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地圖》讀后感50字篇一
余老借“書桌右手的第三個抽屜里”的地圖,表面上看是地圖相伴其走過人生的旅途,但究其內容卻是在字里行間傾訴著一種離愁,鄉愁,訴說著每一位海外游子的心聲。“他將自己的生命劃為三個時期:舊大陸、新大陸和一個島嶼。舊大陸是他的母親。島嶼是他的妻。新大陸是他的情人”不難看出余老的祖國的思念和愛。舊大陸哺育了中華兒女的成長,猶如一位慈祥的母親。而這兒女的妻子正是海峽的彼岸,一樣伴著兒女,一樣伴著慈母不可分離。他的情人,是那高速發展繁榮富強的新社會!
祖國與地圖交相輝映,“當你不在中國,你便成為全部的中國,第一次英中戰爭以來,所有的國恥全部貼在你臉上。中國啊,中國,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你滿臉的恥辱就是我的恥辱!”表達了祖國在心中,祖國的興衰刻在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中。我們的.血液中永遠流淌著中國的血。“走進地圖,便不再是地圖,而是山岳與河流,原野與城市。”一語雙關,暗含了踏在祖國的土地上,便是在書寫祖國的地圖,是真實的可愛的。但當離開祖國,地圖只是一張象征性的空虛的了!
“去新大陸的行囊里,他沒有像蕭邦那樣帶一把泥土,畢竟,那泥土屬于那島嶼,不屬于那片古老的大陸。”在異域,余老有著深摯的自豪感。但是“第一次去新大陸,他懷念的是這個島嶼,那時他還年輕。再去時,他的懷念漸漸從島嶼轉移到大陸,那古老的大陸,所有母親的母親,所有父親的父親,所有祖先啊所有祖先的大搖籃,那古老的大陸。”余老又苦于生不能歸!
生不能歸,歷史的天空記錄下海峽兩岸的隔離,但兩岸人們的心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祖國的統一!一位歷經滄桑的游子,一位半個多世紀的思想老人,一段書寫一生的文字筆記。赤子之心可顯得尤為深沉!
余老的《地圖》,那“右手的第三個抽屜里”貫穿于全文的地圖,一直伴著余老半個多世紀,它記錄著那段歷史,同時也在描繪著未來的時光。鄉愁,海峽情,是每一位游子乃至每一位炎黃子孫心中的夢,也是心中的痛!祖國的統一,臺灣的回歸是我們一生不變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