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 掌握相反數的概念,進一步理解數軸上的點與數的對應關系;
2, 通過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的點的特征,培養歸納能力;
3, 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 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知識重點 相反數的概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 問題1:請將下列4個數分成兩類,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類
4, -2,-5,+2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說出道理,都要難予鼓勵,但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逐漸得出5和-5,+2和-2分別歸類是具有較特征的分法。
(引導學生觀察與原點的距離)
思考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思考
再換2個類似的數試一試。
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歸納能力,滲透數形思想
深化主題提煉定義 給出相反數的定義
規律:一般地,數a的相反數可以表示為-a
思考: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么關系?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一個練習 體驗對稱的圖形的特點,為相反數在數軸上的特征做準備。
深化相反數的概念;“零的相反數是零”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強化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幾何意義給出規律
學生交流。
分別表示+5和-5的相反數是-5和+5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1, 相反數的定義
2, 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3, 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
本課作業 1, 必做題 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3題
2, 選做題 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二
1、用列舉法(列表法)求簡單隨機事件的概率,進一步培養隨機概念。
2、用畫樹形圖法計算概率,并通過比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決策。
3、經歷實驗、列表、統計、運算、設計等活動,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分析事件,計算其發生的概率,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交流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思維的學習習慣。
運用列表法和畫樹形圖法求事件的概率、
運用畫樹形圖法進行列舉,解決較復雜事件概率的計算問題、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填空:(1)擲一枚硬幣,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2)擲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點數是3的概率是、
二、新課教學
例1同時拋擲兩枚質地均勻的硬幣,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兩枚硬幣全部正面向上;
(2)兩枚硬幣全部反面向上;
(3)一枚硬幣正面向上、一枚硬幣反面向上、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最后得出結論、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三
能正確熟練地計算9和幾、8和幾、7和幾、6和幾的進位加法。
進位加法的思考過程。
小黑板、投影、卡片。
1、說說數的組成。
2、說說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拆數湊+再加)
1、獨立計算。
2、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1、讓學生算出得。
2、觀察算式,說說每一豎列的算式有什么規律。
3、交流規律。
1、指導學生看懂題意,明確做題方法。
2、學生完成練習。
3、交流結果。
1、學生完成第5題,評出奪得紅旗者,給予表揚。
2、仔細觀察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完成第7題,評出做得又對又快者,給予獎勵。
1、指導學生弄懂題意。
2、學生完成后交流結果。
1、讓學生觀察圖,理解圖的意思。
2、列式計算。
3、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1、第9題,讓學生填寫,鼓勵學生對后2題寫出多種答案。
2、教學游戲。
(1)、拿出準備好的卡片,老師拿出一個得數,小朋友找出這個得數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間一生拿結果,一生找算工。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四
第二節植株的生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育的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了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1.測量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2.根尖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
根靠根尖向前生長
方案一:課外小組的同學展示并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匯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包括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二: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匯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長,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卻伸得很長。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伸長區
方案一:各小組匯報交流測量的結果。討論:(1)各小組的測量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如何處理?(2)如果探究活動只有你一個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夠不夠?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組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匯報交流各組探究的結果,并進行分析討論,各組之間進行評議。評議內容包括:設計是否合理、裝置是否簡便易行、步驟是否嚴謹、記錄是否詳實、結果分析是否科學等。
根的生長:
(1)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2)伸長區:增大細胞體積。
方案一:透過培養皿的玻璃,觀察餐巾紙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頂端_發亮的是根冠,再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
方案二: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觀察,記錄觀察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觀察根尖永久縱切片。
方案四:觀察根尖的結構掛圖,區分根尖的4部分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大小。
提出觀察的提綱,引導學生實驗觀察后找出很伸長最快的部位。
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方案一: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過程的cai課件,并進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動教具,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并仔細觀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
方案三:觀察教師板畫的芽發育成枝條的相對應結構示意圖,并進行描述。
方案四:先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的cai課件,然后在黑板上將葉芽的各分與發育成枝條的相應部分的圖用粉筆連接起來。
提出問題,引導觀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芽的結構及相應的枝條圖。提供葉芽的結構和枝條的圖各一幅,組織學生連出相對應部分。
植株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2.缺少無機鹽時的癥狀:
3.合理施肥的意義
方案一:觀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別培養的菜豆正常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
方案二:觀察生長正常的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的錄像,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
方案三:看書自學,觀察教師出示的幾株幼苗,進行診斷,鑒別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觀察課本插圖,進行描述,聯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做法,樹立環保的的意識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五
2, 通過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的點的特征,培養歸納能力;
3, 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 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知識重點 相反數的概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 問題1:請將下列4個數分成兩類,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類
4, -2,-5,+2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說出道理,都要難予鼓勵,但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逐漸得出5和-5,+2和-2分別歸類是具有較特征的分法。
