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內科護理論文文獻十篇一
該院內科護理總體比較好,但是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在工作過程中對安全意識的不重視以及對病人護理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不到位而造成。具體分為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給藥的錯誤,在實際的護理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藥物以及注射藥品的給藥錯誤,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住院的患者較多,在較大的工作壓力下導致部分藥品擺放混亂、床號標記不清、單據字跡潦草等問題;另一方面則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在交接的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進行交接,導致接班護士出現發放錯誤或者混亂的情況。其次,在輸液的過程中由于部分患者喪失了自我行動能力,由于照顧人員的疏忽等問題,容易出現輸液的滲漏對周圍肌肉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甚至是局部壞死。最后,其他人為原因造成的損害。這方面損害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的疏忽與患者的自我行動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為病患的跌倒、墜床、窒息以及燙傷等問題。內科病患部分喪失了行動能力,或者存在一定的行為偏差。在其自主活動或者無人監護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由于行動不便而出現的意外。
基于如上所反映的多方事故以及存在的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護理意外是可以通過安全教育以及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而避免的。針對存在的問題該文主要從藥物的管理、護理行為的規范及病人行動輔助等三個方面對安全模式下的臨床優化對策進行探討。具體如下:首先,對藥物清單以及床位號等明顯標識采用電子化辦公以及電子輸出等模式進行,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避免了由于字跡潦草等人為問題造成的藥物管理混亂。通過建立核查機制即主治醫生—護理人員的雙重防范機制,利用主治醫師對藥品進行最終監管的方式來對藥物的注射以及發放進行最終核查進而保障藥物發放與使用的正確性。此外,還需要明確護理人員交接工作的具體流程,從時間角度去看需要為護理人員交接提供必要的緩沖時間。從管理制度角度去看需要明確交接責任。其次,這對輸液問題需要建立完善的輸液統計以及輸液護理工作,護理科室對于輸液內容需要有充分的認識,按照輸液過程中風險的大小進行分類識別與管理。做到風險化的區別對待。最后,建立并積極應用高效的床頭召喚設備,在硬件設施允許的情況下縮短護理人員的反映時間。在病患出現意外之前對所有風險進行評估,并做好提示工作。
為了達到護理零事故的目標,該院對內科護理臨床的管理體系進行了改革。改革主要從組織模式、責任監督以及績效體系的構建等三個方面進行,具體如下:在組織模式方面:本院內科護理改變傳統的護士長領班的組織模式而是采用護士長以及科室骨干護士組織成立責任護理組的管理方式。同時,利用這種管理體系使得每一個護理護理人員都能夠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去。在責任監督方面:采用了全員監督以及自我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錯誤與問題予以監督與修正。具體操作方式是首先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在工作后積極的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檢測與總結,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發現護理的漏洞,并進行積極的補救。建立崗位責任制度,將以病房或者具體的病人為基本單位,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護理人員上,通過這種明確的責任制度來增加每個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在績效體系建設上:主要是通過在護理人員的績效評價內容中增加安全績效的概念,并提高安全績效在整體績效中的比例,此外,在護理人員績效評價模型中引入質量評價體系,并以此為依據,將安全、質量、效果等概念融入到護理人員的績效體系之中。并以獎金、培訓、升職等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激勵。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安全意識。
內科護理論文文獻十篇二
1.1臨床資料
選取到我市二院就診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齡在20一68歲,并以隨機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人陪同。120例患者均通過胃鏡檢查,并且確診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通過對出血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因食管靜脈曲張巧例,因胃潰瘍30例,因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犯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43例。首先,我們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比較,通過觀察我們得出,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顯效患者顯效35例,有效5例,無效20例,采用內科綜合護理方法顯效45例,有效10例,無效5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l.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綜合護理措施
