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秋思改寫作文600字篇一
腳下,路邊的小草大半已經枯黃,夾雜在小草中的幾朵野菊花,散發出一縷淡淡的幽香,泛著點點銀光,肆意綻放。秋季的色彩,菊花最耀眼。
抬頭遠望,湛藍的天空中幾團潔白的云朵,慢悠悠地飄著,一陣大風吹過,它們又快速奔跑起來,像是在較勁兒:看誰飛得最快!
香氣越來越濃了。既然出來了,那就走一走吧,不知不覺來到了果林。
那一個個紅彤彤的大蘋果,像小妹妹的臉蛋,真想親一口,唉!還是忍著吧!
又走幾步,一只只裂開嘴的大石榴偷偷地跨過院墻沖我大笑。伸出手去,想摘下一個,剝開那飽滿的白玉,又怕被人發現,我只好吞咽了幾下口水,縮回了手。
另一邊,紅通通的大柿子綴滿了枝頭,爭相掛起了紅色的燈籠,似乎在列隊歡迎我。吹彈即破的柿子皮快要包不住那飽滿的汁水了,一只聰明的鳥兒叮著一個最大最紅最熟的柿子,毫不留情狠狠地啄了一口,美美地仰起頭,咽下那甘甜的果汁。當我是空氣啊!還和我搶!趕走了鳥兒,實在忍不住了,我跳起來摘下一個,用指尖撕下一塊深色的外衣,露出了里面黃橙橙的果肉,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撮起嘴,我猛地吸一口,那股甘甜的汁水在口腔飛濺,什么仙露瓊漿也比不上,別提有多美了!
秋季的果園最豐盛,滿足你的眼福口福。
春種秋收,土地從來不會虧待勤勞付出的人,當然也不會有任何私心讓懶惰的人不勞而獲,這累累碩果正等待著勤勞的人們來收獲。
站在田埂上,閉上眼睛,任秋風輕撫我的長發,我吮吸著豐收的香味兒,同時我在提醒自己,青春季節已來臨,抓緊耕耘……
秋思改寫作文600字篇二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在洛陽城里已經是秋天了,進京趕考的游子都紛紛回到了家鄉,唯獨張籍沒有回去。他站在一棵樹下面,靜靜的看著枯黃的落葉像蝴蝶一般地飛到地面上,心里卻在想:我寒窗苦讀數十年,就是比不上那些走“后門的”的,那些考官,收了他們的銀子,就準許他們過關了,而我,家境貧困,實在拿不出銀子來啊!唉,我沒有顏面再見自己的父母了!!!
突然,張籍想寫一封信回家。于是,就絞盡腦汁地想,想了又寫,寫了又改,因為實在有太多話想對父母說,不知從何下筆,就出去買了兩壺酒,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趁著醉意濃濃,就連忙拿出紙和筆,刷刷的寫了一頁字,寫完還看了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次日,張籍把寫完的信用信封裝好,走出客棧,把信交給驛使時還不忘拆開來看看,才不舍地將信交給驛使。隨后,張籍趕忙回客棧,拿出紙和筆,刷刷地寫下一首詩: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因此,就有了千古流傳的詩《秋思》。
相關閱讀:
秋思
原文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⑴。
復恐⑵匆匆說不盡,
行人⑶臨發⑷又開封⑸。
注釋
⑴意萬重:極言心思之多;
⑵復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臨發:將出發;
⑸開封:拆開已經封好的家書。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
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
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創作背景
張籍原籍吳郡,他在創作這首詩時正客居洛陽城。當時是秋季,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作品鑒賞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說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游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于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于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緊承“見秋風”。這“欲”字頗可玩味。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里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并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于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云:“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么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象,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么重要的內容,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么,又補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游子的心態。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后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秋思改寫作文600字篇三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詩,是每個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的人都會想起來的一句詩,當然唐代詩人張籍也不例外。
秋姑娘帶著秋風,悄悄的來到了張籍工作的地方——洛陽城,樹上大拇指那么大的葉子像蝴蝶一樣漸漸落下,農民們種的莊稼也成熟了,玉米弟弟露出了金黃的“牙齒”,高粱哥哥也漲紅了臉,人們也全都穿上了較厚的衣裳。
而張籍看到這些景物,也想起了故鄉,他想給遠方的親人寫信。他在想:我的妻子的病不知道痊愈了沒有?這過了一個夏天,皮膚保養的好不好?現在長出了白頭發沒有?兒子長高了沒有?長得胖了還是瘦了?高了還是矮了?學習成績好不好?爸媽的莊稼長得高不高?家里的母狗生了小狗沒有?……過了一晚上,張籍才寫完了這封信,信中寫道:
親愛的爸媽,妻子,兒子,你們好嗎?你們身體還好吧……他又擔心寫的內容沒有把他想說的都說完。
當捎信人要走時,張籍對同鄉的劉伯伯說:“你好!劉伯伯,請您把我十分珍貴的這封信送給我的家人,讓他們不要擔心我。”
“放心吧!我一定會幫你送到你家人的手里的。”劉伯伯說。說著,張籍把信給了劉伯伯。
“劉伯伯,張籍又千叮嚀萬囑咐的說:“我的家鄉在北邊,可不要記錯了。”
劉伯伯又說:“你就放一萬個心吧,我一定會幫你送到家人的手里。”說著,劉伯伯便坐著馬,準備要走時,張籍大聲說:“劉伯伯,請留步。您能讓我再看看信嗎?”
