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美術課教案 初中美術課教案人教版篇一
1、初步了解印象派產生的時期、畫派的主要畫家及作品的特點。
2、通過作品欣賞、知識講解、筆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感悟印象派作品光與色的關系,嘗試運用豐富的筆觸表現景物的色彩變化。
3、激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情與理想
1、教材編寫思路。
本課是“欣賞·評述"課,教學內容安排一課時來完成。教科書通過對印象派畫家及作品的介紹、分析,了解印象派的產生時間、背景,畫派的主要畫家及作品的特點。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層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畫家;(3)印象派對自然光與色的感受;(4)印象派對自然光與色的表現技法。教學中,讓學生領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則和表現形式,分析光與色千變萬化的依據,以及各個藝術家的作品風格特色。
2、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印象派的繪畫風格,體會印象派作品對光與色的感受。
難點:掌握印象派的表現技法。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作品,準備好畫油畫的材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印象派畫家的相關畫冊。
教學過程
1、嘗試表現,新課導入。
(1)今天天氣如何?(陰天,下雨?···)有沒有關注上學途中的景色?(太陽很好,朝霞很漂亮;陰天,暗沉沉。的;有霧,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鐘時間把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色用色彩表現來?展示學生的畫作,讓學生講講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對色彩的感受
(2)1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有一批畫家,他們的繪畫也注重對景物光和色的視覺感受,你們知道這個畫派嗎?引出課題:《印象派的畫家們》。
2、引導欣賞,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盧昂大教堂》系列作品,這幾幅畫在色調上有什么變化?畫家畫的是同一座教堂嗎?那為什么色彩上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
(2)出示三棱鏡的展示圖,師生分析,光通過三棱鏡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譜。
(3)教師總結:
莫奈根據這一原理,研究出光線與色彩的關系。畫家為了更真實地表現自然界中光與色的變化,探索了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所呈現的光色變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覺得這幅畫畫得好嗎?如果你是評論家,請你評一評這幅畫。教師從表現方法上進一步引導(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什么時間?天氣如何?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從作品的光與色的關系人手,了解作品對光與色的客觀表現。
(5)教師總結:《日出。印象》描繪的是法國北部勒阿佛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寫的方法,與傳統風景畫細膩的畫法顯然不同。當它公開展出時,當時的藝術批評家勒魯瓦發表文章,以這幅畫的名稱來諷刺與莫奈作品相同風格的繪畫為“印象派"這一本意為嘲諷的名稱,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畫家強調真實地表現客觀對象瞬間印象的藝術主張。
3、欣賞作品,加深體會。
(1)出示西斯萊的作品《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繪了什么景色?給你什么感受?畫家是如何表現的?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臺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來自哪里?給畫面帶來了怎樣的色彩感受?
(3)出示雷諾阿的作品《拿噴壺的女孩》。畫面中哪個地方最吸引你?畫家是怎樣表現的?
(4)雪給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時的情景。雪給印象派的畫家畢沙羅什么感受呢?展示畢沙羅的作晶《歌劇院大街:清晨雪景》。請學生說說畫家是用了什么色調來表現清晨雪景的,飄飄揚揚的雪又是如何表現的?(5)將幾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讓學生找找作品中用筆、用色的共同點,并進行總結。教師總結:印象派在色彩運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畫法,畫面中出現了明照的筆觸,欣賞印象派繪畫時需要在一定距離jt、去觀看,這樣才能將并列的色彩通過觀者的視覺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麗明亮,-
4、嘗試表現,技法體驗。
(1)展示莫奈的《睡蓮》,讓學生分析畫中不同的筆觸,并說說這些筆觸用在了畫面的什么地方?
學生討論。
師生總結:點的筆觸一一睡蓮;豎的筆觸——水面;橫。的筆觸——遠處蓮葉;醢線的筆觸——近處蓮葉。筆觸變化豐富,因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
(2)將課前對早晨印象習作進行再創作,嘗試運用不同的筆觸,表現出不同物體在光照下的色彩變化。
5、知識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賞。
初中美術課教案 初中美術課教案人教版篇二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標志出現在我們的周圍:商場里、馬路邊、醫院里……所有的公共場所都有著它們的身影,它們對我們的生活起著指引和警醒的作用,是社會繁榮和人性化的體現。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標志并了解這些標志的含義,不僅可以增強幼兒對標志的理解能力,活躍幼兒的思維,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使幼兒逐漸養成主動探索、關注周圍生活的良好習慣,而且還能讓他們從小學會自律,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
1、學會分辨一些常見的標志,并知道它們出現的場景。
2、嘗試設計有特色的標志。
3、培養幼兒主動探索周圍環境的良好習慣。
1、課件《我們身邊的標志》
2、繩子1條;9個裝有畫紙、信封的
3、分別貼有超市、馬路和醫院標記的記錄表6份;常見的標志圖片九份;糨糊9盒
一、觀看課件《我們身邊的標志》,引導幼兒圍繞話題展開討論。
1、“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看到過?”
2、“為什么要有這些標志?它告訴我們什么事情呢?”
3、小結:標志可以告訴我們在這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要注意什么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按標志的要求自覺遵守規則。
二、以卡片配對游戲引導幼兒理解標志的含義。
1、教師交代游戲玩法和要求。
師:現在我們來玩個游戲,這游戲的名稱叫“找朋友”,誰想玩呢?吳老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了一張統計圖,上面分別貼了3個標記,它們表示什么呢?對了,是馬路、超市和醫院。等一下,請你們看一看盤子里有些什么標志,再想一想這些標志跟記錄表上的誰是好朋友,然后請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幫它們找朋友。例如:這個標志是什么呀?對了,是紅綠燈的標志,那在什么地方會出現這個標志呢?(幼兒回答:馬路)對,那我們應該把這個紅綠燈的標志貼在哪個格子里呢?對了,應該貼在“馬路”的格子里。我們要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貼得又快又準確,明白了嗎?這個游戲的時間是2分鐘,我們請談老師幫忙計時。好,游戲開始。
2、幼兒搬椅子回座位,合作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幼兒的操作結果,集體進行檢查。
師:(1)完成的小組可以把記錄表掛到這條繩子上。
(2)時間到!請小朋友把你們的記錄表都掛到繩子上,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一個小組完成得最好。
4、教師小結。
師:原來我們生活中的標志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一些圖形,有的帶有文字,而且它們的顏色也各有不同,讓我們一看就明白它的意思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真有趣。
三、以“參賽邀請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
1、教師出示“參賽邀請信”,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吳老師收到了一封寫給我們中三班小朋友的信,是“喜洋洋廣告公司”的叔叔寄過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信里寫了什么。
2、教師念信,交代參賽要求。
3、請幼兒自己設計標志。
師:你們想參加這次比賽嗎?在信里“喜洋洋廣告公司”的叔叔說,希望小朋友設計的廁所標志要有特色、與別人不一樣,你們有信心設計好嗎?等一下,請你們拿好你的蠟筆,然后回到座位上,用盤子里的畫紙設計一個廁所標志,并把設計好的標志放進信封里,再投放到課室門口的信箱里,到時我們請郵遞員叔叔幫我們把信寄到“喜洋洋廣告公司”參加比賽。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對有創意的幼兒及時表揚。
四、總結。
師:剛剛小朋友都能設計出與他人不一樣的標記,值得表揚哦!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自己。其實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的標志,請小朋友細心地看一看,并把它記錄在本子上,還可以帶回幼兒園和好朋友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