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一
好長時間沒有閱讀小說書了,當下放下手中的事,捧讀一本引人入勝的《白鹿原》,久久回想和感悟。
只有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細細品味,才覺得作者的用心寫作好比一塊口香糖嚼在嘴里越嚼越有味,恨不得一口氣看完這本書。
這篇小說發生在陜西省藍田縣西蘊藏著濃郁的關中風情。反映的是中國文化,反映農村人的心理素養,尤其存在著半個時期漫長歷史,沉淀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組成白、鹿兩大家族。通過故事人物的描述,如此真實、透明、寫得實事求是。
白、鹿兩大家族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生存繁衍。隨著時代的變遷,兩大家族以及周圍所發生的各種變化而改變不同的命運。
一書主人白嘉軒是個典型淳樸、善良、地道的莊稼漢,是個循規蹈矩的保守派,是兩大家族的代表族長。他雖然文化不高,但明白事理,受過封建思想的洗禮,有擔當、有責任感。自己沒有文化如果遇到最積極不能解決的事,則請教有文化有見識的人作參謀。白老漢尊重有文化的人,要求自己的子女從小讀書,懂得識時務者為俊杰之理。我喜歡老實巴交的白嘉軒。
討厭書中的鹿子霖,一個趁人之危、陰險狡詐、詭計多端的小人。害人害己,埋下的因果最終還是要還的。讀完此書,回味無窮,最大的體會就是善有善報。白、鹿兩家的命運結局截然不同,種什么因就結什么果。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二
許多年前,還是學生時期,在現當代文學優秀作品名單上第一次看到陳忠實的《白鹿原》時,就有一種想一睹為快的沖動。不過,聽別人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現代版的《金瓶梅》”時,我就對它望而卻步了。作為一個上大學都未談過戀愛,只知道學習的“品學兼優”生,我不敢讓這種類似于禁書的書污染我純潔的心靈。
今年一月份,我看了《白鹿原》這部電影,這部沖破了重重障礙最終得以公映,并拿下了柏林電影節最佳攝影銀熊獎,和美國中美電影節最佳電影金天使大獎的電影,以期望通過電影對這部作品有所了解。然而,看完后我入贅云端,對此大失所望:就這么一部不知所云的電影竟也能獲大獎?這部電影的跳躍性太大,且刪減了很多,老公就建議我看原著。于是,就這樣,我走進了小說《白鹿原》的世界。
從1月30日到2月23日,25天時間,斷斷續續地,我終于把這部長達近50萬字的小說讀完了。讀后的第一感覺就是:它不是現代版的《金瓶梅》,而是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它以白鹿原為縮影,描述了軍閥混戰、辛亥革命、國共合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新中國成立的社會變革。小說主要描寫了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鹿兩大家族的暗自博弈及盛衰變化,其中穿插著白鹿的神話傳說及陜西關中平原的風俗人情。其中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景物描寫細致傳神、情節跌宕起伏。讀完后,我如鯁在喉,為主人公多舛的命運及不公平的結局。
白嘉軒,白鹿村德高望重的老族長。他身上既有莊家汗的勤勞樸實,又有族長的正氣威嚴,既有智者的敏銳聰慧,又有仁者的寬厚仁德。他是山西平原農民優秀品質的集中體現。他一生中唯一愧對于心的一件事是設計換去了鹿子霖的寶地,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
鹿子霖,白鹿村鹿姓家族的代表人。幾分聰明、幾分世故、幾分庸俗、幾分諂媚、幾分放蕩、幾分算計。他是個十足的官迷,又是個酒色之徒。沒有官職,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沒有酒色,他體會不到人生的快樂。他最大的失敗是膽小如鼠,致使最后落了個凄慘的下場。
朱先生,白嘉軒的姐夫,白鹿書院的教書先生,被人稱為“圣人”的大學者。他能掐會算,猶如諸葛亮再世。他培養出了無數英俊豪杰;他對妻弟的適時點撥總能使白嘉軒命運轉換、峰回路轉;他淡泊名利,卻又心系百姓;他編寫縣志、鞠躬盡瘁。為使自己的冰潔之軀不受污濁世界的侮辱,他在白鹿書院遭劫難之前,以仙風道骨般的身軀,駕鶴西去。他是白鹿原神話中造福一方的白鹿的化身。
冷先生,白鹿鎮中醫堂的掌柜,白嘉軒和鹿子霖的兒女親家,白嘉軒的莫逆之交。他醫術高明,冷言冷語下是一顆醫者的仁義之心。他用自己半輩子的積蓄去撘救他的女婿鹿兆鵬。他洞察世事、明理達義,自成一套為人處世之道。
鹿兆鵬,鹿子霖的大兒子。優秀的共產黨領導人,它是白鹿原最先接受新思想的人群之一,是第一個領導白鹿原鬧革命的人。他出生入死,革命幾十年,在白鹿原上刮起一場“風攪雪”式的運動,最終使白鹿原獲得了解放。
