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色色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视频,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丝袜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初中英語論文選題匯總(20篇)

最新初中英語論文選題匯總(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21:14:31
最新初中英語論文選題匯總(20篇)
時間:2024-03-20 21:14:31     小編:一葉知秋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一

我經常聽到許多英語教師抱怨:“英語教材經常改版,叫我們無所適從?!庇捎谟⒄Z教材改版,不知道如何教,有時英語教師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聽、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面對英語試卷卻束手無策。有的英語課,學生成為接受信息的機器,老師滔滔不絕,學生卻懨懨欲睡。雖然,學生掌握了知識點、考點,考試也能得高分,但讓他說英語,他們卻顯得拘謹,欲說不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啞巴英語。作為我們英語教師,應如何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適應《新教學大綱》要求。這幾年我在英語課教學方面作了如下嘗試:

一、首先營造濃厚的語言氛圍

英語與其它學科不同,它是一門語言,需要交流。因此,首先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面帶微笑走進課堂,教師要時時賞識自己的學生,注意在一問一答中進行情感交流,不要因為學生對了,就高興,回答錯了就生氣,甚至批評,要給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和微笑,師生情緒是相互感染的,良好的情緒使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活躍,學生能愉快的接受知識,“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因為喜歡某些教師,進而才喜歡她(他)所教的學科,一個表情呆板教師不會受到學生歡迎的。

另外,課堂上盡量多說英語,課堂用語,學生要能聽得懂,善于借助于身體語言,圖畫、實物交流,盡量不說漢語或是少說漢語,營造英語環境。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獲得成就感

英語與其他學科不同在于,學生起點基本一致,有的學生開始學習英語,覺得新奇,興趣很濃,但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大,成績下降,興趣喪失,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新奇的保護,在課堂教學中,不要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也要注意學習目的、態度和方法的教育。人們常說:“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我們教師的責任是“授之以漁”。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到教師眼中有他,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學習法,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用英語講一個幽默的小故事、做游戲等等。

要善于創建問題情景來激發學生求知欲,教師要了解教材知識體系,把握教材重、難點,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誘導啟發的過程中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去思索,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通過思索,培養了自己思維能力。還應當多表揚、激勵、肯定,使學生產生成功情緒體驗。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分層教學,設計習題有難、中易。提問有針對性,注重個別差異,是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喜悅。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整體聯系,點面結合

英語教材編輯以單元為基礎安排聯系內容,每一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課題為中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整體教學,注重知識連貫性、整體性。在進行新單元教學時,讓學生明白本單元內容,對學生開展聽、說訓練,用簡潔語言把本單元知識編成一段短文或故事。在結束本單元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掌握本單元語言法要點。 那么怎樣進行點的教學呢?針對課本上知識點、考點,精講多練,對學生開展聽、說、讀、寫全面訓練,充分利用錄音進行聽、說、讀教學。在練的過程中發揮教師指導作用;引導學生自己多思、自己發現問題,使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在這種情況下針對本節課重、難點,考點和學生容易犯的語言和語法錯誤設計題目。

讓學生先練,教師歸納總結,既講知識點,也講解題思路,圍繞知識點進行鞏固性練習,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理解牢固。有的老師抱怨,同一個語言點講了十幾遍,還是做錯了,我想癥結在于我們教師身上,未能讓學生參與。

在閱讀訓練注意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ask and answer訓練,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除了課文上閱讀材料,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設計與本節課語言有關,趣味濃的閱讀材料,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圍繞本節課語言句式,設計寫的訓練,提醒學生要注意問題詞形變化,句法結構,教師給予點評。每單元教學結束,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概括總結,點面有機結合,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能力,一方面加強學生記憶,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課堂教學要做好歸納總結工作

英語知識點零碎,教師要善問,發揮學生聯想功能,把知識點歸類,這樣學生能溫故知新、觸類旁通,越學越靈活,成績自然越來越好,越能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經常性歸納總結,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相反只知道死記硬背單詞、知識點,不知道把相關知識放在一起比較聯想,學習感到吃力,成績下降。

五、輔導、練習跟上

布置家庭作業,一是面廣,知識點覆蓋面廣;二是量中,作業數量適中;三是分層布置;易、中、難度有梯度;四是批改及時,有的教師布置學生抄單詞,課外幾遍甚至幾十遍,結果收效甚微,有些優生早已掌握,抄寫只能使他們產生厭煩情緒,有的學生越抄越記不住,白白浪費時間,作業抄襲現象嚴重,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個別差異,分層布置作業。對班級中優等生布置提高性題目,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對于中等生,布置基礎知識題,對課本上知識點進行鞏固性練習,而對于差生,加強課本單詞、句子,聽、說、讀、寫基本練習,平時做好補差工作。另外作業要及時批改,一方面及時批改作業,教師根據學生作業情況和存在問題,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便于以后教學;另一方面,當天批改,當天返還學生,使學生能及時了解存在的問題,及時訂正,這樣,學生能比較牢固地掌握當天的基本知識,為繼續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總之,教無定法,但有規律可尋。作為我們英語教師為了適應《新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必須更新我們教學觀念,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適應我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我們教學效果。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二

淺談初中英語的創新教學

摘要:創新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目的,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

創新是科學進步、社會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創新教學 師生關系 教法 評價

在英語教學中,實行創新教學,培養創新人才,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

在日常實踐中,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深入探討各國實施創新教學的對策,把握時代的特點,制訂出合理、科學的英語創新教學措施。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英語教學是教和學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不但要積極主動地教,而且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代教育的基本觀點是要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培養有個性的主體,教育不再是傳播知識、技能,制造千人一面的工具。

學生有自己的情感、志向、興趣和愛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英語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其作用在于培養、發展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

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教師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

二、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合理地利用身勢語呈現教學內容,能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一位教育學家說過:“由活的人說出來的話不單是只靠它的內容來激發對方的思想和感情的,這里有交談者一副興致勃勃的面孔,有一雙一會兒在科學的豐功偉績面前燃燒著贊美的火光,一會兒又好像在懷疑所作結論的正確性而瞇縫起來的眼睛……”馬卡連柯也曾指出:“凡是不善于模仿,不能運用必要的面部表情……的教師,都不會成為良好的教師。

教師應當善于組織,善于行動,善于運用詼諧,既要快樂適時,又要生氣得當。”可見,課堂上教師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飽滿的精神、輕松愉快的表情、親切的目光、和藹的態度、大方的舉止、與話語相配合的到位動作,很快就能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語言教學的效果,收到表情達意、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變傳統的教法

在日常 英語教學中,教師本身也應該改變傳統的教法,那種重教法不重學法,重主導不重主體的傳統思維觀念和教學方法是一種漠視學生,把教師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被動教法,完全跟不上創新教學、素質 教育對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

如在教學“go for it”七年級上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時,筆者拿著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盒,走到一名學生跟前說:“today is your birthday!happy birthday!heres your present.”他收下禮物后馬上不假思索地說:“thank you very much.”接著筆者指著后面的學生,示意用同樣的方法往后傳遞。

于是該學生拿著這份禮物轉向下一名學生說:“today is your birthday!happy birthday!heres your present.”在這樣的情境中伴以有效的連鎖操練,學生既理解新呈現的語言知識,又獲得英語口語交際的鍛煉。

四、進行激勵性評價

對于教師的評價指導思想,應該擺脫過去那種單純以知識為中心評價的方法,比如從注重課外延伸,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的 發展,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與研究性學習等方面來看。

在評價教師的方式上,不能只看學生 考試成績以及教師如何輔導學生學,如何讓學生學得輕松,如何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等,對學生的評價以往是單一的終結性價值導向,這種模式,極大地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的形成,因此對學生的評價必須向多樣化發展。

學生在求知欲的過程中屬于不成熟的個體,在探索著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

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而是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并且改正它,與文過飾非相比在對待錯誤的態度上,這個不正是一種創新態度嗎?作為教師對發展中的個體要以辯證的觀點,發展的眼光,來實行多元化的發展的評價。

從客觀上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三

淺析初中英語“預習作業”創新

摘 要: 本文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探討初中英語學習的有效預習作業策略,提高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效率,培養初中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良好學習品質的養成,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預習創新 合作

一、研究背景

區教研室為了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初中作業進行了改編,下發了教材配套作業《導學新作業》。

新作業中的預學很好地體現了初中英語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講練結合的學科特點,因此預學的練習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能。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良好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的體現,是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

葉圣陶先生說過,英語教學成功與否,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掌握英語這一工具學科。

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愿望,在這種內動力的驅動下,主動地研讀課文。

但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有效的預習作業設計的基礎之上,一是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和復習,乃至運用;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英語開篇閱讀教學質量。

我們曾經對一堂課的多種不同授課方法進行研究,發現預習作業的不同設置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影響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只有在高質量預習的引導和強化下,學生的預習才有可能成為有效預習。

因此,如何讓預習作業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讓學生有所收獲;如何讓預習作業符合學生的求知規律,避免老師在課堂中一說就知道;如何讓預習作業適應不同模式的課堂,等等,都是我們在對預習作業進行創新時要解決的問題。

二、概念界定

“創新預習作業”是指對學科的課內知識、課外知識、英語知識的實際應用性、單元過關、分層挑戰等進行有層次、分重點、多形式、重效果的整合性研究設置,期望達到先學后教的良好效果。

包括促進掌握新知的常規課內外預習,有效檢測某一知識點的階段性預習,讓不同層次學生體驗成功的分層挑戰預習,有效促進知識應用的實踐預習,等等。

三、理論依據和原則

現代認知心理學代表皮亞杰認為,只有在學習者仔細思考時,才會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學習的結果,不只是知道對某種特定刺激作出的某種特定反應,更是頭腦中認知圖式的重建。

決定學習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如個體生理成熟),更不是內部因素(如個體心理成熟),而是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預習是學習的第一步,學生通過預習,面對新的知識點,會產生一種求知的愿望,在這種內動力的驅動下,主動地預習內容。

在預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新知識,學生就會竭力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通過同化、順化和平衡,最終形成新的知識框架。

在此過程中,我們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自主練習相結合的原則:在學生完成預習作業的過程中,肯定存在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以至于讓我們覺得還不如由老師親自講解來得高效。

特別是初期,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甚至是指導。

2.把握知識的難度、寬度的適度性原則:通過預習作業,通過定向預習,讓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全面獨立學習。

3.多樣性和興趣性原則: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設計不同形式的預習作業,如口頭的、書面的、繪圖的、查閱等,以激發學生興趣。

4.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課內完成預習作業時,教師要扮演好自身角色,一定要讓學生在一次次的預習實踐中掌握自學的多種方法,形成初步的自學能力。

四、設計預習作業

新教育實驗項目組研究認為:預習作業要全面針對教學目標,而不僅是為教學做基礎準備。

分析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預習作業:一要為教學做一些基礎準備,二要全面針對教學目標,尤其是核心目標。

我們該設計怎樣的預習作業呢?本課題在預習作業設計上,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目標,將預習作業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分層型預習作業

(1)課內

緊扣課本內容和英語標準要求,突出重點,練習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由單一到綜合,形成階梯向上結構:基本知識預習→重難點預習→綜合預習。

基礎知識及時預習,重點知識反復預習,易錯方面重點預習,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課堂內的預習作業可以設計如下幾塊內容:一是基礎過關;二是重難點突破;三是應用拓展。

在應用拓展中,又可以設計人人過關題(要求比較低的應用)和優秀生選做題(具有一定的選擇性)。

這部分內容也可以根據課型的要求,在平時的課堂中作為學案進行設計。

新目標go for it!七年級下unit3 section a的新單詞較多,涉及交通工具、數字,還有新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how far is it from...to...?為了讓學生能快速掌握目標語言,筆者設計了以下預習案:

