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進入學習型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的必備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教師跟崗培訓收獲心得體會范文精選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給你提供一些幫助,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篇一:教師跟崗培訓收獲心得體會范文
初中的音樂教學在學生學習和成長中占據有重要的地位,其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樂理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當下的音樂教學中,因為各個因素導致學生對學習音樂不重視、不喜歡,嚴重影響了初中音樂課程的發展。因此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陶冶情操。音樂的學習形式與傳統的科目不同,如果僅僅是在課堂上是無法讓學生真正了解音樂的,因此音樂教師可以適當更新教學的模式,將音樂課堂搬到音樂會、演奏會上,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感受音樂磅礴的氣勢,觀看演奏者精湛的技術,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樂的教學不光是在課堂,也不光是在音樂的環境中,現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的足跡,教師要培養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發現音樂,感受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信在這種循序漸進中,老師和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篇二:教師跟崗培訓收獲心得體會范文
張老師執教的《憧憬美好集體》以北京冬奧會的口號及其含義導入,讓學生感受美好集體的愿景和集體的良好氛圍。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突破本課重難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組織教學,憑借豐富的集體生活的經歷,創設真實的課堂情境,學生可以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做到有話可說,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滲透了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師父胡秉成老師認為本節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教學設計合理,板書標準,學生課堂習慣非常好,教學效果較好,符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觀和核心素養。
外國語學校張潤娥校長對張老師本學期在教學和教研等方面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張老師工作非常認真負責,教案和課件十分扎實,展現出一個教師的職業素養。年級主任董強主任也對張老師本學期教學成績提出表揚,希望張老師能在后面的工作中再接再勵,爭取早日站穩講臺,成為蘭州市東郊學校華潤分校貢獻力量。
朱校長對蘭州外國語學校的領導表達了真摯的感謝。并對張老師的匯報課做了點評,提出建議:希望張老師可以從抓課標,抓教材,抓課堂等方面著手提升業務水平。楊書記也對蘭州外國語學校表達了衷心的感謝,并希望兩所學校都能越辦越好。
篇三:教師跟崗培訓收獲心得體會范文
眨眼間,跟崗學習時間就過去了一個月零十二天,第一天報到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但是已經慢慢習慣學校的生活模式與生活習慣。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行為上,與剛開始來學校,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跟崗學習是緊張而忙碌的,但又是充實而快樂的,充分讓我享受了“學習”的快樂。我們可以全方位接觸,聽各個老師的課,也可以和他們零距離交流,聽完課與老師交流探討,讓我更新了理念,開闊了視野,受益匪淺。我也發現很多與我們學生時代的不同與我的不足之處。
首先是不同之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勇于投入實踐當中,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及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新型課堂要求,上課四十分鐘,老師講的部分占15分鐘,剩余25分鐘應該交由學生,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來訓練學生,真正把觀念轉為“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而上周江蘇海安的朱小波老師的課堂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也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參與興趣。
二是不足之處。一堂成功的課,是不是能生動,首先在教師是否有一種良好的心態;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對課堂應該達到的效果準備不充分,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你很興奮,能保持旺盛精力,相信會很輕松的度過一節課。此外,我們在上課時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在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慢慢總結,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整理出一個正確合理的結果。而我的課堂缺的就是這一點,是我必須要下功夫的一個地方。我自己也發現,我的課堂主要以書本只是為主,缺少課外的補充。比如說我在上七年級上冊《論語》十二章的時候,介紹了孔子,而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個,而且在文中也出現了曾子、顏回、子夏等,尤其顏回還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是七十二賢人之首。而我卻忘記了介紹,學生只知道孔子,知道每一則都是什么意思,但是其余的擴充一點都不知道。學生在平常接觸這一方面比較少,所以我們在上課時要做好補充。另外一點,我在上課時比較依賴書本,看學生的時間比較少,這是我不自信的表現,我也會努力熟悉課本,將知識內化于心,再傳授給學生。水滴石穿,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一切都要慢慢來,別著急,相信自己在優秀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慢慢進步的。