黑娃,學名鹿兆謙,白嘉軒的張工鹿三的大兒子,鹿兆鵬兒時的玩伴,終生的摯友。他一生起起伏伏,歷盡人間滄桑。他不好讀書,外出熬活時拐回來了一個老秀才的小妾田小娥。父親勃然大怒,與他斷絕關系,然后把他逐出家門。他是白鹿原上沖破封建禮教自由戀愛的第一人。“農協”失敗后,他落草為寇,成為土匪“二拇指”(老二)。后被國民黨縣保安團招安,成為保安團三營長。后來在鹿兆鵬的策劃下,成功起義。解放后,卻被人算計,沉冤而死。黑娃是個傳奇人物,他前半生瞎混人生:拐人妾、當土匪,為了田小娥,對白嘉軒恩將仇報,打折了他的腰。進保安團娶了個秀才女兒后,拜朱先生為師,學作好人,被朱先生稱為他最好的學生。這正應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女子富于感化性,能將壞的男子變好,而且可以融化男子的性情人格。”不料,在迎來新中國的成立,也迎來自己的光明大道時,卻被暗算致死。當我讀到他被處死的情節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為他憤憤不平,甚至希望作家能改寫結局。
白孝文,白嘉軒的長子。繼白嘉軒之后白鹿村的新族長。本是體面榮光的一個人,卻被鹿子霖用田小娥做誘餌把他拉下水。她與田小娥的私情被曝光后,被白嘉軒逐出家門。他不顧家中妻兒,賣地賣房,所得錢財全部與田小娥揮霍一空。就在他茍延殘喘,奄奄一息時,一次乞討賒飯改變了他的命運。他搖身一變,成為縣領導的文書手,后又成為縣保安團一營長。從此,敗家子浪子回頭,終于衣錦還鄉。在解放前的起義過程中,他對頂頭上司殘忍無情;起義后獨攬功勞;解放后官至縣長卻容不下副縣長黑娃,最終,以兩條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黑娃。種種行為體現了他的工于算計、心狠手辣。我雖然很討厭他,卻也明白這就是政治中的“無毒不丈夫”。
鹿兆海,鹿子霖的小兒子,國民黨軍官。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抗敵,不料卻在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下,在圍攻紅軍中被紅軍擊斃。作為一名忠膽勇將,沒有死在抗擊倭寇的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同胞的槍下,他的死亡尷尬而又悲哀。他曾與白嘉軒的小女兒白靈私定終身,雖無緣與她結為夫妻,卻對她情深意重。他是一個錚錚好男兒。
白孝武,白嘉軒的二兒子,繼白孝文之后白鹿村的新族長。他的身上具備族長的基本素質,但在大事面前,卻亂了方寸。白孝義,白嘉軒的小兒子,雖無大才,卻是個干莊稼的好把式。白嘉軒的三個兒子各有所長,卻都不及白嘉軒優秀。
白靈,白嘉軒的小女兒,優秀的共產黨員。她聰慧、漂亮,接受新思潮后拋棄封建婚姻,致使有家難歸。她曾與鹿兆海私定終身,卻因政見不同而相互疏遠。后來與鹿兆鵬假扮夫妻,執行任務,卻日久生情、假戲真做、終成夫妻,并生有一子。她在黨內肅反運動中被迫害致死。白靈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
田小娥,白鹿村人眼中的婊子、賤人。作為別人的妾,她勾引黑娃,后隨黑娃來到白鹿村。黑娃鬧“農協”失敗逃走后,她被鹿子霖誘奸。然后又聽從鹿子霖的教唆,把白孝文拉下水,從此與白孝文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最終,她的生命終結于公爹鹿三的梭鏢下。田小娥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如果說和黑娃的結合屬于沖破封建禮教追求真愛而值得稱贊的話,那她與鹿子霖和白孝文的交往卻是自輕自賤,令人唾棄。她與白孝文的關系,即使放在現在,也是不符合道德規范的。田小娥是一個既可憐又可恨的人。
這部小說中確實有較多性愛的細節描寫,這也許就是它被稱為“現代版《金瓶梅》”的原因吧。其實任何小說中都有情愛甚至性愛的描寫,這也無可厚非,人們對它的評價不能以偏概全。我認為,它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是一部值得一讀的作品。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三
只了看一半,田小娥一死,就沒多大舉趣看下去了,勉強看夠二十五章,看到小說中描寫女靈與鹿兆鵬扮假夫妻那段,就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
小說幾個女性角色,在男女情愛方面都是主動的,甚至媚騷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舉人悲憐的偏房,甚至還虐待,造成心情隨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后,她了生存和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當或床,最后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兒又是作何心理?未滿二十歲的未婚少女也性饑渴耐,變法的勾引木匠芒娜,這又做保理解,簡直很難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類似之事,那也能說明,翠兒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隱性的?跟別人有一腿,所以才會那樣饑渴耐,而芒娃最后還為這樣的女人殺人,則表現得有點愚蠢,甚至挺無腦,甚至小說都沒有寫明芒娜與她有床上行為,只有親呢被她勾引時的一時親熱。或者說作者一味想圓通表現芒娃落草為寇的原因,神話一下芒娃。但畢竟還是表現不足,這一情節情理不通。