①給單詞的畫線部分標上音標并寫出中文,并試著自己讀三遍。

train/ / ?搖 ?搖 subway/ / / / ?搖 ?搖 ride/ / ?搖 ?搖

every/ / ?搖 minute/ / / / ?搖 ?搖 eighty/ / ?搖 ?搖

far/ / ?搖 ?搖 hundred/ / / / ?搖 ?搖 seventy/ / ?搖 ?搖

by/ / ?搖 ?搖 kilometer/ / / / ?搖 ?搖

單詞學習是英語教學中必須指導學生解決的問題。

結合學生特點,筆者讓學生從詞的發音、變形、出處、例句、文化背景等方面預習單詞。

學生把獲得的這些預習知識寫在預習筆記上,在課堂上與老師的講解互相對照。

②預習并在書上找出下列短語。

乘地鐵?搖 ?搖 騎自行車?搖 ?搖 乘公交車?搖 ?搖

步行?搖 ?搖 乘火車?搖 ?搖 開車?搖 ?搖

③將下列詞組翻譯成中文,并在文中劃出這些詞組。

get to school?搖 ?搖 one hundred and five ?搖 ?搖 how long?搖 ?搖

the bus ride?搖 ?搖 have a good day?搖 ?搖 how far?搖 ?搖

from...to?搖 ?搖 good exercise?搖 ?搖 get home?搖 ?搖

短語是由多個獨立的詞匯構成的詞塊,詞塊的記憶是思維性記憶,如果掌握了方法,其比記憶單詞容易。

由于學生會經常出現缺少虛詞、單詞拼寫不正確等情況,因此筆者編寫了短語英漢互譯、找同義詞組等預習案,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短語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本課的短語,方便他們記憶。

④熟讀并翻譯grammar focus的句子。

⑤把下列單詞或短語連詞成句。

/ by / to / lynn / work / bike

?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四

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淺論論文

一、英語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是一種語言的綜合能力,提高閱讀能力能為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也能使學生從英語閱讀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所以,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能否鞏固,言語技能能否得到培養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能否真正學會閱讀?!度罩屏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作了說明,其中還特別指出: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另外,香港城市大學著名教授、外語教學法博士kenbeatty也向中小學生建議,要適應“新課標”的學習要求,關鍵一點是要增加課外閱讀,因為這能幫助自己汲取知識、夯實語言功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英語課外閱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

盡管初中英語教學也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目前我們很多英語閱讀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過閱讀材料來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和策略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英語課外閱讀作為教材閱讀教學的延伸,是鞏固課堂閱讀教學成果、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把教科書內所學到的東西,加以充實、鞏固。教師應運用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展開閱讀,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為學生在課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主學習提供策略上的幫助。

二、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1、精選材料,擴大范圍,培養興趣

1)選擇閱讀材料的原則

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理順課內與課外關系:課外閱讀對課內知識有補充和促進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必須把它們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學習的延續。其次,興趣是成功的原動力,作為教材延伸形式出現的課外閱讀,材料要有其發展性,體裁要多樣化,要講求趣味性和時效性。另外,我們要培養學生發散性的元認知結構,注意材料的內容,把握語言難度,經常能夠結合當前課本所學內容。我們深知,淺易的內容有利鞏固基礎知識,引起興趣;較難的內容便于啟發思維,增添知識。因此,閱讀材料的難度適中,由淺入深,逐步升級。一般情況是,生詞不太多,篇幅不太長。如果生詞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幾次詞典,就難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內容上,閱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閱讀材料的推薦

我們為初一年級學生選擇的`閱讀材料,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為主。比如,在《全國外國語學校英語系列教材》的《英語閱讀與寫作》(初一年級)中有一系列的豐富生動、幽默有趣并涉及政治、經濟、天文、航天、地理、文學、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的閱讀材料,不僅使學生重溫了許多經典兒童故事,而且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littleredcoat《小紅帽》,thesleepingprincess《睡美人》,thefrogprince《青蛙王子》,popeyethesailor《大力水手》,snow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gulliver’stravels《格列弗游記》等等都受到了初一年級學生的喜愛,很多學生將這些讀過的小故事排練成短劇,利用英語角的時間進行演出,深受師生稱贊。

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材料的長度和體裁也有相應的變化。為初二的學生,我們選擇了一些比較適合閱讀的,并且具有時代性,新穎性的報刊《21世紀報》、《英語周報》、《上海學生英文報》等報刊雜志,它們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涉及體育、娛樂、學習等題材,很受學生歡迎。《上外——朗文系列讀物》以及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企鵝文學經典英語簡易讀物”,可以讓學生欣賞到一批英美文學巨匠的作品片段,如:珍妮?奧斯丁的《勸導》,《傲慢與偏見》,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等等。這些都可以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化的熏陶和洗禮。

對于初三的學生,因為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對自己的閱讀內容也有所偏好,讓他們相互推薦,進行“書訊交流”,分享閱讀資源,擴大閱讀量,讀后摘抄好詞好句,列出提綱,甚至可以用英語寫短小的讀后感。此外,我也為他們推薦了另外一套系列教材《展望未來》,它從各方面介紹英語世界的生活、工作、價值觀等。比如第二冊第七單元“madammtussaud蠟像館”,圖片上顯示了joancollins(曾主演過電視劇《豪門恩怨》)及lanthonyhopkins(曾主演過電影《沉默的羔羊》)及足球明星paulgascoigne,學生非常熟悉他們,無疑想更深、更多地了解他們,因此學生會很有興趣地讀下去。

3)做好讀后活動

閱讀之后,我們挑選一些所讀內容的語言形式進行分析,通過運用內容圖式對其作進一步歸納;運用結構圖式對語篇的線性結構或層次結構進行分析和討論;圍繞其開展復述、角色扮演、故事續寫等活動,以期進一步激活和擴展學生的閱讀圖式,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從某種程度上看,讀后活動為學生展示風采提供了平臺,他們可以盡情地展現自我,展現他們被英語文化熏陶后的自我。有時候,學生和老師會討論一些中英的“culturalshock”(文化沖突),這樣激烈討論和教師講解之后,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增強了。

2、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強化閱讀意識

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在學生進入中學時,就告訴他們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時指導。我們不僅為學生提供或推薦課外閱讀的資料,還有意識地給他們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比如:晚自修的部分時間和周末的部分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心理因素對閱讀的影響也很大,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焦急狀態時,就容易產生恐懼心理。不少學生在閱讀時缺乏信心,或被動,或急于求成。我們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心平氣和主動積極地參與這一活動。為此,我們設立并完善了一些獎勵措施和評估辦法,如:在每天的dutyreport的時間,請同學講述閱讀的故事或片段,并進行評比,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口語,而且也促進了他們主動進行課外閱讀。

我們還開設了“我和好書交朋友”、“名著伴我行”的活動,讓學生利用假期去讀一些簡易的英文書籍,開學后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材料的交流活動,以引導學生逐漸增強閱讀意識。

此外,我們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在班級里創建英語閱讀環境。比如:班級專門有個小柜子,里面放一些英文報紙、英文故事、英文連環畫以及一些英美文化概況的材料等,學生可以隨時在教室里進行閱讀。同時,我們在教室的顯著位置張貼海報,開設各個不同的欄目,學生將自己的讀后感,或妙語摘抄以及一些故事的轉述、續寫進行展示。這些活動都讓學生體驗到了課外閱讀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3、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培養高效閱讀的能力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我們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提倡平時多大聲朗讀,背誦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養英語語感。

2)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做到精讀和泛讀有機結合,欣賞鑒析和專項訓練相結合,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當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后,我們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常規的閱讀策略:默讀、略讀、跳讀、預測、猜測詞義、細讀、尋找關鍵詞和主題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階段的專項練習中,我們較為側重教授學生如何尋找主題句和細讀。主題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異,因此綜觀文章,仔細體會段段之間、句句之間的聯系,了解中心意思,這樣可以給沒有標題的文章列出標題,而且可以回答一系列有關細節的問題。

我們的課外閱讀是相對于教科書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來自課本上的,而是教師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所選擇推薦的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課外材料。我們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選項,而是用其他更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對于敘述性的文章我們在閱讀之前,向學生示例故事結構,包括背景、主題、情節、高潮、結局等,這樣便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并促進理解,閱讀之后讓學生歸納中心思想,進而達到情感目標的培養。在閱讀說明文或科普文章中,我們提醒學生注意一些信號詞,比如:first,next,then,forexample,thus,therefore,inshort,inbrief,等等。這樣,有利于學生明確語篇中各個部分間的關系。學生完成閱讀后要理清思路,進行鞏固記憶,從而為下一步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

我們深知,真實、地道的英語與學生所不熟悉的文化是緊密相聯的。要充分理解所讀材料的內容,不僅要具備足夠的語言知識,還要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宗教等。例如,在martinlutherking(馬丁?路德?金)的演講ihaveadream中描寫了美國獨立戰爭后,美國的黑人并沒有獲得自由,而是處處受到種族歧視,當時的社會政治狀況直接造成了黑人的悲慘命運。而martinlutherking為爭取黑人的權利做出不懈努力。他身處險境卻能保持樂觀的態度,對自由和平等權利充滿渴望,對生活充滿熱愛,對人性充滿信心。教師在指導閱讀時,需要追溯到美國的歷史,否則學生難以理解。因此,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宗教等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實踐中跨越閱讀過程中的“culturalshock”,增加文化積累。

3)貫徹“整體閱讀”法

我們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于整個篇章內容,而不是個別詞語。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辨認出篇章開頭的某些實詞、轉折詞語等關鍵性詞語時,頭腦立刻開始了對篇章內容的預測。接著在繼續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部分詞語的辨認而不斷證實擴展開始時的預測,或者否定它而產生新的預測,最后達到把握文章的前后呼應以及情節聯系,綜觀全文,整體把握,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逐詞逐句閱讀的不良習慣,鼓勵學生養成“成組視讀”的閱讀方法,按照意群或句群進行閱讀,以提高閱讀速率。與此同時,我們提倡運用上下反復平行交叉的交互式閱讀法,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語篇到語句,從大意到細節,利用語言形式去構建全文的語義圖像,再利用這個語義圖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詞組單詞的語言形式,從而幫助學生把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完整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三、教學結果及分析

雖然我們現在的課外閱讀教學策略還在嘗試階段,但是課外閱讀教學策略對于我們如何有效指導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借鑒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大大開闊了眼界,有效地培養了自己的觀察力與判斷力,使英語整體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在廣泛課外閱讀的同時,學習活的語言,積極參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英文朗誦、演講、講故事、英語角等,定期交流閱讀心得,收集妙句美文,更是健心益智。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進而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英語的興趣明顯濃厚,從應付英語課外閱讀到喜歡英語課外閱讀,而且積極主動去進行有效的英語課外閱讀。通過廣泛的英語課外閱讀,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了許多。

2.學生自信心明顯增強,自我表現力凸現。如:dailytalk中積極主動,敢于展示。

3.學生的詞匯量大大地擴大,并且能夠“讀”以致用。例如:當講到oxfordenglish8achapter1,同學們可以用許多實際的詞匯去介紹各種球類運動的比賽規則,一些著名球星以及他們效力的球隊和各個賽季的比賽情況等等。同樣在oxfordenglish8a中,chapter5中涉及到恐龍和disneyland,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閱讀過的故事來講述disneyland的許多卡通電影梗概。有的同學通過閱讀某些簡易英文百科全書,來給大家講述恐龍的歷史。毫無疑問,學生已經懂得運用一定的閱讀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4.學生英語語感增強,在測試中,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兩個題型得分率有一定的提高。

總之,在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使用不同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相關閱讀策略,努力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技巧,真正讓學生感到課外閱讀是一種汲取,汲取信息,認識世界;是一種感覺,感覺變化,獲得體驗;是一種享受,享受語言,享受樂趣;讓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中盡情體味人生,任由情思激蕩。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五

有關初中英語的論文

試論初中英語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文/曲樹新

摘 要:圍繞“初中英語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從三個方面展開研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內涵;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定位存在的誤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教師的真正角色應該是:指導者、參與者、激發者、評估者等。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師;小組合作;角色定位

