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屁孩日記》讀后感字 《小屁孩日記》讀后感字篇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杰夫·金尼。我覺得他在寫這本書時,肯定是受到了《父與子》這本書的影響,當然肯定也是動了腦筋的,因為這本書的形式,非常有趣,是由一幅漫畫加一段文字的形式來寫的,這與《父與子》有點像。看著漫畫,你會被畫面中的孩子,畫面中的情景,牢牢地吸引住;要是再去讀一讀那畫邊上的文字,你會恍然大悟,同時也會讓你或會心一笑,或開懷大笑。因為文中描寫得實在是太搞笑了,太好玩了,太幽默了。這本書,漫畫+文字,圖文并茂,形式新穎,我喜歡!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半大小子的格雷。他善良、誠實、聰明、愛玩、滿腦子的鬼點子。總會想出很多的新花樣。有時他想幫大人們一點忙,卻總是幫倒忙。所以,有時你會覺得他是一個好孩子,但好心總是辦壞事;有時你會覺得他又是一個壞孩子,那么自戀,那么淘氣,那么狡黠,可是壞孩子又怎么會那么惹人喜歡呢?
分班時,他為了能輕松點,想耍小聰明分到基礎班,就在半夜聽歌忘記插耳機插頭,闖了禍;爸爸讓他出去活動,他卻拿水龍頭將自己淋濕來假裝出汗,不愿意去;另外在“蟲子事件”事發后,他嫁禍于自己的好朋友——羅利。
你覺得他像是一個壞孩子嗎?可是,這樣的壞,不也是我們自己真實的樣子嗎?我在格雷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人都有兩面性,一個人不管有多壞,他肯定會有好的一面,一個人不管有多好,他總有壞的一面。
有的時候,我們要做一個好孩子,卻不能一直做好孩子,如果沒有一點的空間放松、宣泄和釋放自我,那也不是一個好孩子。有的時候又要做一個壞孩子,可是壞可不能太壞,否則闖大禍就不好了,所以又要用好的一面去協調去中和。
是做一個好孩子,還是做一個壞孩子?讀了這本書,我浮想聯翩。最后,我決定,還是做最真實的自己吧,做最好的自己吧!
《小屁孩日記》讀后感字 《小屁孩日記》讀后感字篇二
很多人都討厭看書,覺得書中的文字很無聊,讀起一很枯燥,沒有深入的去讀一本書。但是,有一本書,能讓沒有閱讀興趣的人,愛上閱讀。這本有趣、好玩的書就是——《小屁孩日記》。
這本書,你看到它的第一感覺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你說它是一本普通的書,倒不如說它是一位初一學生的幽默日記。
書中的文字不僅好玩、搞笑,還配有許多精美的插圖。書中的主人格雷,是一個已經上了初一,但還未成年的“小屁孩”。在學校里,他總是受著那些家里有錢的大孩子的欺負,在家里也逃不過哥哥“羅德里克”的捉弄。但,每次他的小腦袋瓜里都裝著稀奇古怪的“鬼點子”,讓他在危險的時候化險為夷。有的時候,他的“鬼點子”太多,而遭到麻煩。
比如有一次,格雷在護送小朋友回家的時候,由于覺得太無聊,便拿著毛毛蟲恐嚇那些小孩。結果不慎被子附近的一位太太看到了,這位太太認識羅利,由于格雷穿著好朋友羅利的外套,所以那位太太便到學校舉報了羅利,因為這一件事,格雷受到了學校的嚴重處分,而也因此,引發了一場友情危機。
格雷的弟弟曼尼,是格雷的惹禍精,總是會沒完沒了的給格雷增添麻煩。有一次,格雷和曼尼在打鬧,格雷拿著一個拖著線頭的黑色線團,在曼尼的眼前晃來晃去,正準備要放過曼尼的時候,曼尼打了一下格雷的手,手一松,線團竟然掉到曼尼的嘴里了。曼尼哭著跑上樓前去找老媽,有故意把事情說大。老媽放進盤子里一個葡萄干和一個葡萄,讓曼尼選一個,哪個和格雷讓曼尼吞下肚子的一樣大。曼尼沒說話,跑到冰箱前,打開冰箱,拿出一個橙子……
結果可想而知,格雷七點就被攆去睡覺,沒能看上年夜的電視特別節目。從這件事情起,格雷在房間里發誓,從此再也不陪曼尼玩。
《小屁孩日記》使我明白了寫日記的意義。看完《小屁孩日記》后,我才知道,寫日記并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關鍵是你用什么眼光來看待它,你把它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有可能幾分鐘就寫完了,你把它看成負擔的話,有可能幾個小時都不可能寫完,讓我們快樂的寫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