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匯報 職業教育發展狀況篇一
這個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綜合考慮,統籌安排。
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互為基礎,謀求經濟發展或職業教育發展,不能單打一,要綜合考慮、統籌安排。
堅持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又快又好發展。始終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考慮職業教育的發展;始終從經濟發展、群眾脫貧、社會和諧的角度,考慮優先發展職業教育;始終把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政策配套和人的發展結合起來,形成互動,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使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必須牢牢抓住和套緊職業教育,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新型工業化加速,提高產業水平。通過職業教育,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和城鎮化進程;促進先進管理和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農民脫貧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
2、堅持一條總體思路。
規范運作,適度超前發展,由外向就業逐步向以內向就業為主轉變;落實就業配套政策,優化企業素質,逐步與本地產業結構對接,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3、堅持五項基本戰略原則。
(1)堅持優先發展、超前發展的原則;
(2)堅持多元化辦學、政府主導、市場調節、統籌規劃、規范運作的原則;
(3)堅持國民待遇、依靠公平競爭的原則;
(4)堅持與本地企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原則;
(5)堅持不斷改革與創新的原則。
4、集中、整合、優化職教資源。
要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經費不足、設施落后、資源浪費、生源較少、效益不高等困難和問題,在資源有限、投資有限的情況下,盡快集中、整合、優化職教資源是當務之急。各縣(市、區)集中辦好一所職教中心(職業中學)。實現聯合共建、資源共享、責任分擔、利益相通,發揮規模效益。
5、加大職業教育的有效投入。
“十一五”期間,中央投資100億發展職業教育,同時拿出8億元資助貧國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陜西省投入5億元,__市政府已經作出了每年投入職教???00萬的決定。這些,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要增資補欠,迅速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一是在原有投資渠道不變的基礎上,努力爭取中、省??钪С?,同時在市設??畹幕A上設立各縣(市、區)職教??睿糜诟纳苹A設施、實訓基地條件和師資培訓,使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迅速趕上或超過普通省級重點中學;二是解決人力投入,加強職業學校的領導班子建設,暢通非師范類工科院校畢業生到職業學校任教的渠道,緩解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缺乏的問題;三是有效的政策投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扶持職業學校畢業生創業等。
6、建立和落實勞動預備制度監控的長效機制。
據北京市的一份調查,_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公共職介機構共接待務工人員35376人次,其中無技術特長的占76.09%;據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數據,20__年底全國城鎮從業人口中,技能型勞動者僅占32.9%;國務院研究室_年發布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高達76.4%。陜西和__的勞動就業也存在同樣問題,許多初中畢業和高考落選的學生,也沒有接受職業教育培訓,而外出打工;瀏覽各地招工的廣告、啟事、簡章及電視信息,可以發現很多沒有提出職業教育及培訓的條件和要求。完善勞動預備制度,落實“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政策,對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均有利,可以“一石多鳥”:對職教、對經濟、對勞動者素質提高、對城鄉發展等都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要對此制訂出實施方案,在幾年內分步實施。勞動、人事、工商、技術、監察等有關部門,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監督。這樣一方面有利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有利于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開展。
7、加強高中階段教育內部結構調整和中等職業教育改革。
要加大宣傳,提高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要調整高中階段內部教育結構,利用政策杠桿、經濟杠桿適當控制普通高中規模,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同時,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的體制改革、辦學模式改革、專業建設和基地建設改革、教材改革以及以人事和分配制度為重點的內部管理改革,創新機制,推進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8、制定振興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一攬子”政策和計劃。
