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2年3月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即新課標2022版),其中數學新課標整體分為六個部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義務教育新課標數學2022版解讀,供大家參考。
義務教育新課標數學2022版解讀
一、課程性質,新課標開門見山地回答了兩個靈魂拷問
1、“什么是數學?”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源于對現實世界的抽象,通過對數量和數量關系、圖形和圖形關系的抽象,得到數學的研究對象及其關系;基于抽象結構,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符號運算、形式推理、模型構建等,形成數學的結論和方法,幫助人們認識、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的本質、關系和規律。
2、“學數學有啥用?”
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
個人感覺新課標開篇的這個定義下的還不錯,對比參考以下著作中的相關描述:
《什么是數學——對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R.柯朗,H.羅賓著):“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義、縝密周詳的推理以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構造、一般性和個別性”。
《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亞歷山大羅夫等著)中提到,“對于任何一門科學的正確概念,都不能從有關這門科學的片斷知識中形成”,數學的特征,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精確性,“數學的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它的概念和結論盡管極為抽象,但卻如我們所堅信的那樣,它們是從現實中來,并且在其他科學中,在技術中,在全部生活時間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二、課程理念,展開講有五條,估計你們也沒興趣,說了也記不住。拔特,里面最重要的第一條提出“核心素養”和“四基”、“四能”:
“核心素養”:面向未來社會和個人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
“四基”: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
“四能”: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自己的理解,核心素養在四個學段里,對四基、四能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是如下圖的矩陣關系:
三、課程目標中闡述了核心素養的內涵
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三會”),也體現在課程的總目標中: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數學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式;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數學提供了解釋現實世界的思考方式。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提供了一種描述與交流現實世界的表達方式。
更精彩的是新課標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點,闡述了核心素養在小學與初中階段的主要表現:
這個內涵的闡述和拆分還是很精彩的,這么一闡述,高度有了,格局在了。
不過個人感覺新課標里提出核心素養的“道”,到拆分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術”之間還是有一點割裂,如果有一個更好的解讀,可以將核心素養的“三會”與四基、四能之間更好地關聯起來。
四、課程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由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學習領域組成,在四個學段逐步遞進,循序漸進。
新課標附錄1中(P99-P180)給出了93個課程內容的實例,有不少充滿趣味精彩的選例,估計也會融入新版的教材中。
在初中的幾何體系中,沿用了2011版九大基本事實的說法(不再沿用公理體系)。之前我有點排斥這樣的說法,覺得歐式幾何的公理體系非常美,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都是按照這樣的體系來寫的。
然后慢慢理解:首先,公理化體系在數學的本質和全貌中固然重要,但是考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用基本事實的提法,讓學生們先有直觀和感覺。等有了足夠的積累,再去審視歐幾里得等各種公理化體系,軀干、枝葉和樹根多個維度進行生長。去理解歐幾里得“經過兩點能夠畫一條直線”與希爾伯特“經過兩點存在一條直線”之間的本質區別。也許終究有一天會去思考數學的邏輯主義、形式主義、直覺主義。
【義務教育新課標數學2022版解讀】相關推薦文章:
數學新課標2022心得體會最新5篇
中央一號文件2022原文解讀 2022中央一號文件全文精神解讀
解讀時間議論文800字左右 解讀時間議論文素材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