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詩歌。此詩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xiàn)了特定時地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zhàn)爭風云。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雁門太守行教案,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雁門太守行教案一
復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體。
2、鞏固欣賞古代詩詞的方法,提高欣賞力。
3、反復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4、領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復習重點: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把握詩詞主題及感情?
復習難點:賞析本詩藝術特色,品味詩歌語言的妙處。
復習方法:導學互動
復習時間:一課時
復習過程:
一、提綱導學:
(一)、激情導入:
1、導入:我們這次要欣賞的兩首詩或以舊題寫當時戰(zhàn)事,描繪悲壯的戰(zhàn)爭風云;或寫人世間訣別,表達對山河淪喪的無限悲憤,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依戀和抗戰(zhàn)到底的堅定信念。兩首詩很巧合,作者都是兩個十七歲的少年。看他們在十七歲的年齡寫出了什么樣的詩,先來學習《雁門太守行》。
(二)出示導綱:
1、說說作者簡介。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理解詩歌大意,體會本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所展示的畫面。并賞析這兩句話。
(出示復習目標,然后先讓學生根據(jù)復習目標自主設綱,然后老師點撥充實導綱)
(三)、自學設疑:
學生結合師生共同設計的導綱自主復習本首詩,書面回答導綱中的并幾個問題,對導綱中未預設的問題,書面列出來,完善導綱,老師在教室里巡視,督促學生自學,接受個別學生質疑問難。
二、合作互動:
(一)、小組討論:
學生在自主復習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自學難以解決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要求學生站立交流)
(二)、展示評價:
1、展示評價分工:
題號 展示 評價 1 2 3 4 5 2、展示(主要書面展示)
在學生小組討論即將結束時將展示分工列在黑板上,展示時,幾名學生同時登臺書面展示。非展示同學繼續(xù)完善導綱,或結合同學的展示內容及時記錄、提問補充。
展示要求:
(1).書面展示要字跡規(guī)范、整潔,書寫迅速。
(2).口頭展示要聲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學要結合展示來點評,迅速記錄,認真的糾錯和補充。
(評分標準:扣住要點,表述簡潔4分、書寫認真,干凈清晰1分)
3、評價
雁門太守行教案二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詩意。
2、反復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3、領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他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代表作品:《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
自主學習:
翻譯句子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雁門太守行教案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欣賞古代詩詞的方法,提高欣賞力發(fā)展聯(lián)想、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體會詩中情,討論理解詩中意,潛心品析發(fā)現(xiàn)詩中美,繼而發(fā)揮想象感受全詩意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熱愛詩歌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李賀勤奮寫詩,帶詩拜謁韓愈的故事導入,引出《雁門太守行》 (二)、作者簡介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 (三)、朗讀詩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xié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四)、解題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詩人李賀用它創(chuàng)作了一首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詩歌。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 (五)、背景介紹
唐代中期,各地藩鎮(zhèn)擁兵自重,不服從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討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諸鎮(zhèn)為禍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節(jié)度使王承宗祖孫三代擁兵割據(jù)39年之長。此詩寫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鎮(zhèn)之間的戰(zhàn)爭狀況。 (六)、檢驗預習,解讀詩歌大意(請個別同學分享)
1、敵軍似烏云壓進,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 2、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濃艷得如紫色。 3、半卷著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 4、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zhàn)到死! (七)、思考問題(請個別同學分享) 全詩作者構思唐軍的活動哪三幅畫面? 首聯(lián):對峙 頷聯(lián):交戰(zhàn) 頸聯(lián):偷襲 (八)、賞析詩歌(學生討論回答)
李賀的詩在風格上想象奇譎,辭采詭麗,變換繽紛,刻意創(chuàng)新。請同學們運用學過的詩歌鑒賞技巧來品一品這首詩。 ? 鑒賞詩歌的技法
?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 、對偶 、用典等) ? 煉字
? 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抒情 、議論 )
? 描寫手法(正面 、側面 、動靜 、虛實、 感官角度 、視覺位置角度等) ? 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等) 1、 黑云壓城城欲摧
比喻把敵軍壓向邊城比喻成黑云壓城和夸張的手法。 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
2、四句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渲染了蒼涼悲壯的戰(zhàn)地氣氛 3、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4、 “臨易水”引用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的典故。
表現(xiàn)將士們意氣風發(fā),勇往直前,無所畏懼,視死如歸的豪情。 5、李賀寫詩,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 這首詩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zhàn)爭場景,構成了奇特的意境。如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點染以“金鱗”“燕脂”“紅旗”等,畫面色彩斑斕,顯得奇異詭譎。 (九)探究詩歌主旨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
這首詩描繪邊關戰(zhàn)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詩人立志報國的決心。 (十)、總結并朗讀詩歌
此詩有聲有色地描寫了從急行軍到戰(zhàn)斗的全過程。色彩凝重,景物鮮明,渲染了悲壯慘烈的氣氛,突出將士浴血奮戰(zhàn)的勇武形象,歌頌將士們誓死報國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詩人立志報國的決心。 (十一)、拓展延伸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唐 ·王昌齡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北宋 ·蘇軾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南宋 ·陸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 ·文天祥 (十二)、布置作業(yè) 一 ﹑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二﹑ 收集課外三句愛國詩歌并加以賞析
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首聯(lián):對峙(夸張,比喻) 頷聯(lián):交戰(zhàn)(聽覺,視覺) 頸聯(lián):偷襲(用典,側面) 尾聯(lián):抒懷(用典,主旨)
【雁門太守行教案【三篇】】相關推薦文章:
三角形的邊教案-數(shù)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教案
2021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_防災減災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