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一
1、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完成能讀、會讀和讀好的過程。
2、掌握要認的生字和課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體會夏天雨后游玩嬉戲的歡快心情。
3、鼓勵同學們讀而優則背,試著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要認的生字是重點。
2、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讀出愉悅的心情是難點。
教學構想:
以讀為本。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識字、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層層遞進,引人入勝,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實際導課。
1、師:同學們,前兩天,我們這兒下了大雨,大雨過后,你們在校園里怎么玩的?(可根據學生說的相機教學幾個生字,比如“踩”、“濺”等)
2、師: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自己雨后玩水的感受?
3、揭題。師:也是在一次大雨過后,著名作家冰心老人看到一群孩子盡情地玩耍,覺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們玩耍的情景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雨后》。齊讀課題兩遍。師:說不定,詩里所寫的就有你們的影子哦,大家想不想聽聽課文呢?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認真聽,聽完后,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2、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幾分鐘時間,請你們借助漢語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可以,兩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來,用來喜歡的方法去認識它們。
(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和其他采取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啟示,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更適合自己。)
(2)交流識字成果。
a、師: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能把你的識字的好方法推薦給大家嗎?
簡單一點的生字,如“踩、跤、糟糕、射、奮、驕傲”等字,可讓學生自己說出記憶方法。
(教師要以激勵性的語言表揚這些同學)
對于“唇、撅、赤”等難記的字,重點拿出來與同學們討論識記方法。
如“唇”字:“唇”在哪里啊?用手摸一摸。“赤”字:書空筆順。
b、全班齊讀生字詞。
c、聽音辯字游戲。(老師或同學說生字,學生快速舉出這個字,并由他請另一個同學組詞或造句。)
三、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小朋友,生字新詞認識了,下面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
1、先默讀課文,劃出你所喜歡的那一節詩歌,再大聲朗讀出來。并想一想,你從這一段,想象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說什么?
2、(1)讀。你喜歡哪一節?能讀一讀嗎?(評議)喜歡讀這一節的同學請舉手,(哇,瞧,你有這么多的志趣相同的同學。)
(2)問。好,你們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節嗎?
對于這節,你還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自由質疑,解疑。
(3)再讀。喜歡這一節的同學,咱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吧。
強調有感情朗讀。
每一節都學完之后,讓全班同學跟著錄音齊讀課文。
(4)再問。學完詩歌后,對于課文重點,學生沒提出的,老師再提,可組織討論。
師:讀了詩歌后,你還有哪些問題想問嗎?(或老師還有些不明白的,你們能幫老師解決嗎?)
1 為什么哥哥跌了一跤,說糟糕的同時,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
2 為什么妹妹輕輕地跑,心里卻希望自己也這么痛快地摔一跤?
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討論后交流。
師:從你們剛才的精彩回答中老師知道你們已經讀懂了課文。雨后,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兄妹倆陶醉在屬于孩子們的“海洋”快樂的好像神仙一樣,多么讓人興奮和驕傲啊!這是不是和你們上次雨后玩水的感想一樣呢?
三、背背課文,畫畫雨后。5-6’
以下兩種可讓學生自由選擇。
1、背一背這首詩歌中你最喜歡的那一節。可以找同學背或找老師背。
2、這雨后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你可以畫畫冰心老人這首詩歌中所講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畫畫上次在校園里,你和同學們雨后玩水的故事。
(點評:我喜歡我才選擇,既然是喜歡的選擇,自然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完成,那么學習的興趣、求知和積極性也就無須老師窮盡各種辦法來激發了。所以孩子們的思維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他們的作品如此出色,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總評:
這節課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落實自主。每次活動,老師基本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沒有出現少數“尖子生”壟斷課堂的現象。如“自讀質疑”后,教師設置了“角色互換”一個環節,讓學生當小老師,考考自己最佩服的同學、考考其他小組、也可以考考老師。這種新穎、民主、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他們再次讀課文時,一個個非常專注;小組討論時,為了篩選出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小組成員還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應考答題時,學生更是絞盡腦汁,積極應對。學生在這種深入的閱讀、思想的碰撞中,對課文的體驗更深了一層。同時,質疑問難的習慣、探根求源的意識、辨別正誤的能力也在這種探究中不斷生成。其次,學生動起來的時間非常充分。語文課堂最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品味語言、感悟形象,而讀是達到這個目的的“直通車”。為此,老師不惜花費時間。課堂上,老師基本上沒有提出多少問題,而所解決的問題基本上都來源于學生,解決于學生。學生發言很踴躍,不管是質疑,還是回答問題的思路都很廣。課堂上沒有出現思維“真空”(即學生不思維)和課堂“盲點”(即學生無事可做)。再次,這種動起來的層次也較深,它是一種思維的動,一種心靈火花的動。老師雖然沒有提太多的問題,沒有對課文進行剖析、解釋,但關鍵處的一兩句點撥,卻深深地撥動了學生的心弦,促進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
[《雨后》教學設計之一(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①:認識11個生字,學習、積累、運用學過的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在品讀中感悟小雨點的了不起之處。初步懂得要善于觀察,發現別人的長處,并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認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雨點的“了不起”。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歌曲《小雨沙沙》、卡片
學生:觀察下小雨時的情景。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課前交流
分別出示四個謎語(太陽、月亮、彩虹、小雨點),說游戲規則。
猜謎語。 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二、導入新課
板書課 同小雨點打招呼。
用富有童趣的導入創設情景。
三、學習課文
1、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放課文錄音
看大屏幕上美麗的畫面,認真聽錄音朗讀。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讓傾聽的意識進一步加強。
2、自讀課文,自主學習文中生字,自主解決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
(師巡回指導,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握筆姿勢、坐姿、讀姿等;師聽個別學生讀后,并用表情、動作等隨時對學生進行鼓勵。)
自讀課文,用鉛筆輕輕標注出生字,并多讀幾遍。思考:小雨點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邊讀邊思及其它良好的學習習慣。
3、檢查學生自主認字效果。 開火車認讀生字 指導學生認讀生字字,字。 認讀生字 寓教于游戲中,讓枯燥乏味的識字任務變為好玩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4、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中小雨點的情緒變化。
①出示問題:小雨點的心情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發生變化? ②反饋檢查。(適時板書)
①回答問題。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知課文,學會與人合作探究,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5、完成二、三段的學習(二段重點指導)
①指導學生看插圖
②指導學生畫、讀兩只青蛙的話
③指導學生多種形式讀、評。
①看插圖 ②用不同的線畫出兩只青蛙的話 ③指名試讀,評價④ 師范讀生評價 ⑤生小聲試讀 ⑥指名讀,師生評議
5.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一只青蛙的話,感悟小雨點的了不起之處。
① 培養學生觀察、感悟能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青蛙的細心和小雨點的了不起。
② 學會評價他人。
③ 學習朗讀方法。
6.學生自讀另一只青蛙的話。
對學生進行另一只青蛙話的朗讀指導。
①小聲讀,在需重讀的詞下面加著重號;
②指名試讀,生評價;
③指名試讀,師生評價。
初步培養學生遷移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學會評價
7.分角色讀兩只青蛙的對話。