l.2.1做好密切的臨床觀察
密切的臨床觀察是做好內科護理的前提,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證。首先,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生命特征。包括觀察患者的血壓情況、脈搏跳動情況、呼吸是否通暢、體溫是否升高等,一旦患者的這些生命指數由變化,要及時地采取應急措施。比如患者體溫持續偏低,很有可能是失血性休克,患者體溫在38℃以上則有可能是出血后誘發了感染。其次,要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的出血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個突出的臨床表現就是嘔血、吐血,如果不對患者的出血量進行密切觀察,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認真觀察患者的嘔血情況,患者的便血,查看其便血是否有腥臭,并以此來判斷患者的出血部位。一般來說,如果患者嘔吐咖啡色液體或鮮血,那么可以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上,如果患者大便呈黑色且有便血,那么可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下。如果患者反復嘔血,且黑便次數增多,護理人員要勤加觀察,這有可能是患者消化道繼續出血的征兆。
l.2.2做好臨床緊急護理
要想加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恢復速度,保證患者的安全,必須要做好臨床緊急護理處理。首先,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臨床不適癥狀的觀察,如果患者出現嘔吐,護理人員要及時叮囑或幫助患者進行調整,比如可以讓患者將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時患者呼吸不暢,或吸人血液發生窒息。其次,對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來說,保證臥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患者在休息時會出現姿勢不對的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地引導患者進行調整,要讓患者保持平臥位休息,以保證充足的腦部供血,同時,要讓患者稍微抬高下肢。再次,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止血護理和補充血容量護理。一般采用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護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者進行插管之前,要認真檢查囊管是否存在漏氣問題,要認真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神志不清狀況,避免患者出現意外癥狀。在插管之后要保證胃氣囊壓力和食管氣囊壓力維持在標準值之內。當然,在插管完成之后,護理人員還要持續觀察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引流液的數量與顏色是否有異常。
l.2.3做好患者飲食、不適癥狀的基礎護
理除了做好臨床緊急護理之外,還要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基礎護理注意事項繁多,需要護理人員認真仔細。比如要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當患者出現嘔血癥狀時,一定要禁止患者飲食,并持續觀察患者在隨后的24h內有沒有繼續嘔血,只有在患者停止嘔血時,才可以讓其飲食少量流質食物。很多患者在病情穩定之后就開始大吃大喝,這對于恢復是極為不利的,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進行定量飲食,讓患者保持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同時,要嚴謹患者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要讓患者忌煙酒。除了飲食護理之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護理和清潔護理,患者嘔血后口腔中會充斥著血腥味,要及時地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避免患者因為血腥味太濃出現嘔吐情況。
l.3效果判定
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和護理效果進行對比,采用自擬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其中共包括滿意、一般及不滿三個選項;護理效果包括顯效、有效、無效等。
l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才對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檢驗,患者滿意度對比采用秩和檢驗,以尸0.05為統計學意義標準。
