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靈感的土壤高中靈感的土壤篇一
品過無數本書,閱過無數個人,每當提到文章,筆下便涌出無數文字,靈感織成一片云錦,猶如流星般向遠空奔去,留下的只有兩字——思念。
夜空是一片芭蕉葉,月亮是芭蕉葉上的一顆露珠,手指輕輕一碰,它就落了,此等寂寞之景叫人分外想家。
一步踏盡一樹白。皎潔的月光灑下,庭前的桂樹被鍍上一層銀裝,氤氳的桂花香在銀色里擴散,勾起了我對桂花餅的回憶。
潔白圓潤的面團靜靜地躺在砧板上,等待一雙巧手。那雙棕黃、靈巧、柔軟的`大手把握著面團,時而手捏,時而掌握,時而指搓,面團逐漸有了模樣。外婆曾說:“揉面和過日子一樣,急不得,毛糙不得。得慢慢地揉,細細地搓,做出的面團才好吃,才有味。”外婆做了幾十年面師傅,她的話我至今謹記。挖一勺桂花餡,細心地將其裹進面皮里,包好,塑形。搬一張小板凳,坐在庭院外面,期待著外婆端出噴香的桂花餅。外婆坐在身旁,遞來一塊小餅,吃上一口,便覺得莫大的滿足。細膩的餅皮和可口的餅餡在嘴里流香,似是展示著外婆幾十年來對工作的認真和對生活的細細經營。以往,每年中秋都能吃上外婆的桂花餅。可如今,一步踏進大城市,卻再也嘗不到桂花餅的芬芳。驀然回首,只有一棵銀裝素裹的桂花樹和外婆輕柔的教導駐立在記憶深處,供我慢慢回憶。
一橋輕雨一傘開。江南多雨,自然不缺橋,溫和濕潤的環境造就了南方獨特的文化,平日里少有的贛戲班子來到鎮上,外婆便打算帶我午后去看。于是白天便偷閑去同學家玩。孩子玩性重,很快便忘了時間。若不是同學提醒,到差點忘了要赴外婆的約。匆忙地跑在巷道小路上,天上下起了小雨。橋頭是約定的地方,心里有些忐忑,畢竟知道外婆是很喜歡唱戲的。這次失了約,怕是要惹外婆生氣了,想到這,腳步不由加快了。遠遠望見一個撐著傘的婦人,獨自站在橋頭,似在張望些什么。“外婆,我,我遲到了。”我低下頭來,不敢與眼前的人對視。她摸了摸我的頭:“沒事,咱們晚些到就是了,可你下次得守時啊。”聽著外婆溫和的話語,心里平靜了不少,也變得更喜歡與外婆相處了。沒有責罵,沒有過多的話語,我懂得了守時的道理,也開始對家鄉的戲曲產生了興趣。
光陰流轉,十年后的我坐在書桌前,聽著熟悉的采茶戲,墜入無邊的思潮。
靈感的土壤高中靈感的土壤篇二
課程標準: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本課包含兩部分內容:
一是介紹產業轉移的概念及分類;
二是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產業轉移的概念、分類。
2、運用實例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分析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產業轉移案例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
3、重點、難點
重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難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工業區位、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關知識,有了區域聯系及產業結構升級的知識儲備,又對區域分析、區域發展規劃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這都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對產業轉移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讓學生想思考,敢探究,進而使學生學會用地理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和表達。
三、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更好體現“學習有用的地理”理念根據案例教學的特點主要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參與式探究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會學”達到“學會”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圖片引入(四季沐歌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的轉移引入)
(二)新課學習
1、實例分析明確概念
實例分析:
1.日本汽車產業向中國的轉移————技術,市場
2.服裝,制鞋企業的轉移————勞動力
學生結合教材,解釋產業轉移的概念
2、比較分析區分類型