(引導學生觀察與原點的距離)
思考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思考
再換2個類似的數試一試。
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歸納能力,滲透數形思想
深化主題提煉定義 給出相反數的定義
規律:一般地,數a的相反數可以表示為-a
思考: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么關系?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一個練習 體驗對稱的圖形的特點,為相反數在數軸上的特征做準備。
深化相反數的概念;“零的相反數是零”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強化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幾何意義
給出規律
學生交流。
分別表示+5和-5的相反數是-5和+5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1, 相反數的定義
2, 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3, 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
本課作業 1, 必做題 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3題
2, 選做題 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六
以七年能數學教學大綱為標準,完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各項基本教學目標,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期擔任七年級數學的教學,本班共有學生55人。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要重視聽法的指導。學生常常固守小學算術中的思維定勢,思路狹窄、呆滯,不利于后繼學習,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法指導。學生在解題時,在書寫上往往存在著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的問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學生由于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份較多,理解記憶的成份較少,這就不能適應七年級教學的新要求,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法指導。
三、教材分析:
本書共有四章,每章開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內容的章前圖和引言。供學生預習用,可做教師導入用。正文設置了“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欄目中以問題,留白或填空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思維發展,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也安排了“閱讀和與思考、觀察與猜想、實驗與探究、信息技術應用”等選用內容;還安排幾個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數學活動,小結、回顧與思考。學習過程中還有練習、習題、復習題三類。
第一章《有理數》,本章的主要內容:對正、負數的認識;有理數的概念及分類;相反數與絕對值的概念及求法;數軸的概念、畫法及其與相反數與絕對值的關系;比較兩個有理數大小的方法;有理數加、減、乘、除、乘方運算法則及相關運算律;科學計數法、近似數、有效數字的概念及求法。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識是本冊教材乃至整個初中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它一方面是算術到代數的過渡,另一方面是學好初中數學及與之相關學科的關鍵,尤其有理數的運算在整個數學及相關學科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這一章內容是構建“數學大廈”的地基。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本章的主要內容:列代數式,單項式及其有關概念,多項式及其有關概念,去括號法則,整式的加減,合并同類項,求代數式的值。地位及作用:整式是簡單代數式的一種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整式表示有關的量,體現了變量與常量之間的關系,加深了對數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數式,去括號及合并同類項是后面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求代數式的值在中考命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的主要內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本章的地位及作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數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是學習其它方程的基礎,而且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許多實際問題變得直接易懂,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更深刻地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本章的主要內容、地位及作用:本章主要介紹了多姿多彩的圖形(立體圖形、平面圖形),以及最基本的圖形——點、線、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結合豐富的實例,探索“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點間線段最短”的性質,認識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畫法,角的比較及余角,補角等,探索了比較線段長短的方法及線段中點。本章中的直線,射線,線段以及角等,都是我們認識復雜圖形的基礎,因此,本章在初中數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教學措施和方法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落實課標理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主動地進行學習。
2、把握好與前兩個階段的銜接,把握好教學要求,不要隨意撥高。
3、突出方程這個重點內容,將有關式的預備知識融于討論方程的過程中;突出列方程,結合實際問題討論解方程;通過加強探究性,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數學文化。
4、把握好“圖形初步認識”的有關內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實物原型進行教學,展示豐富多彩的幾何世界;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認識圖形,發展空間觀念;注重概念間的聯系,在對比中加深理解,重視幾何語言的培養和訓練;利用好選學內容。
5、適當加強練習,加深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練習的數量。
7、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著重利用計算器,豐富學習資源。
8、搞好教學六認真,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讀法指導、聽法指導、思法指導、寫法指導、記法指導。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七
2, 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義;
3, 體驗分類是數學上的常用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重點 正確理解有理數的概念
問題1:觀察黑板上的9個數,并給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分類的情況.
例如,
對于數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而5. 1不是整個的數,稱為“正分數,,.??…(由于小數可化為分數,以后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為分數)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看書了解有理數名稱的由來.
“統稱”是指“合起來總的名稱”的意思.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于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2,教科書第10頁練習.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思考: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也可以教師說出一些數,讓學生進行判斷。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開。
創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可分為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逐步得到如下的分類表。
有理數 這個分類可視學生的程度確定是否有必要教學。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本課作業 1, 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1題
2, 教師自行準備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類結果的關系,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的滲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要過多展開。
2,本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避免直接進行分類所帶來的枯燥性;同時還體現合作學習、交流、探究提高的特點,對學生分類能力的養成有很好的作用。
3,兩種分類方法,應以第一種方法為主,第二種方法可視學生的情況進行。
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教案設計篇八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2.關于“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
-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
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
12-5+7 應變成 12+7-5,而不能變成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