英語教學法專家j. hammer說過:“最好的教師應該是那些仔細考慮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做什么,以及如何組織教與學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任務不單純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挖掘他們的潛能,并使其各方面不斷得到發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組織并積極參與“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活動。其核心是要求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的統一。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積極探索組織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新版英語教材主動適應了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興趣的需要,注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初中英語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由于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符合新課改的精神,且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已經趨于成熟完善,因而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

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內涵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指將一個班級按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學習進度、個性等混合分成若干小組,學生通過個體努力以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學習任務,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區別于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每組都有優等生和后進生,他們的學習活動都是小組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組內學生通過同伴教學、游戲競賽、小組輔導、全班討論、學生“執教”等多種形式開展互助性學習活動,共同學習、討論、研究,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英語小組合作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任務,分析完成任務的途徑、時間等,然后以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進行高效的、形式多樣的訓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愿學習、積極發言、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使學生在多維互動中取長補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教”變“導”,參與各組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適時而準確地對學生活動和學習效果予以評估。

二、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定位存在的誤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我們教師的角色定位往往存在以下誤區:

1.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

課堂上,教師照本宣科,照著事先準備的教案從頭講到尾,師生互動僅停留在一問一答上,很少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儼然成了課堂的主宰者,根本不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接受情況,只是為教而教,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就行了。

存在這種誤區的原因很復雜,大致可歸結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的師道尊嚴思想較嚴重,認為課堂就是教師的天下,應該教師說了算,于是上課搞“一言堂”,壓制學生中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另一方面是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備課不充分,不能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小組合作教學的教學過程,千篇 一律。

2.教師是課堂的“放羊人”

新課改要求,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教師不能越俎代庖,應充分發揮課堂的組織、調控作用。但許多教師由于對學情把握不準,要求過高,任務過于籠統,或過度相信學生,過度給予學生自由,導致把小組合作教學搞成了“放羊式”的教學模式。一上課,教師只講三言兩句,就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自己則悠閑地坐在講臺上,根本不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放任自流。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得不到引導,討論不深入,流于形式,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

3.教師是知識的權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痹S多老師固守成規,認為自己就應該是知識的權威,自以為是。但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更加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家長中不乏高學歷者,知識型家長越來越多,教師的知識權威受到很大挑戰。如果教師不能及早轉變角色,難免會在學生面前出錯丟丑。

三、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的教師角色定位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同時又是教學活動的.合作者、參與者。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合作、互動的關系。英語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找準自己的角色。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角色應定位為:

1.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要及時引導學生,隨時提供必要的提示、指導、示范,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小組的英語交際活動;還要時刻把握小組討論的方向。如,在小組討論中,教師不可以用“雙方觀點都有道理”之類的話來化解紛爭,應該引導學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通過比較、分析、總結,最后達成共識,讓小組討論的問題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小組合作的“參與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小組合作學習應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互動與交往更加積極融洽,有效緩解學生與教師溝通的心理障礙,提高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小組活動的“激發者”

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對一些具有啟迪學生思維和教育意義的問題,要善于激發,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得到感悟,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仔細傾聽小組學生的討論,記錄出現的典型錯誤,適時地指出學生在英語語言活動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更正,幫助學生走向成熟。還要對個別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予以關注,及時提醒他們重新參與到小組學習,并向他們提供個別指導。

4.合作結果的“評估者”

一個科學的學習評價,不僅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對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給予關注,尤其要在學生學習的方法、態度、情感、價值、信心等方面做出激勵性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形成持續發展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教師要對小組成員和小組集體的成果給予評價,及時提供反饋。這是推動小組成員學習英語的強大動力。同時還要組織學生自評以及小組間的互評,這樣可以建立一種新的互幫互學式的伙伴激勵機制。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改革英語教學、優化小組活動的一種實用而高效的策略。教師必須定位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教學智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與學的互相結合,互相促進。

參考文獻:

[1]楊小芳。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南京師范大學,.

[2]蔣曉玲。淺談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小學外語教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學)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六

一、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必要性

在著作《語言論》中講道:“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有自己的語言表達形式,語言背后映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同時文化又是語言得以生存、發展的土壤和源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僅應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法、詞匯、句子等,而且應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在相應的文化環境中恰如其分地運用英語。如果學生掌握了相應的語言,而不清楚語言運用的背景,或者習慣用母語的思維方式來進行表達,就會出現很多誤解。比如,在中國熟人之間見面的寒暄語常是“吃飯了嗎?”“你要去哪里?”等等,而在使用英語語言的國家中,熟人、朋友之間相互問候的語言切不可按照中國式思維進行,“have you had breakfast?”“where are you going?”等話語一定會讓外國人感到困惑。中國人在接受別人的表揚時一般會比較謙虛地說:“哪里,哪里。”外國人在同樣的場合會說:“thank you!”如果學生不了解相關的文化,還是用中國式的思維回答,就會讓外國人產生誤解。

在英語教學中融合相應的文化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味地進行語法、詞匯的教學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初中英語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年齡發展特征的。在英語教學中通過英漢文化對比、英語典故學習、英文電影觀看、動畫歌曲欣賞等方式介紹異國文化,無疑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激情,有效消除傳統教學一味灌輸的弊端。

二、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現實性

現在的英語教師與以前的英語教師相比,在年齡結構、教學水平、專業知識、專業素養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別是新課改以來,教師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英語教師也在這種大環境下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努力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不斷提升自己,在教學中融合文化因素成為英語教師必然的選擇,這也為教學與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現實基礎。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文化的現實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應了解說這種語言的人是如何進行思維,如何觀察世界,如何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如何用自己的語言來反映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等問題,即在了解他們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了解這種語言,更好地把握語言、運用語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等現代設備已走入課堂,這些資源可讓中學教師及時掌握最新的英語動態,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視角的英語學習環境,為比較英漢文化差異,學生近距離了解英語文化、切身體會異國風情、原汁原味習得英語語言增添了新的途徑。

三、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基本方法

文化無處不在,每一個單詞、一句問候都包含著潛在的文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主動吸收新的文化,積極與母語文化互動交流,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進行英語學習。

1.掌握相關的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為知識和文化的引導者,自身首先應該充分了解異國文化,了解詞匯、語法、語句等使用的文化環境,在口語教學、聽力教學、閱讀理解教學、寫作教學中除了向學生教授必要的語言技能外,還需講授相關的文化知識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努力將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同時,教師應熟悉中國文化與英語所代表的文化在語言表達、思維方式、日常交際等層面上的異同,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兩種文化的差異,不要厚此薄彼,讓學生認識到文化雖然存在差異,但不存在優劣。

2.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為融合文化創造積極條件。在英語教學中融合文化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在了解英語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英語、應用英語,改變傳統教學中過度關注成績而對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忽視。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需要讓學生作為主體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之中,主動聽、主動說、主動讀、主動練,主動把英語文化與知識結合起來。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積極創設第二課堂,為學生主動、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和機會。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根據學生對各自專題的研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文化的深刻理解。教師可組織英語角、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交際中相互交流,進行文化的體驗。

3.利用多種渠道,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課堂中僅用語言來描述異國文化無法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充分利用電視、電腦、幻燈片、錄像等現代化設備為學生創造視覺、聽覺等全方位的文化體驗,讓學生直接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實現文化與知識學習的融合。

課余教師可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外語書刊、報紙、雜志等,這些書籍中有很多介紹異國文化的文章。學生通過親身閱讀、學習、體會,來比較兩種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同,在平時留心積累有關文化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和交際打下基礎。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七

初中英語作文探究論文

培養學生的英語口、筆頭交際能力是整個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和中考指揮棒的左右,教師大多“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往往把寫作教學看作是應付考試的一種應急手段,放在次要的位置;加上寫作訓練費時費力,又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習作教師不愿”的現象”。

愛因斯坦曾說過:“教師的最高藝術是用富于獨創性的教學方法去傳授知識,并給學生帶來快樂?!倍喾N途徑的作文教學能夠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寫作興趣、材料來源、認識深度等有關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識和探究能力,從而提高寫出“文質兼美”文章的能力。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寫作教學中的幾種訓練方法:

1.佳句摘錄,實施激勵性評價,促進發展。

美國學者斯塔費爾比姆認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币虼私處熍淖魑牡臅r候,可以尋找好詞佳句用紅筆標示出來,然后記錄下來并注明作者展示在教室的黑板上。通過展示使那些寫出佳句的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激勵他們在以后寫作中積極嘗試創新,也能使其他學生從中借鑒,取長補短。同時教師批改作文時不應只給出對錯判定和分數,而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每次作文的具體情況在學生的習作后面寫上一句或一段評語?!澳愕奈恼聴l理清晰,語言流暢!welldone!/excellent!/youhavedoneagoodjob./howcleveryouare!/i’mproudofyou.”筆者相信教師的寥寥數語將會激發學生無窮的寫作熱情和潛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強大內動力。

2.課堂上即寫即改,有效指導、及時反饋。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且自主解決問題。課堂上即寫即改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作文訓練和評改中受到啟迪、思維得到鍛煉,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究,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具體操作如下:

.課堂上限時完成作文。學生限時完成作文的同時,可挑選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寫例文。

.例文修改。在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可從單詞拼寫、短語搭配、語法運用、內容涵蓋、過渡自然以及書寫規范等方面來指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兩篇例文進行評改。在堂上修改作文時候不能只把眼光只盯住錯誤的地方,而應盡量發掘文章中的閃光點并適當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否則會挫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讓其他學生怕到黑板上寫例文從而產生消極的影響。

.自我修改作文。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在這期間教師通過巡視了解學生是情況并給予一些幫助。同時教師也能盡快得到反饋信息。

3.善抓典型,小組合作修改,培養協作精神。

“寫作不能僅僅理解成個人的行為,因此在教學中不宜總是采取學生單獨寫出作文來讓教師批改的模式,而應提倡學生開展兩人或數人小組活動,通過討論合作完成寫作?!保▌⒌懒x,)在批改作文時,教師經常會發現學生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錯誤,如時態錯誤,句型搭配不當,詞語運用有誤等。如果都一一修改將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可以摘錄學生習作的典型錯誤,在講評課前將病句抄在或投影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修改,討論結束各小組由一名學生總結他們的修改意見,小組合作修改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修改當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為學生互幫互助、合作交流營造了氛圍。

4.輔導式面批。

葉圣陶指出:“給學生該作文,最有效的辦法是面批。”面批不僅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還能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面批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一個及時輔導的`機會。教師應主動去關心、了解和幫助學生。試想,教師坐在學生身邊,一字一句輕聲細語講解,他肯定會體會到教師的關懷,心理可能這樣想:“老師這么關心我,我一定要努力啊!”這時候他的注意力自然比上課時更集中,對教師指出的作文中的錯誤更能牢記在心。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不僅幫助學生掃除了學習的障礙,而且增進了師生間的情誼,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對教師而言,作文教學是一件十分繁重而耗時的工作。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樹立積極的態度、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進行低起點、小步子、容量適中、快速反饋訓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并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培養學生的優良學習品質。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八

初中英語作文教學論文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覺得寫作教學難。對閱讀理解較重視,忽視了寫作的重要性。所以,寫作讓教師和學生比較糾結,也成為教師頭疼而學生又非常犯愁的事情。而寫作恰好能喚起學生對所學或所掌握的語言的感覺。多年的英語教學使我發現多數學生的作文缺乏引人入勝的詞匯和句子、信息不全、語法不通、搭配不當、沒有關聯詞、句型有錯誤、條理混亂等,這也是歷年中考學生失分最多的原因。下面是我對一屆學生三年英語寫作嘔心瀝血的培養,形成了自己在指導學生英語寫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特殊的教學模式。

