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美麗的許昌篇一
文峰塔在許昌市博物館內,塔高五十二米,共十三層,每層的角上都掛著漂亮的風鈴,每當微風吹過,便會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好聽極了!
走近文峰塔,首先看見塔前有三座石碑,其中一座石碑清楚地記載著,此塔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
再向前走,便是高高的塔基,塔基是用條磚砌成。登上臺階,步入塔內,迎面是一尊慈祥的“千手千眼觀音”佛像,環顧四周,墻壁上還有許多畫像。塔內建有多級臺階,通過臺階,便可登上塔頂。
據說,這座塔原名叫“文明寺塔”,是為了振興文運所建。我今天參觀了文峰塔,希望文昌神能給我帶來文運。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許昌,這里還有更多美麗的.風景,希望大家抽空來許昌參觀!
美麗的許昌篇二
我家住在中原腹地一個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宜居的城市——許昌。他給我的感覺一切是那么的美麗、那么的清新、那么悅目。
許昌是整潔的。望,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在環衛工人的辛勤工作下,處處都體現著一個城市肌膚的干凈和衛生。
許昌是綠的。瞧,街道兩邊處處是花園,一條條綠化帶層層環繞著城市主干道和社區的廣場的花園,河邊游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四季常青。
許昌是舒適悠閑的。看,老百姓有了眾多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春秋廣場、帝豪廣場、文峰廣場、許都公園、雙龍湖游園、千畝游園等都在張開懷抱迎接著那些來休閑娛樂的人們。
許昌是文明的。公交車上讓坐的少女,攙扶著老人過馬路的小伙子和帶著袖章的青年志愿者……
東城區各個主干道路中間綠化帶里的鮮花和霓虹燈組擺加上路邊一些迎賓的標語,為許昌譜寫了一個美麗、和諧、文明的樂章,這一切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美麗的許昌篇三
“孝”是一種倫理思想,一種道德準則。“孝”從最初的敬奉祖先發展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孝文化”,其間,歷經了幾千年悠遠而又緩慢的演變和完善過程。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講孝敬、遵孝道,為博大精深的孝文化增添了許多值得后人傳頌和借鑒的正能量。
《二十四孝》是古代各種孝的故事的集大成,個個都是孝的經典,其中有兩個就與我們許昌有關。一個叫《扇枕溫衾》,說的是漢朝江夏安陸人黃香,9歲時,母親不幸去世,安葬母親后,黃香在母親墳前蓋一草廬,堅持為母親守孝三年。黃香對母親是這樣,對父親也同樣孝敬。每到夏天,他為父親搖扇驅蚊解暑,直到父親入睡,方才回墓廬學習;嚴寒冬日,黃香總是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焐熱后,再請父親入睡,唯恐父親受涼。黃香的孝行感動了朝庭,后來,被皇帝重用為官。據說,黃香的官一直做到魏郡太守。其子黃瓊在他的影響下,后來也成了一個大孝子,做官后,在許昌還有封地。黃香死后,被他的兒子葬在許昌的孝山崗上,也就是現在禹州市郭連鄉的黃臺村。今天,人們還能在黃臺村的孝山崗上見到黃公祠以及二十四孝洞。當地人還把流經黃臺的兩條河,分別叫做孝父河和孝母河。
另一個叫《拾葚異器》,講的是漢代汝南人蔡順,少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為了活命,蔡順帶著老母逃荒到了許昌椹澗,住在一個寺廟里,由于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熟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生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被蔡順的孝心所感動,不僅送給他三斗白米,一只牛蹄子,讓他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而且,許多赤眉軍還紛紛洗掉赤眉,仿效蔡順回家孝敬爹娘。后來,蔡順母親死后,被葬在了所住寺廟的外面。蔡順死后,也葬在了當地。當地人為紀念孝子蔡順,在許昌縣椹澗鄉的北頭村建有一座蔡公祠,人們還把蔡順母子住過的寺廟改稱為等子寺,把流經當地的那條河改叫洗眉河了。
孝不只在民間,一些古代君王孝敬父母的故事同樣感天動地。
相傳,春秋時期,鄭國的國君鄭莊公,名寤生。他出生時,母親難產,其母姜氏為此十分厭惡他。后來,姜氏又順產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段。其母十分喜愛段,并一直想立段為太子,始終沒能如愿。后來,鄭莊公的父親鄭武公去世,鄭莊公繼位時,姜氏與段密謀起兵篡權,后被鄭莊公及時發現并平息,段也兵敗自殺了。鄭莊公對母親姜氏的做法十分惱怒,于是就把姜氏軟禁在潁地,并發誓“不到黃泉,絕不相見”。時間一長,鄭莊公孝心萌動,又想念母親了,但又不好違背當初的誓言,于是就安排軟禁姜氏的地方官潁考叔掘地見泉,使母子于地道相見。姜氏見到兒子,對自己過去的做法也深表后悔;鄭莊公見到母親,親情也融化了過去的\恩怨,從此母子和好。后人在稱贊鄭莊公的同時,對潁考叔把孝敬自己母親的孝心,推及到鄭莊公,并幫助鄭莊公母子和好大為贊賞,于是在當年挖地道的地方建起了潁考叔廟。今天,我們來到長葛市董村鎮的吳崗村,還能見到潁考叔廟和地道等遺跡。
“百善孝為先”。從以上故事可以看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身為平民,還是位居高官,孝都是大家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當前,我們正在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愿我們每個人從有孝心、講孝順、遵孝道開始,讓尊老敬老蔚然成風,為家庭的和睦、為社會的和諧做出我們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