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世說新語讀后感六百字 世說新語讀后感600字作文篇一
今天,我讀了《世說新語》里的一篇文章。這則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的反對。王朗不解地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華歆最后答應了。后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又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世人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于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王朗的表現更貼近喜歡的答案。但是,后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那個想拋棄那個人的真正寡情人卻是王朗!關鍵時刻,心里只想著自己,沒有責任心,太自私。而華歆,雖一開始拒絕,但一旦答應了就堅持到底,這說明他既是一個重誠信、守承諾的君子,又是一個遇事深思熟慮、穩重靠譜的人。
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就是說,只有合理的的承諾,才有實現的可能。承諾之前必須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輕易許下承諾;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必須負責到底,因為承諾即意味著責任。
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華歆一樣才行,做一個有責任心、敢擔當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世說新語讀后感六百字 世說新語讀后感600字作文篇二
看到《世說新語》的書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甚至認為這是一本現代書。但事實并非如此,據說《世說新語》編于南北朝時期,是一本收錄歷史故事的書。
終于拿到這本書,我翻了翻,卻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啊?這本書不是收錄故事嗎?怎么全是文言文!我對文言文并不感興趣,覺得沒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頭看時,卻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來《世說新語》分為三十六章,每個章節都記敘了一種思想或行為,收錄了一定篇數的歷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面,都標有注釋與譯文。這下我就能閱讀了。
那么,《世說新語》都講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比如管寧割席、廣陵散絕等,還有許多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故事。通讀下來,真是收獲多多。
讀了這本前無古人,也許會后無來者的好書,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首先,這本書編得非常好,它把歷史濃縮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讓人讀起來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書,而不是單調的歷史記載。而且它把諸多故事進行了分類,分成三十六章,讓人查閱起來很方便,一目了然。
其次,它通過故事傳播著道理,看著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我們就會明白,哪些人是學習的典范,哪些人是“負面教材”。
最后,這本書讓我收獲了許多知識,不僅讓我認識了歷史,還讓我學到了古文。古文讀多了,就會慢慢發現其中有的規律,進而了解了古文的規格與韻律。知道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這樣一本好書,誰會不喜愛它呢?
《世說新語》讓我眼界大開,沒有想到歷史遇見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識的火花。真心希望大家一起來讀這本好書,感悟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