指導朗讀,評價。 男、女生輪讀兩只青蛙的話。 男、女生輪讀兩只青蛙的話。
四、拓展延伸
①(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注意看、用心記、大膽夸
②(出示課件)課中操,隨小雨點一起唱《小雨沙沙》
③(出示課文《小雨沙沙》。)與學生一起朗誦表演課文內容。
①看圖片、談看法,用自己的話夸小雨點 ;
②唱《小雨沙沙》;
③與老師一起朗誦表演課文內容。
適時調整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想像空間,讓學生學用結合,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課文內容。 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滲透大課堂語文觀。
六、作業超市
(讀讀背背、寫寫畫畫、唱唱玩玩、查查找找)
(出示作業超市的內容) 看要求,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去做。
[《小雨點》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內容:
這是一首描寫雨后兒童嬉戲玩耍的詩歌,意境優美,基調歡快,比較適合朗誦和訓練說話。詩歌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玩水時“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后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后玩耍時的快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完成能讀、會讀和讀好的過程。
2、認識課文中的部分生字,體會夏天雨后游玩嬉戲的歡快心情。
3、鼓勵同學們由熟練朗誦到試著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重點。
2、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讀出愉悅的心情是難點。
設計思路:
以讀為本貫穿全課。在讀上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說話訓練、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環環緊扣、層層遞進,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教學準備:
卡片、錄音機、兒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帶
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導入階段(啟發思維,喚起學生生活體驗)
1、師: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最聰明,看看誰能借助拼音把這幾個詞語度的又快又準!
(展示詞語:雨后廣場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誰能給大家講講呢?(師及時點撥,隨時鼓勵)
3、看了這幾個詞,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說給大家聽聽吧!(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先打開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這樣的導入設計,既認識了生字,理解了“糟糕”這個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引起學生閱讀興趣,順利引入課題,可謂“一石多鳥”。
師:大家都曾有過玩水的快樂,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歡快情景寫成了一首詩,說不定,詩中還有我們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讀一讀呀?(板書:5 雨后)
第二階段:朗讀階段。
一、攻克第一關:正確朗讀。
1、聽讀,初步感知。
2、領讀。
3、自己讀(學習方法:不認識的字圈起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4、讀給大家聽,喜歡哪節讀哪節(師生互動評價,標準是是否準確,有無掉加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非常高,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們會獨立解決,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
二、攻克第二關:流利朗讀。
師:喜歡這首兒歌嗎?說說為什么喜歡。(自由說,注意強調說完整)
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會更喜歡了。
1、合作讀,互相讀讀比比(標準是是否熟練,聲音是否大)。
2、比賽讀,請人代替老師和大家比賽讀。
3、師生接龍讀。
[設計意圖]讀的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爭著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朗讀,合作朗讀的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又達到了人人參與的目的。
三、攻克第三關:有感情朗讀。
師:咱們一起讀了,老師真快樂,大家快樂嗎?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聽歌里的小朋友快樂嗎?(播放兒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樂!請大家認真讀一讀詩歌的第一小節,看看大雨過后,廣場上玩水的小朋友快樂嗎?
1、哪一句看出來了?(發散思維,積累語言,指導說話“快樂得還像……一樣”。)
2、大家說得真好,他們的確很快樂,自己試試看誰能把他們快樂的心情讀出來。
3、自己試讀。
4、組內讀,讀得好的別的小朋友可以給他加上動作演一演。
5、請小組表演讀,好的給配上音樂。(樂曲未完,大家閉眼聽,腦子里過電影別的小朋友會怎樣玩水,說一說)
[設計意圖]聽兒歌是為了讓同學們體會小朋友盡情玩耍的快樂心情,為下面的有感情朗讀奠定了感情基調,又趁機讓學生放松身心,起到了休息的作用。而學生的表演則把課文的情景生動地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給讀得好的同學配音樂,既提高學生興趣又渲染氣氛,最后達到曲終意未盡的效果,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開發。
第三階段:課外拓展階段。
布置個性化作業(任選一題):
1、背一背:把你喜歡的小節背給同學或父母聽。
2、畫一畫:把小朋友雨后玩水的情景畫成一幅畫和同學們交流。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體,在這里布置了兩個個性化作業任學生選擇,也是“尊重學生個性”的具體體現。
[《雨后》教學設計之三(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內容:
這是一首描寫雨后兒童嬉戲玩耍的詩歌。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后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后玩耍時的快樂。
教學要求:
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完成能讀、會讀和讀好的過程。掌握要認的生字和課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體會夏天雨后游玩嬉戲的歡快心情。鼓勵同學們讀而優則背,試著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要認的生字是重點。
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讀出愉悅的心情是難點。
教學構想:
不必細細思量,就是以讀為本。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識字、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層層遞進,引人入勝,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教學準備:錄像、實物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引子
出示錄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
屏幕出現幾個詞語:雨后廣場糟糕……糟糕!
學生活動:根據提示的詞語,想象一段夏天里發生的故事。
[設計意圖]先打開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
二、課題。
中國著名的作家冰心奶奶寫了一首有趣的詩歌《雨后》。
三、朗讀第一關:正確朗讀
1、學生活動:自由朗讀兒歌,自學不認識的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
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和其他采取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啟示,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更適合自己。
2、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給大家講講吧!
[操作方式]找同學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講給大家聽,教師相機點撥,有重點地指導幾個比較難認的字。
3、勇闖朗讀第一關,朗讀要求:正確
學生活動:自由參賽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讀的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為單位參賽朗讀,自由的朗讀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
[操作方式]學生互評時的標準圍繞“準確”展開:讀音是否準確,有無丟字落字。
四、朗讀第二關:流利朗讀
1、喜歡讀這首兒歌嗎?為什么喜歡呀?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更喜歡了。
再闖第二關,朗讀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兒歌,學生跟著讀,老師也跟著讀。
[操作方式]一節一節的出現,如果一遍讀的不熟練,就再讀一遍,第二遍要求大聲朗讀。
五、朗讀第三關:有感情朗讀
1、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一段兒歌。
其他同學評價老師的朗讀。
2、闖入第三關,朗讀要求:有感情朗讀。
學生活動:每小組選取其中的一段兒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動有趣。小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學就朗讀哪一段。
[設計意圖]學生的表演把課文的情景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關:背誦
1、剛才那么精彩的朗讀,讓許多同學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誦兒歌,相信你們一定表現的更棒!試試看吧!