二、結果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其中觀察組患者的合作率為92.0%,對照組患者的合作率為67%,統計分析才為5.347,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滬0.05)。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其中觀察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0%,對照組總滿意率為760%,兩組對比差異較大滬0.05),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通過臨床觀察我們發現,誘發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較多,且上消化道出血呈現出發病較急的特點,患者在臨床上容易出現嘔血、吐血、便血,上腹疼痛癥狀,患者在出血的同時還有可能誘發其他并發癥。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細致觀察,并認真記錄患者的臨床反應,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護理人員還要提高自身護理水平,做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緊急護理工作,讓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急救護理。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很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對自己的病情認識不清,他們認為出血就意味著病情加重,認為自己已經患了不治之癥,因此,往往會出現焦慮、精神不佳癥狀,會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這種心理負擔會影響患者的康復,甚至會讓患者的病情加重。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及時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要讓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認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臨床癥狀和恢復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發現有嚴重心理負擔的患者要及時地進行引導,讓他們積極地配合治療,早日康復。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掌握一些有利于自身康復的常識,爭取早日康復。總的來說,內科護理對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內科護理論文文獻十篇三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endocant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立克次體等,經血流直接侵犯心內膜、心瓣膜或鄰近的大動脈內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癥,伴贅生物形成;贅生物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血小板和纖維素團塊,內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癥細胞。感染性心內膜炎按臨床病程可分為急性和亞急性兩類。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增加,人工瓣膜置換術、植入器械術以及各種血管內檢查操作增加,ie呈顯著增長趨勢。從病理報告來看,我國鏈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居最前列。本病死亡率高、預后差。如何對ie患者開展全面而有效地護理,成為了目前一個急需探討的課題。我科對住院治療的9例ie患者實施優質化整體護理,從多方面對患者進行了針對性地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我科20xx年1月一20xx年2月共收治ie患者9例,均符合改良的duke診斷標準;其中,男6例,女3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53.8歲;其中先天性心臟病2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3例,瓣膜移植術后3例。9例患者內科住院天數平均為24.7d,其中6例經胸超聲檢查可見瓣膜贅生物,2例可見瓣周膿腫;6例血培養陽性,其中5例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1例為鏈球菌。9例患者中,1例因脾大重度貧血轉往綜合性醫院治療,1例轉往外院手術治療,其余7例經內科治療好轉后轉至我院心外科接受換瓣手術治療。
2.1心理護理由于ie患者反復出現發熱甚至高熱,同時伴有發作憋氣等不適癥狀,造成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往往存在焦慮、恐懼,對治療缺乏信心。護理人員要主動、耐心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治療有初步了解,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與家屬做好溝通,盡可能多讓家屬了解ie合并心衰的治療過程,鼓勵家屬參與病人的心理護理,為病人提供家庭支持系統,增加患者及家屬的信心。
2.2抗生素的使用及管理
2.2.1抗生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參考用藥指南,遵循藥物半衰期,嚴格規范給藥時間,抗生素現用現配,責任護士每班認真交接,輸液標簽注明給藥時間,保證患者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ie的治療中,多數病例需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生素,應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兩種抗生素不能同時輸注,中間需有效沖管。由于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易致二重感染,應注意觀察有無腹瀉等腸道菌群失調的癥狀,同時觀察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和毒性反應,及時匯報醫生。本組患者中1例因出現肝功能異常加用保肝藥物,繼續抗生素治療。
2.2.2靜脈的使用及管理使用抗生素過程中根據輸液量選擇合適的靜脈,如患者同時持續輸入其它抗心衰及營養支持藥物,則應再建一條靜脈通路,以保證抗生素能按時間輸入。選用輸液泵給藥,以保證藥物在規定時間內勻速持續輸入,同時避免單純重力輸液因肢體改變造成液體不滴、液速改變。責任護士按護理級別每小時巡視病房,確保輸液泵運行順利,及時排除輸液故障,檢查輸液管路是否暢通,交接班時觀察輸液量、余液量是否與實際計算結果相符。輸液過程中要觀察穿刺處皮膚情況,嚴防滲漏,確保藥液順利輸注。本組患者中1例因合并心衰雙上肢水腫采用深靜脈穿刺,其余8例均采用外周留置針,治療過程中未發生靜脈炎及滲液情況,未出現用藥不良事件,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2.3一般護理