一、寫作與培養學生聽、說、讀的興趣是密切聯系的,它既是語言訓練,又是思維訓練

七年級是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階段也是寫作準備階段。學生接受能力強,想象力豐富,對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習懷有極大的興趣。這一階段需要教師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然而,學生的語言知識薄弱,思維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不強。因此,寫作過程需要教師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從聽、說、讀、訓練入手:

1。遣詞造句

例如,七年級英語教材(外研上)起始模塊,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第一人稱單數my,我先給出一個示范:my book,隨即讓學生展開想象大量列舉。如,my desk,my english teacher…用這種方法,我們學習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學生很快整理出不同人稱單復數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總結出了“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在使用時需和一個名詞連用”的用法。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加積極地參與下面的活動。用同樣的方法操練句型:it’s time to + v動詞原形…,我先給出示范: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隨即學生列舉出:it’s time to go home。 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一直拓展到同學全部練習完。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運用短語、句型清晰地進行意思的表達。這一點我非??隙?,小學英語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詞句部分的.教學,是寫作訓練非常重要的一步。

2。激發興趣

根據以上兩個知識點的練習,我開始介紹班里的新同學。要求被介紹的同學要自己設計情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要把我們今天學到的兩個知識點編進對話中。我說:mike,this is tom。tom,this is my friend,mike。下面的情境由這兩位同學自己創設。

mike:hello,tom。nice to meet you。

tom:hello,mike。nice to meet you,too。(兩位學生又創設出以下對話)

mike:how are you?

tom:fine,thank you。 and you?

mike:i’m fine,too。(這個小對話是我們在第2模塊中學到的。)it’s time to go now。(同學們學了會使用該句型)goodbye,see you tomorrow。

tom:bye,see you。

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令同學們深受啟發,大家不約而同地給出了熱烈的掌聲。接下來同學們踴躍表演,他們的臉上露出一種強烈的表現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本活動以對話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語境,讓學生感受到練習的真實性和必要性。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參與和實踐,發展了語言技能,克服了以往大量的死記硬背的弊端。七年級學生初學英語,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我使他們的好奇心升華為一種說英語的興趣,興趣的增長又必然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創造力。

3。知識積累

英語是結構語言,它有自身的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基礎句型。為了讓學生的寫作得心應手,教師要指導并激勵學生背單詞、背課本、背范文,并加強聽寫和檢查力度。課文和范文中的句子比較規范,它可以讓學生寫作比較規范,是學生開始仿寫的依據。

二、寫作與指導學生聽、說、讀是密切聯系的,它由再思考,再加工再到進行有序的語言存儲,使寫作內容更加完善

八年級是對學生寫作指導階段也是寫作充實階段。學生的語言知識已比較系統,理解力增強,文字表達能力逐漸提高。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廣泛閱讀,拓寬英語知識面和詞匯量。但是他們欠缺寫作技巧,文章內容較空洞,語言錯誤多,常習慣用中文思維,自我糾錯能力差。這時教師的耐心指導和激勵會起決定性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

1。學生口語練習和表達方式往往是寫作的基礎

如,我利用課本資源,每天要求一名值日生根據我們當天所學內容自由寫作。第二天,課前5分鐘,值日生朗讀他的作文,同學們根據其內容踴躍提問,大家集體回答。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學生通過感悟和體驗英語,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訓練了聽力和口語。這項活動我堅持了兩年,不僅使學生寫作能力呈遞升趨勢,而且為他們中考英語口語考試夯實了基礎。

2。加強閱讀理解

教師應引領學生堅持長期課外閱讀。領悟英語的習慣表達,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增強學生英語語感。背誦閱讀材料中的一些優美的語句,把積累的詞句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克服寫作時使用中文句式。

3。進行寫法指導

(1)規范寫作細節,如大小寫、標點符號、換行等。(2)利用投影儀整體糾正錯誤。我用紅筆標出學生寫作中出現單詞拼寫、語法、句子表達的錯誤,對學生進行視覺刺激。以及同一句話中英文表達的差異,降低學生用中文思維的習慣。(3)表揚那些把我們剛剛學過的新單詞、新句型、新語法恰到好處地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使文章內容飽滿的學生。(4)展示哪些學生有意識地拓展寫作思路;哪些學生段與段、句與句之間關聯詞用得好;哪些學生句型用得好;哪些學生作文寫得好。在這個階段,我常帶著學生閱讀別人的作文,從中他們學到了更多的寫作知識和技巧,更留心自己寫作中的語法及用詞錯誤。由于一年多不厭其煩的反復糾錯、展示、訓練,學生的寫作知識逐漸得到了沉淀,寫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下面是一篇八年級學生的材料作文:

my family hobbies

hello everyone!i’m li ming。 everyone has own(剛剛學過的新詞)hobby。such as reading, painting or taking care of small animals。 let me introduce(這是語法使役動詞let的用法)my family hobbies to you today。

my father likes playing(這是like+doing的用法)computer games and reading newspapers。he can learn about(這是對詞learn about的運用)something new(這是形容詞new修飾不定代詞something要后置的用法)from the newspapers。my mother is interested in shopping and cooking(這是短語be interested in及語法介詞的用法)。my sister loves growing(這是love+doing的用法)flowers in her garden and painting。she thinks that(這是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的用法)painting is creative。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it makes me healthy(這是對make+sb。+adj。的運用)

hobbies can develop my interests and help me learn some new skills。(這句話來源于課文同步閱讀材料)and it makes me happy and excited。my hobby is good for(這是對詞be good for的運用)me。

從學生的寫作思路看,我這種培養學生寫作的方法是行之有效。如果長期堅持這樣培養學生寫作,學生寫作能力定會提高。教師勤于指導會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和創造力。關注他們的寫作過程,恰當地給學生表揚或鼓勵,他們會對寫作充滿信心。

三、寫作與聽、說、讀的教學是密切聯系的,它是由英語詞匯、語法、基本句型等諸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

九年級是對學生寫作訓練階段也是寫作提升階段。學生已有較系統的語言知識結構,思想更成熟,思維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均有較大的改觀;但知識面窄,行文不夠流暢,想象力和創新力還有待提高。在課堂教學中:

1。靈活多樣地處理教材,擴充教學容量,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

閱讀與課文同步的閱讀材料,使學生能經常接觸到英語固有的表達法、習慣用語,從而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掌握句型、語法等,幫助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調動全體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另外,加強閱讀中出現新單詞、好句子的背誦和檢測。

2。規定寫作流程

(1)分析材料,審題。主要看學生對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確;(2)確定體裁(初中階段以記事為主)。主要看事情發生的時間(時態)、地點、人物(人稱)是否與所給的材料一致;(3)確定寫作內容,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及表達方式上是否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題目;(4)寫作完畢,學生自查。檢查要點是否齊全;語法是否有錯誤;拼寫、大小寫、標點符號及詞形變化是否正確;行文是否流暢,語言是否豐富。教師還應堅決要求學生字跡工整。

3。重視寫作評析

我整理了歷屆中考寫作試題,對學生寫作進行強化訓練。學生的每篇作文我都會認真批改,并針對他們的寫作情況,給出不同的評語。如,某句語言有錯誤;文章的細節需要自查;文章的立意好;能恰當地利用連詞使文章思路清晰;使用了多種句型使文章內容飽滿;合理利用習慣用語為文章起到點睛作用等評價性語言。有時,我還會給出鼓勵分、激勵性語言和感染性評價。這種做法能使學生寫作時探究得更深、更廣,而且語言運用得更活。教師的一句鼓勵的話與當今社會經濟掛鉤,它是多么得微不足道,但它卻給了學生寫作的欲望、精神上的安慰和希望,讓學生有了目標。大量的寫作實踐操練,學生形成了自己的寫作方式。我發現學生的寫作每循環一次就有一次提高,就有一次升華。學生也為自己經過一番努力完成習作而感到自豪。

總之,寫作訓練是一種綜合技能訓練。學生寫作水平提高需要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寫作訓練和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九

如何開展初中英語作文教學論文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英語作文的寫作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加強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并且對該作文進行多次評價在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方面有積極的意義。本文作者結合自身英語教學工作的實際體驗,初中英語作文多次評價的實施步驟及英語作文多次評價對教學質量提升的意義二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粗淺的認識與看法。

關鍵詞:英語作文評價

初中階段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所以,寫作既是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語言學習的手段。

在現實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接受英語表達的思維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才能提高對英語語言要素綜合應用的能力,寫出比較地道的英語。加強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并且對該作文進行多次評價在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初中英語寫作多次評價的實施步驟

(一)首批要詳

明確圈出語句、詞匯錯誤之處,讓學生明白其寫作中存在的錯誤。

1.常見錯誤。

(1)人稱代詞錯誤:人稱單復數,形容詞性物主代詞與名詞性物主代詞錯誤。

(2)主謂不一致。

(3)內容不連貫:不會用關聯詞,語序混亂。讀起來相當不順暢。

(4)大小寫、標點符號錯誤,缺少冠詞或用錯。

(5)時態混亂,前后不搭或根本不考慮該用何種時態。

教師應將自己對這篇習作的情感與感受融于評價語中。對于學生習作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應該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不能總以正面評價或否定態度加以一概論之。

2.及時反饋及訂正。

(1)反饋時間:教師應盡快完成首次批改,不能拖得太晚,否則會影響再次批改及評價的進度。

(2)反饋內容:選擇優秀篇幅進行朗讀??梢栽诤艽蟪潭壬显黾舆@些學生的信心與強烈的榮譽感,同時對其他學生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集中性錯誤加以集中講評及訂正。通過教師的及時講解,可以化解學生心中普遍存在的疑惑,以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與復習,同時能幫助教師開展有效的課后反思工作,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學生訂正完以后卷面不太清晰的文章需要抄寫清楚。英語作文一般都不會太長,錯誤太多的作文學生自己看了都會心生厭惡,抄寫的過程可以增強學生積極訂正錯誤的信心,為減少文中的錯誤而開展認真的訂正工作,而卷面比較整潔的學生同樣受到了鼓勵。

(二)復批要簡

在復批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是否將發生的錯誤訂正完畢。訂正全對的作文與有錯的作文需要分開擺放,然后在班內宣讀完全正確的學生名單,給予激勵。有錯的作文需要進行再次訂正。

(三)多批要細

選取典型錯誤有針對地進行講解分析。再次與學生一起訂正集中性錯誤。開展學生互批。讓已經全對的學生對這些仍然有錯的文章進行批改。 畢竟學生批改的作業不可能都全對,需要教師進行把關核實。在重新檢查的過程中,教師對頑固錯誤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可以做到適時加以總結再進行反饋。三次批改后對少數仍存在錯誤的文章進行再次批改,采取面批方式開展。這樣可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掃除學生思想和學習上的障礙,激發求知欲,有利于“轉差防差”,從而避免大面積的兩極分化。

(四)展示評價成果

展示評價成果(學生作品)是初中英語作文多次評價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在多次評價的過程不斷自我更新,自我挑戰,采用自評、互評的方式來檢驗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1.注意事項。

(1)間隔時間不宜太長也不能太短。間隔太短,教師無法精心準備;間隔太長,復批效果大打折扣。每周進行一次展示,將學生習作從雛形——成品的過程——展示出來。

(2)最好用實物投影儀,如果資源有限,也可利用小黑板進行展出。

(3)選取的展出文章一般以前后對比明顯的文章為主。

(4)每次挑選5篇左右。

(5)選取文采比較突出的學生作品印好發給每位學生,供其欣賞和學習。

2.常用方法。

(1)舉行“五彩”寫作比賽,五彩繽紛中感受寫作的另類樂趣。 從初一開始起,筆者就經常舉行“五彩”寫作原創比賽:既集繪畫、寫作于一身的作文比賽。如教師選定“my family”這個題目,學生可以動手繪畫家庭成員的圖片,也可以采用家人照片與其作品匹配。