學生活動:背誦兒歌,老師和學生一起試著背誦兒歌,互相鼓勵。
七、實踐作業: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呢?
回家后有聲有色的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許他們會有一些讓你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雨后》教學設計之二(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五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本課的訓練點,通過讀讀、演演、議議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充分學習,自主探究,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包含的意蘊,激活學生言語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比鮮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閉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理解“神氣”等詞語的意思。
3繃私飪撾哪諶藎知道小剛臉紅的原因,初步懂得當小干部是為同學服務的道理。
4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小剛臉紅的原因。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卡片,課文插圖,課后第2題句子的投影片。
學生:生字卡片,觀察、了解身邊的同學是怎樣當值日生的。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設計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1蓖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16課《值日生》,板書課題,指導書寫“值”。
2倍亮絲翁猓你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課文講了誰當值日生?是怎么當的?當得好不好?也可以說說自己當值日生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蓖桌互相用生字卡檢查預習生字的情況。
2鼻朐は叭險嫻耐學當小老師教讀生字。
3庇蒙字卡片檢查全班認讀生字的情況。(齊讀、分組賽讀、開火車讀)
4苯渙骷親值姆椒ā
5狽治鱟中巍⒅傅際樾礎
重點指導寫好“司”,整個字形不要寫得太長,“口”要寫扁一點。
三、合作探究,感悟體會
1蹦讀全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斃「蘸土崍岬敝等丈時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表現呢?請同學們分組學習課文,自己去尋找答案。
3苯淌μ峁┭習建議:
可以讀一讀課文,勾畫出小剛和玲玲當值日生不同表現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可以演一演小剛和玲玲當值日生的不同表現,說說自己的感受。
可以議一議小剛和玲玲當值日生的不同表現,說說產生不同表現的原因。
4毖生自由分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
5比班交流。相機理解“神氣”,聯系課文上下文找出體現小剛神氣的句子,通過表演、換詞等方式理解“神氣”的意思,并指導用“神氣”進行說話練習。
6背鍪究魏蟮詼題的句子,指導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這四句話表達的意思一句比一句程度更深。
小剛挺著胸,昂著頭,可神氣了!
小剛挺著胸,昂著頭,真神氣!
小剛挺著胸,昂著頭,十分神氣!
小剛挺著胸,昂著頭,神氣得很!
7碧致郟盒「盞牧澄什么紅了?你覺得誰的值日生當得好?
8鋇降字等丈要干些什么呢?齊讀第一段。
9蓖卣梗呵肽憧淇淞崍帷d閬攵孕「賬檔閌裁矗啃「仗了大家的話會怎么想、怎么做?
四、聯系實際,升華思想
1蹦忝瞧絞筆竊趺吹敝等丈的?夸夸咱們班上當值日生認真負責的同學。
2比綣你再次當值日生會怎么做?
五、作業超市,實現拓展(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一題完成)
1背寫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2庇謾吧衿”寫句子。
3卑芽撾牡墓適陸哺家人聽。
4斃編故事“過了不久,又輪到小剛當值日生了……”
附:板書設計
當值日生(為同學服務) 小剛 玲玲 神氣記名字 認真 掃 走
[《值日生》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比鮮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學習積累和運用詞語。
2狽紙巧朗讀課文。
3倍得做事情只有從小事做起,才會有所收獲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課件或插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采蘑菇》。(演示課件或掛插圖,范讀故事)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中,故事里的漢字娃娃正等著我們到他們家去做客,我們先來認識認識他們。
二、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1毖生借助拼音讀準本課生字字音。
2毖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是大聲朗讀,可以是輕聲速讀,可以是默讀,一邊讀一邊在文中畫出要求學會的生詞。
3蓖桌互相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
4苯淌τ每火車的形式檢查全班認讀生字的情況。
三、寫字教學
1弊約汗鄄歟嘗試書寫本課要求會寫的8個字。
2比班反饋,師生共同點撥。
3卑炎約合胄吹淖衷儺匆恍礎!
四、讀課文,質疑問難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和弄不明白的問題,提出解決。
五、細讀,了解課文大意
1毖生嘗試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奔觳樽匝情況,指名讀。要求:不加字,不減字,不回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笨賜跡說說圖畫內容,了解故事大意。
六、品讀,感悟課文內涵
1狽紙巧朗讀課文,重點讀好灰兔和白兔說的話。方式: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2笨偽揪綾硌蕁r匝葜讀,在表演中理解“不屑”、“盼望”兩詞的意思,體會灰兔的心理活動,在表演中繼續理解白兔說的話:“只因你放棄了那不起眼的一兩朵蘑菇,最終便失去了滿滿一籃子蘑菇!”