2.3.1體溫過高的護理ie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出現發熱,最高體溫38.5~40.5°c。我們首先要做好體溫監測,每4h測量體溫并記錄,同時做好醫護患三者之間的溝通,使患者感到被關心、重視。遵醫囑給予物理降溫,一般采用溫水擦浴,注意患者的舒適,保證被服及衣褲干燥平整。遵醫囑給予退熱藥物,超過38.5c給予安痛定肌注,觀察用藥效果并做好記錄。
2.3.2抽取血培養的時機血培養陽性是診斷ie的主要標準,采血時機的選擇和采血量的多少對血培養的陽性率有很大影響。對懷疑ie的患者,應在患者寒戰或體溫高峰到來之前采集血培養標本,盡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進行,并且應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使用過或未使用過抗生素的血培養瓶,如采血針為頭皮針式,在穿刺成功后應先采集需氧瓶再采集厭氧瓶,如使用20ml注射器則反之。采血量每瓶10ml。本組患者中6例血培養陽性,為診斷提供了依據。
2.3.3基礎護理及營養支持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病室環境,盡量安排單間病室,考慮患者情感需要允許一名家屬陪伴。責任護士首先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和生活上的照顧,同時做好家屬的宣教工作,保證治療順利進行。日常護理工作中隨時保證患者臥位舒適,遵醫囑給予營養支持,靜脈補充白蛋白,請營養科醫師會診制訂食譜,營養食堂配送一曰三餐,保證患者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2.4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4.1心衰的護理心力衰竭是ie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組患者依據nyha分級:心功能f級3例,心功能i級6例,2例患者入院時雙下肢水腫。治療期間均給予鼻導管吸氧,2?3l/min,責任護士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在保證患者營養攝取的同時限制攝入過多水分,準確記錄24h出入量,依據患者病情給予強心、利尿藥物治療并觀察用藥效果。本組患者經治療后均無憋喘等不適主訴,下肢水腫消退。
2.4.2其他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ie患者并發癥大部分由贅生物脫落所致,常見的有神經系統并發癥、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肺栓塞等。20%?40%ie患者可發生神經系統并發癥,臨床表現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等;急性腎功能衰竭發生率約為30%。如患者訴頭痛、腰痛、肢體活動障礙或出現意識障礙、尿量減少應高度警惕是否有栓子脫落,及時報告醫生。本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贅生物脫落所致的并發癥。
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ie呈顯著增長趨勢,并且致病菌已由鏈球菌居多轉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在對ie患者的護理中,臨床護士需要做好抗生素的應用管理,掌握血培養的抽取時機、注意事項等以協助診斷,協助醫師為患者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同時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幫助其建立家庭支持系統,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順利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爭取時機、打好基礎。
內科護理論文文獻十篇四
腎內科的病人往往病情較重,并發癥多。做好安全隱的及時解除,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開展優質護理,防止發生醫療糾紛的重要保證。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尤其是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更顯示護理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對護理安全隱患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進患者的安全有較大的臨床意義。現將我科幾年來對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作一概述。
l.1安全設施不完備
腎臟內科病人多有水腫、消瘦、營養失調等問題,如病區沒有完善的安全設備,摔傷、跌倒、墜床多種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1.2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護理工作繁忙、瑣碎及操作的重復性,存在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的機會就多。對患者實施治療和護理時,沒有及時履行告知義務,忽視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在患者住院過程中不重視護理安全隱患問題的分析。
1.3目前護理人員的配置無法滿足病人應享受的權利護士在醫療活動工作中負擔著患者的保護者、依賴者和傾聽者的角色,同時又承擔著大量的護理工作任務;下班回家后又扮演著妻子、母親、女兒的角色。護士少,護理工作任務量大,服務不到位,病人不滿意,護士都在超負荷的工作還導致護理糾紛增加,長此以往將對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這也是構成醫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要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使她們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