要像應對金融危機時出臺振興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那樣,制定振興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一攬子”政策和計劃。如:
(1)不要將中等職業教育只看做“終極教育”和“純純的就業教育”,建議國家在不影響高校招生規模的情況下,把大專和高職招生計劃指標的90%用于中等職業學校,給中職學生發展的一片看藍天;
(2)制定高職學生可以考縣、市公務員,中職學生可以考國家給予生活補助的村官和鄉鎮公務員的政策;
(3)由于目前在普通重點中學,教師的待遇一般是職業學校的2倍以上,所以為了使職業學校留住好教師,建議職業學校的教師可以評“正高”職稱,并且職業學校所有教師的工資標準適當高于普通高中,同時暢通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生進入職業學校任教的渠道,若能這樣,用不了幾年時間職業學校的師資一定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4)在國家給與困難中職學生助學金的基礎上,對在農村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與城市職業學校區別對待,實行學費全免等。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匯報 職業教育發展狀況篇二
1、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技術素質、推動勞動就業的重要力量。
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直接的重要作用。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經濟發展實踐證明,沒有一支掌握現代科學和生產技術的勞動大軍,發展經濟、實現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2、職業教育是開發勞動力資源最重要、最主要、最關鍵的途徑。
要使勞動力資源在社會生產中發揮作用,必須在合理的生產關系條件下使之與生產資料相結合,這就需要進行生產技術方面的教育——職業教育,使勞動者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術。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勞動力得到較好開發。重視職業技術教育,已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需要,而且是個人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3、職業教育是推進城鎮化、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職業教育使廣大青年掌握職業能力和實用技術,走出農村,帶動了家庭脫貧致富,促進了城鎮化發展。同時,由于農民素質提高、生活富裕、子女就業,也促進了教育公平、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由此可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開發人力資源、促進勞動就業和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匯報 職業教育發展狀況篇三
__職業教育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就其自身而言仍面臨著重重困難和問題,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協調,一方面,經濟對職業教育缺乏拉動力和支撐力,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不能很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1、職業教育和培訓能力嚴重不足。
我國每年進入勞動適齡的人口多達2000多萬,這些均要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才能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但是,在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不到10%;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只占20%。就__市而言,_年調查的44個村中,調查人口88232人,其中農技員僅2119人,僅占2.4%;農村勞動力中,職業高中畢業的僅占勞動力人口的2.6%,接受過短訓的僅占農村勞動力人口的4.7%。這都說明,職業教育和培訓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需要大力發展、超常規發展。
2、辦學分散、條塊分割、資源浪費、效益偏低,行業企業和社會參與少。
(1)__市的臨渭區、澄城、大荔、韓城、蒲城、白水、富平等相繼建成了縣級職教中心,但部門、行業分散辦小校的現狀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體現不出規模效益,有些仍在無序競爭和內部消耗,職教資源浪費,沒有真正形成“政府統籌,部門行業參與,教育協調,多校一體”的職教中心辦學體系。
(2)從受益角度講,職校為企業培養人才,企業應該付出相應的培養培訓費用,但目前還做不到,企業只無償地吸納勞動力、廉價地使用勞動力,學校的培養費用沒有從企業中來,企業沒有真正參與到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中去。
3、職業教育投入太少,直接造成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實訓基地缺乏。
1993年國家制訂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到20世紀末,教育投入占到gdp的4%;但是到2000年,教育投入實際只占gdp的3%,到_年反而下降到gdp的2.79%。而在1993年時,發達國家教育投入已占到gdp的9%,發展中國家也達gdp的4%,世界平均達gdp的7%(中國當時為gdp的2%)。可見,中國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其中的職業教育更不必說了。