生結合教材分清類型:國際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轉移
3、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主要因素: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
其他因素:國際經濟形式變化、原生產地用地緊張、環境污染等
4、課堂活動
(三)課堂小結:
歸納總結,并強調:不同區域由于區位條件、資源狀況、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等情況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產業轉移中所處的環節、地位、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因而在分析不同的案例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靈感的土壤高中靈感的土壤篇三
不知為何,每當有親人離開我時我都會感到坐立不安,即使我遠在天涯也會有這樣的靈感和恐慌;第一次發現我的這一奇異的現象是在十幾年前,而與我一樣有著這樣的靈感的人還有一位,那就是我的四爺爺。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那時我還在讀初中,當時正值暑假農忙時節。有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樣一家人吃完飯后休息了一會便早早洗澡睡覺了,可是那天晚上很奇怪,我每睡一會就會醒來,睡了大約不到一小時我就又會醒來,而且我醒來時頭腦里很亂。我每次醒來都會看看窗戶,其實我想看看天亮了沒有,看著看著便又會睡著;睡不了多久又會醒來。我接連醒來十次了,天還沒亮,“怎么回事啊!”我心里感到有種莫名的恐慌,可是那時我是一個人在一個房間了,哥哥在隔壁,我又不想去打擾他。有時我醒來后側耳細聽還能聽到那邊房間里父親打鼾的聲音,就這樣我醒了又睡,睡著后又莫名其妙地醒,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早上我一起來就把這事和父母說了,父親他們也沒很在意,只是覺得有點奇怪罷了。可是當我們正在吃早餐時住在同村的四爺爺走進了我們的家門,四爺爺說他遇到怪事了,昨晚他一夜都睡不著,醒來十幾次,而且每次醒來都聽到滿村子的狗吠聲。“我也睡不著!也醒來十幾次,可我沒聽到狗吠聲啊!”我聽了四爺爺的話后忙答道。“你也睡不著!卻沒聽到狗叫?這就奇怪了!”四爺爺既像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我說的。父母這時覺得有點不大對勁,可是又不知道是有什么問題。由于當時正值農忙,也就沒有多想,大家吃過早餐便都下地干活去了。
可是沒想到三天后四爺爺去了一次集市,他順便也去了一下郵局,不巧剛好看到有三天前發給四爺爺和我父親他們幾兄弟的兩封電報(那時還很少有電話,都是用電報),電報上打著“家父逝世,望速來”落款是我的一位在鄰近我們地級市的叔叔的名字。我爺爺他們有五兄弟,在臨市的那位是老五,我們叫他五爺爺。當四爺爺拿到那封電報時他全明白了,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一直到回到家以后他才拿著那封電報到我家顫巍巍地遞給我父親。父親看了后說“都好幾天了,我們才收到電報,我們怎么對得起五叔啊!”。后來父親便與叔叔伯伯他們商量,于是當天便去了郵局回了電報。后面如何我卻記得不是很清楚了。
轉眼間又過了好幾年,我初中畢業后便出去社會打工了,后來我打工幾年后又轉轉回到了一所高中讀書。那是一個冬天的晚上,平時睡眠很好的我忽然失眠了,那一晚我又是醒來十幾次,好幾次還是從夢里驚醒的,我不知到是怎么回事,當時也沒多想,可是第二天哥哥便告訴我“家里剛來電話了,外婆在昨天晚上離開了我們”那一刻我的心好亂,外婆!他一直是對我們最好的,以前每一年她都會在我們最忙時來我們家幫著曬谷子,收谷子,還幫我們做飯、做菜、買冰棒……想起那些我的'眼睛慢慢地模糊了,后來只聽到哥哥說“家里考慮到我們離家太遠,趕回去都太遲了,舅舅和母親他們都說我們就不用回去了,”那一刻我的心好沉。那時我才知道為何晚上會失眠,會有那莫名的恐慌。
后來又過了幾年,那時我已經在大學讀書了,平時我都愛鍛煉身體,早上和下午只要我有時間都會去山頂的操場鍛煉。可是那一天是星期天而且是在午后,我在寢室里本想看看書,可是怎么也看不進,于是在寢室坐了一會;奇怪的是我坐在那心里又有種莫名的恐慌,頭腦里閃現一些莫名奇妙的東西,使我坐立不安,于是我想一個人靜靜。我一邊慢慢地向山頂操場走去,一邊用手機放著自己喜歡的歌曲,可是我還是靜不下心。心里的恐慌總在里面作亂,待我走上山頂后,發現山上也沒有什么人,可是我的心里悶得慌,那種莫名的恐慌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忽然!我的手機音樂停了,我仔細一看是哥哥的來電“外公今天去世了!母親說你離家那么遠又還在讀書,你就別回了,我和表哥、表妹他們回去”。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已經幾位親人離開我們時我都沒在他們身邊了,想到這些我的心里更加難受,可是在那樣的現實面前我又沒有辦法。
