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節作文高分 春節滿分作文篇一
除夕夜來了,大家歡歡喜喜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奶奶點起了紅蠟燭。在蠟燭的映照下,那一桌豐盛的年夜飯顯得更加美味可口。在相互祝福聲中,我們吃完了年夜飯。
按習俗,晚上應該守歲,可姑姑和大伯要回自己的家,爸爸媽媽也要到姑姑家睡覺,我怕爺爺奶奶太孤單,堅持要留在奶奶家,陪爺爺奶奶守歲。
爺爺奶奶都快八十歲了,習慣每天看完新聞聯播就睡覺。我可沒早睡的習慣,怎么也要熬到十點多吧。大家一走,我就不斷地看墻上地時鐘,我急切地盼望著春節聯歡晚會和20xx年地到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春節聯歡晚會終于開始了,我愜意地躺在火爐旁邊,目不轉睛的看。第一個節目是盛世大聯歡,由于今年是雞年,節目里自然少不了可愛的小雞,我也屬雞,所以看的時候興奮不已,嘴里忍不住念道:“太好了,真可愛!”精彩的小品逗得我捧腹大笑,美妙的歌聲讓我陶醉﹒﹒﹒﹒﹒﹒最讓我感動的是《千手觀音》,那精美絕倫的表演,整齊劃一的'動作讓人覺得簡直是一個人在表演!可誰能猜到那精美的舞蹈竟是一群聾啞人在表演呢,他們該付出了多少辛苦啊!
十點多的時候,奶奶催我睡覺了,我戀戀不舍的關了電視機,等著明天看重播吧。在朦朧中,我聽見鞭炮聲此起彼伏,我知道,新的一年已經來臨了。
春節作文高分 春節滿分作文篇二
在廣州, 春節大約在臘月二十七就開始了。在臘月二十七這天,廣州花市就開始銷售各種各樣的年花和年桔,逛花市的人來來往往,個個摩肩接踵,真可謂是“人山人海”!這里可熱鬧了,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認真挑選物品,尋找心儀的事物。我也不例外,一大早就趕過來買年桔了。我和媽媽邊走邊問價格,評價桔子的'大小、多少、樣子,一連走了十幾家,終于在一家店 面里選好了,價錢便宜又適中,這一年我們家就“大吉大利”了!
到了臘月二十八,人們總會想到這句俗語:“年二十八,洗邋遢”。大家必須大掃除,把灰塵抹凈,把物品擺放整齊。大家都很賣力,還不時地唱著歌曲,哼著小調。雖然辛苦,但也是值得的!
除夕很重要。父母一早去買好雞、肉、 魚什么的,齊心協力把飯菜做好。飯菜十分豐盛。其實這一天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談心、聊天。雖然廣州現在不能私自燃放炮竹,但是過年的氣氛并沒減少,反而更喜慶、更熱鬧!我覺得,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實在是太美好了。吃過團圓飯,我們還猜謎語、說笑話,充滿了歡聲笑語。
最隆重的一天來了——正月初一!我們早晨起來就趕著穿新衣服,去親戚、朋友家拜年。“恭喜發財”“身體健康”成了我的口頭禪。當親戚、朋友聽到我給他們送上祝福,他們給我壓歲錢時,我就最高興了。到了晚上,白鵝潭上空煙花齊綻,紅的、黃的;分散的、凝聚的;各式各樣,應有盡有。炮竹聲,討論聲與笑聲,洋溢著,彌漫著,真是太熱鬧了!
往后的幾天,也主要是以拜年為主。
時間匆匆而過,正月十五來到了,家人又在一起聊天了。這一天大家一定要吃湯圓,喻意團團圓圓,希望永遠不會分開。過了這一天,春節差不多結束了,一切又恢復平靜了。
春節作文高分 春節滿分作文篇三
一個樂園最重要的是是否帶給了人們歡樂,而在今年的春節里我就真正體會到了趣味和歡樂。
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們懷著興奮而激動的心情乘車來到了彈子石的美心洋人街。大概是過春節把!這里人山人海,而且車還把這里堵的水泄不通。我并沒有被這些人和車嚇倒,因為,我已迫不及待地想見到洋人街的芳容了。遠遠望去就看見一個大風車隨著風呼呼地轉動著。
走進一看那風車后面還有許多神奇的東西呢?我急切地跑上前去想一看究竟。“這是不是商店?怎么這么多人?”我不解的`問爸爸。爸爸說:“自己去看一看吧!”我走上前去也沒有看見什么呀!
