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讀后感 高中篇一
莫言的文字是渾濁的,很平淡也很古老,有泥土的氣息,他營造的意象,沉重而濃郁。
爸爸從書架里翻出那本1986年的《透明的紅蘿卜》,吹去書面上的浮灰,小心翼翼地遞給我,我翻開書,一股淡淡的霉味撲面而來。
莫言大多寫鄉村中的事,那些我不曾了解的舊時代中的事,比如《透明的紅蘿卜》,那個能看見藍色陽光的男孩,那個倔強得讓人心疼的孩子。
黑孩很小,卻有全身的傷疤,他曾有過很好的童年。“那時候父親還沒有去關東,后娘她不喝酒。”可是等他父親去了關東杳無音信,酗酒的后娘在他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疤點。他開始喜歡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一切,“水面忽地一暗,好像魚群驚惶地散開。一走起來,愉快的感覺又出現了,好像魚兒又聚攏過來。”他總會忘了身邊的人,身上的苦,身處的世界。
黑孩總沉默著,他的家庭侵蝕著他的個性,他被驅使著干活,他對生活的熱情被虐殺,可他還是個孩子,總能注意到一些細細碎碎的美。“逃逸的霧氣碰撞著
讀后感 高中篇二
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往昔之光,原來是科幻小說,哈哈!天助我也,寫科幻小說的后感對我來說很簡單。
本書一共分成了十四段,每一段都講了一個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羅比。蘇格拉底。冷酷的平衡。誰能代替人這四個故事。
看完羅比這篇文章,我有些自責,是對那些把友誼不當回事的人說的。世上,除了友情,就只有親情了。如果親情沒有了,友情沒有了,那就是典型的眾叛親離。雖然羅比只是一個機器人,但是任何東西久了就很有感情了,雖然他只是一個機器人,但他告訴我們友情很重要。
蘇格拉底告訴我們一條狗在主人的鞭子的抽打下,他沒有退縮,沒有拋棄他的主人,而是在主人有危險時,奮不顧身,舍己為人。這樣的精神難道不值的我們學習嗎?
冷酷的平衡,世界上沒有公平,不光在哪都是這樣。這個故事讓我想到高考,每個考生都在規定時間進入考場,如果晚來了,對不起,不能進,不管你是誰。
誰能代替人,是一群機器人在人滅亡后,登上了建設城市的道路,但他們看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向他們要飯時,龐大的軍團竟然聽從那人的指揮,只是不可思議,為什么?因為他們離不開人!
這本書我很喜歡,你呢?
讀后感 高中篇四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長相平庸,個子矮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
————《簡·愛》
輕嗅著書香,輕掃著文字,在哪個落葉紛飛的下午,我看到了傲視風霜的野菊,也一樣看到了你——簡·愛挺直的身軀。你自尊,你自強,你善于思索,你敢于追求······當你那雙烏黑發亮的眸子注視著我時,我膽怯了,我震驚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19世紀,如果是我,一個平庸又卑微的女孩,我會低頭,會認命,會嘆息,會隨波逐流。可我代表的是那個世紀的女性哪!而你,夏洛蒂·勃朗特的覺醒,希冀和縮影,注定是不平凡的,也注定是轟動全世界的!
在舅媽的嫌棄,表哥表姐的蔑視和毒打下,你不屈服!在8年孤兒院的圍墻里,你不沉淪,渴望自由!在海倫和譚波爾小姐的熏陶下,你正直,懂得感恩!在發現自己所愛的人——羅切斯特早有妻子時,你斷絕念想,毅然離開!在羅切斯特為救瘋了的縱火的妻子殘疾無助時,那時的你已富有,卻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他的身邊······
你的一切品質都是我所缺失的。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了數學難題,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想到了放棄。可毋庸置疑,要是你,肯定會不服輸,抗爭到底的!還有一次,在學旱冰時,我摔了幾跤,便認為自己沒有學旱冰的潛力。償若是你,肯定會咬緊牙關不放棄吧!
你高尚純潔,獨立平等,不僅值得當時的女性學習,更是當今人們學習的典范!
在陽光下,在鮮花里,我分明看見你灰色的衣裙越來越遠,慢慢地綻放成了秋菊、冬梅、夏荷、綻放成了沙漠里一朵傲放于風沙中的仙人掌花!
我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你——簡·愛涌出來,無論貧窮還是富裕,無論美麗還是平庸那個,都能自尊、自強,都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獨立、堅強的生活!