七、思考、拓展延伸
1苯艨劭魏蟮諞惶獾畝小題問:灰兔以后會怎么做?讓小朋友創編故事。可用畫畫、文字、圖文結合等表示,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續編故事,續畫插圖,激勵創新。
教師啟迪:白兔把蘑菇分了一半給灰兔,說:“只因你放棄了那不起眼的一朵蘑菇,最終便失去了滿滿一籃子蘑菇!”灰兔聽了白兔的話,它以后會怎么做?請小朋友們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續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灰兔聽了白兔的話,它很后悔……”
方法: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和交流。
2蓖瓿煽魏蟮詼題,搜集積累優美詞語。
附:板書設計
19 采蘑菇
灰兔 太小太少 空 哭了
白兔 不論大小 滿 教育
↓ (從小事做起,才有收獲)
[《采蘑菇》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七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5個,會寫8個。
2、通過朗讀初步認識俗語,初步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在朗讀中感受漢語的音韻之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能主動吸收民族優秀文化的營養。
學習重點: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書寫生字第二課時進行)
學習難點:讓學生初步認識俗語這種語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講述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在我們民間有一種語言非常有意思,比如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心齊,泰山移”等,我們把這種語句稱為俗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起來學習識字二的第一課《俗語》。板書課題:俗語(生齊讀)
師:俗語就是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簡練而形象化的定型語句,大多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應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愿望。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一)師生活動
(錄音范讀)學生認真聽,心里跟著默讀。
(過渡:剛才老師給大家講了什么是俗語,下面我們就去看看課文中有哪些俗語。我們一起來聽錄音范讀一遍,大家要認真仔細地聽,心里跟著默讀。)
(二)學生活動
1、自由讀課文。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聽錄音朗讀了課文,下面老師要求大家也來讀讀課文,不過,老師可有要求告訴大家喲。)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1)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對照生字表,勾出生字和生詞并朗讀。(2)然后同桌交流學習生字。(從組詞,說話,怎樣記住它等方面去進行)
2、自主學習生字
(三)師生共同學習生字
1、反饋生字學習情況
(過渡:剛才老師叫大家相互學習了生字,讀了課文,下面老師就來看看大家的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小朋友們看仔細了,老師用紅色表示的就是生字,通過剛才的自學、相互學習,請小朋友們用拼音把生字的音節拼出來。注意要讀準哦。)
2、生字:小老師教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
3、練習說話。
三、細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才我們一同來學習了生字,下面我們就去課文中初步感受一下俗語所講的道理吧。)
(課件出示)1、生讀課文,讀句子。
2、說說自已讀懂了些什么。
3、抽生說。師相機指導。
4、實踐活動,初步理解句意。
(用學生自已準備的小棒理解“一根筷子易被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讓生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大。)(過渡:小朋友們把你們的小棒拿出來,先折斷一根小棒,再把十根合在一起折一折,看看你發現什么了。)
5、師小結:這幾句俗語的意思都是講的團結的力量大。
6、拓展: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證明團結的力量大呢?(生自由的說一說)(拔河、勞動等)
四、自主實踐,知識遷移
課后收集你感興趣的俗語,看看自已能記住多少。
板書設計:
人多 泰山移
眾人 火焰高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團結力量大
筷子 抱成團
槳齊 開大船
[《俗語》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八
設計理念
以創新精神為理念,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中心,以生為本,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合作、自主探究中識字、解詞、悟句,從而感悟祖國文字的優美和人民智慧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庇米約合不兜姆絞餃鮮侗究15個生字,會寫10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崩識量撾模背誦課文。初步認識俗語,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痹誒識林懈惺芎鶴值囊粼現美,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能主動吸收民族優秀的文化營養。
教學重點
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字。
教學難點
讓學生初步認識俗語這種語言形式,感悟它所講述的道理,牢記這幾條俗語,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詞卡、錄音機、磁帶《眾人劃槳開大船》。
學生:11根小棒、生字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課件展示:孫悟空在花果山的畫面。
師:孩子們,快看!齊天大圣孫悟空來了,他要帶我們去游覽美麗的花果山,可每個景區都設了關卡的,過了關才能進去。孩子們,還去嗎?(去)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成功的!板書:“人心齊,泰山移。”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笨渭展示:花果山大門“我會認”。
師:瞧,第一關到了。孩子們,開始我們的闖關行動吧!
請打開課本93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遇到帶紅色小帽的字多讀兩遍。
2彼愿意讀讀課文?其余孩子認真聽他是否做到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評議)。誰來和他比一比?
3倍戀謎姘簦×調皮的小猴子也被吸引來了。瞧!(課件:15個小猴,身上寫著本課生字)你認識嗎?認識哪個就叫哪個的名字,還不認識的請小老師教一教。
4蹦貿鏨字卡,同桌伙伴互相考考,不認識的,互相幫幫,看誰記得牢。
5庇每火車讀,分組讀,齊讀的形式認讀生字卡。
6痹詿蠹移胄男力之下,這么多生字,全被攻下了。可哪些音難讀?哪些字難記?請與同桌交流,看看同伴的想法是否與你相同。
7北紉槐饒母齪⒆幼钅芨桑耗苡謾啊痢糧嫠呶搖痢磷忠艋蜃中穩菀狀懟鋇木涫較虼蠹宜鄧擔提個醒。
8苯渙魘蹲志驗:孩子們真能干,不但看得仔細,聽得認真,還說得這么清楚,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識字方法。
(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比一比、換一換、編兒歌、形象記憶等識字方法)
9閉餉春玫氖蹲址椒ǎ讓一向自以為聰明絕頂的齊天大圣都自嘆不如!唉,真是“人心齊,泰山移”。大圣也只好把花果山的大門打開了。
(1)讀詞(課件出示:滿山的果樹,果樹上有生詞)這是花果山的果園,想摘果子的孩子聽好了,請拉著你的小伙伴一同來摘。讀得好的獎勵帶有生字的蘋果。再讓他們當小老師教讀,師貼蘋果詞。(齊認讀)
(2)理解詞--說話。
為了獎勵大家,請欣賞幾幅優美的畫面,但老師有個要求:邊看邊想,用畫面上的詞來說一句話。
出示課件:
①泰山風景--泰山。 ②柴塊燃燒的熊熊火焰--拾柴、火焰。
③諸葛亮(伴以人物介紹)--諸葛亮。 ④小棒折斷--折斷。
⑤小船在藍色汪洋大海里航行--竹篙、劃槳。
三、再讀課文,理解俗語
恭喜孩子們,你們闖過了第一關,繼續往前行吧!
1笨渭出示:美麗的花園,園門上“我會讀,我會背”。
展示課文內容。
2鄙自由練習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又流利。
3蹦閬不賭木淥子錚肯榷烈歡粒再說說為什么喜歡。
相機引導理解:“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
讓學生用準備的學具小棒做實驗。
4苯姨猓漢⒆用牽從剛才的讀中,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短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自主發現,教師歸納,像這種通俗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蘊含一定道理的語句就叫俗語。板書課題:俗語。
5備詹藕⒆用撬檔攪宋頤墻裉燜學的俗語都講的是“團結力量大”,那在我們生活中,哪些事情體現了團結力量大?學生自由暢談課前搜集的資料。
6蹦信生小組比賽讀,對讀。
7筆宰瘧乘校菏μ崾久烤淥子锏牡諞桓齟剩生接背。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闖過了第二關,你們可以盡情地觀賞五彩的鮮花。
1笨渭出示:花園里群花爭艷的美景。圖標“我會寫”。
2毖生認讀10朵鮮花上要求書寫的生字。
3卑唇峁怪匭賂生字排隊。
左右結構:劃、折、拾、頂、移、斷、船。
上下結構:柴、齊。
品字形結構:眾。
4蹦母鱟腫钅研矗肯肟醋爬鮮π匆恍綽穡渴ψ緞瓷字,學生書空。
重點:眾、柴、斷。(注意“斷”的筆順)
5毖生自主描紅書寫。
6閉故狙生作業,評一評。
五、自主實踐,知識拓展
1彼锎笫プd忝譴徹鼗竦萌勝,請你們欣賞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叫《眾人劃槳開大船》,歌中有我們今天學的俗 語,會唱的孩子可以跟著唱,不會的請拍起你的手。
2笨渭出示其他俗語,學生讀一讀。
3毖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俗語(也可單獨列為一節活動課)。
[《俗語》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九
教養目標:
1、理解詩意,能說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2、能感情朗誦,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育目標:
1、感受詩人的情感,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2、感受詩人對偉母愛的歌頌,陶冶純潔高尚的情感。
發展目標:
1、通過學習,提高學習古詩的能力,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想象能力和聽說的能力。
重點:學習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通過讀懂詩句,體會作者對母愛的頌揚,并結合生活實際談母愛。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情導入
1、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以它的意境深遠、含義深刻、瑯瑯上口的獨特藝術魅力迎得了人們喜愛。無數才情橫溢的文人詩客更是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創造出無名篇,更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誰能背背你喜歡的詩篇呢?
