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馬嵬原文和譯文篇一
穆滿曾為物外游,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輦卻歸長樂殿,曉鐘還下景陽樓。
甘泉不復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
皇上曾經到世外巡游,他的六馬車駕在此作了短暫停留。
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人還魂回生,只有鮮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訴說怨愁。
人已不見香車卻又回到京城宮殿,人去樓空而晨鐘依舊。
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
馬嵬驛:即馬嵬坡,故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離長安(今西安)百余里。
穆滿:周穆王名滿,在位詩曾西征犬戎。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游”稱其奔蜀避亂。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間的仙境。
六龍:原指周穆王駕馭的駿馬,此喻指唐玄宗車駕。淹留:停留,逗留。
生,一作“成”。
長樂殿:即漢代長樂宮,西漢高帝時,就秦長樂宮改建而成。漢初皇帝在此視朝。這里用來借指唐玄宗的住處。
景陽樓:即南朝陳景陽殿,為陳后主和張妃(麗華)宴樂之所。這里借稱唐玄宗和楊貴妃曾經住過的唐宮。
甘泉:即漢代甘泉宮,原為秦宮,漢武帝增筑擴建,在此朝諸侯王,宴請外國賓客。復:一作“得”。
文成:文成將軍,即齊人少翁。
此詩首聯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話傳說比喻唐玄宗的奔蜀。這一聯實際上是說,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經過馬嵬驛時,車駕作了短暫的停駐。而車駕停駐的原因是發生了“馬嵬之變”。
頷聯承接上聯之脈絡,敘述了“馬嵬之變”的直接后果:貴妃已死,猶如青煙消逝,縱有返魂樹也不能使她還魂回生;如今“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貴妃的鮮血化成的.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訴說著她的怨恨。《十洲記》載:“聚窟洲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花發香聞數百里,名返魂樹。死者在地,聞香即活。”又《莊子》:“萇弘死,藏其血,三年化為碧。”這里化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貴妃在馬嵬驛的永逝。詩人省去了馬嵬兵變時六軍駐馬,貴妃與玄宗生離死別的歷史情節,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深寓同情地描寫了貴妃的悲劇結局。
作為馬嵬事變的直接受害者,楊貴妃已經死不復生。而頸聯形象地描寫了曾經同貴妃訂立“愿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變之后過著的生活狀況。《新唐書·宦者傳》載,收復長安后,肅宗不要玄宗再過問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輔國脅迫太上皇(玄宗)從興慶宮遷到西宮中。這一聯概括地敘述了唐玄宗在經歷了一場動亂之后,回到長安,看到的是人去樓空,鐘聲依舊的悲切情景,飽含著他對亡妃的無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過的孤獨、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間的兩個關聯詞“卻”“還”用得極妙。“香輦卻歸”道出了馬嵬事變中玄宗與貴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運;“曉鐘還下”寫出了鐘聲依舊人已非的無奈之情。
死者不可復生,生者長恨不已。陳鴻《長恨歌傳》說,貴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尋找貴妃魂魄,方士謊稱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貴妃,并帶回金釵鈿合作為信物。詩人在尾聯卻對這一傳說提出了質疑:一個命歸九泉,一個殘生人間,縱作甘泉宮也不可能招致亡靈再相見了,即使是文成將軍也難以被封侯。《史記·孝武本紀》說,漢武帝的寵姬王夫人卒,齊人少翁以方術在夜間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見。于是封少翁為文成將軍,以客禮相待。并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泰一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過一年多,少翁的方術漸漸失靈,神不至。于是誅文成將軍。這里詩人化用典故,說明了這場悲劇的無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無盡悲哀與懷念。但是就《長恨歌傳》的傳說而言,對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誕,命方士尋找貴妃亡靈的愚蠢作法,詩人不無譏諷之意。
全篇以敘事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議論。中間二聯楊貴妃、唐玄宗交替描寫,在工整的對偶中間以虛字的抑揚,使得率直的敘述變得婉轉而流動。全詩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來敘述,別具詠史詩之一格。
馬嵬原文和譯文篇二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對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長生殿:舊址在陜西驪山華清宮內。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頌了他們的愛情專一,為后代小說、戲曲創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白樸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昇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致地描寫人民群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說引入現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戰爭頻繁,有開邊之戰,也有內戰,其中規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于戰場,或死于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老翁逾墻走”,老婦河陽役的慘狀。杜甫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婚的新郎官應征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燭殘年之時還要應征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里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作者感嘆地說:“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里,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悅,袁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于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后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馬嵬原文和譯文篇三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劉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長生殿:舊址在陜西驪山華清宮內。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頌了他們的愛悄專一,為后代小說、戲曲創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白樸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異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致地描寫人民群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說引入現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戰爭頻繁,有開邊之戰,也有內戰,其中規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于戰場,或死于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老翁逾墻走”,老婦河陽役的慘狀。杜甫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婚的新郎官應征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燭殘年之時還要應征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里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作者感嘆地說:“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里,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悅,衰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于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后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馬嵬原文和譯文篇四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劉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長生殿:舊址在陜西驪山華清宮內。