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冬至凝隴 冬至的風俗篇一
為什么要叫它“桂圓雞蛋日”呢?噢!原來是因為每到冬至,我們這的人呀都會去街上買桂圓,買雞蛋,然后把它們燒煮在一起,加上適當調料,燉一燉,即可吃啦。
這一天,我們絕不會睡懶覺,不管有任何原因,起了床,大家都穿上漂亮又暖和的新衣裳,去逛街。一路上,你會不斷看見有賣雞蛋和桂圓的小攤,雞蛋有大有小,有好有壞,但不論怎樣都使我看得眼花繚亂。
買好今天的'必需品雞蛋、桂圓后,我們便回家準備剝桂圓肉,大人小孩齊動手。不一會兒,一顆顆飽滿、晶瑩、甘甜的桂圓肉呈現在眼前,它們猶如一個個調皮的小娃娃,在盤子里跳動。
準備就緒,我們就開始剝蛋,準備烹飪。外公點燃了煤氣灶,先放入適量水燒開,然后放入去殼的雞蛋、桂圓。不一會兒,雞蛋就凝固了,金黃的蛋寶寶好像穿著一件絲綢衣服,晶瑩剔透;桂圓膨脹了,滾圓滾圓的,絲滑透明。一顆顆晶瑩通透的桂圓肉和雞蛋在水中跳舞呢,我看著都垂涎欲滴了。由于我還小,所以大人們讓我到外頭等,我心里更是好奇,想著是不是有什么秘方,不能告訴我。
許久,香氣騰騰的桂圓燉雞蛋出爐了,媽媽兩手端著一只大碗笑瞇瞇地說:“來,快來嘗嘗有營養又補身子的桂圓燉蛋嘍!”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啊,真是回味萬千。
冬至,吃吃吃,吃桂圓燉雞蛋,我喜歡!更讓我體驗到了家鄉的民族風情,感受到了一家人互相關懷,其樂融融的幸福。
冬至凝隴 冬至的風俗篇二
冬至作為一個大節日還是古時的事,辛亥革命以后,冬至節俗日益減弱,至今已在各地難以見到冬至過節的活動。但是,從冬至日起“數九”還在民間影響深遠,婦孺皆知,流傳甚廣。
什么叫“數九”呢?就是從冬至日起,向后數九個九天,天氣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轉為“春深日暖”了。因為“數九”的過程正是寒極轉暖、寒消暖長的過程,所以人們常把這九九八十一天稱作“九里天”、“數九寒天”?!皵稻拧钡牡谝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最后一個九天稱“九九”。每個九天中天氣的冷暖變化不同,人們憑著長期的經驗進行了形象記錄和概括,編成謠諺,流傳于民間口頭,稱作“九九歌”。
因為我國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各地氣候冷暖變化不一樣,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內容也不一樣。如北方的“九九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飯地里吃?!保棌娍h)“五九半,凌消散。春打六九頭,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八九不犁地,不過三五日,九盡楊花開?!保ㄐ潞涌h)“春打六九頭,賣了皮襖買個牛?!保〞x縣)“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荊楚歲時記》)湖南的“九九歌”說:“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五九四事務,開門尋暖處。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絳;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钡卦趬紊系奈悼h則說:“一九二九,啞門(形容張嘴)叫狗(形容打嗝兒);三九四九,凍破碌碡;五九六九,開門大走;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九九河重凍,米面撐破翁?!薄?/p>
這些“九九歌”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征兆的經驗總結,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至今仍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安排起著指導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中。
從道理上講,冬至日是“陰極之日”,晝至短,夜至長,應該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實際上盡是寒冷的開始。諺語說:“冷在三九”,有的地方的“九九歌”中存“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三九、四九常在農歷臘月初,所以又有“進了臘月門,凍死一家人”、“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為什么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卻在“陽生”之后的“三九”天呢?這是因為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并貯存起來,晝存夜放,冬至前地球放熱量小于吸熱量,略有積存。冬至日起,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雖因晝日長而有所增長,放散的熱量卻因夜仍長于晝而“入不敷出”,到了三九、四九,出現了地球嚴重“虧熱”現象,所以冬至日還要冷,成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刻。
為什么要屬“九”呢?為什么不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與我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征暖來寒去。九,為“至陽”之數,也稱老陽,九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取暖來,“春已深矣“了。
即第九個九天,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