2、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詩篇或片段。
二、回顧學法
1、學習古詩前,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學習的方法。
2、出示學法:
(1)一拆:把詩句拆成一個個獨立的詞。
(2)二釋:采用換詞、擴詞的方法來解拆出的詞語
(3)三理:有些詩句因壓韻、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裝句式,因此翻譯時要適當調換詞序、句序。
(4)補連:由于古詩語言有凝練和跳躍性大的特點,翻譯時在詩句的詞與詞或句與句之間適當增加一些成分,使詩句的意思連貫起來。
3、小結:我們欣賞詩的語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須學會運用這四種自學方法來讀通、讀懂古詩。
三、新授
1、知詩人,解詩題。
(1) 齊讀詩題。
(2) 根據預習的情況對古詩質疑。
介紹時代背景: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3) 范讀詩文。
(4) 學生練讀,粗知大意。
2、解字詞,悟詩意。
(1) 回憶學習方法。(拆、釋、理、補連)
(2) 自學一~四行詩句。
a 學生用“拆、釋、理、補連”的方法進行自學。
b 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c 質疑。
(3) 反復誦讀加深理解,并在讀的過程中在腦海里想象畫面。
(4) 感情誦讀,小組讀、賽讀、評讀。
(5) 遷移學法,自學五、六行詩句。
a 小組交流自學。
b 學生匯報。
理解兩行詩句的含義,再說說抓住哪些關鍵詞來理解?
c 此時,你的腦海中會呈現出母親關愛你們的一幕幕嗎?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讀五、六行詩句。(賽讀、評度、小組讀)
3、連句意、明詩意。
(1) 邊誦讀,邊把詩句意思串聯起來。
(2)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詩意。
4、想詩境、悟詩情。
反復吟誦,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
5、誦詩文、入意境。
6、感情背誦。
三、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板書:
游子吟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教學設計之一(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十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全詩以淺近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后孩童戲水的嬉鬧情景,勾畫出孩子們活潑、俏皮的形象,極富童趣。怎樣使學生進入情境,體會詩中兒童特有的心理,進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是這篇課文教學要解決的任務和目標,我打算用以讀為本,層層推進的方式實施這節課的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喚起生活經驗
1、上課一開始,多媒體展示雷雨前后的場面,并配有刮風、下雨、打雷的聲音。
2、教師問:“夏天,一場雷雨過后,你最喜歡干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
3、教師繪聲繪色地描述:“夏天,一場雷雨過后,空氣特別清新,一條彩虹掛在天空。池塘里水滿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鏡子,碧綠的荷葉上晶瑩的水珠滾來滾去。青蛙在大聲地唱歌,蜘蛛在樹杈上忙著織網。家家戶戶打開門窗,大人們盡情地呼吸著新鮮空氣,孩子們一溜煙地跑出家門,盡情地玩耍起來。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見了,覺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們玩耍的情景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雨后》。”
教師板示課題。
4、誰有興趣來讀一讀課題?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指名讀,齊讀。
5、想知道詩里寫了些什么嗎?那就趕快去讀一讀吧!
(這樣的情境創設,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營造樂讀氛圍,激發自主閱讀
1、樂讀的第一步: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幾分鐘時間,請你們借助漢語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一遍可以,兩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來多讀幾遍,還要把句子讀通順。不會的可以請教同學、老師。哪個小朋友讀得特別好,等一會兒請他當小老師領大家讀。
(教師在學生自讀的過程中,在教室里巡視,發現讀得好的可以摸一下他的頭,以示鼓勵。發現錯的隨時糾正,對求助的熱情幫助。)
(2)檢查自讀情況。
出示:樹梢、赤腳、使勁、濺、糟糕、興奮、發射、短粗
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男女生比讀、打亂次序開火車讀。
(讀中隨時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始終保持朗讀的興趣和熱情。)
2、樂讀的第二步:
(1)小朋友,生字新詞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分節讀課文,你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坐著讀可以,站著讀也行。
(等學生讀完后,老師可相機評價:“你讀得真棒”“讀得真有興趣,你們能讀得這么有趣嗎?”“讀得不錯,再練一練,肯定能讀得更好”等鼓勵的話語,不斷激勵他們朝著新的目標努力,使他們相信自己“我能讀得更好”,“我一定能學得更好”。)
(2)小朋友,敢和別人比賽讀課文嗎?趕快去找對手比一比吧!看誰最厲害?”
(讓小朋友自己找對手比賽讀,樂讀的情緒會更大。)
3、談談總體感受:小朋友,讀了這么多遍,你有什么話想和大家說說?
(由于這篇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很接近,而且又富有童趣,讓學生先談談自讀后產生的感受,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親近感,更有利于教學的深入展開。)
三、運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過渡:小朋友都說得這么帶勁,一定很向往,那就讓我們一起到雨后的廣場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1、學生自由讀第一小節。
2、說說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學生的生活情感被激活后,一定會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爭先恐后地描述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快樂情景。)
3、如果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么玩呢?
(這樣的設計,把學生帶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訴說起自己和小伙伴玩水的種種趣事,感受體驗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4、剛才,你們玩得那么開心,說得那么起勁,現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達出你們的快樂嗎?請你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想讀幾遍就幾遍,看誰讀得最快樂。
學生可以輕聲讀,也可大聲讀,可一個人單獨讀,也可以同桌合讀,還可跑下座位找好朋友一起讀,反正方式不拘。最后指名讀,并讓其他同學評議一番,說說理由。
(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感受會越來越深刻,情緒會越來越投入,讀得也會越來越好。)
四、通過表演,體驗生成快樂。
1、學生自由讀第二節。
2、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這節內容我想讓小朋友來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一定得把這節內容讀熟,而且還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們再好好讀幾遍課文,好嗎?
