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300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700字篇一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每一個人,而且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奮斗。”這段話摘自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本小說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親身經歷。書中主人翁保爾柯察金那高尚的品德,鋼鐵般的意志深深的感動了我。保爾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憑什么使自己繼續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自從認識水兵共產黨人朱赫來以來,他的心被共產黨吸引住了。經過幾番波折,他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他出生入死,英勇殺敵。在戰爭中他也受了不少傷,最嚴重的一次就是被彈片擊中頭部,死里逃生。痊愈后,保爾沒有忘記黨,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戰斗隊伍,開始了新的生活!保爾拼命的戰斗,忘我的工作,堅強的一直比鋼鐵還堅硬。在白色的恐怖下,他給地下工作者打探消息,送情報,在虎口下拯救革命者。為此,他受過刑,作過牢。在革命戰爭年代,他跨戰馬,揮戰刀,同白匪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在艱苦的環境里,他斗嚴寒,戰冰雪,忍饑挨餓,奮力搶修鐵路。在和平建設時期,他在工廠里忘我的工作。
當我被保爾的堅貞所震撼時,當為保爾的病痛而感到難過時,當為保爾的成功而喝彩時,我不禁想到了我們身邊的保爾,中國的保爾。在戰爭年代,無數為國捐軀的英勇戰士,他們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和平建設時期,涌現出無數的保爾式英雄。這些英雄冒著酷暑、頂著嚴寒,加班加點地,任勞任怨地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無私的奉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這個日趨強盛的泱泱大國,再次涌現出更多的保爾式人物。孔繁森出現了,張海迪出現了,叢飛出現了……也許困難一直阻擋在他們前方,但他們從不氣餒,他們用更穩健的步伐去踩實殘缺的階梯,因為社會需要他們這種保爾精神。
而現在的小孩別說是讓他們去當童工,補貼家用,就算讓他們在家洗碗做飯,他們也不愿意。因為父母的溺愛,孩子們在家都像公主、皇帝一般,只會花錢買一些無用的東西,更是把家長當成奴隸使喚。餐桌上沒有沒有自己愛吃的菜,就發脾氣,又哭又鬧,不吃飯。像我們父母那一代,有飯吃就不錯了。而孩子會說時代不同,但現在山區的孩子只吃地瓜和地瓜干,照樣考全班第一。而我們這里的孩子要風是風,要雨是雨,想要的東西應有盡有,可為什么成績一直提不高?這是因為他們沒有上進心,整天泡在糖水里,都忘了苦是什么滋味。
保爾他雙目失明,四肢癱瘓,可他照樣寫出了一部文學名著。我們這代的孩子就算讓他寫一篇作文,也會皺起眉頭,說到上網、玩游戲、看電視,就會眉飛色舞地講,根本不愿意做作業、看書,整天就知道玩,保爾滿載著對革命事業無比的忠誠在艱難困苦面前永不放棄,對為人類解放而斗爭這一壯麗的事業產生了堅定的信念。他個人也終于苦煉成鋼——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轉變成為一個令世人敬仰的優秀的人才。
我們雖然不在戰火頻頻的年代,但更要學習革命英雄們百折不撓的戰斗意志和不畏困難的樂觀精神。信念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只有有了信仰,才會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才會在你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找到強大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