作為一名教師,未來的道路上,我一定會去多讀一些教育教學的著作、看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以及教學設計,不斷地去積累;勤于思考,敢于實踐,做教育教學上真正的思考者和實踐者;積極參與公開課的教學活動,珍惜每一次向別人學習的機會,多交流、多討論,多聽課,吸取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利用培訓的機會,努力向各個老師學習,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更大的進步,把學、思、行、研四者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非常感謝略陽縣榮程中學的老師們,讓我能夠深入課堂聆聽、感受他們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我會以你們為榜樣,不斷地學習、成長
篇四:教師跟崗培訓收獲心得體會范文
10月19日到12月13日,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大連東軟“國培計劃”優秀青年教師跟崗訪學培訓項目。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仿佛為我量身定制,知識干貨滿滿。職業教育專題、教育教學專題、學生管理專題、在線教學專題、教學實踐專題、東軟特色專題以及綜合素養專題等等這些內容正是我所渴求的。兩個月的學習,使我在理論與實踐層面,教學能力與研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從學校的工作中抽身出來,再次成為一名學習者,沐浴在東軟的校園,來感受,來思考,來提升,仿佛又回到大學時代,而相比于當時,此時求知的內心更加躁動不安。
沒有來東軟培訓之前,我手頭的工作千頭萬緒,雜亂無章,首先,我校正處于示范校重點專業建設關鍵時期,我所加入的杜亞芳計算機名師工作室也正處于建設初期,這一重重全新的挑戰向我撲面而來:比如教學成果的申報、課題的研究、校本教材的撰寫、專業建設等等。這些新的工作都在我的“認知安全區”之外;我不知如何會做的更好。其次,在班級管理方面,我一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就擔任了班主任,在這幾年也在不斷嘗試新的班級管理辦法,但總是感覺不得法;再加上學校的其他工作,就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負重的巨大滾輪,被這些事情裹挾著前進,唯獨缺失了屬于自己的思考和意識。
每次培訓都會讓我看到自己的缺失與淺陋,而這一次,因為遇到這么多優秀的老師,這么多優秀的同行,這種感覺尤甚。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有感于各位授課老師的循循善誘,我愈發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更感時間流逝之快,因為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答疑解惑的過程,我深感自己的拙笨,因而聽課的方式也一改再改,記筆記已不能滿足我想要記錄下各位老師講課內容的要求,因此我開始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然而還是不夠,最后直接錄課,想要以這種方式記下各位老師的風采,也更想將各位老師所講的內容記錄下來細細琢磨回味,與我的同事們分享。
這半年是我思想觀念的巨大動蕩期,以前多數情況下是靠經驗和感覺去工作,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支撐,也沒有系統地讀過一些關于教育方面的書籍,而這次跟崗訪學,是我對自我世界的重新認識:一方面越發意識到這個世界的混沌、復雜,另一方面也越來越能感受到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世間萬物皆有聯系。在各位老師講授過程中,那一個個高深的術語,一串串深入淺出的案例,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語言,讓我如夢中初醒,腦海中曾經分散的常識、知識開始慢慢聚攏,互相連接,心中的困惑也逐漸有了答案,竟有撥云見日的感覺,也算是真正的體會到了進步的喜悅。
在學習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希望自己將這次培訓的內容和感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次培訓結束了,但于我而言,是一次重新的開始。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還收獲了一群共同學習的伙伴,同行,我們在學習之余,在大連這座城市探索,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你為一座城市停留,這個城市才會在你心中停留。我想這次培訓會成為我們終身難忘的經歷。也祝愿各位同行帶著從東軟汲取的滿滿收獲,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為所在院校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也祝愿東軟信息學院繼續發揮自己的名師示范引領作用,越辦越好。
最后用一首小詩結束我的大連訪學之旅:
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
但念同窗誼,無夜不相思。
近日大連疫情反復,希望大連人民戰勝疫情,早日恢復平靜生活。
篇五:教師跟崗培訓收獲心得體會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學習、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本次赴佳木斯第十一小學跟崗培訓,令我受益匪淺。在此,要感謝團市委、縣教育局領導及佳木斯第十一小學,為我們搭建學習的平臺。使我感動的是武校長和我的指導教師——梁雪老師,她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與我們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
在短短的幾天觀摩學習里,觀摩了7節課,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十一小老師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他們設計的內容難度逐漸增大,挑戰性越來越強,在不斷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越來越高。課堂上他們鼓勵學生個性化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整個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學會了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相互接納和欣賞,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探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解決各類問題的策略,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應該就是這樣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氣息,充滿了師生的靈性和個性。聽完這些課,我對解決問題又有了新的認識。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短短的課堂四十分鐘,真正是教學“無痕”,精彩“有痕”!
通過本次跟崗學習,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的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短短的跟崗培訓已結束,但我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成長需要內驅,成長需要沉淀,成長需要活材,成長需要蛻變,成長需要追求至善。我會以此次觀摩活動為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