小說中的幾個女性角色,全是主動摟抱住男人的,這真讓人無法理解。或許小說作者年輕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動的,也或者陜西女性都這個樣,作者才這樣寫。
同時很驚嘆作者的才華和描寫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處,都是小細節上,要不然真可稱得上名著了。
其實那些小細節如果是錯別字沒改掉一樣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寫社樣一本長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沒能反復修改,多自看幾遍。所以比起名著倒還是差了點。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歲,她叫他稱她為姐,而后來白孝文成婚時才十六歲,稱田小娥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細節卻有錯亂。
男女初次過夜,可以不懂,不會,但不應該少了緊張與毛躁嘛,而且小說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動的真是理譜。
總之小說,有很多細節不足之處,要不然可稱為名著了。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四
以前,我對這句話不是很理解,直到讀了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才覺得果真如此。每一個民族的故事都是一部史書;而一個家庭的變遷,往往也就是這個民族發展史的小小縮影。
《白鹿原》是一部內容豐富、扎實而且有著歷史深度的長篇小說。小說以白、鹿兩家的矛盾為線索,反映了從國民革命到解放初期關中平原農村面貌的.發展變化。其中的主要人物雖然都是生活在農村的普通農民,但是作者通過形象的藝術塑造和真實的生活畫面,展現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歷史觀和革命觀。小說中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很鮮明、豐滿,很具典型性。作者將人物的命運和性格與展示整個社會的歷史變遷相結合,從而加強了人物性格的深刻性和豐富性,揭示了傳統文化中某些落后思想的弊端,如“窩里斗”等;同時也對封建倫理道德給予了嚴厲地抨擊,起到了喚醒讀者樹立民族危機感的警示作用。
初讀《白鹿原》時,每當碰到那些描寫人們封建迷信行為和事件的語句時,我會覺得好笑。可對于他們的愚昧,卻發現自己怎么也笑不出來。然而主人公白嘉軒的仁義之心,又會讓我感到一絲安慰……相比之下,我想到了時下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在我們中華民族燦若群星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繼承的東西,也有需要我們擯棄的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舍其糟粕”,將中華文明的精華發揚光大。
在小說語言風格上,陳忠實對富有地方特色的典型方言進行了獨特地運用。這對長期生活在關中平原上的人們來說,不由得產生了一種親切感。其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部《白鹿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品和學習的東西,其中的道理也說不盡道不完。然而,歲月的風塵不僅不會使其減色,反而會更加光彩奪目。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五
讀完白鹿原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心想著要寫一篇感想,卻拖拖拉拉了這么久。能讓我在閱讀中思考的書,我認為便是一本不錯的書。白鹿原就是這么一本書。
那天在談論到這本書,朋友說,陳忠實就是一個農民,他講故事也跳不出他農民思維的框架,盡管他在竭盡全力書寫一部史詩。那么,有哪一部書才是中文書中的史詩呢?朋友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我還真沒看過,有時間得拜讀下。
