一整份的西紅柿炒雞蛋剩在了餐桌上。
聽了這個調查不知道同學有沒有什么感觸。“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這首詩大家一定很熟悉,如果讓你背誦一定可以脫口而出,但是,在實際生活上,有多少人銘記于心呢?又有多少人付諸實際行動呢?
近年來,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越來越富裕,“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里似乎已日漸忽視。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是屢見不鮮。據我省糧食局估計,我省每年損失和浪費的糧食在22。5億公斤以上,相當于1200萬人一年的口糧。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然而,你可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糧食問題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國計民生,也是關系到整個世界經濟發展和安全的.重大問題。只有在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并不斷發展,才能切實實現各國和世界的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雖然實現連續增長,但是糧食供給仍然處于緊平衡狀態,而且受人口持續增長、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全球氣候變暖等影響,潛在的糧食安全危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節約糧食就等于增產,別再在飯桌上挑東撿西,別在沉迷于快餐無法自拔,別在用餐時多點菜擺闊氣,不要再浪費糧食……不要真的等到我們饑餓時,才會對隨手扔掉的糧食回憶珍惜。 在1979年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紀念日。今年10月16日是第34個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主題是: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我們中學生理應響應號召,節約糧食。積極踐行“光盤行動”,同學們,讓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謝謝!
世界糧食日的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主題報道篇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養成節約好習慣。
大家一定都知道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的是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同學們一定見過農民伯伯在田里辛苦種地的情景,太陽熱辣辣的,農民伯伯的衣服都被浸濕了。多辛苦啊!當稻子變成一顆顆白白胖胖的米粒,食堂的阿姨還要認真地烹飪,才能變成我們餐盤里熱騰騰的米飯。多不容易啊!少先隊員應該珍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你知道嗎?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真是一張大嘴。要讓這樣一張大嘴吃飽飯,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全世界還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餓死的人,其實有很多跟你們一樣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自己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有人推測,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同學們,當你想浪費糧食的時候,請你多想想那些忍饑挨餓的人,想想辛勤勞動的農民伯伯、廚師師傅們!
每天在食堂就餐,總會看到一些同學有很多剩飯剩菜。在這里,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1、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剩菜。 2、看到別人浪費的現象,主動地制止,減少浪費。你身邊的伙伴能做到嗎?互相監督,比一比,誰是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3、做個小小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后果。讓所有人都加入到節約糧食的行列中來。
4、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變為一種自覺,成為一種習慣。
世界糧食日的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主題報道篇六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金風沁人心脾,桂花香撲鼻。我們上了早課,又到了午飯時間。大家有序排隊,來到食堂吃飯。
當我打開飯盒時,食物的味道撲鼻而來,飯堂里彌漫著食物的味道。嘈雜的噪音不會影響我們愉快的用餐心情。當我嘴里嚼著食物時,許多學生把剩菜倒進了桶里。一些學生還故意用臉盆打別人。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想著想著,突然想到了幾個關于節約糧食的名言:掉下來的是剩飯剩菜,流走的是汗水. 雖然我們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但我們不應該過度浪費食物。保存榮耀,浪費恥辱。如果你不想吃,你可以停止供應它。沒有人會強迫你。我在浪費一些食物。反正我也沒提我。反正我也沒留下汗。雖然我是這么想的,不關你的事,但是你想想,這些給我們做飯的阿姨奶奶,趁我們還在睡覺的時候去批發廠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到教室時,他們開始做飯。當我們上第三節課時,我們可以聞到美味的食物。這是食堂阿姨奶奶們忙了一上午的杰作!
雖然有同學天天說,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但他的行為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嗎?我們應該節約每一粒米,把盤子里的食物都吃光,盡量不要有剩菜、湯或剩菜。如果你在餐館吃不完,打包帶回家。如果你能完成它,盡量完成它。你應該先點幾個菜,如果不夠就多點。在一些地方,孩子們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他們知道如何存錢。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地震吧!在那里獲救的人只能喝米粥,但當時他們根本不能吃米飯或食物。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每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謝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的演講稿 世界糧食日主題報道篇七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xx月xx日是“世界糧食日”,本周是我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周。“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份烈日下的耕耘都凝聚著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周恩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上一粒米,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里,即便是盤子里剩的菜湯也要用開水沖一沖喝掉。但是如今,看看我們學校食堂的餐廳里,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大致估計,每天回收的泔水中至少xx都是浪費掉的食物。
同學們,當我們面對著滿桌好菜漫不經心地挑挑揀揀時,想一想,全世界仍有xx億多人食不果腹,每年有超過xx萬人因為饑餓而死亡;當我們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想一想,還有很多貧困地區、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國家有特別重大意義。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糧落到實處,我們倡議:
1、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
2、珍惜糧食,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避免剩餐,堅持杜絕浪費行為。
3、不偏食,不挑食。
4、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素質、更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中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做起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