圖片之下為學生的習作文章。學生自己動手創造出充滿愛心、新意、五彩斑斕的作品,喜悅之情不溢言表。同學間互相交換欣賞,增加了寫作比賽的.樂趣。教師組織學生評委對原創作品進行評比,將優秀作品進行展出。展臺面前是一片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種讓學生即能自己動手制作又鍛煉了英語寫作能力的比賽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2)制作優秀作文集錦。教師將優美文章打印成冊,制成班級特刊供學生瀏覽。

(3)舉行形式不限的演講比賽。學生可以個人參加,也可以小組的形式參加。參加稿件必須是親手書寫。這類演講比賽的宗旨是“人人都能參加”,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表現欲。

(4)開展書寫比賽。此類比賽比較容易操作,特別適合初期的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清爽干凈的卷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多次評價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的意義

1.在對學生作文多次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強調語言的準確性,注重學生習作中的變化,關注學生的發展,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積極進取、不斷改進的精神風貌。

2.學生通過多次的自我改正與不斷提高,最終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結果,歡喜之情油然而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也能得到培養與增強。

3.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風。

在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多次評價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生身上一點一滴的進步,這種進步就在我的眼前,在一次次的發掘中茁壯成長,讓你滿心歡喜,就算“小樹苗們”長得不是很直,也能讓你看到他們清朗的未來,不禁心生期待與敬意。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

一、初中語音教學的過程與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語音訓練應該要分階段,從缺陷到完美,從錯誤到正確,是學習的循序漸進過程。初中語音教學的標準可以為:從字母音到音標音的認讀,然后到字母組合的發音練習,結合句子的語調語流練習,讓朗讀課文更像唱歌,享受讀書給我們語感上震撼,最后學生能進行知識的遷移。

1.第一階段,視頻和音頻材料應用于字母的單詞過渡到音標的教學中。因為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生要學習漢語拼音,對于母語是粵語的廣東學生來說,鼻腔的發音有一定提高。學生在小學階段有拼音的基礎之上可以把這個作為基點,對音標的作用進行解釋讓學生有形象真實的了解,更容易接受音標。再且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通過了對26個字母的認知學習,有一定的英語語音基礎。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學習過的同系列的單詞中尋找同源音素如:bad,bag,boy,bike;cat,cake,coat,clod等。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字母b的發音/b/,c的發音為/k/,這階段的時候可以用“自然音標學習法”。教師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上可以從網絡上下載相關“自然音標學習法”的mtv讓初一的學生觀看。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視頻材料的結合會更符合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這使音標學習有感性的認識,而且該學習方法把音標和單詞相結合融于輕松愉快的簡單歌曲中達到由易到難、由粗至細的原則。學生從自然音標學習法的歌曲中,了解26個字母音標發音,減輕了48個音標學習的負擔。而且在自然拼讀的階段中學生很自然會從漢語拼音的拼讀遷移到英語音標的拼讀中,日積月累經過一定的量變,學生會很自然記住對應字母的音標發音。學完26個字母的發音再教他們字母組合的發音如an,不需太多引導學生就會拼類似man、can、pan、fan、van這樣的單詞。

2.第二階段,從26個音標到48個音標的擴展,是圖片動畫與模仿相結合的階段。由于這個階段的語音學習,是以模仿為主,但模仿的前提是嘴形與氣流輸送的正確。所以在教學生音標發音時配以對應的嘴形圖和舌位圖加以模仿。由于氣流的輸送位置與時間長短有別,真人做不到的口腔橫切面模仿但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比如可以利用powerpoint軟件中的線條移動,讓學生看見喉嚨的振動從而輕易地區分清輔音與濁輔音。除了用多媒體軟件讓音標教學變得簡單之外,傳統的教學都不能忽視。音標數量較多,可以讓學生學會“分類找親戚”。音標中分為元音和輔音兩大類,元音分為單元音和雙元音,輔音又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四種情況。巧記音標把12個單元音分作6對;把8個雙元音分為3小組;清濁輔音10對;另記一個清輔音;再記7個濁輔音。48個音標同時學習,對記憶上來說是有點難度的,但通過之前的26個字母音標的自然拼讀,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分類記憶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此階段我們應該用一些形象小故事讓孩子們跟容易記住音標,在多媒體的表現方式上我們可以用flash動畫軟件,制作相關的故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一個故事如下:

集中雙元音三個:[e][i][u]

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一個小朋友出門沒有帶耳罩,出去的時候還有兩只耳朵,二耳[e],過了一會太冷了,就凍掉了一只耳朵,只剩一只耳朵了[i],最后凍得兩只耳朵都沒有了:無耳[u]。

以上這個小故事對學生的音標發音記憶有一定的作用,但以上的故事都是利用母語的相似發音做一定的遷移,在音標的初學階段較為適用。另外,可以在早午讀的時候播放音標歌曲,增加學生模仿的次數。

3.第三階段,這也是鞏固和正音階段。為了鞏固48個音標是否發音正確,教師在教學當中播放有關的視頻讓學生模仿?;蛘呓處熆梢岳胮owerpoint展示口腔器官發音示位圖,并添加動畫和配音來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在聽覺、視覺和意識三方配合可以讓發音更準確。

4.第四階段,“重音”的教學。重音是英語語音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朗讀和交際中把握重音特點對于有效輸出言語信息有重要意義。單詞重音(wordstress)指一個詞或音節的發音比周圍的詞或音節的發音要大的力量。聽者常可感覺到重讀的單詞或音節聽起來比起周圍的單詞或音節要響亮些。重讀的單詞或音節一般音調較高,延續時間較長,即元音較長。書寫或打印時,可以在重讀的音節前標一撇表示重讀,單詞的重音具有其突出的語義功能,換句話說,單詞重音對于單詞意義的理解有影響。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節選電影片段讓學生進行情景模仿體會其中的意義和感情色彩。

5.第五階段,主要著力于句子的重音、意群、節奏、語調。如果做到這一步學生會較容易說出“地道的英語”。由于在這個階段學生的音標拼讀和語言發展都有一定的基礎,因此電影片段模仿、詩歌朗誦等顯得更加重要。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電影,用會聲會影等軟件截取所需要的部分,進行消音,讓學生聽完后再用消音的視頻片段進行模仿。

(1)句子重音的功能:①體現句子的節奏感和韻律感。②突出重點,使聽者更容易理解。所以,盡管是同樣一句話不同單詞重讀所輸出的信息也都不同如:shes wearing the red jacket強調她,不是別人。“她”是那個穿紅外套的shes wearing the red jacket她“穿著”紅外套,而不是拿著,披著shes wearing the d jacket.她穿著“那個”紅外套,而不是別的外套shes wearing the red jacket.她穿著一個“紅色的”外套,而不是其他顏色的shes wearing the red jacket.她穿著一個紅色的“外套”,而不是紅色的其他衣服。一般來說,實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等重讀,而虛詞如冠詞、介詞、助動詞等不重讀。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錄音設備,對同一句話進行不同的強調的錄播,讓學生有更直接的素材進行比較。

(2)意群。當學生在讀較長的句子時會感到非常困難,因為他們不會劃分意群來停頓。意群是句子內部意義相對完整的一組詞。意群的界限是相對的。一般來說,在含有從句的大句中,連接詞前都會稍作停頓的,而在較長的句子中意群可以是句子的一個或幾個成分。每個意群必須要一口氣說完,意群之間需要適當的停頓。因此訓練學生時,選取名人演說的材料進行模仿尤其重要。名人的演說稿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煽動色彩比較濃厚,因此,在演說的過程中意群的劃分必須很清晰。

(3)節奏。英語跟漢語一樣在說話和朗讀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節奏,聽起來就好像我們母語當中的抑揚頓挫。漢語里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英語有重讀和非重讀形成一重一輕的變化,聽起來就好像美妙的歌曲一樣。教師可以在課件中補充歌曲詩歌模仿,讓學生掌握節奏的感覺。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嘗試一下英語的舞臺劇表演,發揮學生的表演長處,對英語學習的`欲望更高。

(4)語調。在說話和朗讀的時候聲調的高低稱為語調。英語的語調基本分為降調和升調。主要運用于句末語調的升降。降調一般用于陳述句、特殊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升調一般用于一般疑問句和選擇疑問句or的前部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手段,教師可以節選電影片段,讓學生看了以后,將聲音關掉,然后讓學生看字幕聯系對白,分角色扮演。這樣學生既可以學到地道的語言,模仿真實情景中人們的語音語調,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二、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的初中語音教學的手段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明顯的優勢,對于進一步提高語音教學的質量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新的教學內容增加,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及計算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更加精心地設計教學課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網絡時代各種媒體優勢,研究探索新的語音教學模式。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一

摘要: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是掌握語言知識和獲得語言技能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基礎,所以學習語言決不可忽視語音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語音教學

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是掌握語言知識和獲得語言技能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基礎,所以學習語言決不可忽視語音教學。語音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良好的英語語音語調,具有單詞拼讀能力,為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及初步運用英語真實交流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進行初中英語的語音教學呢?

一、語音教學的必要性

語音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語音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和厭學情緒大多源于“語音不過關”。語音沒學好的原因在于,學生英語音標的學習基礎沒打扎實,因為音標是語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到了初中階段,有些學生不愿參加英語課堂上與老師、同學的互動環節,一方面是由于年齡特點,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隨著詞匯量的增加,學生沒有掌握好音標以及一些讀音規則,根據音標拼讀單詞的能力欠缺,光靠課堂上老師領讀仍然不會讀,導致很多單詞不會讀或讀錯而不愿開口或怕開口,日積月累學生有越來越多生詞不會讀,從而導致學習英語的興趣減退,覺得英語很難學,怕學而厭學。對學生來說盡早掌握音標以及語音的一些讀音規則,能夠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和記憶單詞,將會對詞匯學習大有好處,可以大大提高記憶效率,而且聽力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實際使用語言的能力。反之如果學了很多年英語的學生,依然必須要靠教師領讀才會念單詞,拼寫還得靠機械記憶,費時費力,就會影響以后的學習。所以到了初中階段,進一步加強語音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二、語音教學的基本步驟

初中學生學習英語語音教學的基本步驟:①聽音;②辨音;③模仿發音;④獨立發音。聽是學習語音的第一步,先聽清楚、聽準確、聽仔細,聽充分,才能了解音的音質、音色、音長、音響等。所以先聽音,后模仿,聽清發準。為了避免由于聽得不夠,未聽仔細,沒有聽清楚就模仿而導致學生的語音語調不好,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聽教師或錄音提供的標準語音語調,而且要聽清、聽準、聽熟后再進行模仿。對于學生感到困難的語調,僅模仿還不夠。必要時應輔以適當的規則講解和對比,如長元音與短元音的對比,清輔音與濁輔音的對比,發音易混淆的音素之間的對比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發音和語調的要領。

三、實施音標教學的技巧

1、以舊帶新,感知音標

經過小學幾年與英語的接觸,學生都已熟悉英語二十六個字母讀音,在復習其讀音時,呈現音標的具體書寫形式。教師示范每個字母中所含的不同音素,并拼讀它們,讓學生感知到字母、單詞和句子的讀音都依賴于音標,從而明白其重要性。其次,學生也可以通過熟悉的字母讀音來幫助自己識記嶄新的音標。

2、借助母語,巧記音標

學生剛學習英語時往往不得法,常用漢語拼音或漢字注釋。如“good bye”學生注上“骨頭白”。這種注釋副作用比較大,導致發音的不準確。但是,我們辨正地看待這個現象,就會發現學生的這種做法是符合學生需要的,只是用法不當。對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是一種新事物,認識這種新事物需要一個過程,而在學習的初期,舊的知識可以幫助他們。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揚長避短,在教學中克服負遷移,利用正遷移。大部分輔音字母的發音與漢語拼音很接近,如/b/、/d/、/f/、/g/、/h/、/j/、/k/、/l/、/m/、/n/、/p/、/r/、/s/、/t/、/v/、/w/、/z/......比較兩者的讀音,找出他們的異同,學生就能在母語的基礎上習得新知。另外,不少音標在漢語中根本找不到相近的發音,并且讀音難記。我通常在簡要解釋發音要領后,再注上能提醒學生記憶的漢字,如/ts/雌、/dz/資、/t/氣等........但一定要提醒學生千萬不能都讀成漢字。只能把它理解為臨時的拐杖,如果想今后能健步如飛的話,必須快速記住正確的讀音。

3、掌握規則,活用音標

盡管48個音標可以組成讀音各異的單詞,但是還是有規律可尋的。以下是按學生們最熟悉的26個字母中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以及他們的組合的發音列出五個表格,目的是讓學生對照表格,盡早了解規律,運用音標,學習單詞和句子。

三、英語語音練習的途徑

1、讓學生聽錄音,并跟讀,仿讀,慢慢達到能自讀。反復跟標準的錄音,練習英語發音。

2、看英文版的電影。談到用電影對白來練習發音,首先要注意電影影片的選擇上。要選擇生活化的電影,對白要多的那種。一般不要選擇戰爭片和恐怖片,因為那不是生活的常態。其次,要注意反復模仿不同人物在不同場景、狀況下的語音語調,充分體會語音語調對于意思和情緒傳達的影響,然后把它運用到你實際的口語交際中去。

3、經典英文老歌。選擇英語經典老歌,是因為老歌一般歌詞優美,演唱者吐字清晰,特別適合練習發音。我們在練習時應該先大聲朗讀英文歌歌詞,先慢速,再快速。把歌詞讀得瑯瑯上口了,再跟著優美的旋律唱起來,無形中將練習和娛樂結合起來,讓練習充滿了樂趣和美感!