而《白鹿原》,朋友給出的評價是,敘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書寫一個家族的歷史時,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便借助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來彌補。確實,書在一開始便有幾分民間神怪傳說的意味,而寫著寫著便逐漸回復到真實生活,而當寫到田小娥死后的種種怪異又開始運用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講《白鹿原》與《百年孤獨》相比,頗有幾分嫌棄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譏諷。但《白鹿原》成為近代一部頗具名氣的小說也不是沒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為它寫出了多數人心中的歷史。或許,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說,已經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也有人說,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在于每個人都可在其中尋到自己的立場。的確,這本書并沒有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各個派別做喜惡分明的描寫,若非要說,也許就是對儒家學說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關于他的傳說,還有他的堅毅樸實又有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象。當朝代更迭,白嘉軒就算被打彎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園,守衛著他終身為之操勞的土地,還有他樸素的信仰。
聯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里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里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民的想法之后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著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圣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愿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護著,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民思維”問題。這并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并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后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六
《白鹿原》已經讀完了一段時間,一直未敢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如此的作品總是讓我內心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迷局里,困惑不已。是否是因為一個人的緣由,才有時間和精力去想這些事情?我試著解嘲下自己,讓自己的內心平靜,然后把自己的一點點感想寫下來,也算作自己的點點紀念。
正如前幾日在微博中所言,讀了《白鹿原》后,對于難料的世事,叵測的人心會有不一樣的認知。我無法從自身的角度去解讀我所知曉的過往,于是陷入困頓中。
是我們太過于卑賤,還是這方土地太過于驕橫?我們殘殺同胞時沒有絲毫的不忍,而駕馭這方土地的人都被奉之于神靈。亦或者,我們自千百年來都灌輸著等級的觀念。我們習慣了仰視高階層者,獻上阿諛;俯視低階層者,給予憐憫。俯仰之間,便有人苦心積慮逃脫自己的階層攀向更高的階層。而在這攀爬的過程中,各種手段無不用其極。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我困惑于此。比之戰爭中殘酷血腥,我更忌憚于人內心陰險狡詐的一面,也總是不解,人的內心到了什么樣的地步才能如此。
千百年來,有多少“鹿”被假指成了“馬”,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命喪黃泉?黨同伐異。非己若者,其心必異,必殺之。在黨伐中,又有多少人依附于某個派系,渴望搭上穿越階層的直通車。有人跟對了,功成名就;有人跟錯了,其結果可想而知。哎,中國這個內耗無比強大的民族!生氣!
