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一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的描寫了-現代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他描寫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現代城鄉生活,刻畫了以孫少平等為代表的普通人的形象作品,反映了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交織,整個作品讀來令人回腸蕩氣。
曾經讀過很多小說,也有一些小說,情節個-引人入勝的,讀之不愿意放下的,但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這么深入人心的作品??吹綍衅椒驳氖澜缰?,一個個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活在我們的身邊一樣。
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么去生活,和我們怎么對待生活的態度,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讓我們忍受痛苦,那你一定要咬緊牙關挺下去,正是這些苦難與痛苦,才會讓人偉大,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我們每個人心理上總不希望悲劇發生,然而生活中并不是如此,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給我們揭示的東西。
故事的結局,少安的妻子被查出了重癥,少平深愛著的田曉霞,死于一場洪水中,我們想象中的那些美好結局并沒有發生,也許這正是作者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苦,對生活體驗的深刻,感受到生活帶給人們的這種不完美,而正是這種不完美,才是更加打動人的一種美,正如維納斯的斷臂一樣,是一種殘缺的美,我們由此也理解了作者路遙,把這種美刻畫出來,那么我們也就理解他對作品中人物結局的安排了,正是如此安排,讓生活的真善美達到了統一。
生活沒有如果,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于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讓我們能生活的更幸福,無論我們胸懷遠大理想,還是想要平凡的生活,他們都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學會生活,懂得珍惜,感謝生活賜予我們的一切,任何時候都要用一種生生不息的虔誠和熱情去對待這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二
五年前的初秋,我剛步入大學校門,鑒于經濟拮據,我如愿申請到了圖書館的勤工助學崗。當我漫無目的的穿梭在林立的書架旁時,我翻開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正是這本書,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讓我在口體之奉不若人的處境中,在初入大學的迷茫中站立起來,去拼搏,去奮斗,去甘于平凡的體會尊嚴的力量。
這本書耐人尋味,帶給人一種洗盡鉛華,塵埃落定的平靜感,這是一個經歷過人生豐富閱歷,苦難的折磨,親情的傳承,愛情的甜蜜,收獲的喜悅的生活中種種贈予,帶著寬容的心,站在高山上俯視這一切的境遇?!镀椒驳氖澜纭芬?975年到1985年十年間為廣闊背景,以陜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姓人家的父子兩代人的人生遭遇為主線,表現了社會的歷史轉型給中國農村帶來的震蕩以及人民生活的升遷沉浮,展現了農民艱辛的大義和寬闊的悲憫情懷。在那個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特殊年代,在探求與思考的人生途中,《平凡的世界》沉淀在我們的脈管之中,而使我們的生命不會變得更加蒼白、軟弱、或者懈怠。有很多人幾乎都是通過這本書走入了陜北那一片連綿起伏的溝壑土塬。
面對大學生活中新的環境,當時的我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理想,同時又面臨接踵而至的挑戰和打擊,是個浮躁的矛盾體。在浮躁喧囂的世界里,要想急迫的表達自己,展示自己,擔心被快速飛轉的社會齒輪拋棄遺忘,想加快步伐,提高呼聲,想要在聒噪的環境中跳躍而被矚目。這本書讓我少有的坐下來,在陽光普照的下午,翠綠新鮮的綠植旁選擇傾聽,沉淀思想,這本書改變了我對世界,對生活的許多看法。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堅信自己的雙手能改變命運的軌跡。他們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撰寫了充滿活力的生命箴言: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他們對生活理想所持有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這是一部用激情和磨難來寫成的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感覺到,在這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回腸,有一種平凡的力量雄渾深沉。