(這樣設計,就把孩子的讀書熱情調動起來,學生會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4、誰愿意來演一演?
(1)一男一女兩個學生表演。
(2)學生評議:你覺得他們哪兒演得最有趣?
(3)學生在小組內再演一演。
(這樣通過表演就把內化的語言以及生成的情感通過學生自己的有聲語言以及體態語言表達出來。在身臨其境中,讓學生與詩中的人物對話,產生情感體驗的共鳴。)
5、你們能把這種有趣讀出來嗎?可以自由讀,也可以找好朋友比賽讀。教師相機出示插圖,評價:“讀得真不錯,把這圖上的有趣情景都讀出來了。”
6、教師采訪表演的孩子:“你滑了一跤,覺得怎樣?心里怎么想?”
(這一教學步驟的設計目的是,先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調動起來,看看學生有沒有和書中這位小男孩相類似的情感和心理活動。這樣,就為下面理解小哥哥的內心作了必要的鋪墊。)
7、我們再來看看書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
8、學生采取多種方式讀第三節。
9、誰愿意來演一演?
10、老師覺得很奇怪,滑了一跤的男孩子,一邊嘴里說著糟糕,糟糕,一邊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這是為什么呢?
11、學生自由說說。
12、下面我們再來讀這一段,你能在讀時,把語氣讀得更像,表情更逼真嗎?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再相機評議:“讀得不錯,我已經看見你臉上有點興奮與驕傲了。”“讀得真棒,越來越像那個男孩了。”老師的不斷鼓勵,會使學生越讀越有勁,越讀越精彩。)
13、回歸整體,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至第三節內容。
五、學習生字詞
1、出示四張胖乎乎的小手卡片,上面寫有“梢、赤、勁、妹”四個字,問學生:“你認識了幾個?又是怎么記住它們的?”
(這樣放手讓學生自己識記生字,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力。)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讓學生教學生,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更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他們主動識寫生字的能力。)
3、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寫。
課外作業:
1、讓學生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交流。
2、讓學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兒歌,在班上舉行兒歌朗誦會。
[《雨后》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十一
設計理念
本設計意在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通過讀讀、想想、猜猜、聯系生活實際等形式多樣的方法識字、學詞,引導學生體驗、感悟語言文字,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背醪餃鮮抖粵這種文學形式,誦讀對聯,積累詞語,豐富語言。
2痹謁卸煉粵中認識13個生字;會正確、規范書寫10個生字。
3痹謔蹲中醋止程中,進一步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通過書寫表達漢字的形體美。
教學重點
讀文識字,會認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對聯所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
老師:在黑板張貼一副完整的對聯,課件一套,紅紙,黑色彩色筆若干。
學生:課前搜集對聯。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鼻胙生觀看課件,感受過春節的熱鬧氣氛。
2碧富敖沂究翁狻
孩子們,過年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對聯(教師指向張貼在黑板上的對聯),學生齊讀課題。
3幣孕蝸蟮畝粵入手,初識對聯。
(1)抽學生讀:“春回大地,春風吹出千山綠,春雨灑來萬家新”。讀了對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2)教師講解,指導學生認識對聯。(師:每逢過年,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張貼用紅紙書寫的對聯,一副完整的對聯包括橫聯、上聯、下聯,別看簡簡單單的對聯,它包含的內容可豐富了。)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苯柚漢語拼音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
2蓖桌互讀互評。
3奔觳槭蹲幀⒀т是榭觥
(1)將生字放在五顏六色的氣球中逐一讓學生認識。
“聯”、“六畜”、“財”、“茂盛”、“風調雨順”,指導學生讀準這些字的字音。
“爆”、“財”: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擴詞。(當學生說到“爆炸”時,老師相機教育學生注意安全,遠離爆炸,滲透安全教育。)
“稻米”、“六畜”,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猜猜進行理解:“稻米”還可以叫什么?“六畜”指農民伯伯飼養的六種牲口,請孩子們猜一猜有哪些。(通過這一形式的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驟然高漲,輕松理解了難點詞的意思)
“茂盛”:結合窗外的那棵高大的黃桷樹進行說話練習。
(2)詞語(四字詞、三字詞教學)。
過渡:對聯中還有一些特殊的詞語,藏在燈籠里,孩子們,想和它們交朋友嗎?(將四字詞、三字詞分別放入燈籠 里讓學生認讀,在讀中體會含義)
“爆竹聲聲”、“梅花點點”,讀了這兩個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看看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過年的熱鬧場面,聽到了鞭炮噼噼啪啪的聲音,看到了朵朵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展示它的美麗,散發著它的芳香)
“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這組詞語是農民伯伯給我們送來的,在讀中體會農民伯伯給我們送來了什么?(豐收的糧食、肥壯的牛羊)
“生意興隆”、“財源茂盛”,讀好了這些詞語,你想把它們送給誰?(生:我想把它們送給做生意的人,祝他們生意紅紅火火)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邊讀邊體會,你感受到了什么?(對學生的理解加以鼓勵,教師不作具體講解)
“三字詞”教學,在朗讀中記憶、積累。
三、朗讀指導
過渡:學好了生字詞,下面老師把它們送回到對聯的家中,老師相信你們會把對聯讀得更好。
1迸淅擲識痢
(配上喜慶吉祥的音樂,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讀文氛圍,學生很容易入情入景地讀好對聯)
(1)配樂自由讀。
(2)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對聯進行朗讀,并讀給小伙伴聽聽,小伙伴讀得好的,給他畫上一面小紅旗進行獎勵。
(3)抽學生讀、評讀、賽讀。
(4)男女生以對對子的方式朗讀對聯。
2卑唇謐嗬識痢
過渡:讀好了對聯,請孩子們仔細觀察一下對聯有什么特點。
(1)學生匯報:兩兩相對,每句字數相等,根據前面的詞語教學,學生很容易觀察出對聯中都藏有四個字的詞語 和三個字的詞語。
(2)教師相機點擊課件,將對聯分成“×××× /×××”的節奏指導朗讀。(師:我們讀對聯時,不僅要有感情地朗讀,還應像古詩那樣,讀出對聯的節奏,讀出韻味)
(3)教師引讀,學生再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積累詞句。
3庇蝸--對對聯。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書中的對聯與黑板張貼的對聯有什么不同。(缺少橫聯)教師相機出示四句橫聯(辭舊迎新、欣欣向榮、恭喜發財、普天同慶),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將橫聯添加在課文中的對聯上。
(2)學生匯報并簡單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對對聯。
四、拓展交流
1毖生交流在課前搜集的對聯。
2苯淌τ鍪舅鴨的對聯讓學生朗讀,進行拓展遷移。
五、書寫指導
過渡:孩子們,讀了那么多對聯,又增長了不少知識,那你們想把這些對聯送到紅紙上去嗎?但對聯中有兩個調皮 的漢字娃娃,想讓你們把它倆寫得漂漂亮亮的,它們才愿意回去,教師相機出示生字“順”和“盛”。
1敝傅佳生認真觀察,寫好這兩個字應該注意什么?(教師將生字的重點筆畫用不同的顏色填寫,利于學生觀察)
2苯淌ψ緞矗在書寫過程中強調這兩個字間架結構的擺放應緊湊,這樣寫出來的字才美觀。
3毖生獨立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蓖ü寫生字過渡到書寫對聯(將課前準備的紅紙、黑色筆分發到各小組,小組合作書寫一副完整的對聯,包括 橫聯,學生可以寫書上的對聯,也可以寫在課外搜集的對聯)。
附:板書設計
對聯
春回大地
春風吹出千山綠
順
盛春雨灑來萬家新
[《對聯》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十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實物--葫蘆,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么?葫蘆可以作中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蘆掛些怕盯鄰居治奇怪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分。
