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政治教案設計 高三政治課教學計劃篇一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明確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這里主要是提高學生整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感,為將來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教學過程
(一)第一環節:情境導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么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
視頻展示:滿江《中華頌》,請學生認真欣賞歌曲,搶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華文化?
(二)第二環節:活動探究 (三個活動,探究三目內容)推進新課
設置現場招聘會:招收國際高級旅游顧問若干名
條件——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身心健康,無不良嗜好,責任心上進心強。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無上限。
過三關斬六將:第一關:眼力———鑒寶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第一關:眼力———鑒寶
活動要求:應聘小組合作探究對應號碼的“珍寶”,然后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對此寶物名稱、特點和價值的了解情況。要求簡明扼要,發言時間不超過一分鐘。(總分40分)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明朝萬歷年間的吳承恩,成書于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游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游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游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京劇又稱京戲,在臺灣又稱平劇、國劇,與豫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起源于徽劇、漢劇、昆曲、秦腔(梆子)四個地方的劇種,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后,互相影響,逐漸融合發展而成;早期流行(龍套)七行,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致的進一步分工;京劇臉譜有講究,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兇惡;金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臉譜起源于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劇內容較擅長于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斗爭。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被公認為是我國的國粹。
中國早在11世紀北宋慶歷間(1041-1048)由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它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為世界科學技術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著作的,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我國醫藥寶庫,以論藥材為主,《本草綱目》也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實用性極強。該書還注重整體性,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乃至于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不愧是中國古代中醫科學方面的集大成者。
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實例,所以可放手交給他們,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學習中,學生分別搜集吳越文化、滇黔文化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因為學生的活動空間和視野不是很廣,如果缺乏前期準備,會導致該部分的教學出現空洞、抽象的問題。課堂上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觀看兩組文化,展示視頻。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每問5分,共10分)
1、各小組分別推舉成員比較兩組文化的特點
2、分析導致文化呈現區域性特點的原因
得出結論: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假設現在有一批外國貴賓想重點了解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中關于飲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樂舞蹈藝術以及特色民族節日習俗這四個方面的信息,請你為他們現場介紹。
要求:請各應聘小組合作探究相應主題,小組代表現場介紹,介紹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是該目的落腳點。
接下來,集體智慧,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于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么?當然,該問題在此處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釋,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可。這樣,繼上一框題講述“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后,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鋪墊。
經過前面的鋪墊,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難度已有所降低,學生可以嘗試展開深入探究,但為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仍需教師適當加以點撥。過程如下:
1、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搜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2、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于當下實踐。
3、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課后小結
本課教學內容,理論性不是太強,難度不大,主要要說明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學環節在設計上鼓勵學生列舉事例分析說明了中華文化的這一特征,并且設計了探究環節,讓學生在討論分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引導和總結。避免過分注重形式而忽視內涵。本節課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關鍵在于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的發揮程度,所以課前要組織學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獲取、解讀、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這不僅是一種學習觀念的轉變,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三政治教案設計 高三政治課教學計劃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在知識上幫助學生能夠識記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的類型,消費結構的含義,恩格爾系數的含義;理解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關系,物價變動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恩格爾系數變化的意義;運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分析問題,例如通過收集資料歸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并能初步說明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原因。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在能力上使學生能夠進行初步的理論抽象思維,能夠參與生活實踐。例如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歸納出影響消費的因素,從而培養其把模糊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的思維能力;例如引導學生運用消費的類型這一理論去認識生活各種具體消費的特點,從而培養其在抽象理論指導下分析具體現象的能力,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例如通過引導學生收集資料,歸納我國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從而培養其關注現實生活及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會用發展觀點看問題。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影響消費的因素
2.教學難點影響消費的因素
【教學方法】案例法、情境教學法、比較法、歸納法等
【教學環境】
◆學生可能獲得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室
◆文本、圖片資料
【教學思路】
由生活情景導入新課——結合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學習各種的影響消費的因素,——探究學習消費類型和結構——小結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1、展示案例,創設情境
2、分析案例,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當然沒有那么有好的上帝來幫忙。如果一個人的__太大,想要的東西太多,結果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因為,__的實現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為人們提供的消費品越來越多,使人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但是,對于個人來講,面對豐富的多彩的、充滿誘惑的物質的或精神的產品,在選擇哪種產品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以及選擇怎樣的方式進行消費的時候,必須考慮自己的、家庭的、社會的主客觀條件,如: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整個社會的物價水平、基本國情等。否則自己可能會成為物欲的奴隸。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有關消費的問題。
高三政治教案設計 高三政治課教學計劃篇三
一、設計思想:
依據新課程理念支撐,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識。
二、教材分析
征稅和納稅是國家分配的重要環節,是財政收入的重要內容,承接上一框題,同時也是現代公民應該而且必須掌握的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教法與學法
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稅收的含義及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地位;
(2)了解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
(3)知道我國的主要稅種;
(4)知道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含義及其作用;
(5)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6)知道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法行為。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辨別比較的能力,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納稅光榮、偷稅可恥的觀念,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1)理解個人所得稅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2)正確理解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應具有的權利和義務意識。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情景創設、激趣設疑
教師活動:塑造陳膽大形象,引出話題
設計意圖:調動興趣,引出新課。
(二)新課教學:情景分析、層層遞進
引申:稅收的三個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而稅收的強制性又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無償性和強制性又決定了稅收必須具有固定性。
總結: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國家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本質)
設計意圖:講解稅收的本質及其特征。
(過渡):陳膽大再次把主意-稅收上,他的人生從此偏離了一條正常的航道。
創設如下情景:
甲說:我們安排會計,做兩套帳。一本是內部帳,一本外部帳,多隱瞞收入,發票盡量少開,能不開就不開。
乙說:拖,拖死他,來了就說沒錢。
丙說:把職工名冊改一下,弄一些殘疾證,來騙點稅收優惠。
丁說:下次,稅務的人來時候,你先躲一下,我們把他們轟出去。
問題:大家說說,這些都是些什么行為啊!這些做法可行不可行?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違反稅法的四大表現。
(過渡):陳膽大偷逃增值稅及抗稅而入獄。
問題:增值稅是一種什么樣的稅?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增值稅,同時為后續講解鋪墊。
第三階段陳膽大鋃鐺入獄
過渡并創設情景讓同學們討論一下觀點:
觀點一:錢是我辛辛苦苦賺的,交給國家,我一分好處都沒有得到!!!
觀點二:交上去的錢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稅去哪了),交了白交?
觀點三:我已經交了那么多的個人所得稅了,這次的判決對我實在不公平的。
問題: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將如何勸說呢?你可以微信傳天下。
預設:略
設計意圖:講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并促成情感升華。
(三)、課堂結尾:情景回歸、總結升華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鞏固知識,形成體系
高三政治教案設計 高三政治課教學計劃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課第四框題的教學內容。監督權是我國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之一,正確行使民主監督權也是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本節課主要學習民主監督權利的具體內容,進行民主監督的渠道、意義,使學生正確行使監督權。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的落腳點,同時又為后面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鋪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高一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學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較強,因此本課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合作學習中發展、在交流中獲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樹立正確參與民主監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公民監督權的內容;明確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途徑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意義;懂得公民要負責任的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2、能力目標
能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民主監督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歸納;對進行民主監督的行為能進行正確的分析,作出正確的選擇;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民主監督的意義,珍惜自己享有的權利,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加強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意義
2、教學難點:正確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
五、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小組探究學習法、啟發式教學法
2、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