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詩,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頌了他們的'愛悄專一,為后代小說、戲曲創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白樸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異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致地描寫人民群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說引入現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戰爭頻繁,有開邊之戰,也有內戰,其中規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于戰場,或死于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老翁逾墻走”,老婦河陽役的慘狀。杜甫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婚的新郎官應征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燭殘年之時還要應征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里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作者感嘆地說:“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里,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悅,衰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于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后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馬嵬原文和譯文篇五
袁枚〔清代〕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馬嵬:即馬嵬坡,在陜西省興平縣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到這里,在隨軍將士的脅迫下,勒死楊貴妃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對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長生殿:長生殿:舊址在陜西驪山華清宮內。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頌了他們的愛情專一,為后代小說、戲曲創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白樸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異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致地描寫人民群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說引入現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戰爭頻繁,有開邊之戰,也有內戰,其中規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于戰場,或死于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老翁逾墻走”,老婦河陽役的慘狀。杜甫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婚的新郎官應征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燭殘年之時還要應征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里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作者感嘆地說:“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里,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悅,袁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于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后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馬嵬原文和譯文篇六
清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
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長恨歌: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之詩,寫的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劇與愛情悲劇。
銀河:天河。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不得聚會。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詩人杜甫《石壕吏》詩,寫在安史之亂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劉老年夫妻慘別的情形。
長生殿:舊址在陜西驪山華清宮內。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引發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詩情文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莫唱當年長恨歌”,莫唱是因為《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楊貴妃之死,對唐玄宗之無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頌了他們的愛悄專一,為后代小說、戲曲創作提供了題材,如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元白樸的《梧桐雨》,明吳世美的《驚鴻記》、清洪異的《長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響。與其大書特書皇帝的悲歡離合,不如深入細致地描寫人民群眾的生離死別,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間亦自有銀河”。“人間”就將銀河這個民間傳說引入現實生活中來。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戰爭頻繁,有開邊之戰,也有內戰,其中規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討伐南詔,尤其是安史之亂,傷亡慘重,丁壯或死于戰場,或死于搖役,或久戍不歸,在人間劃出了無數條銀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數石壕村的一對老夫妻了。“老翁逾墻走”,老婦河陽役的慘狀。杜甫還在同一時期作品《新婚別》中擬寫一個“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別剛剛結婚的新郎官應征入伍,造成一對新婚夫婦“暮婚晨告別”的痛苦。在《垂老別》中,又描寫了一個“子孫陣亡盡”的老翁,在風燭殘年之時還要應征入伍,與其老伴依依借別、“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見,“石壕村里夫妻別”是當時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作者感嘆地說:“淚比長生殿上多。”長生殿上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淚沒有多少,而要大書特書,深表同情,而不書及比長生殿上淚更多的石壕村。這里,作者嚴肅地批評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這樣悅,衰枚的這首《馬嵬》詩,高出于前人所有詠馬嵬之事者。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后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比照。全詩兩組比照:一組是《長恨歌》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比照。這一比照,不僅批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間牛郎織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運用“銀河”,對唐玄宗與楊貴妃譏笑牛郎織女攀進行了再譏笑,很有情趣。第二組是石壕村與長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眾的材落,長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淚是殿上人造成的,馬嵬事變,惡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勞動人民。這兩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淺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對比。兩相配合,共同表達了作者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