掛:第六筆是橫,不是豎,兩個“土”字上下排著。
些:上下結構,上面的筆順是:豎橫豎提撇豎彎鉤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理解詞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賽過: 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掛: 本課是結(ji5)的意思。
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作物的害蟲。俗稱:膩蟲。
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7 我要的是葫蘆
蘆 盯 掛 怪 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讓學生結合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教師出示課文內容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讀課文,圖文對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圖的內容。與同桌練習說一說。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
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讀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我要的是葫蘆。”要讀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么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呢?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業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附: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 │
↓ ↓
長蟲───────→落了
│ │
↓ ↓
長蟲───────→落了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參加討論,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參加討論,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
2、打開書,按照田字格規范書寫漢字,教師檢查,及時進行板演。
3、填空,再讀一讀。
的小花()的蚜蟲
()的葫蘆藤()的小葫蘆
讓學生先自己練習填寫,然后再訂正,最后讀一讀。
()的小花雪白美麗可愛紅艷艷
()的蚜蟲害人討厭可氣
()的葫蘆藤細長美麗綠色
()的小葫蘆可愛綠色
二、朗讀練習。
1、讀句子: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怕。
2、比較每組句子有什么不同?與同桌討論,而后進行交流。這兩組句子在表達上,意思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每組中的第一句是反問句,第二句是陳述句,第一句所表達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強烈些。
3、練習讀一讀。
4、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5、想一想通過讀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發散思維練習。
請學生給這篇寓言故事續加結尾。
1、自己先練習。
2、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由各小組選出優勝者參與班級展示。
3、進行展示。
四、教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
1、讀書
2、預習下一課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復習回顧方法
1、首先我們來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古詩《泊船瓜洲》,背誦并口述詩義。
2、我們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學習這首古詩的?
(我們是按照解詩題→知詩人→明詩義→悟詩情這樣的順序來學習的)
3、(小結):今天我們仍然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學習一首我們非常熟悉的古詩《游子吟》,同時我們還要欣賞一首非常有名的描寫母愛的詩篇,同時進行即興創作。
二、教學《游子吟》
1、整首詩,自由練讀,自悟情感,并指名讀,使學生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感受。
2、小組學這首詩。
3、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工具書,課文注釋及所查資料,按照解詩題→知詩人→明詩義→悟詩情的順序學習本首詩,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交流討論。
(1)解詩題:
吟:就是吟誦,吟詠的意思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教師補充并出示課件:吟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我們還學過相關題材的詩,有:《暮江吟》《石灰吟》等詩。
(學生匯報)游子吟:就是出門遠行的人的吟誦、吟詠。
(2)知詩人:學習根據所查資料介紹孟郊
孟郊(751-814) 字東野,唐代詩人.曾任溧陽縣尉、協律郎。一生窮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合污。孟郊的詩多是傾訴窮愁孤苦之作。
教師補充: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長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窮困潦倒的人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也是最值得回憶的,因此了解作者的生世對理解本詩有一定的幫助。
(3)明詩義:
慈母手中拿著針線,正給準備外出的兒子縫制衣服.母親擔心兒子走后遲遲回不來,就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使它更結實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4)悟詩情:配樂吟詠古詩,聽flash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學生感悟詩情。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再次吟詠本詩。
(5):我欣賞:
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收集了許多古今中外吟詠母愛的詩歌,接下來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課件出示這些詩歌,包括《獻給母親的詩》《母愛,震撼人心》《致母親》《母愛》《懷念您》等詩)指名同學朗誦,比較《游子吟》與這些詩歌在表達手法上的不同之處:
①《游子吟》這首詩語言非常精煉,讀來上口、容易背會
②《游子吟》抓住了母親給游子縫衣這個細節,從這一細節中流露出母親與游子之間那份純真的感情。
③這首詩不像其它的現代詩歌那樣;不斷的抒發感情,而只以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道出了母愛的無法回報。
背一背古詩:
(6)我創作:(播放《懂你》的flash音樂,同學們看著課本的插圖寫下自己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可選用古體詩的形式,也可以用現代詩的形式進行創作。
三、課后延伸:
1、背誦古詩與詩義。
2、完成課中沒有完成的詩歌創作。
3、為母親做一件事,感謝母親。
四、設計意圖:
本課的設計積極倡導“自由、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一種“閱讀、感悟、創作”的自主學習氛圍,采用比較,欣賞的方式,得出詩歌寫作手法上的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欣賞中比較,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和詩歌鑒賞的能力,選用同學們自己搜集的詩歌,讓學生看到了自己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就感。音樂可以激發靈感,在感人的音樂中更有利于學生感悟詩情并根據自己的體驗進行創作,進一步升華那份樸素的人性美,震撼人心的愛--母愛。
那么學習古詩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講就不單單是理解背誦,而且是一種研讀,在研讀的過程中繼承傳統文化,在繼承的過程中創新。
[《游子吟》教學設計之三(西師版二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 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我們來一起繼續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見過葫蘆了。大家回憶一下,葫蘆是什么樣的?
指名答。指名上來板畫葫蘆
2、組織教學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可愛的小葫蘆,(展示)可不可愛?要獎給最優秀的組和表現最出色的小朋友。
3、回顧
師: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課文說了些什么。(觀看課件根據四幅插圖講內容)
提出要求:觀察葫蘆是什么樣子的是怎樣慢慢長出來的。哪一段描寫了?
