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寒假綜合實踐心得體會300字篇一
在可實際操作教室,為了能夠為自己所設計的機構順利建成,自己動手拆裝各種機構,對現有的零部件有了新的感性認識。實驗室里提供的零件有各種長度的'桿,凸輪,齒輪,墊圈,套筒,還有皮帶輪,根據這些提供的零件,我們便開始了創作作品之旅。
由電機開始,隨后是蝸桿,由蝸桿帶動蝸輪。隨后應是斜齒輪。然后再根據我們設計機構的需要,根據機構運轉的需要,便選擇一系列齒輪結構,由小齒輪到大齒輪是實現齒輪傳動的減速過程,由大齒輪到小齒輪是齒輪傳動實現加速的過程。開始我們想到的是設計有曲柄存在的機構,由此實現切割的目的。曲柄的轉動由齒輪的轉動帶動,實現圓周的轉動。為實現機構同時實現擺動和平動的需要,還應有滑動的裝置,根據這個思路,我們便開始在所擁有的設備上開始了設計,一個組員負責操作,一個組員負責檢查,安排及指示,另一個組員負責找所需的零件。利用半小時的時間我們便完成了原先設計好的機構。
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校驗能否實現該機構所要實現的運動。我們先使用手動的辦法,開始校驗我們設計的機構的運動。實際校驗的時候才發現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無法實現所需要的運動的目的。曲柄在旋轉過程中帶動的另一部分的構件沒法實現滑動。由此我們原先設計好的機構宣告了失敗。我們只好重新設計我們的機構,眼前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么我們設計好的機構不能實現所需的運動。我們組員便開始談論我們設計的機構,逐步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經過多次分析便得出了結論必須從改變曲柄裝置結構開始,因為在曲柄實現圓周運動的時候,而滑動裝置便受到了阻礙。
該如何改裝?我們從草圖開始入手,把曲柄改成凸輪結構是我們改裝的目的所在,因為在斜方向上很難具體的組裝凸輪,我們只好把滑動裝置設法改裝,把滑動裝置改成皮帶的運動,實現運送物件的目的。按照改裝的總體思想路線,我們在原來組設計好的機構上進行改裝,總共使用了半個小時,我們便完成了改裝的目的,接下來的工作便是開始檢驗我們設計的機構能否實現具體的運動。開始我們還是采取手動帶動機構轉動的辦法,結果讓我們都很滿意,我們便找來了電機開始做具體的檢驗,最后的結果是我們設計的機構能實現我們想象的運動,而且運動的很準確。經過幾次校驗,多次談論,最終設計出了我們組員的機構,就是橫切各機構。這是我們組員在一起談論,一起設計,共同努力,共同協作的條件下完成的機構。
我們設計的機構經過倆天的努力便圓滿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師介紹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的具體情況,還有就是一些工作量小的任務,計算自由度,以及量取機構內部的具體尺寸。因為我們設計好的機構總體看來還是比較簡單,而且運動也不復雜。能夠切割的物件也較小,所以作介紹的話也比較簡單。由此我想把介紹的方式搞的比較專業化,也就是想用些專業用語來表達,具體的也就是把每一句話都講得很有分量。為了更好的引用一些專業用語,我積極地去聆聽每一組組員介紹機構的方式,從哪方面入手比較合理。每一組的介紹我都聽得很認真,因為我自己也多想吸收別人所擁有的知識,從而自己也試著去改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是我想學的目的。細心去聽完每一組介紹自己設計的機構。我也認真總結了自己陳述用語,先介紹我們組員設計的具體思路,最主要的是設計的目的,要實現什么樣的運動。隨后指出優點及缺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說明。
介紹完了我們設計好的機構,我們倆天的工作就差不多也完成了。本次實驗課對我們學機械類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因為本次實驗給我們提供了實際操作的平臺,以及機構創新的平臺,這勝于我們大學四年學習機械類的課程,也可以說是一個校驗過程,認識、總結的過程。這次完全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過程。一定基礎上提高了我們對機械的認識,完全是親自接觸,由此我們自己也有了較深的體會。對于本次實驗,我自己也相當滿意,兩天的努力不僅設計出自己的機構,更是提高了我們對機械的進一步認識,激發了科研興趣。我本人也非常希望這樣的實驗課程學??梢远嘟M織一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我們對機械的認識和興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們學習理論知識的質量,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學到真本事。
寒假綜合實踐心得體會300字篇二
一年一度的綜合實踐課又開始了,周一早上我們坐著校車來到了職業技術學校實踐基地,綜合實踐心得體會。由于這是第二次來參加綜合實踐活動了,學生不再是以往的那樣新鮮。
簡簡單單的開營儀式之后便回到宿舍,學生自由組合形成一個個溫馨的小集體,也讓我再一次想起了上師范學校時的情景。那時的我們也是這樣天真無邪、陽光燦爛,但過去的就是過去了,就遠也找不回來了!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課與以往有所不同,開設了幾門新課程,學生從中能夠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有:科普、木工、電工、手工、雕刻、花木栽培、內務整理。學生每天能夠按時排隊去上課,放學排隊回宿舍,每天都能按時打掃宿舍衛生,按順序排隊去食堂打飯,每天放學后到操場集合跑兩圈,晚上靜靜地在大廳里上晚自習。這一切的一切真的讓我省了不少心,這些孩子真的長大了,真是越看越喜歡!即使這里的條件很艱苦,宿舍很冷,但沒有一個孩子吵著要回家,都表示一定要堅持到最后。不過還是有兩個孩子感冒太嚴重了,我還是決定讓家長把孩子接走了。
周二晚8:00查寢發現呂福星發高燒,被爸爸接走,周三晚8點查寢,發現劉震不舒服,但孩子還是表示要堅持下去,半夜11:30仍然難受,被媽媽接走。
今天周四了,晚上組織學生在大廳寫參加綜合實踐的心得體會。我把每一個孩子的心得體會全都看了一遍,真是各有千秋??!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把幾天來的想法一并寫了下來。
有的學生認為收獲很大,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會了與人交往過集體生活,有的學生體驗到了父母的辛勞、老師的關愛。當然也有的學生不想再來了,感覺這里吃的不好,睡的不暖。呵呵~~看了這些小孩兒的心得體會,我也不由得來到這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雖然有一萬個不愿意,一心想不如在校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轉念一想領學生出來還是對的,雖然條件很艱苦,在學生們身上操了很多心,自己的小孩還得托付給別人照顧,增添了許多麻。。。煩,但這將是學生們一生就遠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