4、經典英文演講。英文演講從來都是練習說英文的人講英語的準確度、氣勢和美感的。通過反復誦讀瑯瑯上口的演講短篇,可以在語音語調上極大提高我們大段講英文的氣勢力和力度,讓您的英文口語與眾不同!

5、通過視頻教學,讓學生看標準的發音口型,學生學讀,反復操練,達到接近國際音標。通過字母組合的發音教學,讓學生通過字母組合的發音,掌握單詞的讀音規則,進而會通過讀音來記憶單詞。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二

初中英語句型教學論文

【摘 要】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在實際交流中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的應用能力。而這種能力的產生完全在于學生對英語句型的掌握程度,因此對于學生而言,系統地全面掌握英語句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基于此目的出發,以牛津教材內容為例,對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句型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希望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 句型 新課程 牛津

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初中英語教材已經摒棄了過去不貼近現實和實際生活的內容。尤其是牛津版的教材,內容更加聯系社會,緊跟時代特征,貼合現實的生活。語言情景也特別真實,縮減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感,因此教材內容更被學生所接受。但是,因為現在的初中教材中已經涉及了很多英語的知識點,又因為各個知識點相對地比較零散,使學生整理和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尤其是句型方面。學生對句型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英語知識和英語語言技巧的應用能力。因此,要想更好地培養英語的交際能力,就需要對句型有比較系統和全面的掌握。對初中英語教師而言,如何進行句型教學是其最關心的問題。

一、句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1.1句型將知識點化繁為簡,將文章內容化難為易,將學生思路化零為整

初中英語的知識點往往是比較零散和分散的,詞義的解釋也比較靈活,語法更是繁瑣,使得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非常困難。每當看到大篇幅的文章,學生就很難整理出合理的思路,好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長久以往下來,不論學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英語的知識點,心里已經產生了厭煩和焦慮,更加不利于學習英語。但是,如果能夠很好地掌握英語的句型,這些問題就會非常容易解決。掌握了英語的句型,就可分辨出句子的結構、詞義、詞形的變化等,進而把知識點化繁為簡,會更加容易理解句子的內容,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簡單。

1.2句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精講多練在英語教學中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非常有效途徑。在能夠理解句型結構的情況下,一般都能夠把復雜的句子和較難的文章簡單化。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句型教學。并且在講解句型時,要盡量精講多練,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好英語的關鍵就是在于練習。當然,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會發生口誤或是發音不準確的情況,但是教師只要進行必要地糾正就可以。有的時候,口誤等情況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有利于對學生起到強調作用。因此,教師不要過于擔心學生的這種情況。除非學生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深入的講解,不然的話教師就沒有必要對某個句型進行大講特講。

二、句型教學的具體方法

2.1時??偨Y有代表性的短語

如果將英語的句子比作是一座大廈,單詞就是建造大廈所需要的石頭,短語就是這座大廈的一堵堵的墻。可以看出,短語是句子構成的重要組成成分。最重要的是,某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短語的實際意思與表面意思相距甚遠。如果教師對這部分短語不進行總結的話,學生是不能自主理解的。

例子1:how can i (go to school) ,(by the way)?

講解:在括號1中的部分是典型的應用短語,并且短語內介詞與名詞兩項內容可以變換內容。因此教師要經常地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可以變成“go home ,in the school”等,學生才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括號2中的短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短語,因為它的表面意思并不是它的實際意思。因此,這種短語的形式是固定的,且不可更改。

2.2利用日常對話中有代表性的句式加以講解

從日常對話中選擇代表性的句式來講解,使學生感覺更加親切,并且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要舉一反三,讓學生知道句式結構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肯定陳述句的句型特征:

例子2:含有動詞“be”的句型 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doctors.

例子3:含有實義動詞的句型 i work in the school.

例子4:含有情態動詞的句型 i will want to beijing.

2.3在句子的結構中,找到句型之間的關聯

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把學生經常見到的句型變成另一種句型,循序漸進地使學生發現各種句式結構的關聯之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型。

例子5:i would like two bottles of coffee.

would you like two bottles of coffee?

how many bottles of coffee would you like?

講解:含有情態動詞的肯定陳述句變為一般疑問句時,只需要將情態動詞像動詞be一樣提前就可以??墒钱斪兂商厥庖蓡柧鋾r,就需要考慮多種變換因素。首先,確定疑問詞是什么,其次是對誰提問,再次需要考慮時態,最后確定語句的順序。

三、結束語

本文詳細地論述了初中英語教學中句型教學的必要性,探究了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句型的教學。同時,希望文中提到的內容能夠成為非常寶貴的建議,為初中英語教學做出貢獻。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三

初中英語多樣化課堂教學論文

1.創設語言交流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中學會學習

英語是一門訓練語言技能的學科,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為了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創設語言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中學會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即將英語運用于實際交際。實際交際的靈活可變性無疑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比如筆者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5goingshopping》時就將學生置于商場中,創設商場購買貨物的情境,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學會運用現在進行時這個時態,能夠熟練運用“howmuchdoesitcost?whatisitsprice?howmuchisit?”等多種詢問價格的方法,以及“thisoneisgreat,mayitryiton?”等基本的商場對話。這樣的情境創設,不僅停留于課本,學習一些機械知識,而是學以致用,將其轉換為實際的運用能力。

2.突出課堂的師生、生生互動,讓課堂富有生命力

師生、生生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在活動中學生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訓練基本句型,學會正確使用詞匯,讓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語言運用技能。同時,師生互動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互動反饋,給予適當的引導,讓教師及時了解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那么如何讓師生、生生互動更加有效呢?首先,增加課堂的師生、生生互動,讓教師的課堂提問、學生的相互交流更加頻繁。作為一種最為便捷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正確使用句型、詞匯。比如在教學八年級的“gram-mar”用“howtallismillie?whataboutsandy?”等問題將文章串聯起來。并通過提問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其次,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活動課堂教學方法,通過確立交流合作的主題,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去學習知識理解知識,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也讓學生通過多次的集體交流提高了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以及邏輯能力。在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親自體驗學習活動的過程,引導他們如何開展合作交流。例如:筆者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3findingyourway》第二課時的時候,這樣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內容,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準備一個簡短“findingyourway”的話劇片段,然后將成員組成合作小組,分角色表演自己負責的片段。在此過程中,將英語語法、詞匯等學習的知識寓于劇本編寫中。教師可以給他們一定的建議,檢查劇本寫作的質量,保證演出成功。這樣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讓英語課堂教學不再那么枯燥、無趣,而是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3.結語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內涵,實現高效課堂,這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教師要大膽探究、努力實踐,通過多樣化課堂教學形式探索,實現英語學科課堂教學目標。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四

初中英語探究性教學論文

一、設置恰當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問題是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催化劑”,有了問題學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和動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設置恰當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來思考,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對問題的主動探究和思考,會對英語知識進行加工和細化,從而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所學的知識和內容,對教材做出創新處理,關鍵是突出重點、難點,其次是改變教學手段,讓學生來探究教材的重難點,讓學生來突破學習上的重難點。在探究性英語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設計者,教師要設計好教學問題,讓學生能夠受到啟發和引導,進行主動地探究,提高英語學習成績。例如在學習“unit3findingyourway”的時候,本課的學習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問路以及回答的方式,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置:howcanigettothezoo?where’sthelibrary?couldyoutellmethewaytothemuseum?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問題的回答方式,學生通過思考,自然慢慢就會用gostraight、turnleft、godownthisroad、takethefirstturningontheright等表達方式,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生自然掌握了問題的提問方法和回答方式,提高了學生對于英語的掌握程度。

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探究效率

新課改提倡小組合作學習,這是一種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課堂上實現了生生互動的學習面貌,學生們相互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疑問。一個學生的能力總是有限地,但是在其他學生的幫助下,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幫助,學生的思維就會發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了問題。同時教師要安排好討論和合作的時間,讓學生可以進行有效地探究,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高探究效率。

例如在學習“unit4wildanimals”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供一些野生動物的圖片,啟發學生小組談論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如:whatdotheyeatinthewild?whataretheirlivingareas?howmuchdoyouknowaboutwildanimals?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主動地探究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在集體智慧的幫助下,學生對動物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有的學生甚至開始思考我們人類如何積極采取措施保護野生動物,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熱愛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就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見解。把學生探究的結論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只有教師和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夠大膽地把自己的看法和教師以及其他學生進行溝通。在探究學習中,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和引導者,幫助學生通向知識殿堂的頂端,而不是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傳教者。例如在學習“unit5goingshopping”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購買禮物的話題展開對話,如simon’sbirthdayiscomingup,pleasechooseapresentforhim?教師以朋友的口氣和學生交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自然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了,有了融洽的師生關系,課堂學習氛圍也會和諧,促進了學生主動探究的進行。

四、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搭橋鋪路

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探究,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給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在課堂上進行學習。教師給學生設置的情境也就是在為學生搭橋鋪路,在恰當的情境中,學生的英語思維會被點燃,燃起學習英語的熱情,這樣的學習情境有效地幫助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和探究。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學習情境引人入勝,學生就會被深深地吸引,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和熱情在英語課堂上,這也是學生英語成績提高的一個重要保障。例如在學習“unit5films”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看該影片片段,首先讓他們一開始就對主人翁產生極大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下一個探究環節的流暢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埋下伏筆。教師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去探究:sheisanexcellentactress。butdoyouknowhowshebecameafilmstar?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了解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的事業及成就,能根據時間順序來復述奧黛麗赫本的一生。有了視頻和問題的激勵,促進了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總之,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是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科學探究來實現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和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語學習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學生更加科學的探究?!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會了主動探究,學生的英語成績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五

淺議如何上好初中英語閱讀課論文

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牢固舊知識的重要載體。從考試的角度出發,我們也可以非常明確地知道,在如今的種種考試中,也都是考試的重要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可以把聽力、語法、發音、單詞等知識融入到文章中去,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在這方面知識的印象,也可以使學生對文章更明確。

一、溫習

這是每節課的必須步驟,可以很好地檢查和溫習上節課,也可以很好地銜接上節課與本節課的內容,而且從教學的角度來說,一節課的開始,學生還未進入正式狀態,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進入新課的前奏,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慢慢地進入到正式上課的狀態。