可憐了那些鹿,莫名的背上了殺人的罪名。很佩服胡適寫出《容忍與自由》。
于是,我常常感恩,感恩生活于這個年代,生活于這個至少屁民可以選擇不參與政治爭斗,還可以靠雙手自食其力的年代。假若在那些動蕩的年代,我是否也會被按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游街被示眾,然后從這世上抹去,亦或者與自己至親至近的人劃清界限,還要親自動手義正視聽。從前,聽到很多人移民,我都是不恥的。如今,卻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方式,只要他自己覺得這樣舒適,而又沒有妨礙別人,就好。
寫了許多,卻不知道自己想要說些什么。無力的吐槽~~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我相信生活越來越好!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七
《白鹿原》所描述的生活在時間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國建立大約50年。中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革的50年,如國共合作,農業講習所的興建,北伐等,以老百姓的眼光來敘述這些事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期間的各種矛盾與斗爭是最復雜的,作者把階級斗爭放在民族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如以鹿兆鵬、韓裁縫為代表的共產黨革命力量,以黑娃、大拇指為代表的農民土匪武裝。從民間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軒、鹿子霖為代表的宗法家族團體,還有以朱先生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領袖。這其中反映出各種矛盾和斗爭的糾葛,斗爭也不僅僅僅圍繞著階級陣營而展開,又圍繞權力、財產、榮譽、道德等展開,從淺入深,增加文章的復雜與,使讀者自行品味文章中所包含的本質。
文中白嘉軒是個飽受傳統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的人。他曾為了得到夢中的風水墳地,而讓鹿家為了六分水地而打斗訴訟,但在官賜“仁義白鹿村”之碑之后,更得“圣人”朱先生“為富思仁兼重義”的點撥,他卻修祠堂,建學堂,廣施教化,營造白鹿村“友好和諧歡樂的氣氛”;為了鄉民利益而主謀雞毛傳帖,“交友”抗稅;懲罰煙鬼和賭徒,整肅族規綱紀;大旱求雨而甘當“馬角”等。正是由于白嘉軒謹遵“耕讀傳家”、“學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劇動蕩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現出自信、自尊、務實的精神風貌。比如他雖是“風攪雪”的受害者,但絕不參與復仇行動,反而為農民協會員們求情;尤其在家族沖突。派系復仇愈演愈烈之時,這種文化人格更顯示出其獨有的價值和輝煌:他不為利祿官位所誘惑,不為強權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長所左右,不隨政治風向所搖擺。白嘉軒的正氣和大義,來自于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構成,基于這片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地。這片;令人沉醉的地方。
黑娃,也是一個飽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人。他在結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誠拜師念書,“求學問為修身為做人”。從此,黑娃真正開始了自覺的脫胎換骨地修身,幾乎完全摒棄了原先壞習慣,強迫讓自己理解并養成了一個好人所應具備的素質,中國古代圣賢們那些鏤骨銘心的哲理,一層一層的自外至里地陶冶著這個土匪胚子。小說將黑娃修身做人、脫胎換骨的畫龍點睛般的書寫,樹起了一座“圣賢文化神話”紀念碑。
作者筆下,在一個個繁雜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慢慢凸顯,白嘉軒、鹿三的頑強、堅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賢的奸詐、自私自利,黑娃的詭異多變由于每個人信仰、人生觀的不同,雖然出生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他們的人生軌跡卻分離開來。接下來一系列的歷史事件:清廷倒臺、軍閥混戰、建立民國、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民族解放、。長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輩把生活的舞臺讓給了新一代的已經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在新一輩白鹿原人身上發生著感情、親情、義氣、命運交織的故事。落葉總要歸根,不管他們走了多遠,這些走出了白鹿原的人最后都回到了生養他們的地方,以各自不同的狀態,結束了一生的追逐,白嘉軒的蒼老,鹿子霖的瘋死,人生都已落幕。
