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國演義親子閱讀感想50字篇一
寫成了劉備的仁義善解人意、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但是婦人之仁,感情用事。曹操的陰險、疑神疑鬼、奸詐,但是有大志大略,國防政冶上面十分優異,靠自己闖蕩造就自身的工作,在《三國演義》中是奸雄,但古代歷史是英雄人物。關云長能夠說成忠義勇的化生,戰斗力并不是最大但被稱作武圣,他自視甚高,他的結果告知了大家,謙虛讓人發展,驕傲使人落伍。張飛強悍可是十分的莽撞、魯莽、粗魯,可是有時候的仔細便會令人另眼相看,對義兄向來都是一條心。諸葛亮能夠說成聰慧的化生,魯迅的點評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確是有著非人的聰慧,基本上來到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程度,中后期他為了更好地收益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趙云是三國中一流的三國武將,長坂婆一戰成名,漢水一戰得到 了一身是膽的美名。針對品性,自從追隨著三國劉備后,一直肝腦涂地,出死入生,而且品行端正直率,三國劉備有這類人的追隨著真是三生有幸呀。孫權是一位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輩出,最終也是愈來愈富強。曹操對他的點評是產子當如孫仲謀,我覺得曹操對他的點評十分對。劉禪在《三國演義》中心胸狹小,妒嫉賢良,事實上古代歷史的劉禪雄姿英發,是不遜于三國諸葛亮的高層次人才。
在三國中讓我的記憶十分刻骨銘心的小故事是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
火燒赤壁講的是,公年208年,曹操帶領精兵進攻吳國,吳蜀協同抗曹軍。因魏軍不當水戰,孫明、周瑜決策火攻。龐統假意投靠曹操,提議魏軍船舶用鐵索連在一起抵擋大風大浪;周瑜裝作打黃蓋,后面一種裝作投降于魏;孫明推斷出東風即將到來。黃蓋假帶了數十條船向魏撤兵船里裝滿了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了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不太熟水溶船又連到了一起,死傷無數。
在《三國演義》中我了解了很多英雄的小故事,做啥事必須各個方面考慮到,要將通過率提升 。
三國演義親子閱讀感想50字篇二
一天,媽媽給我買了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我十分喜歡看。寫了一篇《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劉備(公元161-223年),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劉備雖然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但是他父親早死,家境貧寒,與母親賣草鞋、織草席度日。但他胸懷大志、以良好的品質、謙遜的作風招攬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如關羽、張飛、糜竺 、簡雍 、孫乾 等),雖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最后卻堅韌不拔的毅力,終成大事,建立蜀漢,從一個賣草鞋的變成昭烈皇帝,其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中曹魏奠基,先為東漢大將軍 、丞相,后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為統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廣泛屯田,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曹操文學作品的特色、創新、開創對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先生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漢末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可謂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
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252),字仲謀,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孫權繼位為江東皇帝,他仁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江山。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三國演義》里還有許多故事。如張飛大鬧長板橋,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諸葛亮火燒新野。曹操敗華容道,關羽溫酒斬華雄,里面的故事數不勝數。
《三國演義》還告訴我做人不能不講義氣。不能太狡猾。做人要厚道。不然容易失去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