2.1墜床、摔傷、跌倒的護理
由于患者營養失調,感覺運動障礙,如肢體功能障礙、步態不穩、視力模糊、意識模糊及躁動所致。入院時做好患者的年齡、意識狀態、肢體活動情況、自理能力、活動耐力及既往史的評估。根據病情及評估結果指導患者采取適宜的活動。保持病室及床單元安全、整潔、室內光線充足、柔和,無危險物品。生活物品擺放有序,易于患者取用。囑患者穿防滑鞋,濕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動,離床活動時有人陪護,避免睡前大量飲水。對于危重患者、意識不清、煩躁不安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應有家屬24小時陪護,必要時使用床欄和約束帶。若病情需要使用約束帶時,填寫《約束帶使用告知書》。掙得病人家屬的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約束帶時應注意肢體處于功能位,每兩小時放松一次,并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及血液循環。
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護士及家屬應根據其自理活動情況及日常生活習慣,關心、督促和幫助其進行日常生活和個人衛生料理,如洗臉、刷牙、更衣、修剪指甲等。
在進行行走訓練時,應注意防止跌倒造成骨折或其他更嚴重的損傷。在進行日常生活料理時,應給與患者充足的時間,切記催促,不要讓患者擅自離開安全的環境,以防不測。
功能鍛煉時有人陪護且強度要適宜,患者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征候,不要過度活動導致體力不支而發生意外。
病房夜間開啟地燈,病區夜間光線柔和,病區要使用安全警示標示(如在衛生間、洗漱間及樓梯間)病人下床時要先坐在床邊休息后再下床活動,加強病人及家屬的安全教育。
若已經發生跌倒、摔傷、墜床等護理不良事件時,應積極采取急救措施救治患者,并按我院的《不良事件上報流程》進行上報并填寫《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和《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表》。科室積極總結經驗,采取防范措施,吸取教訓。
2.2各種管路滑脫的防范護理
腎內科的患者因病情變化及病情需要,身體上會安插多種導管。對有管路的病人,我們要告知患者放置管路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使其養成主動保護意識,并給與怡當的心理疏導及健康指導,指導患者保護好管路。所有管路均需標示明確并妥善固定(使用各種固定裝置),每班測量管路的長度并嚴格交接班,對躁動患者取得家屬同意后給與適當的約束和使用鎮靜劑,以防止管路的意外脫落,以免再次插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
若已經發生管路滑脫的不良事件時,配合醫生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將管路滑脫造成的傷害減小。并按我院的《不良事件上報流程》進行上報并填寫《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表》和《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表》。
2.3并發癥的護理
腎內科的病人由于長時間臥床,營養失調,活動受限等易導致壓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
2.3.1壓瘡護理對策
預防壓瘡關鍵在于消除誘發因素,護理工作中應做到六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
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不要過度清潔,損害油脂分泌;用溫水及中性清潔劑;皮膚干燥者涂抹潤膚露;易潮濕的皮膚可使用保護膜及保護粉;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機械性的損傷,避免拖、拉、推等現象。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每曰應進行全范圍關節運動,維持關節的活動和肌肉張力,促進肢體和皮膚的血液循環及增加營養,減少壓瘡的發生。經常檢查按摩受壓部位,蘸少許紅花酒精用手掌大小魚際緊貼皮膚,壓力均勻地按向心方向環形按摩,由輕到重,每次按摩3到5分鐘,已壓紅的軟組織或已發生的壓瘡,只能用上述方法在周圍按摩。定期為患者溫水擦浴,全背按摩。
減壓護理:保護骨隆突處和受壓局部,使之處于空隙位,對易于發生壓瘡的患者應臥氣墊床,并在骨隆突處和受壓局部墊氣墊圏、海綿圏或在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海綿墊等。患者取半臥位時,注意防止身體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墊軟墊。在高危人群(危急重癥、長期臥床等患者)可能受壓的部位預防性的使用潰瘍貼等給與減壓保護,等自然脫落時再給與更換,一般為7-10天。
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及積極治療原發病:對易發生壓瘡患者在病情允許情況下,應給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不能進食患者,應考慮進行鼻飼或靜脈補充。
健康教育:護士與家屬一起對發生壓瘡的可能性作出評估,家屬要了解皮膚護理及壓瘡的關系及其發生、發展和護理知識。讓患者和家屬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自我護理。入院時做好壓瘡風險評估表(braden評分i壓瘡風險評估10-12分為高危,應每周評估一次39分為極高危,每3天評估一次。隨時發生病情變化重新評估。
2.3.2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
患者下肢抬高,早期被動活動患者下肢;使用彈力繃帶或者穿彈力祙,促進靜脈回流;避免在患側下肢輸液,引起靜脈血栓;遵醫囑應用抗凝藥,降低血液粘稠度。
