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目標、分析現狀、確定行動步驟,并在面對變化和不確定性時進行調整和修正。那關于計劃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計劃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篇一
知識目標: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正當權益,懂得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理解法律保護是未成年人的特別需要,感受法律保護對未成年人的意義。
能力目標:學會運用法律來積極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法律的保護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增強法律意識,依法保護我的正當權利。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法律保護公民的正當權利,當公民權利受到侵犯時,應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教學難點:理解法律保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特別需要。
教學方法:自主預習,情景體驗,分組探究,交流展示,歸納提升,達標測試。
提問法,講解法,討論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關法律的一些規定。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渴望平靜、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會生活并非如此。請欣賞同學給我們帶來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學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楊依、王浩權利被侵害的三個片段。
學生討論,分別發表意見,說出多種解決方案,如通過新聞媒體披露,運用社會輿論的壓力解決;推舉代表與對方交涉,協商解決;到政府的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把對方告上法庭,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二、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正當權益,懂得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理解法律保護是未成年人成長的特別需要,感受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意義。
三、學生自主學習,了解本堂課的主要知識點:
(1)如何理解法律保護公民的正當權利?
(2)說說我們在家中、在學校、在社會中所享有的一些權利?
(3)為什么我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需要國家法律的特殊保護?
(4)有哪些保護未成年人正當權利的專門法律?
學生邊看書,邊把問題批在相關課文的上面,并將答案打記出來。
交流自主學習的結果。
四、分組探究、展示交流:
學生分組探究,代表發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師指導:
1、政治權利: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政治自由;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等。
2、人身權利:人身自由權、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榮譽權、名譽權、隱私權等。
3、財產權利:個人財產所有權、財產繼承權等。
4、受教育權。
5、司法保護權。
學生分組探究,代表發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師指導:利用法律來進行維權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過執法機關來進行維權行動。
(1)、汪菁案例解決的途徑:上訴到工商部門、城管部門等,由他們出面進行依法取締;去法院起訴,要求停止侵害,進行賠償。
(2)、楊依維權的途徑:反映到衛生防疫部門,依法處罰小飯店;上訴到法院要求民事賠償等。
(3)、王浩可以撥打110報警,由公安部門配合抓獲敲詐者。
(三)作為未成年人,一般會有哪些不法侵害發生?把你知道的案例與大家分享。
學生分組探究,代表發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來自社會的,還有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如:
1、被社會青年敲詐勒索。
2、被流氓或壞人毆打。
3、被人拉攏看淫穢書刊、錄像等。
4、被壞人搶奪錢財或被騙錢財。
5、被家長或學校老師毆打、體罰。
6、雇傭童工。
7、有些娛樂場所、網吧引誘未成年人進入等。
8、有些廠家、商家銷售不合格食品。
(四)你認為應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組探究,代表發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會共同參與,齊心協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3、注重修養,善于引導,家庭和學校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
(五)閱讀課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談談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學生分組探究,代表發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師指導:
1、全社會共同參與,齊心協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2、加強管理,加強理想、道德、法制、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質,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
3、注重修養,善于引導,家庭和學校為未成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環境。
板書設計
認識法律,懂法知法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篇二
我們的守護者
本單元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我們的國家”第13條“知道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知道我國頒布的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與法制意識”,《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小學高年級(3—6年級)教學內容與要求”第1條“建立對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權威的初步認知。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初步認知主要國家機構,國家主權與領土,認知國防的意義,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第2條“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簡要認知重要民事權利,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定保護;初步理解權利行使規則,樹立依法維權意識,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建立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和防范意識”、第3條“了解制定規則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進一步樹立規則意識,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誠實守信和友善的價值與意義”、第4條“初步了解消費者權益保護、道路交通、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規則”。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特點、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教材編寫時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行為表現,對課程標準的內容有一定的拓展。
我們是公民
本單元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我們的國家”第13條“知道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知道我國頒布的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與法制意識”,《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小學高年級(3—6年級)教學內容與要求”第1條“建立對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權威的初步認知。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初步認知主要國家機構,國家主權與領土,認知國防的意義,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第2條“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簡要認知重要民事權利,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定保護;初步理解權利行使規則,樹立依法維權意識,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建立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和防范意識”,第3條“了解制定規則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進一步樹立規則意識,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誠實守信和友善的價值與意義”和第7條“知道我國加入的一些重要國際組織和國際公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特點,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教材編寫時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行為表現,對課程標準的內容有一定的拓展。
我們的國家機構
本單元是六年級上冊教材中內容相對較多,對學生而言相對較難的單元。本冊教材作為小學階段法治教育專冊,突出以憲法精神為主線,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基礎上,通過對公民與國家關系的探究,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這是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形成法治信仰的法律知識基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國家機構設置,教材力圖從學生生活出發,將法律規定生活化,注重從學生的經驗和社會現實出發,從學生相對熟悉的,每年國家政治生活的大事“兩會”說起,建立教材內容與生活的關系。本單元重在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國家機構,了解國家機構的職能及其運行,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發展,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逐步形成國家認同,樹立法治意識和國家觀念。
法律保護我們
健康成長