20xx年,我考上了研究生。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北京,聽聞清華大學校長給新生推薦了此書,堅定了重讀此書的決心。再次在圖書館找到她,捧在手里時發現,重讀《平凡的世界》,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本書不但沒有因為歲月的風塵減色,恰恰相反,時光的無情淘洗,反倒使它成為當代小說之林中一株質樸偉岸、綠葉紛披的梧桐,成為文學史中永恒的風景。我癡醉的穿行在《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間,跟著路遙一起在陜北的黃土塬上奔走——那里有通向世界盡頭的黃土大道上顛簸的木輪馬車揚起的黃塵,那黃土崖畔上在寂寥凄清中綻放的山丹丹,那冬天蒼涼的北方原野如刀槍劍戟一般指向天空的樹。而更重要的是,《平凡的世界》使我們領略了路遙那博大、苦難、憂郁、善良的靈魂以及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憧憬、理想與堅強。
有著新的體會和感悟的我,再次回味80年代前后中國劇烈轉型的時代,那時思潮涌起,百舸爭流,變革中的社會蘊藏著巨大的機遇,但對于廣大農村青年而言,等待他們的仍是一個特定的軌跡,在一個社會物質和精神都極其匱乏的世界里,懷著憧憬與無奈,在這條平凡的人生道路上走下去。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里,那一張張堅持,固執,不向環境低頭認輸的臉;一張張刻著艱辛歲月,卻無怨無悔的面孔總是能給人難以忘懷的感動。特別是經歷過五年醫學教育之后,我有著強烈的悲憫情懷,我猶如親眼目睹黃土地演繹的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與五年前比少了點青春的朦朧和詩意,卻多了點對未來命運的沉思,猶如在漫山的野花叢里,突然發現了巖石的堅韌和厚重。這種啟蒙式的人生感悟,使我能在象牙塔的歲月里,將一顆不安的少年的心系于求知的方向上,而遠離了喧囂和懶惰。
掩卷沉思,作為臨床研究生,在臨床工作中,目睹了許多生老病死,人間疾苦,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更需要精神食糧給我的滋養教育。我將銘記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的校訓,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珍惜社會和家庭給我帶來的機會和溫暖。以悲憫和良知,樂觀的面對生活,以平凡之心,鑄造自己不平凡的精彩!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三
少平和紅梅之間是標準的“同病相憐,共同愛好”。兩個孩子的家境同樣很low,自卑與敏感讓他們彼此心意相通;而看書則成為他們顯示與其他同學的差異的唯一選擇。這種相通讓他們彼此感到溫暖,這種選擇則讓他們有了些許驕傲與存在。
嚴格地說,少平和紅梅之間不能算作“戀愛”。這段微妙的情愫之于少平,讓他感覺到了一種驕傲與自信,打開了新的生活,人也變得開朗積極,有一種“天總是藍的,云總是白的,陽光也不會偏偏不照在我的頭上”的由衷喜悅,也是一種標準的理想主義。而紅梅則無疑成熟現實的多,由于一直生活的比較壓抑,從進城讀書的那天起,她就寄希望于擺脫過去,融入高一個層次的社會,找一個體面的男朋友則是現實的途徑之一。所以她對貧窮的少平是一絲一毫的“愛情”也沒有的,有的只是基于個人感受的“憐憫別人,也讓別人憐憫自己”。所以,同樣是煥發青春,少平是因為與漂亮的紅梅有了某種朦朧,而紅梅則是因為放假吃的好一點,有了相對體面的新衣服。兩個人的根本訴求和體驗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一旦家境與修養都很出眾的養民突然關注到紅梅的時候,紅梅的精神突然就被陽光籠罩住了,這是個她一直夢寐以求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機會,相比之下,“同病相憐,共同愛好”的少平一下就黯淡無光了。
而在少平,卻一切蒙在鼓里,在遭受籃球場上的“羞辱”之后,他很困惑的是為什么前幾天還有“書夾白面餅”的浪漫,突然之間就“殘忍”結束了。是的,他不知道,紅梅早已“移情別戀”,開始享受新的陽光與溫暖,只是給少平造成了“無意的風情萬種”的感覺而已。
謝天謝地,我們的少平沒有沉淪,而是把這次“失戀”事件當做最好的一次人生自我教育的經歷,注定對他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情到此為止,少平與紅梅之間再無瓜葛。唯一的例外,是紅梅臨畢業的時候,遇到她的“最大危機”的時候,少平挺身而出,做了一個男人應該做的事情,此是后話。