“當然可以!劉伯伯毫不猶豫地說。劉伯伯把信遞給張籍,檢查后覺得沒有什么添加的了,就把信給了劉伯伯,看到劉伯伯的馬車走遠了,他又大聲喊:“一定要送到——”
就這樣,張籍寫下了《秋思》這首詩。
秋思改寫作文600字篇四
啊!蒼天哪!請問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馬致遠的感嘆是那么的凄涼,那么的憂傷,足以讓人痛心。那么,他到底在為了什么而感嘆呢?
秋天來到,一切都變了,變得如此陌生。參天的大樹早已褪下了它那一身綠衣服,暗黃的葉子也隨之飄落,飄得離我們如此的遙遠。不遠處,一枝枯黃的樹藤垂下,它在這世間突然顯得如此孤獨,它之前生機勃勃的樣子已經無影無蹤。每天都是毫無生機的,像是永遠找不回原來的自己。正當它將要放棄它的生命的時候,一只將要歸巢的烏鴉停在了它的身旁。烏鴉的叫聲也是如此的凄涼,仿佛就是一個因找不到媽媽而傷心哭泣的小孩。烏鴉的這一聲啼叫,讓本來就已經灰心喪氣的樹藤更加憂傷。于是,他們抱在一起,開始嚎啕大哭。而看到這一切的馬致遠,也情不自禁地想念起了自己的家鄉。
當那枯黃的老樹再度落下一片葉子的時候,溪中流水不覺流得快了些,把離開了親人的落葉沖走了。葉子傷心地抹著眼淚,努力平復著傷感的心情。此時,馬致遠走來,把它撿了起來。其實,他的心情和這片葉子是一樣的,同樣回不了家,見不著親人。這種痛苦的心情只有他們彼此知道,他們是同一則故事中的受害者,也是同甘共苦的同命人。
走著走著,他們看到了一戶人家。明亮的燈光下,他們看見了團員的一家子。飯桌上,一位中年婦女正在給一個小男孩夾菜,一個小女孩在一旁蹦蹦跳跳地說:我也要,我也要!中年婦女笑著說:不急,不急,都有份兒!一家人都笑了。馬致遠不敢再看,只怕再看時忍不住落淚。他快步上馬,緊緊地握著手中的葉子,拖著疲倦的身體慢慢走向大路。在那樣一個寂靜的夜晚,只有他孤獨的身影在皎潔的月光下走著。
當凜冽的秋風像餓狼一般撲面而來的時候,世界變得更加凄涼。它加速了樹葉的凋落,加速了天氣的寒冷,當然,也加重了馬致遠的思鄉之情。此時,他的馬再也走不動了,在秋風中哀聲長嘶著。馬致遠于是揮筆寫下了斷腸人在天涯。
悲傷的秋天使世間萬物都沉睡了,唯有馬致遠獨醒其間,寫下了他對家鄉的思念。
秋思改寫作文600字篇五
在外漂泊了十幾年,我騎著馬,緩緩地進了洛陽城,把馬拴在客棧下,我獨自走在街道上,看著這街道,冷冷清清的。走著走著,只見一陣風從背后吹過,帶來了幾分涼意,看面前這棵已枯黃的樹,不一會兒,幾片落葉從樹上悠悠的掉了下來,看看這落葉,想進又不能進,可退有不能退,擠擠乾乾,十分令人感到凄涼。
看到這個凄涼的畫面,不見想起遠在他方的至親朋友們。父親是否安好、母親勞不勞累,我不在的日子大家一切還好嗎……十年了,十年未見親人們,那感覺……唉,正如這落葉一般凄涼。
我嘆了一口氣,低頭行在冷清的路上,突然,有一個人與我擦肩而過,我想:不對呀!這街道上還有如此著急的人?我下意識的回頭,那背影,好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不然怎會如此熟悉?我連忙追趕上去,一看,呀!不正是我的朋友嗎?我一把拉住他,想:天呀!天下如此之大,朋友之間居然還能千里來相會!真是奇了!我顯得格外激動,一想到父母的消息有了著落,我就更激動了,甚至連說都有些語無倫次、吞吞吐吐的了。可不知,朋友也一把認出了我!“呀!這不是張籍嘛?真巧呀!能在這里見到你!”“是啊是啊!我……我父母還好嗎?我不在的時候一切都還順利嗎?”