內心的靈感和恐慌真有那么神奇嗎?我不知道,也不知這只是一種巧合還是真正的心里的感應,我還不敢妄下定論,只是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些事情不得不讓我感到驚奇。
靈感的土壤高中靈感的土壤篇四
實習心得和體會
一、 實習準備
實習工具:
1.土鏟:挖掘土壤剖面
2.小鋤頭:清理碎石
3.經緯儀:確定經緯位置
4.羅盤:確定方向和坡度
5.卷尺:測量長度
6.實習小本:對比土壤顏色
7.比色卡:確定ph的值
混合指示劑:測定土壤ph值
9.環刀:取土樣
10.小錘頭:用于取土樣
11.實習記錄本:記錄數據
二、 野外實習
,周三,今天是土壤學實習周的第三天,按照一周的安排行程,
山腰那進行實習,我們又是從整齊的水泥路走到了泥石小路,走著走著我們到了一塊空地上,這里空曠曠的只有一顆高大的樹木,我們覺得很有意味便在這里一起合了影,當然我們的老師也在咯。雖然有點傻兮兮的,不過感覺真好。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又進行了和上午一樣的行動,完成后我們再次以小組形式下山了,不過我們在下山后沒有就這樣結束,因為我們還要在山下進行實習,在選定好地方后我們接著開始,這次因為土壤的松軟,我們只好擴大我們的坑的長寬高,完成這個任務。終于一天的野外實習將要結束了,我們帶好自己的東西在車旁集合著,等待著老師帶領我們回校。坐在車上我們各自都有著各自的感受,伴隨著夕陽的余暉我們駛向了學校,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學校,此時的我們真的是又累又餓了,可是我們還不能解散,我們需要把工具還到老師那里。隨著所有的東西都搞定后我們也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寢室。就這樣一天的野外實習結束了。
三、 實習心得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主要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其重要性質,主要包括土壤的ph,結構,顏色,含水狀況,空隙度,質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體、侵入體、根系的狀況。 通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得到了巨大的收獲。
靈感的土壤高中靈感的土壤篇五
1、2013年6月16日中午12:00,大明山自然保護區,下雨。
剖面一:大明山的海拔256m,是地帶性分布土壤,典型的赤紅壤。中國土壤分類有兩個體系:發生學分類和系統分類。根據發生學分類該剖面土壤叫赤紅壤;系統分類叫富鐵土。土壤剖面是研究野外土壤實習一個很重要的依據,應該學會通過土壤剖面來研究土壤。土壤剖面是指從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來的垂直剖面。為了節約時間和方便我們直接借用自然剖面挖新剖面觀察。剖面要具有代表性,挖土壤剖面時應該是向陽的方便觀察,剖面要垂直,剖面的上面土壤不能擾動,植被不能破壞,不要有人踩踏,因為會破壞原有的結構,影響土壤層次的厚薄。該剖面赤紅壤分層形成原因:?赤紅壤發生過程當中,發生了強烈淋溶和礦物風化;強烈淋溶和礦物風化都會導致土壤的鹽基離子大量流失。降雨量大,約為1200—15000mm,溫度高,必然發生強烈淋溶和礦物風化比較徹底。?母質是砂頁巖母質,母質的特性決定了該剖面土壤的特性是砂性粘性搭配比較合適,這個因素導致了淋溶比較強烈。?該剖面的地形是山前坡地,剖面里有泥土有石塊,石塊的磨圓度不明顯,母質是原地風化的母質。因為是坡地所以水土流失大造成了淋溶。④生物影響,鐵芒箕、血桐、芒草等分布密集。植被類型豐富,有高大的喬本、灌木和草本,由鐵芒箕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可知該地赤紅壤屬于酸性的,跟之前的分析相符合。因為淋溶比較強烈,會導致鹽基離子流失從而導致土壤變酸性。觀察土壤剖面,要觀察土體構型(即指各土壤發生層有規律的組合、有序的排列狀況,也稱為土壤剖面構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分為a層、ac層和c層,該剖面沒有b層的原因:成土母質決定了土壤基本的礦物材料和礦物質和性質,砂頁巖結構特點容易分化含有大量二氧化硅,決定了水分滲透性很好,而且該地降雨量很大,淋溶強度很強,土壤通透性比較好,發生淋溶后的淋溶物會被帶走,不會淀積下來,所以沒有淀積層(b層)。ac層是因為是原地風化母質,a層里面含有石塊,所以稱為ac層。 如下表為記錄數據: 2、2013年6月17日早上9:00,弄拉自然保護區,晴。