不管怎樣,盡管角度不同,價值觀不同,他們之間都感受到了彼此的善意與溫暖,只是他們的人生從此分道揚鑣,不再相逢。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四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后人的靈魂也許得以凈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據說這部小說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重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回腸。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布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于此,長于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斗、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么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為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為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為了紀念那里樸實無華生生奮斗的人民。
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價異乎平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我很喜歡路遙對于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并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熟悉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
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并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盡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盡管社會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后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盡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實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撐點。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實你的處事圓滑,而后者則將見證你出色的一生。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五
我出生在江南,一片富饒的土地上。一直以來,黃土高原那片貧瘠的土地對我來說好像蒙娜麗莎的微笑那樣,令人捉摸不透,直到我讀了《平凡的世界》,才了解了那片神秘的土地和那片土地上勤勞的人們。
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學校圖書館里,我對它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厚厚的三本大部頭,往里翻全是密密麻麻的螞蟻般的小字,讓人頭暈目眩,連作者取的名字都這么“平凡”,這一定是一本平凡無味的小說,13歲的我這么對自己說。
然而,我最終還是翻開了它,因為母親的逼迫。意料之外的是,我愛上了這本看似枯燥無味的書,迷上了書中的主人公,那個平凡的孫少安。他無聲無息地在黃土高原上勞作著,淡淡的高原黃賦予了他質樸的秉性。他為了供弟妹們上學,年僅13歲便輟了學,和父親一起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沒日沒夜地在地里鋤地、拔草,維持著自己和家人那微薄的家業,只憑自己雙手把泥一擔一擔挑來做磚,一點一點地制成了一個凝結了他畢生心血的燒磚廠。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孫少安的燒磚廠卻因為一個技術不過關的工程師毀于一旦。然而,生活的重擔并沒有壓垮他。正當他的生活,他的事業稍微有了點起色時,一直在他背后默默支持著他的妻子被查身患絕癥,他悲痛欲絕,但生活仍要繼續,他又一次向生活抬起頭。一次又一次的歷練,讓他變得堅毅,正是這份堅毅,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和他不平凡的結局。
母親讀小學時,我的外祖父也是開磚窯廠的,他剛剛創業的那一陣子活很多,又苦又累,外祖父外祖母都親自上陣,挑泥、和泥、燒磚、記賬……一樣一樣,都得干。許是工作太辛苦,在最忙的時候,外祖母病倒了,這病一生就生了好幾年,磚窯廠又少了一個勞動力,不僅如此,正在磚窯廠辦得如日中天的時候,政府來人說,由于土地缺乏,磚窯廠必須關閉。這時候,外祖父家里的積蓄,本就已經十分微薄,家中還有母親和舅舅有書要讀,有飯要吃,外祖母又病了,唯一的收入來源——磚窯廠也不得不關閉,好像一切都已經窮途末路。
可外祖父沒有放棄,心靈手巧的他又換了一條路,開一家木料加工廠(外祖父以前是木匠),可是,自己那微薄的積蓄遠遠不足啟動這個項目。于是,外祖父向親戚、朋友、鄰居……一切可以借錢的人,他都借了,總算,他如愿以償地開成了一個木料加工廠,外祖父不辭辛勞、不知疲憊、不分日夜,終于,他還清了債務,還為自己拼搏來了一個小康之家!
在我心中,外祖父一直是那個慈眉善目、無所不能、心靈手巧的老人?,F在,他和外祖母雖然把木料加工廠辦得紅紅火火,卻依然只是住在一個外祖父親手搭的小木屋里,穿著穿了好多年的舊衣服,用著用了好多年的碗,在那個滿是蜘蛛網的舊木屋里住了整整15年!他們這樣節儉,對我卻總是有求必應。這個腰板挺直的老人,是我的外祖父!