“好好好,你們啊,今年大豐收,賺了不少錢呢!”“真的嗎?太好了!”我們交談了一會兒,我說想寫一封信,托他給帶回去。他也答應了。
我急匆匆的回到了客棧,從一大袋行李包中急切的尋找那筆、紙、墨,一時間,什么都找到了,我興致正昂,拿筆蘸好墨,剛抬起筆,卻怎么也落不下去,因為十年來,相對父母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實在是太多了:我很好、父母,孩兒不孝,不能在您身邊服侍您老、一定好把生活過好了……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
過了一度那時間,我匆匆的寫好信,快馬加鞭的往故友那兒趕去,將家書交與了朋友手中。朋友對我說:“放心吧張籍,我定能將信交與你父母手中的。”話雖是這么說,也不是我不放心朋友,只是我反復擔心自己匆匆寫的那封信,不能將自己所有的話說清楚。好像熱鍋上的螞蟻。朋友正準備出發了,我又急忙上前:“等一等!”朋友回過頭來,說:“還有什么要帶的嗎?”“不是,只是……”話沒說完,我又連忙打開那封信,看看有什么地方沒能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然后再交予朋友手中。讓他帶走了。
朋友剛走,幾顆冰涼的淚珠不知不覺的滴了下來。
秋思改寫作文600字篇六
不知不覺,熱情的夏姑娘悄悄地走了,溫柔的秋姑娘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接了夏姑娘的班。她帶著一籃子的果實撒給大地,讓果農們開心;她把桂花的芬芳放在人間,讓人間香氣撲鼻。。
我日夜兼程,終于來到了洛陽,找了一家客棧,客棧里小二把我帶進了房間沒說有叫他一聲就行了,說完,便下去幫忙了。
我放下行李,休息了一會兒,我感覺悶得慌,便走出房間,在走廊上透風。這時,我看見天上的成群結隊的侯鳥向南方飛去;街上,一群孩子在玩捉迷藏;樹葉一片又一片地往下落。。心想:唉!動物、植物和人都是幾個幾個在一起,一點兒也不孤單,可我呢?恐怕這世上只有我孤單一人在洛陽,好冷清啊!要是能給家里人寫一封信,問問家里發生什么是沒有?爹娘的身體還好嗎?哥哥姐姐把弟弟妹妹照顧好沒?。。那該多好啊!對,寫信!“小二。”“來了,請問客官有什么吩咐呢?”“你幫我找一個送信人,叫他明天卯時來找我,幫我送一封信,好嗎?”“好的,客官。”
小二走后不久,我鋪開紙,磨好了墨,拿起筆,心想該從哪里說起呢?該問哪些問題呢?
等我寫好信后,已是夜晚酉時了,我從窗口仰望天空,月亮像一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天幕中。這時,我已充滿睡意,我躺在床上,不一會兒,我便進入了夢鄉。我夢見爹娘看來我寫的信,已經淚流滿面,哥哥姐姐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一定會把爹娘和弟弟妹妹照顧好的。”
“咚咚咚。咚咚咚。”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我從夢中拉回了現實。“誰呀?”“是張籍先生嗎?我是送信人,你的信寫好沒?”“哦,是送信人啊,來來來,信在這里,你自己來拿吧。”看送信人拿了信,正準備走時,我叫住了他,把信要了回來,拆開看了幾遍。我生怕落了一個字、一句話。看完后,在確定沒有落字的情況下,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把信交給了送信人。
看著送信人遠去的背影,我想一座雕像,站在那里,生怕送信人把信弄丟了。一陣秋風吹來,涼颼颼的。這時,我靈感大發,連忙鋪紙、磨墨,寫了一首流傳至今的詩: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油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