便向后面到退了幾步,我驚訝的發現,那個墻上還貼著幾個字呢:世界最大的廁所。
這居然是廁所,我真的很難想象呀!往左望去那一棟棟左斜右歪的房子,著還真有趣呢!我們接著往前走,就看見了水上樂園,我和姐姐就想去玩耍一翻呢!我和姐姐進入了那個充氣球內,我們便開始了我們的水上之旅。我們就在那個大球內跑啊,跳啊,在里面無憂無慮地玩,似乎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一起高興。
不知不覺時間就像我們腳下的流水一樣流向遠方。雖然我有一點熱了,但是高興已經漫過了熱。接著我們又玩了:投籃等游戲。
今年春節的趣味樂園,讓我歡樂,讓我發熱,也帶給了我歡樂。
春節作文高分 春節滿分作文篇四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除夕。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這就是關于春節來歷最通俗的解釋之一,光是這一個故事就接連描述了四個春節習俗: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習俗,如:掃塵、逛廟會、觀社火、貼門神、祭灶神、倒貼福、長輩給小輩壓歲錢……這些習俗都是經過了千百年延續的,中國五十六個民族都是一樣的,每年歡聚一堂。古今的春節也是有差距的,要知道古代可沒有那些高科技產品,春節和現代的春節相比,即不免有些無趣。
光是文天祥的一首詩就足以證明: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但是隨著娛樂項目的增多,好多傳統節日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好像春節只不過是一個比周末更長的假期,供人們娛樂、休息。除夕夜在一部分現代人看來的唯一作用就是:讓人們有個借口和家人一起吃頓飯,看一會春節聯歡晚會。這是令人悲哀的,我們中國人怎么了?怎么會由原來那精神無比高尚的種族變成這樣了?是在現代社會的紙醉金迷中墮落了?是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迷茫了?是在地球變暖的環境下失落了?是在……不管怎么說,中國人現在是沒有以前的那種精神了。
時代在進步,而我們中國的精神卻是在退步:我們的精神就像是一座雪山,貪婪、墮落、欲望、自私、血腥、殘忍、瘋狂、嫉妒……就像是無數個太陽,它們每時每刻都在釋放著自己的能量,中國人的精神被瘋狂的摧毀。我相信如果中國人不再覺醒的話,這座凍結了千百年的雪山也會被陽光曬到坍塌,化為無數的雪水,再逐漸變成水汽,我不希望這樣的假設成為事實。
春節作文高分 春節滿分作文篇五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名字叫《北京的春節》,作者是老舍。我們還曾經學過他寫的文章有:《貓》《林海》和《草原》。
顧名思義,這篇文章的內容寫的是北京人的春節的過法。這篇課文分別寫了:臘八、臘月二十三、臘月三十和元宵節等幾個日子。
然而,我的家鄉的春節就和北京的春節有差別了。我的老家在東北遼寧,在臘月初七雖有熬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可是我家卻向來就沒有泡過臘八蒜,只知道臘八蒜是用醋泡過的,而臘八粥也有所不同。我們家鄉有句老話叫:“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我們的臘八粥不是和北京的臘八粥一樣的,而是主要用糯米、小米、黃豆等八種谷類和干果做成的,因為很黏,所以是用來“粘”住下巴的。雖然有臘八粥和臘八蒜的習俗,但是我們家鄉并不把它算做是春節的一部份。
臘月二十三那天被稱作“小年”。小年,才是春節的開始。小年這個節日在我們家鄉的“節日排行榜”排第二,是第二重要的'節日。過了小年,也就意味著還有七天就過大年了,在這七天里,所有的人都要放假,準備過年了。理所當然,在這一天是要放爆竹的。
過完小年以后,人們就要開始準備年貨了,什么雞、鴨、魚、肉、菜等都要準備好。如果農村人有養豬,就要開始殺年豬了。殺好豬后,主人還要做殺豬菜、灌血腸。殺豬菜是要把新鮮五花肉、帶肉豬骨、東北酸菜、東北粉條等長時間燜燉,待上桌前再添加煮好的血腸,主人請親戚朋友鄰里一起來享用,那才叫“美味”哩!場面也十分熱鬧。剩下的豬肉怎么辦?一定有人會說放在冰箱里啊!錯!既然是東北人,就要用非常東北的方法保存起來!那就是放在室外。地球人都知道,只要是下雪的地都是零度以下,更何況在東北有時會零下三十多度。把豬肉拆分后放在籃子里、里面摻上冰和雪,再把籃子埋在雪里并做好記號,等到用的時候提前十分鐘拿出來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自衛,因為那時候肉的硬度絕不亞于磚頭!
臘月三十那天被稱作“大年三十”或“除夕”。大年三十的時候,白天大家去親戚朋友家互相拜年。到了晚上要做團圓飯,看春晚,還會一家人一起包餃子,也有往餃子里放一角錢硬幣的習俗,當然硬幣要洗干凈的。大約到了晚上十一點,大家就開始換新衣新褲新鞋,如果誰是本命年,新衣服中要有紅色,還要系紅腰帶。然后放爆竹、吃年夜飯、聽新春敲鐘聲。吃年夜飯一直要持續到凌晨以后,要吃“兩年”。如果誰吃到了包在餃子里的硬幣,就預示他(她)來年有好運。飯后,大家還要拜年,年少的給年長的鞠躬拜年,會收到不少“紅包”。
元宵節是開年的第一個節日,大家會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欣賞節日禮花。東北的元宵和南方的湯圓是不一樣的,因為湯圓是包出來的,而元宵是搖出來的。首先,人們會把方形的元宵餡放到盛著黏米面的簸箕里,然后不斷地搖并不斷加面,粘了一層再粘一層,直到核桃大小,元宵就搖好了。
因為東北的冬天比較長、天氣也很冷,所以冬天的假期也比南方長,學生都是在3月1日才開學,而大人們會早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一個充實而快樂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