剖面二:弄拉自然保護區的土壤母質是石灰巖風化產物,石灰巖地區發育的土壤,在發生分類學從屬于初育土綱,指該土壤年齡可能很大但始終保持幼年發育狀態。石灰巖的發育始終處于脫鹽脫硅的狀態,處于幼年特征,因為石灰巖碳酸鈣是微溶于水的,始終持續給土壤補充鈣,始終處于初育土綱。石灰土可分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黃色石灰土和紅色石灰土,x主要分布的是棕色石灰土,約占70%—80%。黑色石灰土一般是在石灰巖巖縫里面形成的,因為巖縫里面不斷地有腐殖質的積累。而且水熱條件不適合分解,水容易滲漏掉,有機質比較容易積累,有機質積累程度高約占20%—30%,通常呈現黑色,所以叫黑色石灰土。而棕色石灰土相對黑色石灰土有機質積累就沒那么多,該地剖面得土壤就是屬于棕色石灰土,有機質含量在為5%左右。黃色石灰土的黃色是相對紅色石灰土而言的,紅色石灰土屬于發育的后期,有紅色氧化鐵的富集。該剖面團粒結構很明顯,顆粒是一顆一顆的,直徑約1—2mm,是比較大的團粒結構,結構性非常好,但是石灰性土是黏性的,風化產物主要以粘粒為主,粘粒決定它是質地很粘重。因為石灰土太黏所以下層土壤沒辦法形成團粒結構不適宜作物生長發育。初期生產率很低,怎樣保留土壤在該地區是很重要的。經觀察該剖面土層不深約50cm,坡積物可以分為a、bt、c層。
3、第三天:時間:2013年6月18日;地點:大明山自然保護區東
北坡;天氣:晴
剖面三: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屬于南亞熱帶雨林季風氣候,除具有強烈的山地氣候特征外,還具有季風氣候特征和海洋性氣候特征,年均氣溫度,年降雨量。總的來說,大明山氣候特點為:全年x時間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夏季濕熱,冬季則相對干冷且有冰雪;多暴雨,年平均風速小。
大明x北坡海拔200m,土壤類型屬于赤紅壤。成土母質是砂頁巖,坡地典型的小地形土層深厚不統一,砂頁巖原地風化產物。剖面分層有典型的b層,有明顯的腐殖質積累ah層,根據觀察b層可以分為b1、b2層淀積層,c層。具一是土壤酸性太強,這里應該是富里酸導致a層是酸性的。不利因素二,坡地有一定坡度不適合開發農業而且容易水土流失。對該地土壤的種植解決方法:一是適合酸性土壤的植物如茶樹,二是改良土壤酸堿性。
靈感的土壤高中靈感的土壤篇六
品過無數本書,閱過無數個人,每當提到文章,筆下便涌出無數文字,靈感織成一片云錦,猶如流星般向遠空奔去,留下的只有兩字——思念。
夜空是一片芭蕉葉,月亮是芭蕉葉上的一顆露珠,手指輕輕一碰,它就落了,此等寂寞之景叫人分外想家。
一步踏盡一樹白。皎潔的月光灑下,庭前的桂樹被鍍上一層銀裝,氤氳的桂花香在銀色里擴散,勾起了我對桂花餅的回憶。
潔白圓潤的面團靜靜地躺在砧板上,等待一雙巧手。那雙棕黃、靈巧、柔軟的大手把握著面團,時而手捏,時而掌握,時而指搓,面團逐漸有了模樣。外婆曾說:“揉面和過日子一樣,急不得,毛糙不得。得慢慢地揉,細細地搓,做出的面團才好吃,才有味。”外婆做了幾十年面師傅,她的話我至今謹記。挖一勺桂花餡,細心地將其裹進面皮里,包好,塑形。搬一張小板凳,坐在庭院外面,期待著外婆端出噴香的桂花餅。外婆坐在身旁,遞來一塊小餅,吃上一口,便覺得莫大的滿足。細膩的餅皮和可口的餅餡在嘴里流香,似是展示著外婆幾十年來對工作的認真和對生活的細細經營。以往,每年中秋都能吃上外婆的桂花餅。可如今,一步踏進大城市,卻再也嘗不到桂花餅的芬芳。驀然回首,只有一棵銀裝素裹的桂花樹和外婆輕柔的教導駐立在記憶深處,供我慢慢回憶。
一橋輕雨一傘開。江南多雨,自然不缺橋,溫和濕潤的環境造就了南方獨特的文化,平日里少有的贛戲班子來到鎮上,外婆便打算帶我午后去看。于是白天便偷閑去同學家玩。孩子玩性重,很快便忘了時間。若不是同學提醒,到差點忘了要赴外婆的約。匆忙地跑在巷道小路上,天上下起了小雨。橋頭是約定的地方,心里有些忐忑,畢竟知道外婆是很喜歡唱戲的。這次失了約,怕是要惹外婆生氣了,想到這,腳步不由加快了。遠遠望見一個撐著傘的婦人,獨自站在橋頭,似在張望些什么。“外婆,我,我遲到了。”我低下頭來,不敢與眼前的人對視。她摸了摸我的頭:“沒事,咱們晚些到就是了,可你下次得守時啊。”聽著外婆溫和的話語,心里平靜了不少,也變得更喜歡與外婆相處了。沒有責罵,沒有過多的話語,我懂得了守時的道理,也開始對家鄉的戲曲產生了興趣。
光陰流轉,十年后的我坐在書桌前,聽著熟悉的采茶戲,墜入無邊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