從教育投入結構看,20__年的投入比例小學:中學:大學=1∶1∶23,大部分投入都投向了大學。而中等職業教育作為中學階段教育的一部分,這個比項為“1”的投資,又能占到多少呢?從課題組調查的實際情況看,由于普通中學(包括初中、高中)的“普九”和各種創建活動,這僅有的投資基本進了普通初高中,職業中學得到的更是少得可憐,雖用“九牛一毛”也不能言中。僅在20__年,__市16所普通高中創建活動中投入資金1.99億元,每校平均達1243.75萬元。從__市各縣的情況看,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財政只負擔了人頭工資,有些縣市的職校還有上繳財政的收入任務。
目前,__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90000余人,而普通高中達140000余人;中職平均學校建筑面積5555.5平方米,而普通高中平均學校建筑面積達25000平方米;中等職業教育的校均設備價值僅20.8萬元。職教與普教的辦學條件差距足見明顯。
由于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包括職業中學、職業中專、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資金缺乏,辦學條件與普通高中存在著較大差距,一些國家級重點中職的條件遠遠趕不上省、縣級重點高中的條件。同時,老牌的技校和普通中專,也由于缺乏資金,原有落后的實訓設施得不到改造更新,難以訓練出操作能力過硬的實用技術人才。
4、專業師資匱乏。
由于多數縣市政府和人事部門招聘教師僅限制在師范類的本科生,加之職業學校教師得不到很好的培訓,也沒有“梧桐樹”招引那些“金鳳凰”,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嚴重不足。從__市抽樣調查的情況看,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總數中,文化課教師占66.5%,而專業課教師僅占28.2%,實習指導教師少到5.3%;專業課教師的師生比為1∶24.9,實習指導教師的師生比為1∶131.9。更由于有些學校招生擴張,專業課教師的師生比達到1∶78,實習指導教師的師生比為1∶257。專業課教師的學歷達標和職稱結構也較低,在專業課教師中,大本占48.8%,大專占47.9%,中專學歷及以下占3.3%;專業課教師中高級占僅6%,中級占僅13%。
5、職業教育缺乏拉動力,目前仍走在單一的外向型就業路徑,增加了職業教育成本,也無益于當地企業經濟的發展。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教育的拉動力主要依靠企業。__市的企業經濟雖然有所發 展,但由于數量少、規模小、效益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然小得可憐,用人與東南沿海相比真是小巫見巫,工資待遇也較低。
20__年經濟普查中,__市基本經濟單位總數為22707個,第一產業的39個,占0.17%;第二產業的2995個,占13.19%;第三產業的19673個,占86.64%,其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就占了6688個單位,占到第三產業的34%。單位就業總人數為52.84萬人,第一產業占0.48%,第二產業占42.40%,第三產業占57.12%,其中公共管理9萬余人,占第三產業的32.06%。可見,產業行業分布不合理,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太大,直接生產物質資料的產業太小。就各企業大小而言,第一產業每個企業平均約66人,第二產業每個企業平均約82人,第三產業每個企業平均約14人;就港澳臺和外資企業而言,到20__年底,__市有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僅3個、外商投資企業19個,分別占全市企業總數的0.05%和0.30%;僅就工業而言,20__年底__市工業就業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48%。以上這些都說明,__企業總體規模與個體規模均太小。
由本地企業規模太小,對中職人才吸納無力,因此,各職業學校的畢(結)業生基本都輸往外地就業,走在單一的外向型就業路徑。根據抽樣調查的情況看,23個專業中有21個是面向省外就業,主要就業去向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東和京津地區。這無疑增加了職業教育成本,也于當地企業發展不利。一是學校要去更遠的地方考察就業企業,學生要去更遠的企業就業,增加了交通費、考察費、中介費、就業跟蹤服務費等,職業教育成本增加;二是學校與企業合作(聯合)舉辦實訓基地,或學生直接到企業實訓的可行性降低,學校不得不在本校建立自己的實訓基地或到省外更遠的企業實訓,職業教育成本也相應增加;三是技能型人才外流,不利于本市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和企業的發展。
6、高中階段教育結構失衡,普通高中熱高燒不退,中等職業教育普遍招生困難,在校生偏少。
在調查中發現,普通高中規模較大,而職業高中規模較小。許多縣(市、區)中職與普高招生的比例達不到2∶5,有的甚至達不到1∶5。初中畢業生擠著上高中,也有許多直接輸出就業。一些家長,孩子中考僅考了100多分,甚至連中考都沒有參加,硬是尋情鉆眼要上高中!一些家長因為經濟困難或急功近利,孩子初中畢業就讓出去打工掙錢,不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到頭來又要求辦個假證,全市每年輸出的數十萬人次勞動力,未經過職業培訓的是其主體。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這些家長怎么了?我們這個社會怎么了!
7、民辦職業教育仍不規范。
近年來__民辦職業學校風起云涌,但多數學校存在設施條件差、規模小,甚至沒有自有校園,教學訓練不規范,招生及專業無序競爭等。
8、機制、體制、政策和觀念,是農村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最主要障礙。
這可能是造成農村中等職業教育處于困境的`根本原因。目前社會主流仍把職業教育看做“二流教育”,不得已才接受的教育;在體制機制和政策上,仍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口號”不相配套、不相適應,有關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得不到落實,或者說職業教育的政策還缺乏“矯枉過正”的魄力和勇氣,使職業教育在改革學生畢業分配制度后的市場經濟中長期處于劣勢,成為真正的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