(二)學習理解課文,朗讀指導。
2崩識晾斫獾諞歡巍
(1)指名朗讀第一段。
他種的葫蘆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找出書中哪段描寫了葫蘆長出來的樣子的?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理解“長滿了”和“掛”。板書:葉子(長滿)
師: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心情會怎樣?(用喜愛的語氣讀)
板書:葫蘆(可愛)
分男女生朗讀該段。
(2)可愛的小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崩識晾斫庾詈笠歡巍
(1) 種葫蘆的人得到葫蘆了嗎?從哪一段可以看出來?
齊讀最后一段,質疑。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一自然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第二句講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種葫蘆的人沒有收到葫蘆。
生:我從“一個一個都落了”這句話中知道了那幾個小葫蘆不是同時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板書:長蟲-----落了
4斃∽楹獻骼斫獾詼、三段。
(1) 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找課文里的語句讀一讀。
(2) 朗讀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么不同,體會每組的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
反問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鄰居此刻的心情怎樣?應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種葫蘆的人著急嗎?應用什么語氣讀?
學生自由組合并表演。
師:你們覺得他們倆誰說得有道理?
學生討論,指名答。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再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那么,我們來看看結果,是誰對誰錯呢?
5、齊讀第四自然段。
(1)看圖(出示兩幅圖)
出示課文兩幅插圖,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說話
你發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比說謀砬椴灰謊: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焙蘆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焙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6、讀文
(1)蔽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2)閉業攪寺穡請用課文中的話來說說。(讓學生自由說)
(3)鼻攵料旅媼驕浠埃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7 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8閉體欣賞感悟。
多媒體配樂朗讀全文。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1)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3) 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師: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心情會怎樣,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用“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的句式想象說一句話。(教師用幻燈片打出這一句式,生說。)
師:請小組長把討論結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后悔地說:“都怪我不好,要是我當初聽了鄰居的話,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蘆。”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傷心地說;“如果我治了葉子上的蚜蟲,我的小葫蘆就會長得比大南瓜還要大呢。”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自責地說:“我真糊涂,我真傻!我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現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蘆了嗎”
師:同學們真會想,假如明年你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樣做呢
生:我會把蚜蟲捉掉。
生:我會買來農藥把蚜蟲打死。
生:我會捉些七星瓢蟲來放在葉子上,讓它們把蚜蟲吃掉。
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好。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從這個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今后種葫蘆光盯著葫蘆是不行的。
生:我明白了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明白了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三)實踐活動
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十五
學習目標
1被崛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倍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說。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弊遠量撾模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鄙字的鞏固。
(1)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蛙)-(娃)-(洼)
盯-(丁)-(頂)
(2)鞏固會寫的字。
誰讀得準?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發現?
同結構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掛、哇
誰會看?(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每”字的筆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懂得葉和葫蘆的關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出示葫蘆,小朋友,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圖
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三、說話:
1、你發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學生發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四、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5、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已的爸爸媽媽聽。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西師版二年級上冊)]
我要的是葫蘆優質課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積累優美詞句。
2、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互相有聯系的、懂得課文中蘊涵的事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詞句,在讀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間關系,懂得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生詞
2、齊讀課題
二、體會“可愛,喜愛”1、2自然段
(一)“可愛”
1、文中的“我”指的是誰?種葫蘆的人種了一棵怎樣的葫蘆?
2、課件出示第2句結合圖理解讀
3、課件出示3、4句讀出喜愛的語氣
(二)“喜愛”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葫蘆?
生自由讀1、2自然段,
2、“那個人每天……”
課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幾次”“越看越喜歡”。自讀抽生讀齊讀
3、“他盯著……”
生找出句子師范讀生評價生自由讀抽生反復讀教師評價,注意“快”“賽”“自言自語”齊讀
三、探究葫蘆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質疑
課件出示:葫蘆落了
看到葫蘆落了,有什么想問的嗎?
預設生:葫蘆為什么時候要落呢?生:葫蘆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蘆落了?
(二)探究
1、讀、思
課件出示要求:默讀2、3自然段,用勾出種葫蘆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鄰居與種葫蘆的人的對話。
2、原因一:不怕蟲子
“有幾只蟲子怕什么!”課件出示。
生反復讀在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
課件出示有幾只蟲子不用怕
齊讀兩句,從讀中體會第二句語氣更強烈。
3、原因二:不聽勸告
(1)鄰居
a、生讀出鄰居說的話。課件展示
b、生試讀抽生讀,生評價注意語氣的急切齊讀
(2)種葫蘆的人
a、奇怪-------抽生讀,引導讀出奇怪的語氣------加表情齊讀
b、3自然段,分角色讀表演讀
c、他為什么感到奇怪?生說說課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讀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蘆掉落的原因------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3、板書葉子生了蚜蟲
四、惋惜4自然段
聽到葫蘆都落了這個消息,你是怎樣的心情?齊讀
五、分角色齊讀課文
六、拓展訓練
我會說,課件出示:“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生自由編故事,同方講故事,抽生講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寓言、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六單元的課文,都是用具體形象的事例來說明一個道理。其中的一篇課文《我要的是葫蘆》讓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系的。這篇課文還有一些好的詞語描寫,可作為寫話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詞語積累。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滿””、“綠”“幾朵”“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為寫話中加修飾詞語作一個準備。不足的是在指導閱讀時,什么讀出來比較平淡,沒有引導生對重點詞的指導讀。
二、充分發揮學生質疑的能力。
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2、為什么種葫蘆的那么喜歡葫蘆,最后葫蘆還是一個個落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喜歡葫;我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后,導出最后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讓學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么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為什么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為什么他那么喜歡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三、讀、畫、說結合
在探究葫蘆落的原因中,我通過讓學生讀,在讀中畫出種葫蘆人的想、說的句子,分析種葫蘆人的心理,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是因為種葫蘆的無知與不聽勸告,蚜蟲吃光了葉子,最后葫蘆就落了。以抓重點詞來理解,指導朗讀,如“自言自語”說話就要小聲,在讀這句話時要想象自己這時就在跟自己說,“快”鄰居的勸告很急,“奇怪”種葫的人無知又不聽勸告的語氣等。不足,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了不同的語氣,但在讀時的語氣還沒表達出來,主要是重點詞的讀的引導還不夠。
幾點思考:
教師的提問欠精。
有時提的問題,會把學生問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話寫出了葫蘆的可愛?”“有幾只蟲子怕什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以后對問題的設計還需再細推敲。模棱兩可的提問使問題繁雜,不成體系,又浪費了課堂的時間.
朗讀的指導欠方法。
當每種情緒分析出來后,學生還是讀不出感覺,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引導?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西師版二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