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健康教育教案篇一
1.能運用各項基本動作做游戲。指定范圍內走和跑;四散走和跑;在直線、曲線上走和跑;雙腳向上跳、投擲、爬行等。
2.體育器械的運用及操作。會玩滑梯、蕩椅、攀登架等大型體育體育器材;會滾球、傳球;會騎三輪車等。
3.愿意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及游戲。
1.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會愉快進餐,不挑食,初步培養良好進餐習慣;會主動喝水,懂得不吃零食的道理;能按時睡覺、起床、進餐等;不害怕健康檢查和預防接種,生病時愿意接受治療。
2.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
會保持身體各部位的清潔衛生、學會盥洗方法;會使用自己的毛巾、杯子;能保持周圍環境清潔、初步知道環保的意義;認識身體器官的名稱及作用,初步了解保護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時間。
具體目標:
1、 養成幼兒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使幼兒喜歡到大自然中去鍛煉身體。
2、 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3、 幫助和改進幼兒的走、跑、跳、平投擲衡、鉆爬、動作,攀登等基本幫助幼兒掌握有關的粗淺知識,使其動作靈敏、協調、姿勢正確。
4、 幫助體弱幼兒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幫助肥胖兒增加鍛煉強度、密度,有效控制體重的增加。
5、 保持個人衛生,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6、 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就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7、 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功能,了解簡單的保護方法;了解防齲齒及換牙的有關知識。
8、 認識有關安全標識,遵守交通規則,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培養自我保護能力。
9、 能走,跑交替300米,快跑30米, 連續跑1分鐘。
10、 能立定跳遠,雙腳站立從高35cm處往下跳,助跑跨跳50c首先,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教給幼兒促進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為,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可以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練習、講解示范、體育游戲,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等方式進行。
其次,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發揮健康教育的各種功能。
1.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日常生活每一個環節都有可以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例如:怎樣上廁所,就可以隨機進行;又例如: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可通過戶外游戲時進行滲透。體格鍛煉通過早操、運動器材等進行……
2.與其他學科結合進行。使其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心理特點。例如:將健康知識用兒歌形式傳授等……
最后,在培養幼兒健康行為過程中,要集體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先針對群體進行教育,改變整個群體的行為衛生習慣,從而來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再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使所 有大班幼兒獲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教案篇二
幼兒園健康活動教案:能干的小手
1、認識手的結構和功能,了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2、幫忙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簡單了解保護手的方法。
1、手的圖片
2、動物大指偶5個小指偶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
3、操作材料:
(1)夾珠子(筷子、木珠)
(2)穿珠子
(3)繪畫(涂色:"手套")
一、幼兒操作老師簡單介紹操作資料和材料,請幼兒操作,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來做這些事的`?"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提問:
1、剛才你做了什么?
是用什么做的?
2、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個別回答,與旁邊的幼兒交流)老師小結: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能夠做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為什么會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觀察認識手
1、幼兒觀察手提問:你的手上有什么?
(手指)
2、認識手指名稱。
(1)介紹手指名稱。出示圖片,分別介紹五個手指的名稱。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讓幼兒伸出大姆指表揚表揚小朋友,也表揚表揚自己,最細最小的叫小指,讓幼兒伸出小指;中間最高的是中指,讓幼兒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間的叫食指,請幼兒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間的叫無名指,幼兒伸出無名指。
(2)鞏固認識手指。
a、老師分別將動物指偶戴在五個手指上,幼兒說:老師將戴在指上。
b、游戲:"戴指偶"老師說一個手指的名字,幼兒取一個指偶戴在相應的手指上。
3、認識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長在哪里?(手掌)
(2)手還能夠怎樣分?(手心、手背)老師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兒。
四、幼兒討論:
如果沒有手會怎樣?怎樣保護手?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小結:
勤洗手,持續手的清潔,不玩刀和其它尖的東西,以防觸傷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護膚品等。五、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提問:
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啟發幼兒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干?
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忙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活動延伸:1、讓幼兒繼續操作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兒學著自己的事自己做。
健康教育教案篇三
課程作業:防沙眼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目的:1、知道什么是沙眼。2、了解沙眼的危害。3、掌握沙眼的預防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沙眼的預防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內容:
常有人以為,沙眼顧名思義是風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實,沙眼是由于衣原體(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結膜、角膜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沙眼可以通過共用的毛巾、洗臉盆等途徑接觸傳染。
沙眼會使我們感到眼睛發癢、干燥和灼痛,猶如有沙子進入眼睛中一樣。醫生檢查我們的眼睛時會看到上眼瞼結膜上布滿了像小沙粒一樣的小濾泡,“沙眼”由此得名。它們與眼睛的角膜摩擦,所以我們感到癢,甚至疼痛。沙眼感染結膜后,潛伏期約為5—12天,多發生于兒童及少年時期。患者早期并無不適感覺,僅在體檢時才被發現。病情發展后,多數有流淚、畏光、癢澀感、異物感、燒灼感和干燥感等癥狀。
一、沙眼的危害
在世界上,沙眼是白內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目眼病。沙眼致盲目的原因是由于沙眼對角膜的損害造成的。如果沙眼不能及時地得到治療,會使原本像玻璃一樣光滑透明的角膜表面因為摩擦而變得粗糙,透明的角膜就會變得混濁,透光性降低,最終導致失明。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位博士指出:中國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國家,約有500萬人,占全世界盲人總數的18%。每年在中國約有45萬人失明。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保持不變,到20xx年,預計中國的盲人將增加4倍,其中10%以上的。盲人是由沙眼致盲的。
二、如何防治沙眼?
沙眼很容易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由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患沙眼者常有眼紅和黏性分泌物,并且有時流鼻涕。黏性分泌物很容易傳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臉用具和其他所接觸的物品上。當人們緊密接觸時,沙眼這種病也就隨之傳播。可見,沙眼的傳播與患者的衛生習慣、生活條件、居住環境、營養狀況、醫療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當然,沙眼并非一定致盲。如已染上沙眼,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在每個階段都可以防治,阻斷其發展,使人們遠離致盲的危害。
防治沙眼,首先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用臟手揉眼睛,不要與其他人共用洗臉盆和毛巾,等等。這樣可以減少感染沙眼的機會。如果覺得眼睛不舒服,出現眼睛癢、發紅、流淚等癥狀時,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如果患了沙眼,可以使用滴眼液治療;在急性期或感染嚴重時,需要口服藥物或輸液治療。現在正值春季,多風、空氣干燥,非常利于疾病的傳播,同時也是沙眼的多發期,因此一定要注意用眼衛生。
對學生的具體要求:1、知道什么是沙眼。2、了解沙眼的危害。3、規范自己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要用臟手揉眼睛,不要與其他人共用洗臉盆和毛巾等。
作業:你打算怎樣防治沙眼?請互相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