孫少安是平凡的,外祖父也同樣平凡,人們都是那么平凡,但就是這些平凡的人們,平凡地生活著,平凡地勞作著,才造就了這個不平凡的世界!平凡而不平庸,這就是生活的最高真諦。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六
疫情期間,我讀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這是一部長篇小說,內容豐富,耐人尋味,展現出一個非常豐富的世界。
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代表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相互對立又互相交織,孫少安作為大哥,為了讓弟弟能夠繼續讀書,主動放棄學業,回家幫助父親種地,當上了生產隊長,但是他內心有想法有抱負,但是家庭的條件讓他無法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他只有放棄理想、放棄愛情,踏踏實實的當一個老農民。而孫少平成績優異,內心理想更加豐富,與他哥哥不同的是,他不斷的去追求理想,無論生活有多么艱難,他都會拼命去讀書,不放棄一點機會,去學習,改變命運,不服輸。
他們的村子叫雙葉村,一個思想及其落后的地方,讓少平拼命都想離開的地方,去下煤礦,工地搬磚,這些活他都覺得比在村子舒服。想做生意但又沒有頭腦的姐夫,一心想當官又好吃懶惰的二爸,這些都讓孫少平感到痛心,他不斷的向前方闖蕩,歷經苦難,最后自己的愛人田曉霞被洪水沖走,自己毀容,這一生以悲劇結尾,似乎上天也在和他開玩笑。少安沒有給喜歡自己的潤葉結婚,而是娶了別人,后來開磚廠,媳婦秀蓮去世。潤葉的丈夫雙腿被車撞折,金波也沒有找到他心里的藏族姑娘,似乎所有的人都沒有好的結局,全書都在體現的現實的悲劇,只有結局路遙安排成了他個人的理想化,少安磚廠辦的風生水起,馬上奔小康。少平回歸煤場等待升職,潤葉與丈夫重歸于好,這也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在那個時代,農民信仰的是土地,青年的信仰是知識,人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都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我們應該感謝路遙為自己的故鄉黃土地些下一部著作,也為后人留下了時代的見證。即使遙遠,也有文字忠實的記錄下來,人們才能時刻警醒反思。
這本書讓我直接清晰的見證了七八十年代的陜北風貌,他更是一面鏡子,時代的鏡子。沒有比文字更能直擊內心,小說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使平凡的世界變的不再平凡。
這本書讓我們懂了盡管命運是那么的不公平,你只要能夠勇往直前,不怕困難險阻,那么你最后一定是不平凡的。讓我們明白生命的真諦。
我想我們每個人在讀完這本書之后,都會有一個深思,盡快找到自己迷失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讓平凡的人生變的絢麗多彩,在這個日益膨脹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七
看完了,終于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悟頗多。只是心口有點堵,看不到真愛的結尾,看不到幸福圓滿的結局,主人公孫少平毅然的走著自己的堅實,不卑不亢,不屈不饒,那些真心的愛沒有成為他的幸福,或遺憾,或退避,都是為了愛。一種大義凜然,包容博愛,真正男人的形象。恐怕這就是作者所希望讀者所領悟的,一種奮發的精神。
看完了,留在腦海里的,慢慢的勾起童年時的模糊的記憶,一種似曾相識的情節,濃縮了的人生精華,不管世事變化滄桑,如何跌宕。支配人的是精神,是不屈的意志。
看完了,獲得了什么?在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歷經苦難,享受愛情親情友情,領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穩自己,讓思想去飛,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泊的日子,走過,變成記憶,變成財富,鍛煉出不羈的靈魂。
最欣賞主人公孫少平的刻畫,真實,頑強,這樣的意志定會鼓舞很多人,腳踏實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戀,卻是靠最簡樸的飯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憐;貧富地位如天壤之別的溫暖熱烈,卻以陰陽之隔而讓人蕩氣回腸,真是欲哭無淚。最后走向的是什么?盡管不得而知,但經歷之多,人生歷練之厚重,不會阻礙他前進的步伐。
當金波找尋蒙古姑娘的羅曼蒂克的愛情的時候,聯想起人生的種種沖動,一種純自然的愛,盤踞著靈魂,八年。人不是應該活在自己的意象中,但你能不為這樣的癡情而感動,而落淚?當,心中如期而遇的愛情來到時,是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是用市儈的天平稱量?還是跟著愛情的腳步,信馬由韁。當金波唱起別人以為是神經病的歌的時候,不要去懷疑金波的傻,千萬不要,原諒年輕,原諒時代。讓我們留下敬意,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當田曉霞隨洪水逝去的時候,默默的為孫少平難過,就像天邊美麗的星星的隕落,為什么如此美好,如此真誠善良的田曉霞,人生的腳步卻如此匆匆。美好的一切,不定會長遠,人生失望的環節,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無法避免的事實。讓思緒痛苦,清醒,只是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未來之路,這樣的代價是大的,但又會若隱若現在生活中,在痛苦中感受世事無常,感受天災人禍,只要不倒下,昂首吧,繼續自己的路。