本單元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的最后一個單元,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腳點。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前五個年級的教材以碎片化的呈現方式,將法治教育的內容融入課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法治、法律等概念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本冊書的前三個單元,學生更為集中地學習相關知識,對法治體系有了較為系統的認知,能夠從法律的角度認知日常生活現象和人們的社會行為。在此前的階段,學生逐步學習“有哪些法律規定”和“法律為什么要這樣規定”,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了解憲法的地位與內容,認識公民身份和國家機構。本單元更加重視法律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意識。通過對于未成年人相關法律的了解,以及對于“知法守法、依法維權”這一概念的深化學習,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律的運行機制,從而對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產生更深的認同,打上法治思維的烙印。
20xx年x月x日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篇三
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隨著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品德與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范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盡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顒有问娇梢允菃我坏?,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顒拥认嘟Y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梢越處熯M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說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并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相對集中、相對穩定、相對專業化,一、二年級都是年青教師負責執教,便于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要給青年教師多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小學思品、社會骨干教師隊伍。
(三)規范和優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市局要求,今后應進一步規范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課競賽等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三月份:
上好優質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四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
2、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交流。
五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六月份:
1、學期工作總結。
2、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周末的精神大餐》。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書。二年級的時候,一到周末,爸爸就經常把我“扔”在書店逼著我看書。漸漸地,我喜歡上了書店這個地方,把在這里的閱讀,看成是精神大餐,愉快地享用著。
不管是中外名著、流行小說、天文地理,還是科幻故事、偵探故事、冒險恐怖故事,我都喜歡看。
回顧這一切,回顧我的成長,閱讀陪伴著我。感謝閱讀,感謝我的周末精神大餐,在閱讀的幫助下,我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謝謝大家!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篇五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法治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2020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教材是從完善自我(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多樣,第三單元((),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健康成長。(讓世界更美好),第四單元文明多彩生活)
1、通過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的教學,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學會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學會思考過去的事并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從而完善自我,讓自己做得更好。
2、通過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地球的健康關系到人類的安危,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懂得環境保護的方法,并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自覺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舉手之勞做環?!钡淖杂X性并從自己的身體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過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的教學,了解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4.通過學習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只有團結起來,形成共識,達成共通,互惠互利協同發展,才能為人類世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對于學生們認識我們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也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人人努力為之奉獻力量。世界是多邊的不是單邊的,只有熱愛和平,用科技發展造福人類文明,才是地球家園上每一個成員共同的責任。
1.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2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3.懂得反思的意義,養成反思的行為習慣,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4.初步了解全球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等狀況,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采取的相關對策,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了解自已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了解我國曾經發生過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們在災害中團結互助的可貴精神,學習在自然災害中自護與互助。
6.養成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學習歷史的習慣:了解環境與人類文明發展之間的依存關系,能夠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7.初步感知身邊可觸可感的資源對人們的重要性,爭做環保小衛士。
8.知道科學技術與運用是如何推動社會的發展的。
9.通過收集中國在聯合國的聲音和聲影,整理中國參加聯合國活動的具體事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10.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多地呈現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道德與法治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篇六
今天中午,我們吃了蒸大米??此破秸劅o其,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地種出,賣菜者冒著生命危險送到小區門口的,實屬不易??!
一陣大米的香氣飄來,我跑去一看,還有白菜炒肉。吃著飯,我心里想:騎著一輛三輪車,滿大街地跑,這是在有生命危險的時刻為了大家而奮斗的人呀!
所以,在我心中,醫生、戰士奮斗在第一線,那這些賣菜的人就是我們的的后緩保障,如果沒有人挑起這個擔子,那大家就真的要在家里“等死”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反正我們小區門口,每天都會有人在小區門口騎個車呆上兩個小時。只要他(或她)一來,保安爺爺就會拿起大喇叭在全小區360°無死角地喊“賣菜的來了!快點兒下樓買菜!
有的人說自己很偉大,很了不起,但當到了緊要關頭,他們卻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平時不張揚、顯擺,只是默默付出,到了緊要關頭卻挺身而出的人才是真正偉大的,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們才是人們口中的英雄!
英雄不是到處打架的人,英雄不是恣意瀟灑的人,更不是獲得一點兒成就就到處張揚、到處顯擺的人,而是為了大家而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疲情一過,他們便又會回到人群中,做一個普通人。
向英雄致敬!
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篇七
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20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四個單元的主題教育依次分別是:個人成長、地球環境、世界文化和全球發展。第一單元從個人成長主題出發,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學會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學會思考過去的事并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從而完善自我,讓自己做得更好。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第四單元從全球發展主題出發,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只有團結起來,形成共識,達成共通,互惠互利協同發展,才能為人類世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對于學生們認識我們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也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人人努力為之奉獻力量。世界是多邊的不是單邊的,只有熱愛和平,用科技發展造福人類文明,才是地球家園上每一個成員共同的責任。
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
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