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00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00字左右篇一
三國里的關羽神勇無比,單刀赴會膽子大。關羽的故事可多了,如:《過五關斬六將》、《夜走麥城》、《刮骨療毒》等。我最佩服關羽刮骨療毒這件事。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關羽在一次戰斗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傷了,關羽就請神醫華佗來醫治他的箭傷,華佗仔細看了看說:“不好,你的箭毒已經進入到骨頭上,我要用刀在你骨頭上把毒刮去,沒有麻藥,這很疼痛的。”關羽爽快地答應說:“沒問題,現在就來刮毒吧!”華佗先把關羽手臂上的皮肉劃開,而關羽卻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幾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樣子。華佗開始在它手臂骨頭上刮毒了,他刮呀刮,刮得時候關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會神地下起棋,好像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終于刮完了毒。華佗欽佩地豎起大拇指說:“將軍您真厲害啊,我從沒見過向您這樣勇敢的人!”關羽感謝地說:“這算什么,小菜一碟,還得謝謝您這位神醫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帶兵打仗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關羽真是個勇敢頑強不屈的人,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是個男孩子可是平時手指劃破了一點,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無地自容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后,讓我大開眼界,而三國演義里的眾多英雄人物,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們勇敢頑強,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00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00字左右篇二
魏通三國時期的武將真是高手如云,簡直可以與之前的戰國七雄相提并論了!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許褚、呂布。其中前五個是劉玄德的五虎上將,本領卓越。許褚是魏國的一員猛將,也是曹操的心腹。呂布是一個奸詐小人,被張飛罵做三姓家奴。人們常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逼鋵嵵皇钦f武力和好馬的意思,大家可不要誤會喲!
三國時期的文將也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要說文將就要說臥龍與鳳雛,也就是諸葛孔明和龐統龐士元。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龐統運籌帷幄忠心護主,他們都是劉備的軍師。可一山不容二虎,龐統為救劉備死于落鳳坡。
我最喜歡的情節是趙子龍單騎救阿斗。當時劉備率眾百姓日行僅十多里,曹操派了五千騎兵限一日一夜趕上劉備。趙云沖進村里,找到了糜夫人,可糜夫人身受重傷為不連累趙子龍,便將阿斗放在地上,自己投井自殺了。子龍背著阿斗在曹營中奮力拼殺,曹操問道:“營中是誰?”趙云大喊一聲:“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子龍帶著阿斗沖出重圍,見到劉備,雙手遞過,劉備卻將阿斗丟在地上說:“為了你這小子,差點損我一員大將!”子龍抱起阿斗哭著拜倒:“趙云肝腦涂地也難報主公的知遇之恩!”從這便可以體現出劉備與趙子龍濃厚的主仆情誼。
當然三國的精彩情節有很多,列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三氣周公瑾、孔明七擒蠻王孟獲、江東孔明舌戰群儒等等。出師表的名氣想必大家都知道,曾被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這樣評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p>
讀三國的意義就是在于了解歷史,學習古代人的優秀品質、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00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00字左右篇三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里,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眾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梁,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后,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杰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
我總想著,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斗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卷入了斗爭的漩渦,甚至成為斗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00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00字左右篇四
翻過最后一頁書,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又一次目睹了它的風采,又一次不舍地與它告別。一段歷史,在它的字里行間中,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群雄割據的時代,我慢慢回味著它的魅力……
我與它相識在小學,那時的我還不懂得看課外書,在父親的極力推薦下,我捧起了它—《三國演義》,我曾經厭倦過,因為這里面全是我不明白的文言文,但我又難以放下那顆好奇的心。在心里的矛盾下,我執拗地讀起了它,慢慢的,我喜歡上了它,并就此癡迷于它。我以一個孩子的無知與純潔品味著,我驚奇于那段歷史,震懾于張飛的烈性,贊嘆于孔明的機智,又嘆息于周瑜的狹隘,驚駭于曹操的奸詐,憤怒于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我因一個情節或喜或悲,我入讀古詩一樣的在心中閃現一幕幕悲歡離合,簡單地認為你不過如此。
幾年后,我再次將它捧于手心,我才發現自己有多么可笑,我看見的知識幾多跳動的浪花,就以為看過了深邃的大海。再一次細細品讀,透過上演的情節,我才明白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豪情義氣,他們走南闖北,終得臥龍相助,而孔明也是蜀國的忠義之臣,在白帝托孤,他毫不貪婪,憑借對漢室的一腔碧血和一顆忠心,輔佐阿斗繼承父業。我亦因司馬家族的統一而驚喜,結束了勞民傷財的戰爭,也許和平不遠了吧,當我期待著看著其樂融融的國時,小升初考試打斷了我的夢,我不得不先與你離開…
上了初中,我有心血來潮拿起泛黃的書簽,回到了我當年的那一幕情景中去,我再次發現了自己的無知,一個人的稱帝并不意味著戰爭的災難就此結束,當司馬炎滅掉蜀后,我無奈了,無奈于劉禪的樂不思蜀,更為漢相諸葛亮的早逝而悲痛,如此昏庸的主公,或許真應了司馬昭的那句話:“就算諸葛亮活著,蜀國也遲早會滅亡。”翻過幾頁書,吳國也被西晉滅亡,嘆息之余,我想起了魯子敬曾囑咐與呂蒙一定要孫劉聯盟的言語,也許兩國正是因為破壞了和為貴才慘遭滅亡的厄運的吧!總之,這該值得慶幸,至少會有一段短暫的和平,讓無辜的百姓歇息一下。
就這樣,我以我眼觀書,以我心感悟,窺得三國的一角,以我的閱歷,怎能讀懂這不千古傳頌的巨作,我只能努力汲取它的養料,來構筑我的精神世界,在手中,久久捧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