神通廣大的朱先生則讓人難以忘懷。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逃但是他的眼睛,準確無誤的預見未來給他披上了迷信與神學的色彩。他是舊知識分子的代表,也是神秘“先知”、中國博大文化的代表。淡定、自得,不摻和雜事卻將大小雜事都預料的真真切切,每次出場都宛若仙人,雖是仙人仍然免不了俗,他對辦學堂、救濟災民、投筆從戎保家衛國依然充滿熱情。不為五斗米折腰,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是貫穿全書的傳奇色彩的人物。
《白鹿原》是我目前看過對那個時代中人物,贊揚較多的一篇文章,也許這是作者思想上的一廂情愿,但文中所渲染的民族傳統文化卻需我們去傳承。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八
我是一個平時很不愿意讀書的人,看這些我認為像“天書”一樣的文字,確實讓我有些頭疼,尤其是文學類,覺得很是乏味。但是在不經意間,看到了這本小說,起初覺得它的名字很特殊,有一個“鹿”字,在猜想,是不是跟動物鹿有關系呢?因為好奇,隨手翻了幾頁,就仿佛身臨其境一樣。
到后面才知道是陳忠實先生的作品,它的史詩性和那恢宏的氣勢。從清朝末年到解放以后,這一部是記憶了中國近代史清朝末年的革命運動。是民國時期的軍閥混亂,國共合作北伐,寧漢合流后的白色恐怖,抗日戰爭時期的血雨腥風,內戰時期國共之間的殊死搏斗……不僅將這些歷史性的事件生動的體現出來,并且把文章脈絡轉向了農村。
小說主要以白鹿兩大家務的興衰榮辱為主,描繪了半個世紀三代人,生死浮沉的歷史畫卷,古老的“白鹿原”在此起彼伏的明爭暗斗中變得傷痕累累,慘不忍睹。
有的人物,讓人十分喜愛,卻也有讓人恨之入骨的。正是因為這些反差極大的人物性格,鮮活的人物形象,才會完美的構造出,這么一本生動,有影響力的書《白鹿原》。
前段時間,《白鹿原》被拍成了電視劇,更是讓更多觀看的群眾,知道了這本書的精髓,更是了解了,當時清朝末年到解放時期的現狀。
《白鹿原》中的經典語句,如,陳忠實先生說的一句話;“它可以更好的交會你如何去做人,怎樣去生活,讓自己強大。”但是,陳忠實先生的還有一句話我想要送給大家“我們還得學會容納仇恨”。
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白鹿原的讀書筆記篇九
假期的時候看完了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作品《白鹿原》,小說《白鹿原》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美稱的白鹿村為背景,它寫出了鹿家和白家兩家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
《白鹿原》中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和鹿子霖,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最終以鹿家慘敗而結局。白嘉軒一生規行矩止、勤勞正直、自食其力地生活。他沒有干出什么大事,始終以一個族長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守著明哲保身的理念。
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截然不同,他陰險狡詐,爭強好勝,還膽小怕事。他一生雖然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也沒創造出什么,最后以悲劇收場。
朱先生,有許多的的傳奇故事:一翻話使一城的百姓免遭兵革涂炭;年饉時主持粥場恩澤百姓;用畢生心血編寫縣志使后人有史可考。雖然是儒者,但卻不迂腐,死時一切從簡,只有一捆書作伴。令人痛心的是在那樣的年代里,他成了被批判的對象,被學生掘開了墓,骨架被人用鐵鍬端上來。
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后,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膽小懦弱,變得急功近利。
還有一人就是田小娥。在那個年代,女人在男權的壓迫下,找一個好的歸宿是每個女人的愿望,而小娥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給郭舉人做小妾、與黑娃偷情私奔、與鹿子霖的糾纏、后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后被鹿三殺死。在她死后她還引來瘟疫,使整個白鹿原陷入恐慌之中,可是無論她怎樣還是被所謂代表正義的白嘉軒給鎮壓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壓住,永世不得翻身。終其一生,田小娥也不過是一個可悲的犧牲品而已。
看完這本書后對的觸動很大,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自己仿佛就在一旁看到了所有故事發生的一切,它告訴我們要好好活著,活著就要透明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