讀后感 高中篇五
這個星期五我們學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一課,我的感觸很深。
《匆匆》這一課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時間流逝如飛一般的速度。朱自清先生在20多歲(8000÷365≈20)就寫出了這一優美的散文,讓我實在佩服。算了算,也有4000多日從我手里溜走了。朱自清先生是這么形容他過去的8000多日的:
“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整個地球已經有40幾億年的歷史了,8000日的確如同朱自清先生說的: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微不足道。要我說,也可以這么寫:
“像一顆沙粒落在沙漠里,我的日子落在時間的荒漠中,聽不見聲音,也找不到影子。”
怎么樣?是不是也有點味道呢?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溶了。”這是朱自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的另外一句名言。這句話說表達了朱自清先生認為自己以前在虛度時光,激勵自己要讓這一生更加精彩,不“白白走這一遭”。我覺得,還可以這樣寫:“過去的日子如灰塵,被微風吹走了。如雪花,被冬日融化了。”
讀后感 高中篇六
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說。當時,蕭紅雖然還不到30歲,可是身體十分虛弱,戰爭的摧殘和感情的沖擊令她長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種疾病。與此同時,她的文學水平、創作觀念和技巧已經達到了頂峰。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里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不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丑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呼蘭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惡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寫,使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著他在菜園里,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干凈,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為止,但祖父依然笑瞇瞇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卻有著驚人的耐心和寬容。
首先,蕭紅翻箱倒柜,家里一定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一定沒有耐心擦干凈,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瞇瞇的。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里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里里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墻上面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干,失去了抬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里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著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著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我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里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凄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貴。
讀后感 高中篇七
在這個假期,我我又把紅樓夢讀了一遍,我從里面感悟了許多。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在婚姻、建筑、文化、財產等各方面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寫了金陵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后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于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始于封建社會中,寶玉和黛玉原本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是天不由人身不由己,黛玉從小身子就不好,被鳳姐的一個偷梁換柱計,使得二人痛失所愛,黛玉含恨而終,寶玉,看破紅塵,出家做和尚。
在《紅樓夢》里,我最喜歡林黛玉,她學識淵博,感情豐富,與寶玉都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她有著傾國傾城的外貌,心思十分敏感。
《紅樓夢》反應了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大家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林黛玉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他,悲劇的開始,另一個是封建社會的擁護者,是社會的必然產物是封建教化的產物,卻也造就了她的愛情,悲劇總之,一切的愛恨情仇,榮辱興敗都是當時的封建社會所造就的。
讀后感 高中篇八
終于利用假期趕在今天把這本大部頭讀完了,接下來可能就沒有大段時間讀書了,過完年了,一切都正常了,忙碌的一年又開始了,真好。
讀這本書還是頗有些費神的,隨著故事的進展心情也跟著跌宕起伏,喜悅,開心,佩服,理解,揪心,憤怒,反思。各種情緒下,也留下了不少彼時彼刻的一些感悟。
對于少年時期的斯佳麗,她漂亮、活潑充滿了活力,雖然未免有些輕浮和浮夸,雖然也感嘆過她讀書太少、缺少內涵,但畢竟少不更事,還是可以理解的。
自從她賭氣嫁給自己并不愛的查爾斯起,開始發現她行事的魯莽,再后來到了亞特蘭大,雖然反叛不守規矩,但倒也不讓人生厭。
最最喜歡和佩服的是戰爭中她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堅韌、責任感以及強大的執行力,整本書中,只有在這里看到了她的成長、蛻變,和擔當。
再次回亞特蘭大,岀于對于饑餓的恐懼,對塔拉和親人的拯救,她開“喪心病狂”地成為金錢的奴隸,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丟掉了很多珍貴的東西。在這一段中,很多時候讓人氣憤,她的優點很明顯,同樣,缺點更是“招搖過市”。個人認為,斯佳麗最大的問題在于她不善于思考和反思,不能及時修正自己,沒有在這么的坎坷中真正成熟起來,所以,到最后她也失去了很多。即使她再次回到塔拉汲取力量,如果還是不能很好地思考,不能真正的成熟,性格決定命運,將來的一切也還真難說。
瑞特和蘭妮,我喜歡的另外兩個人物。瑞特,不管在什么時代,他都能掌握時局,在社會上混得風聲水起,只要他愿意。但是,愛上斯佳麗,不知是他的幸還是不幸,長久的消耗和傷害后,無所不能的船長累了,他愛不動了!只希望他離開后,可以真正找回心靈的寧靜和快樂。
外柔內剛的蘭妮,最容易被忽視的柔弱女子,卻一直象是某種精神的存在,她給很多人帶來了溫暖、快樂和信心,她的離去,總感覺過去的時代真的是曲終人散了。
最后,雖然排版總岀現“院“、“野”的一些錯誤,但是翻譯的文筆還是不錯,讀來非常有趣。
以史為鑒,以書為鏡,學習,自勉。
讀后感 高中篇九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讀完了這篇課文,我的心里一直回蕩著這句話。西雅圖酋長和這個民族的人們對這片土地的崇敬感染了我,讓我開始以全新的態度,審視我腳下的這片土地。
一堆堆扔在路上的垃圾,一輛輛排放不少尾氣的汽車,一條條翻白肚皮的小魚,一座座破爛的化工廠,零星幾顆枯黃的小數。這,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現狀。可是幾十年前,幾百年前,這片土地是這樣的嗎?不,不是的。那時一定是青山綠水,柳綠花紅。如果我們能像印第安人那樣,視這片土地為神圣的,珍愛這片土地,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
“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這句話果真應驗了。大地的皮膚被破壞,血液遭到污染,汗毛被砍伐,骨肉被開發,遮陽傘出現漏洞,我們人類不也感同身受嗎?
這片土地孕育了我們,給了我們陽光、雨露。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是這片土地給于我們的,包括生命。她見證了我們的成長,給了我們美好的生活,可我們卻是這樣“回報”母親的,實在不應該!我們不應該因為懶惰而隨地亂扔垃圾,無視垃圾桶的存在;我們不應該為了獲得大量的資源而鼠目寸光的大片伐木,這樣是竭澤而漁,并不是長久之計。很快,地球就變的傷痕累累、烏煙瘴氣。
目光短淺的人們啊,快醒醒吧!大地是我們全人類的母親,我們應該做的,是孝敬母親而不是破壞。這片土地對人來說,是神圣的,我們不能恩將仇報!印第安人把土地視為神圣的,他們熱愛自然,與萬物和諧相處。其實,“神圣”的不應僅是“這片土地”,而是整個大地!心存“神圣”的不應只是“我們這個民族”,而是整個人類!
人們,行動起來吧!未來地球的顏色,灰或綠,是由我們決定的。要記住,大地母親的變化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和母親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