二、新課導入

由于新課導入的好壞關系到學生學習的下一個步驟,也即是對課文是否彌漫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備愉快的狀態,關系到這節課的整體效果。這也即是俗話說的,有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成功了一半。從教學藝術的角度來說,課堂氣氛有兩種范例:熱情生動型和淡漠煩悶型。我們尋求熱情生動型的教學氣氛,由于它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導入的話題,最好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為創造一個熱情的、生動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比如初中英語第二冊第38課,這節課主要是講述一個瑞典搖滾樂隊的演唱會,那么這節課的導入話題,我們就可以選取與音樂有關的`話題,我想這個話題是學生比較樂意討論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愉快狀態的到達,并不是只選取一個好的話題就可以到達,這只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們老師需要對學生的討論作出引導,而且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來促使學生的愉快狀態到達一個更高的水平。

三、課文解說

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重要部分,這部分內容操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整體效果。我們要本著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來上這堂課,而不能像以前那種貫注式的教學模式一樣,老師占用大部分的時間而學生則成了一臺單純的錄音機,只能錄不能放。

1、聽課文

通過溫習和新課導入這兩個步驟,學生的上課狀態已經到達了比較愉快的水平,我們必須使用好這種愉快狀態,把這種愉快有效地轉移到課文上。這時,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文,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又練習了聽力,到達一箭雙雕的效果。

2、快速閱讀課文

在聽了一兩遍課文之后,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去快速閱讀,這樣無形之中對課文的印象會加深。快速閱讀是重要的一環,由于學生在考試之中沒有寬余的時間一句一句地閱讀,而且從各種考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快速閱讀,也即是fastreading,越來越受到青睞,所以我們必須不光在平常的考試中訓練他們的快速閱讀本事,而且在課堂當中也要潛移默化地訓練他們這種閱讀本領。 3、精讀課文

精讀課文這個步驟是閱讀課的主體,是閱讀課的中心使命,但是怎樣操作好精讀課文這個步驟呢?有些老師可能仍然采用貫注式教學模式一句一句給學生翻譯課文,事無巨細地解說課文中的語法。好象只有這樣,老師的心中才踏實,才以為學生學到了知識,但這只是最基本的知識目的。我們的老師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全部知識都教給學生,恨不能學生能記著全部課本中甚至課本外的知識,這樣反而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消說借助學生的興趣來促進學習了。

從人的生理角度來講,學習最大、最有用的動力是自己對知識的興趣,而我們的老師,宛如也和某些家長一樣,以為學生知道得越多,記得越牢,成績就肯定會高。但是我們知道,記著和會使用畢竟不是一回事,試想如果學生不具備學習某些知識的本事和基礎,他們又怎樣來很好地掌握和使用這些知識呢?這樣做只不過是把沒有成熟的果子硬吃到肚子里,消化不了。所以,在精讀課文時,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但不能放波逐流。精讀課文,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去細致地閱讀課文,去明確課文,去探求題目,解決題目。我們最好在學生自己細致閱讀之前領讀一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注意到朗讀課文時所應具有的情緒和準確的發音,否則在他們熟讀之后,再糾正他們的錯誤會越發困難??偟膩碚f,流利、有情緒的朗讀是閱讀課的一項重要指標,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訓練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是表現這門語言學得好與壞的重要途徑之一。試想如果學生的發音不夠準確,不夠好聽,時間一長他們就會越來越沒有興趣,所以我們必須看重學生的朗讀本領。

4、檢驗學生精讀課文的效果

精讀課文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回顧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題目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也可以讓學生復述課文的要領來檢驗。最好以學生回答和老師提問相結合,這樣既給了積極性高的學生鍛煉的機會,又可以把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再次提起來。

5、闡發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一樣是學生在精讀課文時所遇到的語法方面的困難。語法的解說,很多老師大多從理論的角度去講解,這樣雖然對語法的原理學生非常明確,但他們在應用當中很難把語法的理論知識和現實有效快速地結合起來,我們在這一方面可以結合句子來講解,讓學生始終在句子當中明確語法的使用。這樣,學生在應用和考試過程當中,就可以省掉了由語法理論到現實應用的步驟。

四、自由溫習

如果時間容許,在課堂上,最好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自由溫習,以便于它們牢固掌握剛剛學習過的知識,加深印象。

五、布置作業

在布置作業之前,老師最好讓學生把這節課的內容快速欣賞一下,從而對這節課的內容形成一個清楚的輪廓。前面的自由溫習、欣賞和作業,都是為了牢固學生的知識。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原理,人類的忘記速率是先快后慢,所以我們讓學生在課前和課后,這幾個時間段有效的復習,這樣可以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

總的來說,要本著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看重課堂氣氛和教法節奏的把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六

初中英語學習方法探討的論文

怎樣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新課程標準的導向,這就要求學生尋得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常言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鼛啄陙砦以谟⒄Z教學中注意探索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采取多種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力圖使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充分的調動,以達到課堂的高效率。我就學生學習方法作了如下探討:

1 預習方法

一是單詞(詞組)、句型的預習。預習單詞時,先聽后讀,要做到讀音準確,詞義明確,詞性明了,對于四會(聽、說、讀、寫)的單詞,初步要求拼寫正確(根據讀音想單詞形象,每讀一篇,實行淘汰法)。在預習單詞、詞組、句型的時候,可充分發揮英語詞典的作用。經常查詞典,將有助于豐富學生相關的單詞、詞組、句型等用法的理解和把握,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二是課文的預習。在預習課文時,應要求學生在預習單詞的基礎上,先仔細聽幾遍課文的錄音帶,如果一下子聽不明白也不要氣餒,可以要求學生把課文當閱讀材料來用,認真閱讀一兩遍,對于剛才沒有聽明白的地方,要特別留意,然后再聽一遍朗讀帶,看看原先沒聽清楚的地方是否已經明白,接下來再細心研究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要知識點??梢园炎约河幸苫蟮牡胤较犬嬌蠘擞?,然后再去查閱相關資料,看看能否自己解決。這種帶著問題聽課的過程,聽課的針對性更強,效率更高。如果還有時間可以聽錄音帶,模仿朗讀,跟讀課文,培養自己的英語語感,鍛煉自己的朗讀能力。

三是英語課后練習的預習。預習課后練習,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思考workbook中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的相關問題及各種形式的針對性練習,做到心中有數。

2 聽課方法

首先,要求教師教學方法靈活,以活動為主線,以多媒體為載體,同時,口語流利,且能唱一首首動聽的英語歌曲,加上熟練的.表演,配上一幅幅流利恰當的簡筆畫,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的組織紀律,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強化學生學習的自覺意識,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同時應經常有意識地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勤于思考,來大大提高聽課效率。

其次,要做好課堂筆記。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充分調動一切感官,養成眼、耳、口、手并用的聽課習慣,對于學好英語是極有幫助的。記筆記時要有所選擇,突出重點,既不能把教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也不能一點都不記。對于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如重點詞、短語、句型的用法等,做一點筆記有助于課后整理復習。

3 課后鞏固

3.1 整理課堂筆記(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品味”課堂上的重點內容,“點”“線”“面”分頭抓,歸納整理莫輕視。抓住單詞這個“點”,就能帶動詞組、句型這根“線”,撐開文章的閱讀和理解這個“面”。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是構建英語大廈的建筑材料,也直接影響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制約著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單詞的復習重點在拼寫和運用,特別是一些重點詞的用法,如詞形變換、單詞辨音、詞的構成等要更加重視。如care這個單詞,由此詞根構成的單詞有很多:care-careful-carefully,morecareful,mostcarefully等。單詞記得多,記得牢,詞組、句型的運用、文章的閱讀理解以及完形填空就會迎刃而解。這樣不僅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有利于溫故而知新。

3.2 把每次練習、作業、測試中做錯的習題摘錄在“錯題本”上,并對出錯的原因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并在課后反復復習,每次考試前重新翻閱“錯題本”以加深印象,就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經過多次反復記憶,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做題時認真思考的習慣。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既重教法又重學法。學習方法是貫穿于學生學習始終的,學生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就等于掌握了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就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之路。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七

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論文

摘要:

實行新課程改革之后,初中英語就開始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教師要開展深入的教學研究工作,關注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形成評價性教學系統,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筆者將多年英語教學中獲得的經驗進行總結分析,以期對初中英語課堂的形成性評價教學做一些實質性的分析和運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形成性評價;運用;

課堂教學評價一直是初中英語課程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和核心問題,決定著教師上課的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隨著世界交流合作趨勢的增強,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英語發揮的作用逐步凸顯,因此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在創新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通過優化教學評價的方式,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英語評估環節,從而學好英語。

1、形成性評價運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作用

只看重學生成績的傳統教學評價方法削弱了教學評價在推動英語教學進步方面的作用,而形成性評價方法則關注學生全方位發展,能夠看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整個過程中的進步,符合英語學科特色,能夠滿足英語教學要求,達成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將形成性評價運用到英語教學當中具有突出的積極意義。

第一,有助于學生積極態度的形成,奠定學生知識與技能雙重發展的基礎。在實施形成性英語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并指導學生踴躍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及發言,主動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糾正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及正確的學習習慣。

第二,有利于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打造活躍積極的英語課堂。初中英語教師注重對形成性評價模式的引入與應用,可以通過評估學習過程和教學情況及時發現英語教育實踐當中的缺陷與問題,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與計劃,讓整個課堂教學更富藝術性,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課堂教學質量也會相應提升。

第三,能夠推動互動教學的實施,避免教與學脫鉤問題的發生。形成性評價倡導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從而獲得豐富的反饋信息,以此診斷教學活動,讓師生互動成為常態化。

2、初中英語教學運用形成性評價要遵守的原則

新課程改革為初中階段的英語語言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強調英語教師要將新課程理念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指導,關注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靈活應用,用完善教學評價的方法補充和完善英語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計劃的綜合性和全面性。要想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效果,教師需要通過分析新課程標準以及英語教學特征總結出相應的教學原則,進而最大化地挖掘形成性評價的優勢。

第一,整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原則。在評估學生整體英語學習的過程時,教師要將形成性評價作為重要考核策略,而在驗證學生英語學習成效時則需要運用到總結性評價,所以將兩種評價方法整合起來是保證評價效果的關鍵,可以強化激勵功能,弱化評優選拔功能,進而讓學生的綜合潛力得到挖掘。

第二,把形成性評價貫穿英語教學全程原則。初中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存在極大的差異,而且很多情況下學生智力發展的很多因素難以通過定量考核的方法得出結果,因此無法依靠總結性評價獲得理想的評價效果。而將形成性評價貫穿教學全程,則可以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要求和個性文化評估的需要,讓存在顯著學習差異的學生能夠得到客觀的`形成性評價,并在教師的評價指導之下找到適合自己改進的方法。

3、形成性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3.1科學導入形成性評價

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師運用的是終結性評價策略,把學生的英語成績作為唯一標準,這樣的評價方法會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大增加,進而喪失英語學習的激情,甚至產生逆反抵觸情緒。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就是逐步在英語教學中導入形成性評價方法,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和多樣化的學習體驗,貫徹形成性評價標準與要求。形成性評價不把學生英語成績作為主要評估指標,而是強調順應學生心理及學習能力的客觀發展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體驗,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

與此同時,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通過過程性的教學指導讓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從而增強學生參與配合教學評價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但是形成性評價的導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選用恰當的形成性評價形式,既讓學生主動參與,又不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其中調查問卷、作業評定等都是形成性評價的形式,而調查問卷方法在實際應用當中效果突出,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讓學生的個體化發展得到保障。例如,在學習完friends后,教師可以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文章后的感受以及對文章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調研,并根據學生的反饋結果補充教學內容和解答學生的疑惑。

3.2實施形成性評價測試

將形成性評價應用到英語教學環節不能夠停留在表面層次,或者是單純地在口頭上用形成性評價標準診斷學生的學習行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設置全面化的形成性評價測試體系,在測試過程中逐一診斷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亟待改進的方面。具體而言,教師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測試方面:

第一,評價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在落實形成性評價時要注重對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表現情況進行觀察,尤其是評估學生是否主動回答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能否正確運用英語表達法進行語言闡述等。教師可以將觀察評估獲得的結果進行記錄與點評,鼓勵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并對他們的進步進行贊賞激勵;點撥學生不恰當的學習習慣,指點學生在接下來的英語學習當中應該選用怎樣的策略。

第二,評價學生作業和課堂練習完成情況。作業以及課堂練習是體現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水平的關鍵,也是讓學生把握自身學習當中優缺點的重要路徑。教師可以通過評估和展示優秀作業的方法達到形成性評價的目的。

第三,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自評以及互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糾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在整個群體當中建立信任感,提高團隊協作和交往能力。

3.3構建形成性評價機制

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不能夠運用單一化的評價標準來評估每一個學生,要在英語教學當中積極構建恰當的形成性評價機制,刺激學生主動積極地深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最終運用綜合分值給出學生評價結果。形成性評價機制在實際建立的過程中要體現出多種評價方法的融合和借鑒,要考慮到初中生英語學習方面的差異,讓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提高。

形成性評價機制要求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成績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進步綜合起來進行分析,進而優化學生學習進度,促進學生多元智能和素質的綜合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小組評價機制在形成性評價機制建設當中占有重要地位,與學生的學習規律相符,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展開深層次的英語探究。

例如,在教學英語課文的reading環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朗讀,對表現良好的小組給予獎勵,同時也對其他參與的小組和學生給予一定的激勵,優化學生英語學習體驗。在形成性評價機制建設完成后,教師需要在實踐當中對評價機制進行完善建設,及時補充和調整,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4、結語

初中英語教學當中的評價在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以及鍛煉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對落后的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變革,積極構建完善的評價系統,并結合教學過程當中的問題對癥下藥。形成性評價是一種科學的評價方法,也是推動師生共同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可以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英語教學,發揮形成性評價的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1]杭靜.讓學生在形成激勵評價中自信學習英語[j].中學生英語,(11):56.

[2]蔣亞真.對話式評價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1):45—46.

[3]唐拯剛.初探基于小組合作的初中英語評價方式[j].教育觀察,(7):34—35.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八

初中英語情景教學論文

一、warming-up階段:靈活激趣,培養興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ess.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庇Z言學家??怂估?ley)也認為,英語教學中“趣味性”問題是一門不小的學問。興趣是中學生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而一堂使人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課,往往是從每節課的warming-up環節入手。幾分鐘的warming-up,運用得好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會在每節上課之前叫學生大聲對自己說: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 . never , never , never , never give up . 進行熱身訓練。在這環節也可以輪流安排學生在課前的幾分鐘內進行short play、daily talk、 making a guess、 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 a chain word puzzle 等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課前幾分鐘內快速集中思想,增強他們的自信,并活躍課堂氛圍。所以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pre-task階段:創設情景,導入話題

2.1還原生活,創設情景

生活是語言的唯一源泉,一切語言都是彼時彼地對生活反映的產物。情景教學中往往可以結合教材中有關日常生活內容創設教學情景,如教室、操場、郵局、商店、電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實況轉播”、“模擬現場”、等形式的英語交際活動。如教《新目標》七年級下m8 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這一課時,模擬見面情景,用英語問答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出生日期,地點等進行情景會話練習。教《新目標》七年級下m 2 unit 1 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時,課前準備大量學生感興趣的這個話題的內容,在課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隨后開展 “work in pair”的活動,引導學生把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交際活動中去。

2.2利用圖畫,創設情景

如教《新目標》八年級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 .時,掛上這一課的掛圖,指導學生對這一掛圖的人物進行描述,進而對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樣認識,怎樣建立友誼,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3發揮想象,創設情景

在學習教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二十年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未來的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 情景給出后,興奮的學生積極暢想著自己未來的生活,枯燥的機械認讀,換成學生熱烈的討論和自由的想象。上臺表演的同學,能夠熟練地運用已學的句型if ... it will be ...介紹未來的生活,并加上已學過的一些寒暄、問候的話語,如hello, hi,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自主地完成了比較精彩的小對話。[]

2.4音樂渲染,創設情境

《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這時學生被輕松優雅的樂曲所吸引,會唱的學生還跟著節奏輕輕的哼了起來,之后我說: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 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有些知道的學生就說strauss. 接著教師問: where did he come from? 知道的同學爭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幾首曲子,問他們是屬于那種類型的`音樂,西方的還是傳統的,各種類型音樂的特點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將學生進入了新的課程的學習。

三、while-task 階段:融入情景,交際操練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現實生活交流的能力, 如:《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m5 problems中的教學內容,do you have a problem? write to diana at new magazine ,and ask for her advice.一些學生寫下他們現在面對的煩惱和問題,一些學生或是教師自己充當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們排難解優。讓他們真正融入情景中,真正的為他們面臨的困惑提意見和建議,使他們感到英語的實用之處。在真實情景對話中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所學的句型和詞匯,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post-task階段:擴展情景,演繹對話

該環節中老師擴展交際對話情景,努力創造接近生活的輕松的課堂環境,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演繹得以實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比如,《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m6 a famous story 我們學習完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愛麗絲漫游奇境》。故事描述了愛麗絲在一個夏日里做的夢,在這夢的奇境里,白兔戴著白手套,毛蟲吸著煙斗,瘋了的冒匠和三月兔總是在喝茶,而紅桃王后要砍掉每個人的頭……這個故事很奇怪,可是在夢境里什么都會發生。布置學生增加一個結尾內容,還有什么離奇的事情發生?讓學生按自由結合組成三小組,從網上、報紙、書籍等搜集資料。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開展熱烈討論,確定故事敘述的形式,表演時三組學生進行了形式不同的展示。a組是口述, b組以short play形式, c組是故事接龍形式,故事很精彩,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氣氛相當濃厚。教師在創設任務情景中,讓學生融入課外知識,自導自演,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作中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結束語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舞?!苯處熢诮虒W中的主導情緒應是快樂的,能通過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以教師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教師還應運用情景,來烘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氣氛。英語要在情境中教,在情景中學。沒有情景的英語教學,既難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使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創造一切能創造的情景。而情感教學已成為人本教育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十九

初中英語差異教學論文

1.差異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1制定差異性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以課前指定的教學目標為導向進行課堂教學的。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尤為重要,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實施差異教學,英語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中就要體現出差異性。英語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制定,既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又要考慮到學生潛在能力的發揮,潛在能力是指學生待發展的能力。英語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根據學生差異性,將教學目標分為:基礎性教學目標,提高性教學目標,挑戰性教學目標?;A性教學目標是每位學生都必須達到的,而提高性教學目標主要是為那些成績中等的學生制定的,挑戰性教學目標是為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制定的。例如:在“比較級”的教學中,教學目標可以制定為:

(1)基礎性教學目標。

a.學生能夠掌握新學的重要的單詞;

b.掌握more,better,―er的基本運用。

(2)提高性教學目標。

c.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靈活說出含比較級的句子。

(3)挑戰性教學目標。

(4)學生能夠根據比較級推測出最高級的運用規則。在教學目標制定中,相對學生的現有水平,教師應更注重學生潛在能力的發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每一層次學生制定一個“最近發展區”,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得到發展,有所收獲。

1.2運用差異性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所采用的方式與方法。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照顧學生差異的有效途徑。在現實教學中,教師講某一個知識點,由于學生的差異性,會出現有的學生已經完全掌握,有的學生掌握得不透徹的情況,如果重新講一遍,就會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如果不兼顧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則會造成后進生越來越差的情況。因此,為了兼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英語教師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筆者看過一個案例,英語老師使用同伴競爭的方式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這位老師的班上有一位英語成績特別差的學生,每次考試,那位學生的英語成績都排在學校的后幾名,嚴重拉低整個班級的英語成績,那位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極低,然而這位老師并沒有放棄那位成績差的學生,而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地提高該生的成績,激發該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該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該生在班級還有幾位要好的朋友,都屬于不愛學習且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這位英語老師突發奇想,讓那幾位要好的學生進行競爭,當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后,也許是出于新奇,那幾位學生都表示愿意配合。由于英語基礎都較差,這位老師從基礎抓起,每天放學后讓他們辦公室背誦英語單詞,從初一第一單元開始,誰背得最快、最熟練最先過關,誰就能早點回家,不過關的要繼續背直到達到標準為止。有的時候在課堂上,這位教師也會讓他們去黑板聽寫單詞,看誰正確率最高。這樣一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很快提高,英語成績也提高了,提高之后,就讓他們開始背誦句子、情景對話。

2.結語

差異教學在我國實施多年,確實對提高教學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由于學校、教師自身、學生家庭等因素,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充分發揮差異教學的作用,還要進一步研究。在差異性教學實施中,初中英語教師首先要確立正確的差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在備課時制定相同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采用相同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在家庭背景、性格、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目標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并理解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根據學生存在的差異制定多層次目標,在教學方法上立足學生的差異性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差異性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老師認識學生,還要求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內心,差異性教學對老師來說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它的成功實施,要求教師具有堅持和默默奉獻的偉大精神。

初中英語論文選題篇二十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論文

導練結合,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文/王亞杰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按照語言學習規律,學生必須吸收相當數量的語言材料和經過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才能獲得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庇纱丝梢钥闯?,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不單純是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使用,它還包括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知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我們應該看到,初中英語教學的目標,不是將每個學生培養成英語語言專家,而是使學生具備運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素質教育

我們的學生是在沒有外界交際環境下學習英語的,并且是從零開始的。它不同于母語的學習,既有較好的外界交流環境,又有聽、說等基本技能為基礎。從學生的學習來看,閱讀是他們接觸外語信息參加外語實踐的主要途徑。所以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為此,我認為導練式閱讀教學法是一種值得一試的`好方法。

導練式閱讀教學法是一種以指導學法為主要手段,以導練結合實際為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諸多能力為目標,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突破口的教學方法。

一、整體閱讀,了解語言材料及背景信息

課文閱讀教學應首先把文章的思想內容和 篇章結構放在首位,注意語言信息的整體輸入,從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技巧入手,著重培養其快速攝取有用語言信息,整體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及其內在的聯系,準確領會其深層涵義等諸項能力。

在指導閱讀課上,教師的任務主要是根據課文的信息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并指導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整體閱讀任務及系列練習。

初讀――聽、讀全文,要求理解課文表層大意;再讀――默讀全文,抓住較為具體的信息資料,中層理解;復讀――逐段朗讀,較為深入地理解、把握文章的 篇章結構及其內在聯系,找出主題句,對課文的內容提要進行簡單的評價。

二、交際串講

所謂交際式串講,當然不同于傳統的串講,由教師一言堂的、母語化的課文講解,它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串講”。在串講課上,盡量做到以“練”為主線,或講練結合,精講多練;或以練代講,寓講于練。

第一層次:課文內容的串講及詞匯教學;第二層次:情節、結構的串講及句法分析;第三層次:語言點的串講及語法講練。

三、綜合性操練,培養交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綜合性操練,即是對前兩個層次的總結和復習,又是對課文的進一步深化。強化練習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復習、鞏固已學的語言知識,使之系統化,并有意識地進行朗讀背誦、默寫、聽寫等基本功方面的訓練。

總之,導練式課文閱讀教學,強調以課文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自學為先導,突出閱讀理解訓練和綜合訓練,它將課文的理解層次化,知識的習得系統化,技能的訓練綜合化,并融三者為一體。指導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由對教材內容的加工轉化為指導學生活動,處理教材靈活,指導形式多樣,教學手段不斷變化,課堂效率明顯提高。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及對英語的感知力、記憶力、觀察力與思維能力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陶慶,秦娜。讓口語交際課堂成為學生練習說話的天堂[j]。新課程:教師版,(1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滿歸中學)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