安全是護理質量的重要內涵和基礎,只有安全有效地進行護理,才能促使病人好轉或康復,護理質量才能得到根本的體現。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種潛在的法律問題,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醫療安全意識,加強護患的溝通,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規范醫療護理行為,提升醫療護理質量,建立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和完整的醫療風險管理機制。關愛生命健康,保障患者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內科護理論文文獻十篇五
1.1資料與方法
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間,共發生112例內科護理投訴,投訴者都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屬,投訴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滿意度調查、口頭、院長熱線等向科室投訴,所涉及到46名內科護理人員,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在醫院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屬,常見投訴原因為具體的調查內容,內容主要為護理人員態度端正與否等。
1.2結果分析
總共發放200份調查問卷,200份的有效收回問卷,100%的有效率,對內科護理投訴情況與調查問卷的結果相結合對護患溝通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內科護理溝通問題的有效解決措施
2.1公開收費標準
2.2重視與家屬的溝通
現階段,人們的法律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逐漸增高,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患者的家屬迫切的想詳細的了解治療的水平。正是因為患者的家屬普遍的缺乏相關醫療知識,再加上患者家屬對治療的效果有著較高的期望,通常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家屬對治療期望存在偏差時,其家屬便會指責相關護理人員和醫務人員。與此同時,因為患者病情的需要,在進行治療時,有時需要采用新型的醫療器械或者藥物,而這些器械及藥物的有著較高的費用,這便加重了患者家屬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使得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之間產生溝通問題。所以,為了將這些問題有效的解決,護理人員應當立足于患者家屬的角度,體諒并理解他們,時常性的與他們進行交流。在新型醫療器械和新型藥物使用前,首先應當征求家屬的意見,詳細的向他們介紹器械和藥物的治療效果及收費標準,患者家屬同意后再使用新型的醫療器械及藥物。
2.3提高護理技能及護理水平
醫院管理人員應當定期的組織教育和培訓,將內科護理人員的基本專業技能的培訓和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加強,使他們能夠牢牢的將內科疾病的相關護理知識掌握,并且可以將內科危重患者疾病的發展及發生準確的加以預測。與此同時,還應當將內科護理人員的基本功加以鞏固,使他們對使用各項醫療儀器的方法加以熟練掌握,并且對各項技術操作規程加以嚴格的遵守,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錯事故的出現。要為護理人員創設出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將患者的滿意度提高,從根本上確保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另外,應當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以便于提高各個科室的核心競爭力,并且將內科護理溝通問題加以切實的根治。
2.4強化溝通技巧
在住院進行治療時,患者不但在身體方面承受著嚴重的疼痛折磨,同時在精神方面也經受著諸多的痛苦。通常患者的心理非常的抑郁及焦慮,這便要求內科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及交流,應當使患者切實的了解到護理人員是關心自己和尊重自己。護理人員如果采用冷漠的態度以及生硬的語言,勢必對患者的身體恢復帶來嚴重的負面性影響,并且加重患者消極及低落的不良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按照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特點將與之相應的溝通方式加以采取。對于有著較高文化素質的患者,在與他們溝通時,護理人員應當使用得體而又大方的態度及語言;對于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當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對于情緒較為低落的患者,護理人員則應當不斷的鼓勵和激勵他們,最大限度的將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和決心加以增強。(本文來自于《中國實用醫藥》雜志。《中國實用醫藥》雜志簡介詳見.)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醫院的內科護理工作中,難以避免的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護理糾紛及護理問題,不僅對醫院的聲譽造成較大的負面性影響,并且也制約了醫院的發展。因此,內科護理人員必須與患者及其家屬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護患交流及護患溝通提起高度的重視,不斷的提升護理技能和護理水平,并且在護理服務中將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融入,創建穩定、和諧的內科護理環境,進而將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矛盾有效的化解,在促進內科護理質量提高的同時,促進患者的身體健康的恢復。