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變化的作文400字篇一
我愛陵水,是因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如今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我們的陵水,我在她的懷里度過了十多個春夏秋冬,親眼目睹了她巨變的過程。
今天,當你站在陵水這片洋溢著蓬勃生機的土地上,你很難想象,如果把時間倒轉10年、20年,這里還是一個并不起眼的小縣城。然而正是利用這段飛速流逝的時光,陵水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建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園,譜寫了高速發展的全新篇章。
昨天低水洼積水無法種植的農田,如今農田已經繁榮茂盛;昔日偏僻雜亂,屈指可數的零星小店,今天已被超市、賓館所取代;曾經是年久失修,入不敷出的老舊企業……而今日已建成科技密集型、出口創匯型、項目高產型的全新企業;燦爛的晴空下,“井”字形的綠化帶托起了一棟氣勢恢宏的高樓,那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尤為奪目。它是坐落于陵水縣政府,它敞開寬廣的胸懷,保障著全區人民的衣食住行。
我愛陵水,更因為家鄉的人民正已開拓者的氣概吸引著無數的朋友來到這里。如果你一個人沒事走在街上閑逛,就會發現耳邊不但能聽見濃濃的鄉音,也能聽到普通話,如今的陵水人,越來越能干,他們接待著四方的來客,發展著陵水,但他們依舊那么淳樸,那么可親。因為家鄉人民懂得:沒有黨的開發開放政策,就沒有今天的陵水!
我要把心中的歌唱給這片土地。
我要把心中的愛獻給這片土地。
啊!陵水,我引以為驕傲的可愛家園!
家鄉的變化的作文400字篇二
我的家鄉在遵義市正安縣。自從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30年里,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爺爺告訴我,過去——
人們極少買衣服,大都是女主人在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縫補出來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不少人穿著補丁衣服。兄弟姊妹多了,弟弟接穿哥哥的衣服,妹妹接穿姐姐的衣服。這就是當年所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大多只有初一過年時,才會穿上幾天新衣服。
以前,由于科技不發達,畝產很低。一畝地生產小麥二三百斤,水稻三四百斤。城市戶口按年齡、工種定量供應,成人月均也不會超過15公斤;農民每人每年超不過150公斤。有限的土地絕多數用來種糧食,很少種菜。蔬菜品種也就是土豆、蘿卜、白菜和蓮花菜當家。家家都有好幾口大缸,秋天用來淹酸菜和咸菜,從秋天一直吃到初夏。吃的窩窩頭用豆腐渣或黑面制做,白面饅頭難得吃到。肉就更不用說了,也就是過年時,一大家人才能吃上幾斤肉。小孩的壓歲錢,也只有幾角。許多家庭甚至給不起小孩壓歲錢。
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住宅大都是土木結構,磚瓦房極少。家具極少極簡陋。有些家庭甚至沒有家具,只有幾根小木凳。
當時家鄉的路大多都是土石路,彎彎曲曲,坑坑洼洼。行者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那時候,買轎車,連做夢都不敢想,有一輛自行車就夠不錯了。
1979年,中國命運大轉折,改革開放了!
現在,我們的家鄉在飛速地發展,日新月異,毫不夸張!看,那不是正在研究的高速路嗎!看,人們正在新建的河堤邊游玩呢!聽,醫院里少了多少無辜的哭聲。四處都是人們嬉戲玩耍的笑聲!這一切是因為什么呢?是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便利,是科技讓我們生活在幸福中。我們應該感謝科技,是的,沒有它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正安這座小城,因它而美麗。
放眼一看,現在的服裝、鞋帽,花樣繁多,款式新穎,漂亮時髦。多少女性不是隔三差五的買衣服,都是沒穿上三天,就嫌過時了。誰家的衣柜不是掛的滿滿的?誰家的衣柜里不是放都沒處放?誰家不是兩三個大衣柜?
現在的人,渴了,從冰箱里拿出飲料喝;餓了,拿出小零食吃;累了,靠在沙發上看電視。現在,每天都好像在過年過節,大魚大肉更是家常便飯,有些人甚至魚肉大餐都吃膩了,還食蔬減肥呢。
現在,農村的住宅,磚混結構,一家比一家漂亮,好似一座座城堡;城市里,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一座比一座高大。
那馬路又寬又直,不是6車道,便是4車道,甚至還有8車道,最普通的都是兩車道,就這還常常堵車呢。現在的人有錢的不少,大房子,小別墅。白天路上車擠車,晚上小區停滿車。到了上、下班時期,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公交車、出租車、自駕車等等各種各樣的豪華車輛,車山車海,川流不息。
我的家鄉正安它俗稱‘白茶之鄉’,它不僅是一個悠久的文化之鄉,它還建設和開發了許多供人們休閑娛樂旅游的地方。諸如:九道水、平地山、道觀河、荷麻溝……它們都是正安之驕。
變了,變了,我家鄉的一切都變了,就像一個女孩子越變越大,簡直是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