田潤葉,多年前,這樣的女人很多,這是我們善良民族的體現,是一種掙脫,盡管無謂,盡管折磨,但為了心中的那種朦朧,那種兄妹似的初戀情節,多么希望自己勇敢的找尋自己的幸福,不管世俗。但人是現實的,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為了親情,惟有舍掉自己。當李向前腿殘廢之后,卻毅然擔當起責任,不僅僅是同情,是一種悔過,是一種成熟,是一種對生命的責任。
孫少安,成長于苦海,精明卻懦弱,其實用懦弱,苛刻了點,只是家的責任,對愛的天平的砝碼,缺乏一種價值觀念,要走出那樣的特定的世界,不融入無奈,真的很難。
里面的人物,都鮮明著自己的性格,濃縮了很多很多,客觀的看待,領略路遙先生的意境,在自己的生活中借鑒發揚。
真情的貫穿,是小說的魅力不竭的源泉,重溫自會有更進一層的體會。粗讀之后,不吐不快。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八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所著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圍繞孫家兩兄弟寫了當時社會城市與鄉村的生活。
孫少平和孫少安兩人平凡的一生,卻擁有不平凡的奮斗,對生活不平凡的熱愛。盡管,他們兩人在奮斗中常常受到生活的種種打擊,被生活驅使,但從不放棄!就拿少平來說,他為了生活,放棄了學業,失去了愛情,但他并沒有成為生活的奴隸——至少他的精神還是自由的。
他還懂得讀書,懂得思考,考慮自己的未來。而孫少安則不同,他從十三歲就開始種地,懂得家里的難處,養活家人。在那種時代背景之下,人們當然要先吃飽飯了,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什么精神追求。
再來看現在,人們已經是錦衣玉食,明明已經成為了一名有文化的人,為什么還是經不住金錢的誘惑呢?盡管那時生活艱苦,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樸素是那個時代的特征,就是因為那種窘迫,人們才會明白生活的珍貴與美好。
少平對于前途的不懈奮斗,在那代人總是極其稀少的,是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貫穿他的思想的東西,就是奮斗不息的精神,堅韌不拔的精神,無論面對任何挫折,他都能堅持的這種精神。雖然他和田曉霞的愛情最終以悲劇而告終,但孫少平也承受了下來。田曉霞最后的犧牲既得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這更是塑造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孫少平。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而這些世界又個組成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世界也是平凡的世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追求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字篇九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感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能量。
拜讀這本書后,上面的這段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在這本書中我不僅了解到了當時中國勞動人民的偉大之處還加深了我對平凡的進一步了解。德國作家托馬斯·曼曾經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么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狀的人,才是平凡的人。在這個浩大的世界中,我們都是渺小的。我們的生活不像電影里的跌宕起伏,也沒有小說的豐富多彩。平凡,才是我們生活的本色。在歷史的長河中,世事的變更,個人的一切都是及其普通的存在。
小說以陜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線索,反映了從文革末期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面貌。全文著重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生活為一條線索去敘述,其表達了當時的城鄉差別以及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以點到面,用雙水村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為縮影,極為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社會的風情面貌。對于劇中人物的敘述也是十分地生動形象。無論是既是物質生活困乏精神上同樣高傲的孫少平,具有奮斗精神的孫少安,又或是溫柔知性的潤葉,性格潑辣的秀蓮。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種追求自己期望生活的不懈努力值得我們去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反而是他們成長的動力。他們在大千世界是極其平凡的存在,但對于他們自身而言卻是不平凡的存在。
作家周國平說:“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的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本書敘述的是那平凡的世界,可仔細品味,會發現其平凡中蘊含的那一抹不平凡。縱觀全書,作者通過對幾個當時普通平凡人物的生活來展現當時的社會政治生活的多次轉折,其對人物生活的活靈活現的敘述,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作為黃土高原的近代史史料。這本書也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萬千青年的不朽經典”。
在這本書中,主要人物是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全書的大部分情節都是圍繞兩人的生活來進行敘述。其中我對大哥孫少安的.印象最為深刻,他的奮斗精神內斂的沉穩與精明都是他性格的閃光點。身為家庭中的長子,在上了小學后就不得不輟學回家承擔起家里的一份重擔來滿足家里的需要。他的這種勇于承擔和自我犧牲的精神都值得我們敬佩。他并沒有因為生活的苦難而自怨自艾,反而是擔起那份屬于自己的責任,對于孫少安來說,在當時他的精神支柱無疑就是親情,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又擴展到親情愛情和友情。生活教會了他很多東西,在當時而言,最后他是一位成功的農民企業家更是當時農民生活的優秀代表。本來圓滿的生活在得知妻子得了癌癥之后而有了裂隙。本是苦盡甘來,奈何生活就是如此。算得上書中的淚點之一。
對于孫少安的認知,我認為它主要有四個特點:忍耐,仁義,吃苦耐勞,有責任感。這四個特點聚在一起成就了他,讓他有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輟學的悲痛,同村人田福堂的算計,以及在第一次創業失敗后的村民的冷嘲熱諷,他的忍耐讓他度過了這些挫折。同樣,仁義也是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忍受那些苦難的時候,沒有自怨自艾,沒有去責怪他人。如果說忍耐讓他的事業取得了成功,那么他的仁義則為他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吃苦耐勞,勇于承擔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一定的努力,不敢去承擔自己的責任,一方面會受人輕視,另外也乃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他的弟弟妹妹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姐姐一家也能勉強度日了,也讓自己的弟弟在外出闖蕩的時候有了一定的底氣,穩定了自己的家庭??梢哉f孫少安是我在書中最為喜歡的一個角色。
而弟弟孫少平同樣也具有許多令人敬佩的優點,在物質匱乏的時候,他并沒有因此而抱怨什么。他性格務實,勇于聽從自己精神上的召喚,在精神上他是高傲的,生活中的考驗以及精神上的充盈和不斷拓展的視野讓他有了很高的工作熱情和道德素養水平,自身條件的局限并沒有成為束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凸顯出其人格上的完美。作為全書中描述篇幅最多的存在,他的性格方面是多樣化的他自尊自信自愛,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并沒有擊敗他;他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精神態度,讓他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生活中他的成長道路是十分曲折的存在,生活將他一次次推入困境,但他總能憑借自己的頑強毅力渡過難關。回顧他的一生,不難發現,生活雖然給了他無數次打擊,但他沒有萎靡不振,相反他更加堅信了自己的追求,苦難的磨練讓他有了更為成熟的人生觀以及頑強的性格。另一方面來說,孫少平這個人物有一定的理想主義的存在,既是寫了孫少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寄予了作者對那個時代人們的美好期望。
平凡的人有平凡的事,可當你深究下去才會發現,生活才是最好的舞臺,所有的小說都是來源于生活。書中的每個人物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還有樸實的秀蓮,開朗的曉霞,流里流氣的王滿銀,這些人物也是重要的一環,其豐富的人物形象讓讀者眼前一亮,展現了人生百態和當時的社會風貌。其人物風俗都是基于現實,所以給人以真是的感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把這本書可以當做材料來研究當時的社會是較為嚴謹的。
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世界,一個人生而平凡,可他做的事卻可以不平凡。這本書可以說得上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告訴了我們何為平凡,何為生活。平凡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完美的生活,也沒有完美的幸福。人因生而平凡,卻因夢而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